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最新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設計優(yōu)秀
作為一名老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設計優(yōu)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最新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設計優(yōu)秀1
課標內(nèi)容:
讓學生理解爵士樂歷史的推導過程,熟練掌握布魯斯、拉格泰姆和爵士樂的基本關系,并能在已知音樂鑒賞的一般方式下情況下,懂得欣賞爵士樂。
課標分解:
教學目標:
1、能準確描述爵士樂的風格特點;
2、熟練掌握爵士樂風格特點的基本節(jié)奏型。
了解美國歷史對爵士樂發(fā)展的影響,熟練把握爵士樂風格特點,熟練掌握爵士樂特點節(jié)奏型,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1、養(yǎng)成選擇聆聽和欣賞有意義、有價值的音樂的習慣。
2、通過聆聽爵士樂這類經(jīng)典流行音樂,啟迪養(yǎng)成樂觀的學習、生活心態(tài)。
教材分析:
本節(jié)主要講述爵士樂的風格特點,與第13單元—現(xiàn)代主義音樂的新趨向聯(lián)系密切。本節(jié)內(nèi)容設置豐富:運用ppt課件,教師示范演奏等直觀的方式、使學生了解爵士樂的風格特點及發(fā)展,并且使其正確理解和深入了解爵士樂的創(chuàng)作元素。
教學重難點分析:
從把握布魯斯、拉格泰姆的節(jié)奏特點來掌握爵士樂的風格特點。
爵士樂節(jié)奏型:
啟發(fā)式和探究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是全面發(fā)展學生能力的重要前提,是高中新課程改革的主要任務,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以學生為中心,視學生為認知的主體,教師只對學生的.意義建構起幫助和促進作用。因此,本節(jié)課采用了啟發(fā)式和探究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音樂上的任何新知識,都是與舊知識有緊密聯(lián)系的,讓老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愉快地自覺學習,通過學生自己觀察、分析、探索等步驟,自己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方法,比較論證后得到一般性結論,形成完整的音樂模型,再運用所得理論和方法去解決問題。為了完善這一新知識,使它更為嚴謹,啟發(fā)學生要考慮到爵士樂的創(chuàng)作特點,在這個特定意義上才有可能完成創(chuàng)編、總之學生才是課堂上真正的主人。
探究活動設計。
本節(jié)教學共設計了三大探究活動:
一是借助美國歷史探究爵士樂的起源和發(fā)展;
二是利用師生互動示范演奏讓學生了解布魯斯、拉格泰姆節(jié)奏風格;
三是引導學生如何運用爵士樂節(jié)奏創(chuàng)編傳統(tǒng)歌曲。
由舊引新,借助古典音樂發(fā)展和美國歷史引出爵士樂雛形。
探究目的:通過對舊知的復習,經(jīng)過探究找出古典音樂的發(fā)展、美國歷史和爵士樂之間的關系。
探究步驟:
古典音樂產(chǎn)生的年代,代表人物;
相同的年代美國的音樂現(xiàn)狀和美國歷史發(fā)展;
預期效果:能推導出布魯斯、拉格泰姆的產(chǎn)生條件。
由舊引新,利用教師示范演奏,師生互動演奏布魯斯、拉格泰姆音樂片段。
探究目的:通過對舊知的復習,經(jīng)過探究引出爵士樂起源。
探究步驟:
由教師請出有吉他演奏功底的學生共同演奏布魯斯片段;
教師演奏拉格泰姆鋼琴音樂片段。
預期效果:能順利找出兩種音樂的不同特點。
設計“知二可合一”的題目。
探究目的:通過了解兩種音樂的特點,合二為一就是爵士樂。
探究步驟:
通過播放《南部之子》引出爵士樂的形成——融合了以上兩種音樂;
爵士樂的創(chuàng)造者——爵士樂之父——阿姆斯特朗。
預期效果:學生馬上抓住了爵士樂的特征。
最新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設計優(yōu)秀2
教材分析:
《西出陽關無故人》是人音版新課標高中《音樂欣賞》課本中第十四單元第二十五節(jié)的內(nèi)容,主要介紹兩首中國古代歌曲《陽關三疊》、《揚州慢》。
本課以課本中《陽關三疊》為基礎,結合語文、歷史知識,和流行歌曲、舞蹈等藝術形式,介紹中國古代詩詞與音樂的關系,展示中國古代詩詞音樂魅力。
教學目標:
通過《陽關三疊》等作品的欣賞與學習,了解中國古代詩詞與音樂的關系,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中挖掘和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詩詞,體會中國古代詩詞的藝術魅力,激發(fā)學生熱愛我國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在教學活動中了解中國古代詩詞與音樂關系,和體會中國古代詩詞所表現(xiàn)出的藝術魅力。
2、難點:啟發(fā)學生在不同的藝術形式中挖掘和發(fā)現(xiàn)中國古代詩詞與音樂在不同層面上的關系。
教具準備:
1、音響資料:《陽關三疊》(獨唱曲)、(伴奏曲);
《但愿人長久》(流行歌曲);
《滾滾長江東逝水》電視劇歌曲;
《虞美人》(獨唱曲);
《相思意》(新世紀音樂);
《相見時難別亦難》(流行歌曲);
2、音像資料《踏歌》(舞蹈)。
3、高一語文教材。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但愿人長久》(流行歌曲)。
二、上課,師生問好。
三、提問:
1、你能說出剛才聽到這首歌曲的歌名嗎?
2、你能說出整首歌的歌詞嗎?
3、請一位同學為大家演唱這首歌。
。ㄟ@是宋朝蘇軾的一首詞,詞牌為《水調(diào)歌頭》,其中“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更是千古佳句。這首歌作為一首流行歌曲,為大部分學生所熟悉,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四、導入課題。
《西出陽關無故人》。
dd感受中國古代詩詞的音樂魅力。
五、感受《陽關三疊》的藝術魅力。
1、請一位同學朗誦詩作品《送元二使安西》。
2、請同學介紹詩作品的意境及作者。
3、老師范唱《陽關三疊》,提示學生注意詩詞的節(jié)奏與歌曲節(jié)奏的關系。
4、小聲跟錄音學唱。
5、討論:詩歌《送元二使安西》與歌曲《陽關三疊》的節(jié)奏有沒有內(nèi)在的聯(lián)系,試說明。
。ǜ惺堋蛾栮P三疊》藝術魅力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能參與并調(diào)動起來,通過讀、說、唱、議等活動,初步了解詩詞與音樂的關系。)。
六、交流與分享。
1、展示學生在課前收集的有關中國古代詩詞的各種藝術形式的資料。
2、展示老師收集的資料:
《滾滾長江東逝水》,提示學生注意詩詞中的韻律與音樂旋律的關系。
《相思意》李之儀,提示學生注意詩詞中的意境與音樂意境的關系。
《踏歌》(舞蹈);
《相見時難別亦難》李商隱;
《虞美人》李煜。
3、討論:你怎么看詩歌中“詩”和“歌”的關系?
教師資料展示可視現(xiàn)場情況而定,如學生所帶資料不多,教師的資料可多播放一些,反之則少播放一些。)。
七、布置課外探索及總結:
l、課外探索:在高一語文教材中,選擇一首你感興趣的'詩詞,試著為它譜曲。
2、介紹譜曲的有關知識。(簡單)。
3、總結:
。1)學生總結;(略)。
。2)老師總結:
a、詩詞中的節(jié)奏與音樂節(jié)奏的關系。
b、詩詞中的韻律與音樂旋律的關系。
c、詩詞與音樂的關系。我們常說:詩歌詩歌,可見詩和歌是有聯(lián)系的,《詩經(jīng)》里的詩歌都是古代的唱詞,古人譜上動聽的曲子,唱著學,學著唱,也就容易學了。我們學宋詞的時候,注意到了,有詞牌名、曲牌名之分。宋詞的詞牌,其實也就是樂曲。是倚聲而作,就是先有調(diào),再按其所奏樂曲配詞吟唱。元曲和宋詞一樣,都是有曲譜的,一個詞牌或曲牌,框架是不動的,劇作家或依聲填詞,或依字行腔,從而產(chǎn)生了千變?nèi)f化的戲曲。但令人遺憾的是只留下了文字劇本而沒有留下音樂。然而盡管如此,我們還是能從一些零散的古籍看出一點音樂的足跡和端倪。
通過今天的課程,我們可以獲悉:音樂與各類藝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尤其在歌曲中,詩詞是音樂的核心,而音樂則是詩詞的靈魂。我們在學習中國古代詩詞時,可以借助音樂來感受其韻律和情感;在學習音樂時,則可以通過詩詞和其他文學藝術來感受其意境。因此,學習音樂不能只專一門而忽略其他,藝術是相通的。只有掌握廣博的知識,才能使音樂步入更高的境地。
4、齊唱《但愿人長久》結束課程。
教學后記:
本課設計較成功之處就是將教材拓寬了,以學生熟悉的藝術形式為導入,并貫穿全局,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普遍能接受并積極參與。
【最新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設計優(yōu)秀】相關文章:
關于高中音樂鑒賞教學設計02-03
高中音樂鑒賞優(yōu)秀教案11-03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模式06-26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探討06-26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反思01-02
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總結04-09
《我和我的祖國》音樂鑒賞教學設計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