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小學語文中對于作文教學有效性的課題研究

時間:2023-03-02 22:11:14 語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小學語文中對于作文教學有效性的課題研究

  導讀:研究是主動尋求根本性原因與更高可靠性依據(jù),從而為提高事業(yè)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穩(wěn)健性而做的工作。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中對于作文教學有效性的課題研究,歡迎閱讀!

小學語文中對于作文教學有效性的課題研究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一、 研究的背景

  1、為什么要研究

  《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要求到五年級結(jié)束時,學生“能依據(jù)生活內(nèi)容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別是非善惡;有經(jīng)常動筆的習慣”。在教學建議中談到:寫作教學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努力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提高感受生活的能力;要加強學生的寫作實踐,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而小學生作文的普遍現(xiàn)狀是:感到作文難。他們面臨的首要問題是學會怎樣作文,因為大部分小學生初學作文時通常都是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從下筆,F(xiàn)行使用的“二期課改”語文教材中寫作量大,缺少相應的序列性,強調(diào)“想象”、強調(diào)“想什么寫什么”,造成教師在指導上的缺失,對學生寫作上的指導弱化,學生缺乏作文的基本能力(認識事物的能力和表達事物的能力)。他們害怕作文又不得不完成教材要求的作文成為最大的學習負擔和心理負擔,所以,要求學生把所經(jīng)歷的所見所聞所感的生活認識寫成一篇語句通順,條理清楚、重點具體、意思明確的不跑題的作文很不容易。

  因此,教師通過怎樣的作文教學,來有效地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值得研究。

  2、當前研究的狀況

 。1)作文教學過于強調(diào)寫作方法的指導,過于強調(diào)主題立意,學生不敢說真話、實話、心里話,過于強調(diào)語言要美,學生不敢說白話。

 。2)在作文指導中,教師拔高教學要求,為了引導學生說具體,往往要求學生虛構(gòu)情景,多數(shù)學生難以達到目標,結(jié)果學生積極性不高,導致參與面不廣。

  (3)作文批改中,缺乏眉批和肩批,總批只有等級;教師在作文批改中均指出學生習作方面的不足,打消了學生作文的積極性;要求過高,用成人標準衡量學生。

  (4)作文講評強調(diào)“評議”,導致學生不愿讀自己的寫作,評議的學生也不知從何評起。

 。ǎ担⿲φn程標準的精神領會不深,對年級訓練的重點不清,對學生的心理需要不明,導致對作文訓練的指導思想和意圖不明確。

  二、研究的目標

  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最根本的目標在于提高小學生作文的能力,提高教師作文教學的能力,具體目標如下:

  1通過研究讓學生養(yǎng)成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思考生活的習慣,能及時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能用規(guī)范的書面語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能根據(jù)日常生活的需要,運用各種表達方式寫作。

  2通過研究,形成小學生作文有效訓練的基本內(nèi)容,使學生掌握各類記敘文的基本能力。

  3、通過研究,總結(jié)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過多種評價方式,有效地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和水平。

  4、通過研究,從教師的“批”,逐步做到教師“少批”或“不批”,使學生達到自己能批改的地步,培養(yǎng)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

  三、 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在選題階段采用文獻法和調(diào)查法,在實施階段采用行動反思法和案例引領法,在總結(jié)階段采用經(jīng)驗總結(jié)法和調(diào)查法。

  1、行動反思法

  教師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開展研究,探索和構(gòu)建小學生有效作文教學模式。按照“計劃——行動——觀察——反思——再計劃……”進行行動研究過程。在這過程中,教師反思作文教學過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討解決的方法,是行動研究的重要途徑。

  2、案例引領法

  指研究開展之初,用典型案例引路,促進教師新行為的跟進,有效進行作文教學。

  四、研究的內(nèi)容

  (一)研究目標細化

  我們根據(jù)《課程標準》對學生的寫作要求,結(jié)合教材內(nèi)容,結(jié)合實際情況,制定了2—5年級分年級寫作教學的目標。即:

  二年級:

  能寫幾句通順、連貫的句子,把意思表達清楚;正確使用逗號、句號、問號和感嘆號;

  不會的字可以寫拼音。

  三年級:

  認真觀察事物,能按一定的順序?qū)懸欢卧挘岩馑急磉_清楚;學習觀察生活,把所見所聞寫清楚;語句通順,學習正確使用冒號、引號;學習修改作文。

  四年級:

  仔細觀察事物,把所見所聞寫清楚、寫具體;學習觀察生活,能按要求選擇適當?shù)牟牧蠈懮鷦,表達真情實感;語句通順,學習正確使用省略號、破折號;能修改作文。

  五年級:

  掌握寫人、記事、狀物、寫景等文章的一般寫法,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善于觀察生活,能依據(jù)生活內(nèi)容寫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別是非善惡,有經(jīng)常動筆的習慣;語句通順,能正確使用各種標點符號;有修改作文的習慣。

  (二)研究訓練的內(nèi)容

  按“課內(nèi)課外兩條線”進行作文訓練的思想,我們研究了小學生各年級作文訓練的基本內(nèi)容。即:

  課內(nèi)訓練作文就是教師命題、提供作文素材,指導學生遣詞造句、謀篇布局,培養(yǎng)學生作文的能力。

  附2—5年級各學期課內(nèi)作文訓練內(nèi)容(另見附表)

  課外作文放開學生的手腳,讓他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喜歡什么就反映什么。課內(nèi)課外同時進行,“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

  三年級:解決作文“寫什么”問題,在教師指導下養(yǎng)成觀察生活的習慣,能有順序地把觀察到的寫清楚。

  四年級:能主動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寫自己感興趣的生活內(nèi)容。

  五年級:善于積累作文材料,作文有中心,有一定的內(nèi)容,意思清楚,語句通順。

  (三)研究的專題

  為了便于研究和操作,將課題分解、細化為以下9項專題研究

  1、小學生作文訓練內(nèi)容研究

  2、低年級寫句訓練的有效性研究

  3、中年級作文片斷訓練的有效性研究

  4、高年級學生有效掌握記敘文基本寫法的研究

  5、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寫作技能的研究

  6、引導學生觀察并積累生活素材的有效性研究

  7、引導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有效策略研究

  8、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能力的有效性研究

  9、作文教學評價的開放性研究

  (四)研究的實施模式

  基本模式是:專業(yè)引領 嘗試實踐 活動反思 行為跟進

  (1)專業(yè)引領

  我們邀請專業(yè)相對領先的能者及絕對領先的專家對教師進行專業(yè)方面的指引和培訓:

  l  理論學習引領。即根據(jù)作文教學與研究需要,定期組織理論學習。

  l  導師帶教引領。即工作室領銜人帶教中級教師。

  l  能者示范引領。即讓教學有經(jīng)驗、研究有成效的教師,經(jīng)常開設作文研

  究課,作示范引領。

  l  專家指點引領。即請教學專家和科研專家定期來工作室對熱點問題、關

  鍵問題進行輔導。

  (2)嘗試實踐

  采取兩種互動形式:

  l  采取“同課異構(gòu)”實踐。所謂“同課異構(gòu)”指:多名教師對同一教材內(nèi)

  容各自進行獨立設計,以自己對教材的獨特的理解和思考,根據(jù)班級學生不同情況,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和教師的自身特點進行不同的教學設計,選擇不同教育教學的策略等,分班授課,展現(xiàn)各自不同的教學風格,呈現(xiàn)各自獨具的風采。課后,教師在同一場合面對同樣的聽課者進行說課,然后聽課者進行評課,比較優(yōu)劣,取長補短,最終形成最優(yōu)教法。

  l  采取“異課同題”實踐。異課同題型活動,就是以作文教學中遇到的重

  點、難點問題或熱點問題為主題,引導教師在不同年級進行一段時間實踐和探索的基礎上,用說課的方式向其他教師匯報其研究成果的教學研究活動。

  (3)活動反思

  我們采用多種多樣的形式進行反思活動:

  l  問題式反思

  通過自己事先設定一系列的自我反思的問題,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學與作文研究活動。

  l  對話式反思

  通過與其他教師討論交流來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作文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教學監(jiān)控能力。

  l  比較式反思

  對同一作文教學內(nèi)容,由幾名教師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教學,課后進行比較反思;或者對同一作文教學內(nèi)容,與一名優(yōu)秀教師同時各自上課,課后進行比較反思;或者對同一作文教學內(nèi)容,可以是自己現(xiàn)在與過去進行比較反思。

  通過比較式反思,教師發(fā)現(xiàn)自己在作文教學理念上的缺欠,找出了教學手段上的差距,明確了教學效果上的差別,從而總結(jié)出成功的經(jīng)驗,吸取失敗的教訓。

  l  錄象式反思

  通過自己上課錄象再現(xiàn)教學過程,讓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學過程。這種反思的方法起到了“旁觀者清”的效果。教師看到了自己上課的優(yōu)點并發(fā)現(xiàn)不足。

  (4)行為跟進

  這是將作文教學與研究反思的成果付諸于行動的過程,我們將研究活動中通過集體討論形成的新方案、新設想,通過自己的思考之后,再來實踐一次,即“做”一遍。這時的“做”絕非是簡單的“做”,而是教師深思熟慮之后的有意識的做,體現(xiàn)了“知行合一”的認知方式。

  教師在同伴的支持下,親身了解自己的行為表現(xiàn),在與他人進行論辯與爭議等過程中不斷反省教學行為。我們還以作文課例為載體,在群體對話中,通過反思形成教師個人和集體對課例所涉及的情境、問題的看法和觀念,并產(chǎn)生相應的應對策略,并將之運用到真實的情境中,由此產(chǎn)生新課例,然后在新舊案例(課例)的比較中,解決現(xiàn)實問題,養(yǎng)成實踐智慧。

  五、研究的過程

  第一步:建題階段(2008、1——2008、2)

  1、分析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確定研究主題。

  2、學習課程標準,明確二至五年級寫話、寫片斷和短文的要求。

  3、選定研究人員,制定研究計劃。

  第二步:實施階段(2008、3——2009、6)

  1、各年級組制定本年級各單元的習作內(nèi)容及訓練序列。

  2、抓點,用典型引路,逐步推開。

  3、積累“有效作文教學”的案例。

  4、研究作文教學評價問題。

  5、適時舉行“小學生作文教學”論壇。

  6、在實施過程中,進行幾次研究反思活動、調(diào)整方案再實施研究。

  第三步:總結(jié)階段(2009、9——2010、2)

  1、進行有關測試和召開調(diào)查會。

  2、撰寫研究報告。

  3、編輯《作文集》和《課例集》。

  六、取得的成果

  1、研究的結(jié)果

 。1)初步形成了小學生作文有效訓練的基本內(nèi)容;

 。2)探索出小學作文課設計的要點;

 。3)總結(jié)了行之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通過多種評價方式,有效地培養(yǎng)和

  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能力和水平。

  2、研究的效果

  (1)大面積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初步形成了學生喜讀愛寫的良好局面。大多數(shù)學生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樂于與人交流。學生的觀察、思考、評價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大幅度提高。絕大多數(shù)學生養(yǎng)成了認真觀察生活的習慣,勤于思考、用心審題和選材的習慣,勤動筆、多積累的習慣,聯(lián)想想象的習慣,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寫后認真修改的習慣等。

 。2)促進了新理念、新教法、新學法在作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總結(jié)出了低年級說話寫話教學一般思路和方法,中高年級作文指導課和作文講評課教學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教師不再畏懼作文教學,且教學能力得到了提高。

  七、研究的反思

  1、研究的體會

 。1)專業(yè)引領與教學實踐相結(jié)合能幫助教師少走彎路;

 。2)實踐后反思、反思后再實踐能幫助教師提高水平;

 。3)定期交流研究成果能幫助教師集思廣益不斷創(chuàng)新。

  2、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上作文教學的實踐課還存在畏懼心理;

 。2)教師在對學生作文評價中還經(jīng)常會拔高要求。

  3、今后改進措施

 。1)多觀摩市區(qū)優(yōu)秀作文教學展示課;

  (2)多開展作文教學“同課異構(gòu)”實踐。

  八、下一步計劃

  1、實施要點

 。1)繼續(xù)采用“專業(yè)引領 → 嘗試實踐 → 活動反思 → 行為跟進”的模式開展研究;

 。2)多與他區(qū)校開展互動研究。

  2、預期成果

  從學生方面來看——寫作不畏難,有積極性,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符合要求的習作,部分學生能在報刊上發(fā)表習作。

  從教師方面來看——樂意批改學生的習作,從中產(chǎn)生樂趣,寫出經(jīng)驗總結(jié)。

  寫出《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研究報告。

【小學語文中對于作文教學有效性的課題研究】相關文章:

淺談小學信息技術(shù)教學有效性研究的論文12-12

教學研究課題報告12-13

小學教育課題研究計劃12-02

課題研究總結(jié)12-15

課題研究總結(jié)04-05

《農(nóng)村小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個人課題研究計劃11-25

農(nóng)村小學現(xiàn)代遠程教育教學方法的研究個人課題研究計劃12-01

小學課題研究工作計劃01-28

小學課題研究階段性總結(jié)11-08

小學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