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道家和道學歷史上的意義

時間:2022-07-03 00:19:23 歷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道家和道學歷史上的意義

  “道家”和“道學”在歷史上曾是何種意思,尤其“道學”究竟是宋明理學家首先使用的專有名詞,還是道教原有的詞匯,不可不加以辨明。

道家和道學歷史上的意義

  在古代,“道家”往往就指道教,甚至使用頻率遠過于“道教”。道教經典或入“神仙家”類,或入“道家”類。漢代學術分類,把專門論道的歸入道家!稘h書·藝文志》著錄“道”37家,最后一部是《道家言》。道教在東漢初起時,被人稱作“道家”或“黃老道”。例如,《后漢書》記明帝時皇家圖書館為“道家蓬萊山”,蓬萊山是秦漢仙境三神山之一,顯然表明道家與神仙家已融合一體。又記楚王英和桓帝好“黃老道”,張角“奉事黃老道,為太平道”!疤降馈奔粗傅澜痰囊慌,“黃老道”就不指道教的另一派,否則此話不通,則“奉事黃老道,為太平道”意思當是“信奉道教,創(chuàng)建太平道組織”?梢姟暗兰摇被颉包S老道”均為道教的同義詞。之所以如此,這是因為“黃老道”原來就是“道家”的別名,主題詞“黃老”不過進一步限定指出此乃黃帝、老子之道。

  “道教”一名,大約在南北朝以后才用以專指道教,例如北魏寇謙之《老君音誦戒經》和南朝上清經《洞真太上太霄瑯書》卷六所載“道教”皆是(《洞真太上太霄瑯書》除卷一《瓊文帝章》以外,余均出南朝時期)。此后便有用“道教”命名的文獻如唐高宗時道士孟安排集《道教義樞》、唐五代道士杜光庭撰《道教靈驗記》問世。由于道教以“道”為最高信仰,因此“道”便成為區(qū)分道教與非道教的標準,如《玄都律》說:“道士、女官皆不得使民私祠祀鬼神,殺豬羊,妖言惑語,此偽事,皆道之所禁!贝祟惱由锈贰5澜绦g語中,“道門”表示認同的本教,“道人”、“道士”、“道官”、“道民”等表示信道者的身份,“道館”、“道觀”、“道舍”、“道院”指道士居住的處所,“奉道”則講行為的表現(xiàn),……在道書中衍生出許多以“道”為主題的詞匯!暗缹W”就是一例。

  “道學”一詞也是至遲在南北朝時期就見于道教典籍的。例如,成書于南朝齊梁間的道書《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說:“道學當以戒律為先,道家之宗尊焉!睍腥俅蠼,每句都以“道學”起頭。全真道的《中極戒》因仍《洞真智慧觀身大戒文》,題為《中極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經》,可是,不知是何原因,每句前“道學”都被刪略了。“道學”還用于書名,如《洞玄靈寶道學科儀》,成書于南北朝末隋唐初之間,其中“科曰:凡是道學,當知持戒發(fā)慧,安身煉心,無惑酒惡,求靜念者。若道士、若女冠入我法門,是我真子!薄翱圃唬悍彩堑缹W,當知修身潔心,無犯禁忌。若道士、若女冠食五種葷辛,名為惡菜。內外非法,不宜輒犯!痹圃疲暗缹W”跟唐道士張萬福編錄的《三洞眾戒文序》所說“學道求真,莫不先持齋戒”的“學道”意思相同。南朝陳馬樞著《道學傳》,為道教人物的專門傳記。

  正是由于在道教中使用“道學”一詞,意思是“道教之學”,因此約定俗成,被隋唐間人所沿用,尤其是唐代似乎還很流行。唐代編的《隋書·經籍志》言:“自黃帝以下,圣哲之士所言道者,傳之其人,師無師說。漢時,曹參始薦蓋公能言黃老,文帝宗之。自是相傳,道學眾矣!薄暗缹W”顯然講的是道家、道教之學,而非儒家之學。顏真卿撰《茅山玄靜先生廣陵李君碑銘》說:“茅山為天下道學之所宗。此“道學”顯然指道教之學。又如《唐會要》卷五十《觀》載云:“天寶中,道士荊朏亦出道學,為時所尚。”此“道學”指官方所立崇玄學。唐玄宗天寶二年(743),改天下崇玄學為通道學!暗缹W”與“通道學”同義。

  宋代也有官方道學。據(jù)史載,宋徽宗重和元年(1118)設“道學”,明確其目的在“學道”,至兩年后方罷。宋徽宗趙佶將佛教納入道教,道士仍稱“道士”,僧尼則稱“德士”。道學也允許儒生、僧人加入,但對二者處置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例如作為儒生的宋瑀“愿換道學內舍生”,宋徽宗趙佶除特給予他道學“志士”名號外,并許將來可參加殿試;而僧尼入道學,則須依道士法。此“道學”性質與唐代“崇玄學”相同,這段史實班班可考,說明即使到宋代,“道學”也未成了理學的專有名詞。

  用“道學”來指謂理學,見于元末脫脫主編的《宋史·道學傳》!端问贰さ缹W傳》所列人物有周敦頤、二程、張載、邵雍等等。值得注意的是《宋史》另有《儒林傳》。足見編者刻意把理學跟傳統(tǒng)儒學區(qū)別開來。之所以用“道學”來指謂理學,大概是因為以上諸人也論“道”。如張載弟子范育在為張載《正蒙》所作序說:“自孔孟沒,學絕道喪千有余年,處士橫議,異端間作。若浮屠、老子之書,天下共傳,與六經并行。而其徒侈其說以為大道精微之理,儒家之所不能談,必取吾書為正!彼^此“道”非彼“道”,實指儒家之道,并且他們所謂“道”是經他們改造后的新儒家即理學之道。北宋理學代表人物周敦頤、邵雍頗受道教思想影響,此為學界之共識;至于二程、張載雖明辟道、釋二教,暗中卻吸納二教之精氣神。二程、張載皆言“道德性命”,然在《河南程氏遺書》中仍稱被他們視為“異教”之一的道教為“道家”。他們的術語依然遵從歷史形成的、約定俗成的語言規(guī)則。

  故且不去推測是理學家剽竊了道教的“道學”專名,僅就證據(jù)而論,從南北朝到宋元,其間相距數(shù)百年,道教使用“道學”一詞在前,“道學”指謂理學于后,當是不爭的事實。再者,學術界約定俗成,已習慣稱宋明理學為“理學”而不是“道學”。所以,用“道學”一詞講道家道教之學,并無不可。然而,必須不厭其煩地再一次指出:歷史上道教使用“道學”一詞的含義,并非學術界從外部研究道教意義上的“道教學”,而是自內部“學道”之學。這同樣是約定俗成的限制條件。

  結論:在東漢以后“道家”就是“道教”的同義詞,只不過我們今日已約定俗成使用“道教”一詞,便不必退回去再用“道家”以造成混亂。至于“道學”,本來就是道教術語,其原義是“道教之學”。

【道家和道學歷史上的意義】相關文章:

宜家和無印良品的必備清單?07-10

畫家和牧童的教學實錄07-04

畫家和牧童教學實錄07-01

《畫家和牧童》教學實錄07-01

《畫家和牧童》課堂筆記07-03

畫家和牧童的設計心得07-03

悟道學習之數(shù)據(jù)分析07-10

歷史上典故06-09

《畫家和牧童》教案設計07-04

《畫家和牧童》評課稿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