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最突出的一點是主張“和而不同” 閱讀答案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我們都可能會接觸到閱讀答案,借助閱讀答案我們可以更好的領會題意和知識點,有助于個人提升。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的閱讀答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眾所周知,中華文化最突出的一點是主張“和而不同” 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最突出的一點是主張“和而不同”,哲學基礎是整體論、綜合論、經(jīng)驗論。這和一神論的二元論、分析論、先驗論形成鮮明對照。
中華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釋、道,在經(jīng)過沖撞、融合之后,在哲學上基本上達成一致。在中華民族看來:每個人都是社會人際網(wǎng)絡中的一個節(jié)點,自然是整個社會的一部分,進而擴展,一國之人是一個整體,人類是一個整體,整個宇宙,包括所有的人和物也是一個整體;因而個人、家庭、國家、人類都是宇宙的一個極其微小的部分,這就是所謂的天地一體、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用以處理人際關系、國際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都以儒家的“仁”、佛家的慈悲、道家的“善”為原則。這就是幾千年來中華大地上不同源頭的地域文化,外來的佛教文化和后來的伊斯蘭、基督和天主等宗教不但可以和諧共處,而且相互吸收經(jīng)驗和營養(yǎng),從而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保障了中華民族繁衍壯大的根本原因。
中國人心里的“天下”,隨著地理知識的不斷增長和交通的便捷而不斷擴展。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所關心的不僅是一己,而且是全人類;不僅是眼前,而且是屬于子子孫孫的無限未來。在這種思維下,我們對應該如何對待多元的文化,用不著反省、思考、反復論證,就可以得出符合宇宙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規(guī)律、符合世界未來需求的結論。
中華文化特質之“特”,就在于和彌漫于大半個世界的一神論哲學相比而顯其異,還在于當許多人把文化的多元性視為新大陸的時候,中華民族已經(jīng)踐履了幾千年,視之為已然和當然。應該說,有中華民族這樣的堅守文化多元、包容他者的成員,是世界之福、人類之幸。
中華文化的哲學特質也表現(xiàn)在自己的主流文化對待亞文化的態(tài)度上。
中華文化內部不但是多元的,而且是多種源頭的。以黃河流域為主體的中原文化,不斷吸收其他地區(qū)和民族、部族的文化而不斷成長,同時又滲透式地反饋給周邊。而各種亞文化之間也在相處、互動中,相得益彰。
【注】民胞物與:民為同胞,物為同類。泛指愛人和一切物類。
7. 下列不屬于“中華文化的特質”的一項是(3分 )
A. “和而不同”為最重要的主張
B. 整體論、綜合論、經(jīng)驗論為哲學基礎
C. 主流文化對待各種亞文化的態(tài)度
D. 以堅守文化多元、包容他者為理所當然
8.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3分 )
A. 個人雖是一個整體,但也只是社會人際網(wǎng)絡中的一個節(jié)點,當然也是整個社會的一部分,盡管是很小的一個部分。
B. 整個宇宙包括所有的人和物都是一個整體,所以個人、家庭、國家、人類其實都是這個大整體的一個極其微小的部分。
C. 儒、釋、道三家經(jīng)過沖撞、融合后,形成了天地一體、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的思想,這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共識。
D. 處理好人際關系、國際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幾千年來中華文化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并與不同文化和諧共處的根本原因。
9. 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3分 )
A. 中華文化正是因為大量吸收了外來的不同宗教的思想營養(yǎng)才得以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進而保障了中華民族的繁衍壯大,生生不息。
B. 中國人現(xiàn)在用不著反省、論證如何對待多元文化,就能得出符合客觀規(guī)律和世界未來需求的結論,因為我們已經(jīng)處在全球化的時代了。
C. 在中華民族自覺踐履了多元文化的理念幾千年后,世界上許多人才開始把中華文化的多元性當作新思想、新思維、新趨勢。
D. 中華文化內部不但是多元的,而且是多種源頭的,不同地區(qū)、民族、部族的文化相互學習吸收,相得益彰,共同成長。
7. C 8. D 9. D
【解析】
【7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把握理解文中重要概念能力。概念注意“答非所問”“內涵、外延不準”“誤劃類別”“張冠李戴”等。答題的關鍵是審清題干、找準答題區(qū)間、對讀原文、尋找細微的差別。本題題目是“下列不屬于‘中華文化的特質’的一項是”,答題時先通讀文章,整體把握“中華文化的特質”這一概念,然后從所給選項中選出“不屬于‘中華文化的特質’的一項”,C項,“主流文化對待各種亞文化的態(tài)度” 不屬于“中華文化的特質”,屬于范圍和對象。故選C。
【8題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考生應先明確題干所問,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選項的內容,進行比對,一看內容是否吻合,二看選項所答與題干所問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實是學生的細心和耐心。本題要求選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D項,“處理好人際關系、國際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幾千年來中華文化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并與不同文化和諧共處的根本原因”說法強加因果,相關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為“用以處理人際關系、國際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都以儒家的‘仁’、佛家的慈悲、道家的‘善’為原則。這就是幾千年來中華大地上不同源頭的地域文化,外來的佛教文化和后來的伊斯蘭、基督和天主等宗教不但可以和諧共處,而且相互吸收經(jīng)驗和營養(yǎng),從而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保障了中華民族繁衍壯大的根本原因”。故選D。
【9題詳解】
本考查篩選整合信息,把握文中觀點態(tài)度能力。解答此類題,要辨明檢索區(qū)間,確定對應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lián)系,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lián)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本題要求選出“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A項,“中華文化正是因為大量吸收了外來的不同宗教的思想營養(yǎng)才得以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進而保障了中華民族的繁衍壯大,生生不息”說法因果失當,相關信息在文章第二段,原文是“這就是幾千年來中華大地上不同源頭的地域文化,外來的佛教文化和后來的伊斯蘭、基督和天主等宗教不但可以和諧共處,而且相互吸收經(jīng)驗和營養(yǎng),從而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造,保障了中華民族繁衍壯大的根本原因”。B項,“中國人現(xiàn)在用不著反省、論證如何對待多元文化,就能得出符合客觀規(guī)律和世界未來需求的結論,因為我們已經(jīng)處在全球化的時代了”說法不合邏輯,相關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為“中國人心里的‘天下’,隨著地理知識的不斷增長和交通的便捷而不斷擴展。在經(jīng)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所關心的不僅是一己,而且是全人類;不僅是眼前,而且是屬于子子孫孫的無限未來。在這種思維下,我們對應該如何對待多元的文化,用不著反省、思考、反復論證,就可以得出符合宇宙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規(guī)律、符合世界未來需求的結論”。C項,“世界上許多人才開始把中華文化的多元性當作新思想、新思維、新趨勢”縮小范圍。相關信息在文章倒數(shù)第三段,原文是“在于當許多人把文化的多元性視為新大陸的時候,中華民族已經(jīng)踐履了幾千年,視之為已然和當然”。故選D。
【眾所周知,中華文化最突出的一點是主張“和而不同” 閱讀答案】相關文章:
《中華文化元素》閱讀附答案01-20
《從天人之學看中華文化特色》閱讀答案02-24
《建筑的閱讀》閱讀及答案02-02
建筑的閱讀閱讀答案01-02
《職業(yè)》閱讀答案12-20
《考試》的閱讀答案02-27
《散步》的閱讀答案07-25
建筑的閱讀 閱讀答案宜昌中考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