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二年級上冊《認識線段》教學設計

時間:2024-08-17 01:36:53 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二年級上冊《認識線段》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借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上冊《認識線段》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二年級上冊《認識線段》教學設計

二年級上冊《認識線段》教學設計1

  課題

  認識線段

  課時

  1課時

  教材與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課教學內容是教材第5頁例6,并在學生初步掌握了用尺子測量具體實物長度的基礎上學習測量和畫線段。教學時要提供比較多的素材,讓學生在比較中掌握線段的基本特征,通過實際測量和畫圖來形成基本的技能。

  學情分析:學生初步掌握了用尺子測量具體實物長度。

  目標與重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1)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點。

 。2)使學生學會用刻度尺量線段。(限整厘米和整米)

  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探索線段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仔細、準確地找線段、量線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線段和量線段。

  難點:掌握線段的特征,會分辨線段。

  教學準備

  繩子、直尺、多媒體課件

  過程設計

  一、認識線段

  1、談話引入:剛才田老師和大家一起玩了什么游戲,開心嗎?你們知道嗎,這條好看的毛線不但好玩,還隱藏著數(shù)學知識呢!想不想研究它?(引起學生興趣。)

  2、操作觀察,并小結:

  a、請小朋友拿出這條毛線,往桌上一放,你看到這條毛線形狀是怎樣的?(讓學生感知放松的線是彎的。

  b、大家把這條毛線拉緊。和原來比,它的形狀有了什么變化?(讓學生感受到拉緊的線形狀變直。板書:直的)

  c、為什么它會變成直的?(把它拉緊了。)對,我們掐住了線的兩端,把它拉緊了。(感知線頭的兩端。)

  d、生演示,師說明: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這一段就是線段。(板書:線段,領讀兩遍。)

  我們手掐住的線的兩端就是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板書:兩個端點。齊讀端點兩遍。)

  3、體驗感知,認識線段:好,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

  a、請坐在左邊的小朋友拉緊毛線,坐在右邊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這條線段從哪兒到哪兒?指一指它的兩個端點在哪兒?

  b、好,交換!請坐在右邊的小朋友拉緊毛線,坐在左邊的小朋友用手摸一摸這條線段。它的兩個端點呢?

  c、現(xiàn)在,你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線段是什么樣兒的嗎?

  4、那,表示線段的圖形是怎樣的呢?請小朋友看老師畫一畫。(師畫線段。)

  5、尋找身邊的.線段。

 、倌阒绬?在生活中處處教材有線段。引導學生觀察直尺、黑板、課本的每條邊,動手摸一摸每條邊和端點,使學生知道這些邊都可以看成線段。

 、谙旅嬲埿∨笥褌冋乙徽,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邊可以看成線段?看誰先找到。ǹ蓜邮置幻

 、坌〗Y:為什么這些物體的邊都可以看成線段?你記住線段的樣子了嗎?你能告訴大家嗎?好,下面老師就考考你。

  二、練習

  (1)47頁想想做做第一題,說一說下面哪些是線段?(理由呢?)與所處的方向位置無關。(2)看來大家真的記住了線段的特點,那你能數(shù)出圖形中的線段嗎?47頁想想做做第三題,下面的圖形各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填在()里?凑l填得又對又快!

  三、嘗試創(chuàng)造,學畫線段

  1、嘗試畫:小朋友數(shù)線條數(shù)得又對又快,說明線段已經(jīng)成了大家的好朋友。你能把這位好朋友的樣子畫下來嗎?自己試一試,畫一條線段,千萬別畫走了樣。2、交流畫法?隙ú煌嫹ǎ矚g怎樣畫就怎樣畫,只要別走了樣。(直的線。)3、創(chuàng)造畫:除了用尺可以畫線段,請小朋友想一想還能用其他的工具畫線段嗎?(提示:能利用你手邊的一些物體嗎?)請你用最喜歡的工具再畫出一條線段,看誰畫得又好又快。ㄑ惨晻r要指出有的不行。)

  四、由淺入深,鞏固新知

  1、聽說小朋友們會畫線段了,豌豆先生急著要考考大家。(1)47頁想想做做第五題,下面有三個點,在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畫好后看一看,是什么圖形?引導:每兩點其實就是線段的兩個端點,所以畫線段兩頭不能超過端點。在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三個點,畫了三條線段。(2)47頁想想做做第六題。給你四個點,在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你能畫幾條呢?四人一小組,先猜一猜交流一下,再畫一畫驗證一下。2、小朋友們,你們平時喜歡折紙嗎?下面我們要玩的這個折紙游戲可是要動腦筋的,想試試嗎?(47頁第四題。)請小朋友拿出長方形紙,照老師的樣子折一折,再打開。(摸。)折痕就是一條線段。你能折出比這條線段長的折痕嗎?你能折出最長的一條嗎?你還能折出比原來這條線段短的折痕嗎?(每次折好后摸一摸。)感知線段有長有短。

  五、總結全課

  好了,有趣的折紙游戲到此結束。請小朋友想一想,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六、走進生活,發(fā)散練習。

  1、還記得田老師剛上課時說的話嗎:這條好看的毛線不但好玩,還隱藏著數(shù)學知識呢!由它,我們就學到了有關線段的知識。2、請小朋友看好(師生演示),如果拿這條毛線這樣咔嚓咔嚓剪兩次,你猜猜會得到幾條線段?動手剪一剪,看看你的猜想對不對。得到了幾條?為什么?(線段的特點。)那剪三次得到幾條?四次呢……3、看,我們又從這條毛線上學到了有趣的知識。其實,數(shù)學知識隱藏在我們身邊每一個事物上,如果你細心觀察,善于思考,一定會發(fā)現(xiàn)它。

  作業(yè)設計

  課本練習一第6、10題

  作業(yè)本1頁

  板書設計

  認識線段

  線段的特征:直的

  有兩個端點(可測量)

  教學反思

  線段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既抽象又實際,學生難以理解。因此應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觀察比較。通過拉一拉、比一比、量一量體會線段的特征,形成表象。但本節(jié)課還存在很多缺陷,表現(xiàn)在語言表述不嚴密、教學設計形式不多,分層次教學顯得不夠等。

二年級上冊《認識線段》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比較和交流等活動,感知線段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正確的概念表征系統(tǒng)。

  2、使學生在折、畫等操作活動中體會到線段是有長有短的,完善對線段的認識,掌握畫線段的基本方法。

  3、使學生初步從“線段”的角度觀察生活中的物體、數(shù)學中的圖形,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線段與圖形的聯(lián)系,增強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明確線段的基本特征,會用直尺畫線段。

  教學難點:在折折痕中感知線段有長有短。

  教學準備:毛線、正方形紙

  教學過程:

  一、 激活舊知

  想一想,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哪些圖形?

  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圖形的示意圖。

  二、學習新知

  1.認識線段

  每個學生把準備的線,隨意地放在桌上,說說現(xiàn)在的線是怎樣的?

  猜測:把線拉緊,線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學生動手拉一拉,說說看到了線發(fā)生怎樣的變化?

  引出:把線拉直,兩手之間的一段可以看成線段。板書:線段

  反問:如果這樣(不拉直),兩手之間的這段可以看成線段嗎?感知線段必須是直的。

  比較拉直前后的線,說說線段是怎樣的?明確線段是直的。

  引出:線段可以用 表示。

  比較線段的'示意圖與拉直的線,說說有什么不同?

  說明:兩端的兩點叫端點,表示線段的起點和終點。

  再說說:線段是怎樣的?明確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的,長度是有限的。

  2、形成表象

 。1)找線段,溝通聯(lián)系

  引:在我們的身邊,直直的物體隨處可見,如:鉛筆、直尺、墊板等。

  出示并說明:直尺、課本的每一條邊都可以看成線段。

  追問:為什么直尺、課本的每一條邊都可以看成線段?直直的,有兩個端點

  指名學生指一指,直尺、課本的哪條邊可以看成線段。

  追問:還有哪些物體的邊也可以看成線段?

  引:老師發(fā)現(xiàn),剛才小朋友們說的線段,是從我們學過的長方體、正方體等物體的邊。

  因而,長方體、正方體的每一條邊都可以看成線段,那圓柱中有線段嗎?……

  溝通線段、長方形、長方體三指之間的聯(lián)系。

 。2)折線段,感知線段有長短

  引:在正方形紙上,你一眼能找出幾條線段?老師能找出無數(shù)條線段,你信嗎?

  引出:把正方形紙對折,折痕也可以看成一條線段。課件出示動態(tài)演示。

  指名學生說為什么折痕可以看成一條線段?學生照樣子折,找到折痕。

  引問:你能折出比這條線段長的折痕嗎?比這條短的折痕呢?學生動手折一折,比一比。

  小結:用同一張正方形的紙,可以折出不同長短的線段,可見,線段是有長短的。

 。3)畫線段,進一步認識線段

  過渡:我們可以把物體的邊看成線段,也可以用紙折出線段,那你能畫出線段嗎?準備怎么畫?

  指名學生說說準備怎么畫線段?

  通過討論,進一步明確線段是直的,有兩個端點的,有長短的,因而我們畫出的線段也應該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的,沿著物體直的邊畫線段,比較方便。

  引出:可以沿著直尺的邊畫線段。(直尺的邊是直的)

  學生嘗試用直尺畫線段。說說在用直尺畫線段時要注意些什么?

  教師范畫線段,學生再次用直尺畫線段。

  三、運用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1

  重點說說圖4為什么是線段。

  2.完成想想做做2

  學生各自填寫,然后說說每個圖形各由幾條線段圍成。

  3.整合想想做做3、4、5.

  師在黑板上畫一個點,問:用這個點能畫出線段嗎?

  再添一個點。要求:用直尺把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段。

  指名學生說說:連接兩個點可以畫幾條線段?

  再添一個點(注意點的位置),猜:三個點能畫幾條線段?(在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

  動手畫一畫,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再添一個點(注意點的位置),猜:四個點能畫幾條線段?(在每兩點之間畫一條線段)

  動手畫一畫,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還想添個點畫線段嗎?

  思考:怎樣才能有次序的畫出所有的線段。

  四、內化新知

  回顧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主要學了什么知識?我有哪些收獲?

  板書設計: 線段的初步認識

  直直的

  線段圖 有兩個端點

  有長短的

二年級上冊《認識線段》教學設計3

  【教材解讀】

  《認識線段》是人教版二年級數(shù)學上冊的內容,線段是幾何初步知識中比較抽象的概念,這里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由于學生年齡小,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比較低,為了方便學生理解,教材從具體到抽象,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由“拉緊的一段線,可以看作一條線段”引出線段,使學生形象、直觀的感受線段“直的”特點。第二個層次借助生活中的一些實物的邊,如黑板邊、桌子邊等,讓學生知道這些邊都可以看成線段,進一步感受線段“直的”特點。第三個層次,給出幾條線段的直觀圖,說明線段的特點:,直的,可以量出長度。教材教學線段時,要把握好教學要求,只要求學生直觀了解什么是線段,并通過與曲線的對比知道線段“直”的特征,通過量線段知道線段是可以量出長度的就可以了。教學用尺子畫出給定長度(限整厘米)的線段時,要注意對畫法的指導:畫線段時,要注意從尺子的刻度0開始畫起,是幾厘米長的線段就畫到刻度幾。

  【教學目標】

  1、通過操作、觀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

  2、讓學生經(jīng)歷從實物中抽象出線段的過程

  3、學會用直尺畫給定長度的線段。

  【教學重點】

  通過操作、觀察、初步認識線段,知道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

  線段表象的建立。

  問題生成單

  我知道

  1、量比較短的物體,通常用( )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通常用( )作單位。

  2、數(shù)學書長約( )厘米,寬約( )厘米。圖釘長約( )厘米。

  3、尺的刻度“2”到刻度“5”的長度是( )。

  4、1米=( )厘米。

  我會學

  自學課本5頁,完成以下問題。

  1、找一條毛線,拉拉看,拉緊的一段線,可以看作( );

  2、摸摸桌子邊、書邊。桌子邊、書邊都可以看成是( )。

  3、找一找,還有那些東西的邊可以看成線段。

  4、量出下面線段的長度。

  【教學過程】

  預設

  1、獨立自學

  生:自學課本第5、6頁,完成問題生成單。

  二、互動交流、合作探究

  (一)情景導入(優(yōu)教通課件出示圖片)

  1、課件出示學生活動場景。

  師:觀察課件,說說兩幅圖的`區(qū)別?

  一組同學在跳繩,繩呈彎曲狀;另一組同學在拔河,繩呈直線狀。

  師:老師手里有一根毛線,你有辦法使這根彎彎的毛線變直嗎?學生試著動手操作,找學生上前演示。

  生:兩手把毛線兩端拉直。

  師:這根線用兩手拉直后,兩只手之間的這一段就可以看成是線段。在數(shù)學上,直線上兩個點和它們之間的部分叫做線段。今天我們就來認識線段。(板書:認識線段)

 。2)新知探究

  1、認識線段的特征

 。1)認識線段是直的

  師:老師手上的這根毛線,我把它放松,它還是線段嗎?為什么?拉直呢?

  生:線段是直的不能是彎的。

 。2)小結: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線段?

  生:線段是直直的,有兩個端點

  2、找線段

  師:我們身邊有沒有線段?找找看

  生:實物的邊,如黑板邊、桌子邊、書邊等,知道這些邊都可以看成線段。(優(yōu)教通課件出示)

  3、折線段(小組合作交流)

 。1)師:同學們喜歡玩折紙游戲嗎?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玩一玩吧!(拿出課前準備的長方形紙,對折,打開)

 。2)師:現(xiàn)在紙上有了一條折痕。想一想,這條折痕也能看成是一條線段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拿大小不同的紙來折一折: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通過折紙游戲,明白線段是有長有短的,可以測量長度的。

  4、量線段(優(yōu)教通課件出示)

  量一量教材第五頁這些線段的長度

 。1)師:怎么量?(小組合作探究)

  生:掌握測量線段的方法。

 。2)組織動手量

  動手操作量線段。

  5、畫線段(小組合作交流)

  教學例4(畫線段)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應該怎樣畫呢?小組合作學習,交流畫法,動手操作。

  匯報:從尺子的“0”刻度開始畫起,畫到3厘米的地方。

  三、課堂小結

  交流學習心得、體會。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嗎?

  組織匯報交流。

  四、運用拓展

  引導思考,組織練習。

  1、判斷

  (1)判斷哪些是線段。

 。2)判斷小朋友說得話對嗎?

  2、你能畫出幾條線段?

  3、數(shù)一數(shù),下面的圖形由幾條線段圍成?

  4、連接每兩個點畫線段,一共畫出了幾條線段?你能看出畫出的是什么圖形嗎?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是認識線段,“線段”的概念在二年級上學是很抽象的。我主要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先由實際操作拉毛線團,得知線段的表象,再通過找一找、折一折、量一量、畫一畫這幾個環(huán)節(jié),抽象概括出線段。整個過程由具體直觀到抽象,并由易到難逐層進行,創(chuàng)設開放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二年級上冊《認識線段》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11-20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05-13

《認識線段》教學設計15篇06-12

《直線、射線、線段》教學設計03-06

線段射線直線教學設計10-07

二年級上冊《厘米認識》教學設計05-13

《線段直線和射線》教學設計10-30

線段直線和射線的教學設計10-31

線段的認識評課稿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