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王崧舟去年的樹評課稿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評課稿編寫工作,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課堂教學,對探討課堂教學規(guī)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快來參考評課稿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王崧舟去年的樹評課稿,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崧舟去年的樹評課稿1
我觀摩了王xx老師執(zhí)教的《去年的樹》,這是一次美的享受,這是一次詩性的洗禮。
王老師的《去年的樹》可謂詩意正濃,但在關(guān)注內(nèi)容的同時,更注重引領(lǐng)學生發(fā)現(xiàn)寫法的秘密。課堂的精彩紛呈,可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回味無窮:
一、情境創(chuàng)設(shè)、語言煽情
《去年的樹》是一篇童話故事,王老師根據(jù)童話的特點,善用音樂和繪聲繪色的語言把學生一次一次帶入美麗的童話王國。
教師詩意的語言一次次引領(lǐng),是“墊”,墊起了學生讀出意味、讀出體驗、讀出畫面,強化著學生在朗讀時,對主要信息和關(guān)鍵信息的攝取,同時,在信息組合中,形成自己的理解。目的就是要學生“入乎其內(nèi)”“出乎其外”,形成對“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一個回環(huán),是從無字句處讀書的實踐性學習。
二、三讀三寫,習得語言。
三讀三寫,擴大語用容量,構(gòu)成課堂的.全過程,形象呈現(xiàn)了“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具體化,這樣的課堂,語文味不僅很濃,而且很美。
設(shè)計了三次練筆,分別是寫鳥兒和樹的外貌,寫對話的提示語,寫鳥想對樹說的話,悄無聲息地落實了三個融合:
1.學習語用與陶冶情感。
2.學習語用與內(nèi)容理解。
3.學習語用與思想梳理。
詩意不是單純的詩意,訓練不是生硬的訓練,王老師能把兩者巧妙的結(jié)合起來,一切都像水到渠成,信手拈來。
王崧舟去年的樹評課稿2
上周很高興地參加了第xx屆現(xiàn)代與經(jīng)典語文教學觀摩活動,在此次活動中領(lǐng)略了許多名師的風采。于永正的《我和祖父的園子》,王xx的《去年的樹》,薛法根的《我選我》……都帶給了我深深的震撼。其中聽了王xx老師執(zhí)教的《去年的樹》一課后,讓我感受頗深。
《去年的樹》講述了小鳥和大樹這對好朋友間深厚真摯的友誼,寫出了鳥兒的執(zhí)著與誠懇。王xx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點點滴滴不僅僅是對學生知識的傳播,更是對我教學歷程中的一個鞭策。下面就談一下我感受。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文章是一篇童
話,誰來給我們讀一下第一自然段?”——直截了當?shù)拈_場和他的笑容一般淡淡。我驚訝于四年級孩子們滿含感情的聲音和端正整齊的坐姿,在一遍遍的誦讀中,王老師帶領(lǐng)孩子們找出關(guān)鍵詞“天天”,配上柔和的音樂,變化不同情境的圖片,讓孩子們接起火車不停地反復讀第一自然段。
反復——是王老師這節(jié)課里點擊率最高的一道程序。不同的情境下,孩子們在王老師抑揚頓挫的提示語聲中自如變換感情,變換讀法。
“你能從剛才的朗讀中體會到什么?”是的,反復的,一遍又一遍的`,不厭其煩的讀,就能讓孩子們紛紛舉起手說出自己的體會,無論是對“鳥兒”與“樹”之間關(guān)系的體會,對它們之間感情的體會,對人物表情的體會,對人物心理的體會……
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發(fā)現(xiàn)學習內(nèi)容,老師的“教”固然是重要的,然而學生的“學”卻是更應得到鍛煉的。王
老師在讓孩子反復誦讀第一自然段之后,要求他們自主完成句子,如:“一棵樹和一只鳥兒是好朋友,樹長得( ),鳥兒呢,長得( )。”讓孩子去想象人物的外貌,讓孩子去開發(fā)自己的詞庫,但王老師在這里又著重提醒孩子們在仿寫時加上“特別”一詞。配著和緩的音樂,孩子們的練習本沙沙作響,不一會,音樂結(jié)束,孩子們也端正了坐姿,這種恰到好處的情景配合體現(xiàn)在整堂課中。
“千萬樹中,只為這一棵唱;千萬鳥中,只聽這一只唱!币痪浜唵蔚脑挘黄铄涞那,我忽然感受到王xx老師那淡淡中蘊含著的某種浪漫,孩子們應該也是感受到了的,于是他們便更加賣力地感受著文字中的深情。
質(zhì)疑,是解讀文章的又一法寶。在帶領(lǐng)孩子們感受深情之后,王老師突地話鋒一轉(zhuǎn),“剛才所說的鳥兒的外貌也好,樹的外貌也好,都是同學們寫出來的,課文中寫了嗎?”課文根本沒有提及任何與“鳥兒”、“樹”外貌有關(guān)的句子,在
得到學生的認同后,王老師擦去了之前寫的第一自然段“寫外貌”的板書,這里作者寫得非!皽\近”,可我們卻都能想象出它們的模樣,這種感受不也又是“深厚”的嗎?
對話,是體會文章思想,理清脈絡(luò)的重要線索。在分角色朗讀的分配中,我感動于王老師的課堂用語“你愿意嗎?老師也一起讀可以嗎?現(xiàn)在可以讀了嗎?”他低沉的聲音吐出這些語句令人有種被充分尊重的感覺。朗讀過后,他又提出一個問題:“剛才的對話時有一個人讀得不好,他是誰呢?”就在大家都稍有緊張的時候,王老師卻說:“老師讀得不好!睂W生們都好奇地睜大了眼睛,“老師讀的提示語太平淡了,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怎么樣讀才能有意思一些呢?”
“怎么樣才能有意思一些呢?”——再自然不過的一句轉(zhuǎn)折,也同樣自然地將孩子們再次領(lǐng)到了“語用”訓練中,請同學們給提示語加上些形容詞來形容人物說話時的心情。然而王老師也并不是
直接就讓孩子們放手去寫,而是帶著孩子們再一次沉浸在音樂中,沉浸在“鳥兒”和“樹”的親密中。
“這是鳥兒和樹的一個春天的約定,一個心心相印的約定!庇质且环萘钊隋谙氲臏厍椋趵蠋煵粩嘤盟麥喓竦穆曇魹楣适聽I造一種靜謐也帶點憂傷的氣氛。在和孩子們共同尋找結(jié)果的過程中,他再一次否定了之前自己寫的板書,文章中也沒有寫到人物對話時的表情啊!這里依然是“淺近”的,可它們的表情似乎就是顯現(xiàn)在我們的腦海中,是那么那么的“深厚”。
“鳥兒”的尋找一路又一路,“樹”的凄涼遭遇一波又一波,當鳥兒看著燈中跳躍的火花,那個“春天的約定”還被記在心中嗎?音樂聲再次響起,然而這一次卻與之前的悠然歡快不同,顯得那么悲傷,那么惋惜。王老師依然與學生們一起,用鳥兒的眼睛“看”著燈火,它在回憶,它思緒萬千,輕輕地,反復地誦讀著同一句話:“鳥兒天天給樹唱歌,樹
呢,天天聽著鳥兒唱……明年春天請你回來,還唱歌給我唱……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來,給你唱歌,請等著我吧!”無論日起日落,潮起潮退,夏陽白雪,春華秋實……聽到這里,我聽到了孩子們哽咽的聲音,也發(fā)現(xiàn)自己早已不覺濕了眼眶。
學習一篇文章,與其倒背如流,倒不如在課文里實實在在地走一回。王老師帶著學生在這篇短短的,淺近的童話里漫步著,用他獨特的淡淡和隱藏著的浪漫給了孩子們一個美麗的夢。他的課,也如同這篇課文一樣,淺近中蘊藏著深厚,我想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王老師對學生“語用能力”的著力培養(yǎng)。他在課后也對與會老師表達了自己的期望,希望老師們都能夠在教學中落實“三個融合”:
一、學習語用與情感體會融合;
二、學習語用與內(nèi)容理解融合;
三、學習語用與思想梳理融合。他認為如果可以很好的創(chuàng)設(shè)語用情境,擴充語用內(nèi)容,提升學生的語用品位,對于孩子的自主學習
能力具有極大的作用。
課堂最后,王老師又問,為什么文章里不寫外貌,不寫表情,不寫心理呢?是作者寫不好嗎?孩子們都已心領(lǐng)神會,這是為了給我們的想象空間留下一片天地。其實,王老師的課又何嘗不是為我們教師的課堂撒下一粒希望的種子呢?好的課堂,好的學生,不是平白擺在那里等你來教的,好的語用能力也不是學生與生俱來的,語用的品位,學生需要提升,教師就更需要精益求精。
精彩的課堂或許是今天你眼中的帷幕,但也可以是未來你腳下的舞步!
【王崧舟去年的樹評課稿】相關(guān)文章:
去年的樹評課稿01-13
《去年的樹》評課稿04-10
《去年的樹》評課稿06-20
《去年的樹》評課稿精品01-19
【精華】《去年的樹》評課稿07-06
《去年的樹》評課稿優(yōu)秀02-12
王崧舟趙州橋教學實錄06-25
《去年的樹》評課稿7篇04-11
《去年的樹》評課稿經(jīng)典8篇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