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鳥的天堂》的教學課堂實錄及點評
教學目標:
1、 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2、 認識南國榕樹的奇特和美麗,體會榕樹上中眾鳥紛飛的壯觀景象。
3、 學習作者表達事物的方法,掌握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描寫方法。
4、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學習作者表達事物的方法,受到美德教育。
2.理解重點語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
教學難點:
學習、體會做這兩次到鳥的天堂所見到的不同景象,理解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描寫方法。
教學方法:
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抓住重點語句情中研讀,境中探究。
教學用具:
媒體課件,朗讀錄音,字詞卡片等。
教學時間: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節(jié)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思考:“天堂”是什么意思?
2、“鳥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二、自由讀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1、思考:作者幾次到鳥的天堂?
2、指名讀第一次、第二次到鳥的天堂見到的景象。
三、指導分段:
思考:(媒體課件出示)
1、哪幾個自然段寫“我們”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鳥的天堂的?
2、文章開頭就寫了“我們”已經(jīng)到了鳥的天堂么?
3、在到鳥的天堂前寫了些什么?
4、最后一個自然段講的還是我們在鳥的天堂嗎?
5、課文可分幾段?
四、學習第一段
討論回答:
1、這段講“我們”在去鳥的天堂的路上,你了解到哪些內(nèi)容?
2、你從對天氣和景物的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們”又怎樣的心情?
3、感情朗讀第一段。
(評析:從題目的關鍵詞語入手,設疑激趣,直奔文章重點。文章較長,第一課時從整體入手,感知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脈絡。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圍繞學習問題進行討論,將學習活動化難為易。)
第二節(jié)
一、引言:上節(jié)課我們初步的學習了課文,分了段,學習了第一段內(nèi)容,那請同學們思考:
師:我們已經(jīng)陪伴著作者兩次游覽了鳥的天堂,那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
。ㄕ埻瑢W們快速讀文,找書上的句子來回答。)
生: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ㄕn件出示這個句子,全班齊讀。)
師:觀察句子,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有兩個鳥的天堂,為什么一個有引號,一個沒有呢?
師:還有疑問嗎?
生:為什么說是我的眼睛騙了“我”?
師:同學們問題抓得真準,老師真為你們高興!
教師板書: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
“鳥的天堂”?
鳥的天堂?
師:好,以上問題我們在學習課文中逐步解決。
(評析:由兩次游覽鳥的天堂的感受談起,又一次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了討論、質疑、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僅僅抓住重點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引導學生去探索。)
二、學習新課
師:第一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看到鳥沒有?
生:沒有。
師:那看到了什么?
生:大榕樹。
思考:那文中是怎樣描寫大榕樹的呢?
。▽W生自由讀描寫榕樹的語段,看看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讀后交流,讀懂了描寫榕樹的那些內(nèi)容或語句?
生:我讀懂了:“有機會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樹,枝干的樹木不可計數(shù),枝上有生根,有許多根直垂到地上,伸進泥土里。”這句話是說榕樹枝干多,不可計數(shù),也從側面講榕樹非常大。
生:我讀懂了:“榕樹正在茂盛的時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边@句話是講榕樹特別大。
生:我讀懂了:“那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點縫隙!边@句話是講榕樹的葉子多而密。
教師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 大 :枝干不可計數(shù)
茂盛:葉多而密
師:“不可計數(shù)”怎么理解?為什么會枝干這么多呢?想知道么?
生:想知道。(學生理解“不可計數(shù)”)
師:“不留一點縫隙”說明什么?
生:葉多、密、茂盛
(出示投影:指名到黑板前說出枝、 干、 根)
師:一起讀描寫榕樹的語段,看有無新的了解?
投影描寫“我有機會……伸進泥土里!钡拿襟w投影。
師:枝上生根也是根,為什么它會伸進泥土里呢?這說明什么?
生:這是因為土地潮濕,垂下來才會伸進泥土里,天長日久也成了樹干,這不僅說明榕樹大,也說明榕樹很古老。
師:這是榕樹特有的美,應該怎樣讀呢?(師指多名學生讀這段話。)
師:同學們讀得真好,真有感情。
師:繼續(xù)看書,還有新的發(fā)現(xiàn)嗎?文中除了描寫榕樹大、茂盛外,還寫了什么?
生:還寫了綠。
師:從那句話可以看出來呢?
生:“那翠綠的顏色,明亮的照耀我們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句話是些榕樹不僅綠,而且充滿生機與活力。
師:(出示媒體課件)美嗎?
生:美。
。ㄔu析: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品詞析句,感受到了榕樹的大、綠、茂盛,進而感受到了榕樹的美。在這一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教學的民主性,教師給每一個學生都創(chuàng)造了均等的學習、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展示自己的空間,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意識。)
師:應怎樣讀?
生:應用喜愛和贊美的語氣讀。
(老師指多名學生讀。)
師:同學們讀得太好了,感情真充沛。
師:看到這美麗的榕樹,作者發(fā)出怎樣的贊嘆?
生: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那么,作者除了對榕樹的贊美,還有怎樣的感情呢?
生:熱愛。
。▽W生帶著贊美和熱愛的感情讀。)
(評析:教師恰當?shù)刂笇А懊雷x”課文,培養(yǎng)語感能力。讓學生一邊聲情并茂地朗讀,一邊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就像在學生頭腦中“放電影”。通過多種感官使文字符號、語音、意義、表象等有機結合,使語言文字所表述的內(nèi)容,融合成完整、連續(xù)的畫卷,在學生的頭腦中活動起來,使他們有了主體的、全方位的感受和體驗。落實了情中研讀,境中探究。)
師:還有發(fā)現(xiàn)嗎?
生:“我仿佛聽見幾只鳥撲翅的聲音,等我注意去看,卻不見一只鳥的影兒。”為什么?
。ㄖ付嗝麑W生讀、理解,從而理解第一個鳥的天堂加引號的原因。)
師:同學們,寫榕樹這部分中,哪自然段寫得最美?
生:第八自然段。
。ǘ嗝襟w出示:榕樹正在茂盛時期……那么多的綠葉……那翠綠的顏色……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師:寫榕樹枝干,根是用什么方法描寫的?
生:靜態(tài)。
師:第一次到鳥的天堂有什么感受呢?
生:美、大、有生命力。
師:第二次經(jīng)過鳥的天堂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的確是鳥的天堂!
師:那第一次和第二次怎么會有這么大的變化呢?
(學生激烈的討論)
師:這就是作者說“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的原因)
師:那么哪部分是描寫鳥的呢?
生:12—13段
自由讀文
師:你喜歡寫鳥的哪句?
生:“到處都是鳥聲,到處都是鳥影”
師:那這句說明了什么呢?
生①:鳥多。
生②:景色優(yōu)美又壯觀。
師:這里描寫鳥的動詞說明了什么?
生:多、動作千姿百態(tài)。
師:那同學們想不想看到了解在榕樹上快樂生活的情景。
(多媒體課件:榕樹、鳥,想象鳥在榕樹上飛舞,歌唱)
教師讀文,學生體會理解
師:這地方怎么樣?有什么感受?
生①:美 。
生②:這是鳥的天堂,鳥的樂園。
生③:這的景色壯觀。
師:這就是第二個鳥的天堂的含義。這里是鳥兒生活、繁衍、棲息的美好地方。那寫鳥與寫榕樹相對比,寫鳥是用什么方法寫的?
生:在寫鳥時,采用的是動態(tài)描寫的手法。
。ㄔu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有目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引導,使學生張揚了個性,積極主動地學習基礎知識,發(fā)展了智力,養(yǎng)成了樂學善思的好習慣。體現(xiàn)了“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教應為學服務,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結:
師:那這里為什么能成為鳥的天堂?
生:有許多鳥在這樹上做巢,而且當?shù)厝瞬辉S別人去捉它們。所以這里是鳥的天堂。
師:這里之所以能成為鳥的天堂,是由于這里的人們在保護它們。
可是據(jù)我所知,現(xiàn)在這樣的地區(qū)很少很少了。由于人們不注重保護環(huán)境 ,亂捕亂殺,導致鳥類大量死亡,直接威脅著生態(tài)平衡,所以我們一定要保護環(huán)境,保護鳥類,保護我們的家園,使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都成為鳥的天堂。
(總評:本節(jié)課的設計,緊密結合“情中研讀,境中探究”的理念,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為基本形式,充分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師敢于放手,給學生的思維提供了時間和空間。整個教學活動:“初讀課文,粗知大意━穿針引線,直奔重點━品詞析句,理解描寫方法━美讀感悟,體會中心”,無一不是學生的主動探究,正是由于教師放手,才有了學生的主動探究與思考,才有了學生的自主構建,才有了人人動腦動口的機會,才形成了會學善思的好習慣。
2 師生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為學生的認識和發(fā)展提供了種種有利的條件,通過引導、啟發(fā)、講解、評價等等手段,給學生自讀、思考、質疑、辯論、 認識等活動的機會,讓學習的活動成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學活動成為“立體的結構”。學生課堂發(fā)言活躍,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教師恰到好處的評價又大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正是“以教師的善教之情激發(fā)了學生的樂學之趣!
3 教學時僅僅圍繞教學重點,采用中心研讀式教學。教師僅僅抓住對“昨天是我的眼睛騙了我,那‘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的理解,展開研讀和探究。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合作研究,營造了一個開放而有活力語文課堂,這也是新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