(熱門)設計作文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xiàn)。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設計作文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設計作文 篇1
一、教學目的
1、指導學生認識寫作過程是一個修改完善的過程,一個思維認識過程。
2、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習慣和能力。
3、將教師展示的寫作過程內化為學生的寫作意識。
二、教學準備和方法
1、《飛吧!鴿子》的初稿、修改稿和定稿分發(fā)材料及三稿幻燈片。
2、朗讀、例談、練習。
三、教學時間:
一課時
四、教學步驟
。ㄒ唬┮
在作文教學中,我常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對自己寫作文的過程很迷茫,作文寫完了就完事了,連自己的大作是怎樣“拼湊”出來的都不清楚,因此,自己作文寫得怎樣?是否存在問題都不得而知,接下來的“發(fā)言權”就交給了老師,很少有修改作文的習慣,但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文章修改主要是作者自己的事,語文老師千萬不要越俎代皰!币虼耍覍⒔o學生展示一次我寫作文的過程,以期讓大家對怎樣從材料到作文的過程有所認識和啟發(fā),希望能對大家的作文有所幫助。
(二)選材
1、學生談自己作文前選材的.實例。
2、《飛吧!鴿子》的選材過程。
在寫作指導課上,我對學生說:前兩天,我決定為大家寫一篇示范作文,寫什么呢?于是我打開記憶的倉庫,在里面搜索近期發(fā)生的有意義、有價值的事件,搜索著、搜索著,我忽然想到前不久,班上兩位女生在寢室里捉到一只鴿子,有的同學要求放掉,有的同學要求留下,在難于決定時,找到我,征求我的意見,后來,我建議把這只鴿子放飛了。我覺得這件事雖然小,但有意義,值得一寫,正可以“小題大做”,于是我就決定寫這件事情,這樣作文的第一步“選材”便完成了。
。ㄈ├首x
接下來,我給學生展示三份作文稿件,對大家說:我寫成這篇小作文,可以說是三易其稿,經(jīng)過了一個不斷修改,不斷完善的過程,也展示了我寫作這篇文章的一個完整的思維過程,下面我為大家讀一遍最后的定稿。邊讀邊作適當?shù)恼f明和提示。
讀完后,聯(lián)系初稿、修改稿、定稿,引導學生了解整個寫作的思維過程,也就是從構思到成文的過程。首先須要大家明白:“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遠有杜甫“吟定一個字,捻斷數(shù)莖須”的典故,近如魯迅、矛盾、巴金、老舍,哪一個是“提筆立就,擱筆定稿”的呢?作文過程就是一個不斷認識,再認識,不斷修改,再修改的過程,誰能不改就寫成好文章呢,我要給大家展示的也就是一個修改完善的過程。
。ㄋ模┰u析
1、學生比較三稿,找出幾處修改實例,并試著分析修改效果。
2、教師引導學生評析《飛吧!鴿子》的寫作過程。
設計作文 篇2
那是一個難忘的夜晚,我在做作業(yè),時鐘已經(jīng)打響了10下,我埋頭苦學、疲憊不堪,能有什么辦法呢,我心里想著,我決定我要“逃跑”,我想變成一條魚,在江河湖海里盡情游泳,我先在紙上畫了一條魚,閉上眼睛,靜靜地想著,我忽然身體一動,我真的變成了一條魚,在江里游來游去。我從未能這么身臨其境地觀察過,突然,我感覺肚子有一點餓了,忽然發(fā)現(xiàn)前面有一個新鮮的`食物,“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奔過去,一口咬住食物,沒想到的是,食物竟然把“我”拉了上去,我現(xiàn)在才發(fā)現(xiàn)我是魚呀,唉,我一看,啊,釣“我”的竟然是爸爸,他在準備做午餐,沒想到,我吃了那么多條魚,今天竟然要吃“我”了。他把“我”帶回家里,準備拿刀修理“我”,我閉上眼睛等待死神降臨,但怎么覺得不痛呀,我真希望此時變成一只烏龜,我睜開眼睛一看,旁邊還有兩只烏龜,是貪吃鬼和靜靜,它們又在疊羅漢了…
我突然從我的幻想中醒來,一看,時鐘已經(jīng)11點了,又聽見媽媽在說:“都幾點了,作業(yè)還沒有做完呀”,爸爸又說:“做完作業(yè)趕快睡覺,現(xiàn)在是長身體的時候”。
設計作文 篇3
把握外貌描寫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年齡不大,長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個“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我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fā)紫的`嘴唇,頭發(fā)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
設計作文 篇4
翩若驚鴻,也似剎那芳華,那跨過地平線的美麗,也許,就是永恒。題記
虛無縹緲的永恒,旁敲側擊,卻又不痛不癢,而理想則是這條永恒的最后的底線。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服裝設計師。
也許是受到兒時的影響,我覺得設計師是一個很令人向往的職業(yè),他可以自己設計服裝供別人穿。但當我真正去了解服裝行業(yè),卻發(fā)現(xiàn)它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容易。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默默在外奔波,拖著虛弱的身子,在夜幕的陪伴下,忙碌著這個畫面不止一次地閃現(xiàn)在我的腦海中。
為何只能靜待花開?拼盡全力,捕足那若即若離的永恒。
路漫漫其修遠兮,未來的道路變幻無常,但心中的理想?yún)s是永恒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有所成才是我們應該做的,扎實好基礎,努力拼搏,把握好當下的一分一秒,用辛勤勞動去換取永恒的綻放。
所謂笨鳥先飛,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我們應該提前閱讀一些書本,關于那個職業(yè)方面,提前了解,為將來做好打算。
躊躇過去,那個青澀的自己已不復存在,婆娑的歲月,用短暫的等待來告訴我成長,但他卻從來未停下趕路的步伐。流年飄灑也似水年華,也許,剎那間,永恒,轉瞬即逝
請握住那個永恒,讓他時刻陪伴著你,守護著你,不要心焦,也不要氣躁,相信吧,未來的日子會因為有了他而變得更加美好!未來不知預測。你可曾想過失去他,你的生活會變得怎樣?也許下一秒將會是萬丈深淵。
所以請把握好那個永恒,把握住你的每一天。
絕代芳華,永恒仍存。
設計作文 篇5
一、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并談一談初步印象。
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閱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j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介紹作者:(略)
二、詩歌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
抒情詩。這個問題很簡單,但很重要。它是一個“切入點”。閱讀教學非常那個重要的一點就是尋找恰當?shù)摹扒腥朦c”,也有人叫做“導入”,但我以為二者有區(qū)別!扒腥朦c”是對課文而言的,是為了把學生引入課文情景而尋找的突破口,屬于閱讀教學內部的有機組成部分;“導入”是對課堂而言,是為了把學生從課前的無序狀態(tài)引入課內的有序狀態(tài)而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屬于閱讀教學外部組成部分。提出“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這個問題,目的在于引出下面的核心問題。
三、既然是抒情詩,那么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這是一個核心問題,關系到本課的教學目標——詩歌意象的問題。高一的學生可能不會順利的回答出“通過意象來抒發(fā)感情”,這不要緊。教師引導學生讀詩歌的第二小節(jié),抓住“金柳”這個詞,讓學生充分品味!敖鹆笔沁@一小節(jié)表現(xiàn)的對象,作者為何如此表現(xiàn)它?我們來推測一下,是不是“ 金柳”包含了什么東西在里面?是的。作者寫“金柳”是“新娘”。作為同學們,可能感覺到奇怪,由“金柳”怎么會想到“新娘”呢?是不是與作者的生活有關系?會不會與作者的感情有關系?有可能。誰能說說作者與劍橋大學有什么關系?簡要介紹作者的生活歷史。由此學生明白了,原來由“金柳”聯(lián)想到“新娘”是有原因的。不僅這個如此,其他很多作品,作者寫什么,怎么寫都可能與作者本身的生活經(jīng)歷和情感經(jīng)歷有關系。下面可以總結一下什么是“意象”了:意象就是作者寫入作品的包含了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理解“意象”必然伴隨著聯(lián)想與想象。只有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讀者才能進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接下來,作者寫道“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艷影”是什么?要想——美麗的影子;“蕩漾”是什么意思?要想象——就是整天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所為聯(lián)想,就適合自己的生活結合起來,比如——同學們“蕩漾”過嗎?如果你蕩漾過,你才能更深刻的感覺到作者用詞之妙。哪位同學蕩漾過?不妨說說。好了,下面請一位同學完整的朗誦這一小節(jié)。
四、進入第三小節(jié)作者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這個問題更深入了,引導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深入理解詩歌,進入到作者精神世界,進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靈活及時地把握學生的感覺,相機引導在此非常重要。先朗讀,后回答。作者的感情有變化,是進一步了,感情更強烈了,從“我甘心做一條水草!”可以看出這種變化!扒嘬簟薄罢袚u”,整天與金柳相伴,早夕相處,你低頭看著我,我仰頭看著你,說著別人永遠聽不懂的話,訴說彼此之間的心曲。“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薄拔乙娗嗌蕉鄫趁,料青山。見我應如是!彼葸@一節(jié)著意表現(xiàn)“意象”。是在“柔波”里呀!在徐志摩的詩歌作品中,經(jīng)常使用“柔波”一詞,我想是有其特殊含義的,同學們讀“柔波”能引起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想象?請同學們說一說,就像孩子在媽媽溫暖的懷抱,就像戀人含情脈脈的秋波,就像老是甜美的微笑……多美呀,真的是“甘心”呀,不用嘆號不行呀!感情進一步發(fā)展了,更加強烈了。同學們感受到這種強烈的變化了么?感受到了,那就好,請同學們來讀一讀!拔腋市淖鲆粭l水草!”一定要大聲讀么?使勁喊,行么?不行。怎么辦?“使勁輕讀”?好,使上勁,換得輕輕地讀。
五、請一位同學朗讀第四小節(jié)
讀得不錯。不過老師有一個問題:“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老是覺得寫得不好。怎么不是清泉呢?“那榆陰下的一潭”明明是寫清泉嘛,怎么成了彩虹呢?作者寫錯了。是不是?這個地方很多老師容易疏忽,這么一問,就問出趣味來了。彩虹,象征美好的事物,代表了作者的夢!叭嗨樵诟≡觊g,沉淀著彩虹似的夢”。噢,明白了,原來彩虹就是作者的夢呀!這個美好的夢怎么了?“揉碎”了,“沉淀”了,就是說,這個夢沒有變成現(xiàn)實。正是因為沒有變成現(xiàn)實,所以才在人的心中深埋多年,不能忘懷,時不時地“蕩漾”一下。讀這樣的句子,體會到了作者的什么?似乎有一些傷感。這種寫法,我們叫做“移情”。景隨情遷,以情入景,以我觀物,則物皆我之所色。古人有這種句子:“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保ǔ鲎蕴K軾《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詩人唯恐讀者把那一泉清泉只是當做普通的泉水,看不出它的特殊之處,所以才用這樣的寫法來提醒讀者。在詩人眼里,這的確不是一般的泉水,那里有作者的“夢”。作者1918年赴美留學,1920年來到英國,來到劍橋。在這里,作者遇到了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的啟蒙者,同時也是自己最傾心追慕的女子林微音,并從此走上了詩歌創(chuàng)作的道路。他說:“我的眼睛是劍橋叫我睜開的,劍橋是我的心靈泉源,是我精神的依戀之鄉(xiāng)。”所以,在別人眼里的清泉,在詩人眼里就是彩虹,就是夢。
六、一提到夢,人們常;貞浧鹜舻纳,特別是那些銘刻心頭的往事。
詩人也是這樣,提到“夢”,他就好像回到了那個美好的時刻,讓他難以自持。于是他就去尋找那昔日的夢。昔日的夢究竟是怎樣的美好呢?作者告訴我們了么?
“撐一直長篙”。你知道什么是長篙么?噢,在《社戲》里學過,多美好呀!你們撐過船么?撐過,感覺如何?美極了。我們想象一下:長長的船篙,輕輕地波動著水面。船上只有兩個人,劃呀劃呀,往遠處劃,為什么?那兒人少呀。來到幽靜的地方,心里高興,那就唱吧:放開喉嚨,盡情歌唱。你看,天上的星星閃閃發(fā)光,好像在想我們眨眼睛。美不美?太美了。詩人高興得放聲歌唱,他醉了——詩歌到這里可以說達到了高潮。聯(lián)系上一節(jié),我們可以說,這里所寫的就是作者那個美好的“夢”。蕩漾在作者心頭的也就是這夢中的情和景。那么,這一小節(jié)如何朗讀?請同學們展示一下。誰有過“放歌”的經(jīng)歷,那是多么美好的時刻!讓同學們展開想象:可以張開雙臂,仰起頭,沉浸在遐想中……“放歌”二字的讀法也可以變成“放——歌——”
七、詩人沉浸在里面,沒有醒來。對嗎?
不對。詩人很快就醒來了。“但我不能放歌”。想唱歌而又不能唱歌,是一種什么滋味?遺憾。既然不能放歌,只好怎么辦?“悄悄”地離開。“悄悄”就是我的“笙簫”,憋在心里,此時無聲勝有聲。夏蟲了解我的心,也不叫了。我“沉默”,整個康橋都“沉默”。我的`那份感情呀,還是藏在心底吧,就讓我一個人知道。從詩歌情感的發(fā)展脈絡看,這就是從高潮一下子滑落下來,形成了一個大的波折。那么,朗讀的時候也要有所體現(xiàn)
八、為了突出“沉默”的特點,作者在開頭和結尾兩個小節(jié)中都寫到了。怎么寫的?
開頭寫的是“輕輕的我走了”,結尾寫的道“悄悄的我走了”。一片寂靜。作者就這樣走了,我們仿佛看到一個輕手輕腳走來,又輕手輕腳離開的身影。在他的內心深處,藏著無限的留戀。
九、最后,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
十、拓展。
徐志摩是中國現(xiàn)在詩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以他為代表的“新月派”詩歌,為中國新詩的發(fā)展建立了功勞。他贊同聞一多先生的“三美”詩歌理論,認為詩歌要有韻律美、繪畫美和建筑美。他的詩集有《志摩的詩》《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他的詩廣為流傳,人們張口就可以朗誦,據(jù)說,1928年11月,也就是作者再別康橋后,就去了印度,拜見了他朝思暮想的大文豪泰戈爾。泰戈爾當眾朗誦了徐志摩的《沙揚娜拉》“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里有著甜蜜的憂愁!睂懙亩嗪冒!同學們如果感興趣的話,可以找徐志摩的詩選來讀一讀。
再別康橋
徐志摩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淀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云彩。
1928.11.6 中國海上
《再別康橋》教案設計
(本教案根據(jù)特級教師程翔老師的教學思路整理而成。)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著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組合,體味詩歌的意象美。
2.通過品味語言,發(fā)揮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詩歌的真情,進而拉近學生與詩的聯(lián)系,鼓勵學生在喜歡的基礎上多寫寫新詩。
【教學重難點】
1.把握和分析意象。
2.感受詩歌的真情。
【教學方法】
誦讀、提問、講解、創(chuàng)設情境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請同學們認真讀一遍,并談一談初步印象。
1.設計理由:學生對詩歌的原始閱讀非常重要,在此基礎上產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學的起點和依據(jù)。
2.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適當介紹作者。徐志摩,中國現(xiàn)代著名詩人、散文家。
二、詩歌可以分為敘事詩、抒情詩、哲理詩等,《再別康橋》屬于哪一種呢?
1.抒情詩。
2.目的是從這個問題切入到下一個問題。
三、既然是抒情詩,那么它是怎樣抒情的呢?
1.請同學們品味第二小節(jié)的“金柳”,“金柳”怎么會是“新娘”呢?為何我們聯(lián)想不到?這是不是與作者的情感有關系?
2.“金柳”“新娘”就是賦予作者情感的形象,我們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發(fā)揮想象,我們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來,作者寫道“波光里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艷影”是什么?請同學們想象美麗的影子,蕩漾是怎么樣的一種情愫?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體驗這種縈繞在心頭的情感。
4.請一位同學朗誦第二小節(jié)。教師注意指導學生讀出“蕩——漾”的味道來。
四、 進入第三小節(jié),作者的感情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是加強了還是減弱了呢?
1、請一位同學先朗讀,適時引導其回答。
2、從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變得強烈了?“我甘心變成一條水草!”
3、請同學們想象“青荇”在招搖,“水草”在柔波里招搖,與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艷影”組合成一幅怎么樣的畫面?這樣的寫作叫做“繪畫美”。
4、請同學們朗讀,指導學生讀出“甘心”二字飽含的幸福感。
五、通過指導朗讀進入第四小節(jié),作者為何說“那榆陰下的一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呢?
1、引導學生理解詩歌語言的跳躍,這里的“虹”原來是“彩虹似的夢”。
2、作者的“彩虹似的夢”實現(xiàn)了嗎?沒有,被“揉碎”了。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實踐,自己的夢被揉碎了,情感怎么樣?引導學生體驗作者此時的傷感。
3、請一位同學朗讀,指導學生讀出“揉碎”的傷感和“彩虹似的夢”的無奈。
六、詩人的“夢”讓他重回昔日在康橋讀書的夢,這昔日的夢真的美好得像彩虹似的嗎?進入第五小節(jié)。
1、請同學們想象一下?lián)沃L篙的感覺,向前,向更深處漫溯,忘記了時間,撐到星輝斑斕的時候,于是在那里放歌。多么自由自在!多么美好。∵@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與美”。
2、請一位學生朗讀,指導其讀出詩人的欣喜之情。
七、朗讀第七小節(jié),詩人的情感變化了嗎?為什么?詩人寫了什么意象?這些意象前面的修飾詞是什么?這些意象讓你感受到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1、詩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夢,因為要離別了。詩人寫了“笙簫”,修飾詞是“別離的”,詩人此時是憂愁的。
2、詩人寫了“夏蟲”,修飾詞是“沉默”,為何詩人要沉默?
首先,夏蟲也不堪離別的愁緒,故“沉默”了,不再“歡叫”了。其次,詩人希望離別的方式是靜悄悄的,恰如作者在開頭和結尾兩個小節(jié)中都寫到了的。
3、那詩人為何在開頭和結尾采取同樣的形式呢?有何表達效果?
引導學生思考詩歌的特殊形式,回環(huán)往復會使詩歌有音樂美,感情濃厚。
八、請同學們把課文完整地朗讀一遍,適當師范指導。在讀書聲中結束。
設計作文 篇6
教材分析:
興趣是學習的內動力。只有通過靈活的手段,巧妙的設計,激發(fā)學生熱情,調動積極性,才能促進學生想學、愛學、會學,從而達到學會的目的。因此,本節(jié)作文教學課以活動貫穿于始終。在活動中實踐,在活動中觀察、思考、感悟、交流。發(fā)動人人參與,調動各個器官,捕捉寫作素材,達到有物可寫。
當然,本節(jié)課還在教師的導向、引領當中,使學生學會怎樣觀察,怎樣想象,怎樣體會與表達。如:教師引導學生“聽,此刻你聽到了什么?此刻的教室真靜啊,靜的能聽到······”在引導聆聽、感悟、表達當中,由扶到放,層層深入。最終落實在句子、片段、乃至連段成篇不同層次訓練當中卓見成效。
學情分析:
小學生活潑好動,作文教學課堂應順應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采取教學措施,使學生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因此本節(jié)課設計多項活動,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習興趣,啟迪學生智慧,以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教學資源:
1.搜集相關的游戲,制作游戲條.
2.禮物盒、套娃工藝品和糖果。
3.制作課件。
教學目標:
1.在情境教學當中激發(fā)興趣,陶冶情操。
2.教給寫作方法,掌握寫作的技巧。
3.課堂練筆,學以致用。
教學重難點:
在系列活動中感受生活的樂趣,獲取寫作的素材,掌握寫作的技巧,從而將激發(fā)寫作的熱情。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課,激發(fā)興趣。
同學們,借著六一兒童節(jié)的余熱,老師今天特意給大家?guī)砹艘环荻Y物。瞧,這是什么?
二、情境教學,快樂體驗。
(一)活動一猜一猜
1.看到這個神秘的袋子,你猜測到什么?
【教學意圖】 通過猜一猜環(huán)節(jié),消除學生對老師的陌生感,激活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聚焦注意力,激發(fā)學習熱情。
2.請睜大雙眼睛,屏住呼吸,聚焦目光,感受謎底揭開的那一刻吧。ń處熾S機打開袋子。)
3.你看到了怎樣的禮物盒?
4.你還看到了什么?
【教學意圖】在反復提問中激勵學生用心觀察,在隨機的評價中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學會觀察。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
5.此時此刻,你是什么樣的心情?(用一個詞描述。)
6.那就讓我們靜靜地期待這一刻的到來。指名一生上臺觀察教室情形。交流:
。1)此刻,站在臺上,你看到什么情形?用一個詞來形容教室的氣氛。(指名學生板書詞語)
。2)此刻教師真靜啊,靜地老師聽到了同學們的呼吸聲。聽,再仔細聽,你還會聽到什么聲音?
【教學意圖】 在創(chuàng)設情境當中,親身體驗氣氛,感受場面,用以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在情境當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從而達到言語訓練的目的。
7.謎底即將揭曉,請一位同學打開盒子。同學們倒計時5、4、3、2、1.
活動二 揭開謎底
8.出現(xiàn)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此刻的心情又是一番怎樣的`滋味?(聽出來了, 你們的心情從剛才的充滿希望轉瞬為失望,從高峰跌入低谷。)
9.老師悄悄地告訴你:它的肚子里藏著老師今天特意帶來的禮物。有想法的同學拿出你的熱情,帶上你的動作向老師示意。
10.老師感受到教室不一樣的氣氛。能用一個詞概括此刻的教室是怎樣的情形。(板書:沸騰、熱鬧非凡)
11.你從哪些方面感受到的?(板書:動作、神態(tài)、聲音、心理)
。ㄈ┗顒尤 分享獎品
12.看來,獎品非你莫屬了。(頒獎并享受獎品)
13.看著你津津有味的嚼著糖果,臺下的人已經(jīng)垂涎三尺。有人想要嗎?
14.各抒己見。
【教學意圖】吃糖游戲又一次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通過最真切的體驗,學生一覽無余的感受到吃者的舉止、神態(tài),從而體會到其心理。再一次在親身觀察、體驗當中獲得寫的素材,得到寫點的訓練。
(四)小結歸納、出示金鑰匙。
通過以上的系列活動,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不僅學會觀察,而且能大膽想象,充分表達。其實這就是開啟寫作之路的金鑰匙。現(xiàn)在,讓我們拿到了這把金鑰匙,展開小組游戲活動。(出示課件:金鑰匙)
三、小組合作、快樂游戲。
游戲規(guī)則 :
1.抽取游戲條。
2.游戲時間為5——8分鐘。
3.小組長負責:明確游戲規(guī)則,組織人人參與。
4.觀察游戲情景,感受游戲樂趣,表達真實思想。
四、課堂練筆,學以致用。
1.這節(jié)課給予我們難忘的印象,或者是猜一猜環(huán)節(jié),或者是吃糖環(huán)節(jié),或者······究竟哪一個鏡頭,哪一個場面,哪一個人物使你記憶猶新,請快速拿起筆,完成片段訓練。(時間為10分鐘。)
2.展示交流。
3.連段成篇。如果把這幾個同學的片段描寫連成一篇,應該怎樣排列?(板書:時間順序)加上開頭和結尾即可成為一片完整的文章。
4.小結:看來,作文沒有我們想象的那么難,只要多留心生活,多實踐于生活,在生活中捕捉情境,感受思想,你將會得到寫作的自信和成功。
【教學意圖】這是高年級的一節(jié)作文課,針對高年級學生的水平,僅僅局限于片段描寫是不夠的。因此,在加強細節(jié)描寫訓練的同時,還應側重于整篇的滲透,這樣既完整性,又能增強難度,有層次性。
五、推薦格言,充分積累。
1.細節(jié)在于觀察,成功在于積累。
2.到生活中去,去觀察,去傾聽,去體驗,去創(chuàng)造,去成長。
3.我只能寫我體驗過的東西,我 思考過和感覺過的東西,我愛過的東西,總而言之,我寫我自己的生活,和與之長在一起的東西。
六、布置作業(yè),拓展提升。
以本節(jié)課堂內容為素材,以寫事或寫人為體裁,以時間為線索,詳略得當,語言流暢,學會環(huán)境描寫烘托氣氛。題目自擬。字數(shù)450字左右。
板書設計:
快樂情境作文
動作、神態(tài)、語言、心理 鴉雀無聲
沸騰
【設計作文】相關文章:
設計的作文07-16
設計作文[經(jīng)典]08-20
【經(jīng)典】設計作文09-07
[精選]設計作文09-10
設計作文(精選)08-18
(精選)設計作文08-28
設計作文(精選)08-27
設計作文[精選]08-21
【精選】設計作文08-23
設計作文【精選】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