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文學作品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及反思
金色的腳印是日本作家椋鳩十創(chuàng)作的一部兒童文學作品。文學作品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及反思,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我們來看看。
教學目標:
1、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要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狐貍一家及它們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懂得要與其他生命互愛互助,和睦相處。
教學難點: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與動物、動物與動物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談話:同學們,戰(zhàn)象嘎羧那深沉的情感深深地打動了我們,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情誼也讓我們動容。那么,在我們心目中一向狡猾的狐貍和人類之間又會發(fā)生什么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今天的課文《金色的腳印》。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我們已經預習了課文,請大家想一想這篇文章重點寫了哪幾個角色?
學生回答,并板書:小狐貍,狐貍父母,正太郎
2、請同學們結合閱讀提示快速閱讀課文,并勾畫出重要信息。
屏幕出示閱讀提示問題:
。1)說說老狐貍為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正太郎又做了什么?
。2)當正太郎受傷時,小狐貍父母是怎么做的?
點播:快速閱讀,不出聲,不在某一個詞,某一個字上停留,一目一行或一目兩行,快速獲取文章重要信息。
三、自主探究,討論交流
1、學生根據(jù)自學提綱快速默讀課文,獨立思考,邊讀邊畫邊作批注。
2、思考完畢進行交流。
全班集體交流:(重點交流以下問題)
(1)老狐貍為了救小狐貍都做了些什么?
(老狐貍夫妻倆設“調虎離山”之計營救小狐貍;老狐貍深入“虎穴”做窩喂養(yǎng)、營救小狐貍。)
正太郎又做了什么?
。ㄒ匦『;放歸樹林。)
。2)老狐貍、正太郎為了救小狐貍,都做了很多很多,請你說說在營救小狐貍的過程中,文章中的哪一處細節(jié)描寫最充滿愛的光輝?
(通過交流,朗讀,抓住關鍵詞語體會動物之間生死相依的濃濃親情和人與動物之間的友情,歌頌愛的偉大。)
。3)當正太郎受傷時,小狐貍父母是怎樣做的?
課文的這一部分中,哪些地方給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重點感悟:
(課件出示)正太郎跑著跑著,一不小心踩到了懸崖邊的積雪上,和雪塊一起頭朝下栽了下去,失去了知覺。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正太郎覺得臉蛋熱乎乎的。他費力地睜開眼睛,蒙朧中看見一只大狐貍正在不停地舔他的臉頰。另一只狐貍蹲在他的胸脯上,溫暖著他的身體。
談感受:①正太郎掉下懸崖之后,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诋斦杀犻_眼睛,看到狐貍守在身旁,心中會怎么想,又會怎么做?
(教師總結)動物是可愛的,友好的,更是有感情的,那濃厚的親情絕不亞于人類親人之間的感情。而當人類施惠于它們時,它們更會全力報答人類對它們的愛護和尊重。
(4)課文為什么以“金色的腳印”為題?
小狐貍的命運會怎樣呢?大家一定都非常關注。
。ㄕn件出示)①課本插圖
②文字:迎著耀眼的朝陽,狐貍們的腳印閃著金色的光芒,一直延伸到密林深處。
談談你的理解。
“金色的腳印”體現(xiàn)了人類對動物的珍愛,體現(xiàn)了狐貍之間的親情。這樣的感情是非常美好的,因此用“金色的腳印”來加以贊美。
四、升華主題,學以致用。
1、課文小結:大自然是人和動物共同的家園,人們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
2、寫一寫你與小動物之間最能體現(xiàn)真情的一個片段。
五、板書:
教學反思:
本課是一篇自讀課文。學習的重點是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體會老狐貍愛子心切、聰明、勇敢、知恩圖報以及它們一家與正太郎之間的感情。使學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動物的共同家園,人們要和動物和諧相處,這個世界才更加美麗。經過耿老師的悉心指點,結合課堂學生學習狀況,我深覺自己應從以下幾方面改進教學:
1、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的朗讀。朗朗書聲和深情吟誦應該成為語文課堂必備板塊。在引導孩子們找出關鍵詞句的同時,應該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體會文章的情感。
2、閱讀教學中還要注重寫作方法的滲透。在小學六年級教學中,可通過字詞教學和文章寫法的探討教給學生寫作的方法。
3、在教學中,尤其是小學教學中要有一定的激勵評價機制。在本課的教學中,沒能及時抓住學生的閃光點進行表揚激勵,課堂氣氛不夠融洽。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定會努力改進,使語文課堂更加和諧有效。
【文學作品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課文《金色的腳印》的教學設計與反思07-03
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07-09
《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03-31
金色的腳印的教學設計04-12
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03-09
關于《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07-04
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15篇)04-11
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15篇03-09
金色的腳印的教學設計15篇05-04
金色的腳印教學設計18篇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