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長》讀后感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長》讀后感一:
家庭教育深深根植于我們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如何規(guī)劃教育階段和內(nèi)容、如何處理遇到的問題、如何掌握技巧成為每一位試圖用心教育的父母必須解決的問題。教育是一門科學,家庭教育也絕不處其外,是教育的一個分支。既然是一門科學,就有它的理論體系和操作方法及技巧,需要每一位負責人的父母去學習和掌握。父母們沒有專門的時間去學習和咨詢,但是可以多看看書,結(jié)合自己的家庭生活,掌握家庭教育的主要的理論、方法。傳統(tǒng)文化里有《三字經(jīng)》、《千字文》、《百家姓》等教育書本,可是由于不能與時俱進,有些思想的傾向已經(jīng)不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要求。而現(xiàn)代社會的家庭教育相關(guān)的理論及著作要么高深、艱澀,要么膚淺且魚龍混雜,缺乏精品,使家庭教育不是變得學術(shù)化就是庸俗化,而真正的好作品往往不為人知,或者遺落在角落里。《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是對我們的一個警醒,讓我真正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魅力。在工作之余,我們還是需要多學習家庭教育的相關(guān)理論知識和技巧。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會把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成一個個小單元,通過一個個案例來解讀,在讀了兩卷后有以下心得,與大家一起分享。
先通讀目錄,把目錄中自已最感興趣的專題內(nèi)容讀一遍,然后在通讀兩遍以上。最后針對一些自己最關(guān)心的問題展開閱讀,例如在書中看到曉北媽媽、梁小橋、董進宇、桐桐媽的文章后,感覺他們提出的案例或文章對自己十分有用,就去找一些他們的書籍或文章擴展閱讀。
書中每頁的下端都印著“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意味著不輸在家庭教育上的根本是家長的問題,家長要不斷的學習如何教孩子如何愛孩子,而不是自己不停的在嘮叨中告訴孩子應(yīng)該這樣做應(yīng)該那樣做。
常常在心里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真的很愛你呀”,可是該怎樣表達這種愛呢?我會愛她嗎?哪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可是表達愛的方式不對,往往會造成非?膳碌慕Y(jié)果。不停的嘮叨,不厭其煩的訓斥,忽略孩子獨立的人格和自尊,把小人當作是玩具或是父母可以隨意支配的木偶,只是希望她能夠按照大人設(shè)計好的路線行走,那樣做的后果是孩子離父母心中的期望只會越來越遠。時常問問自己:“我真的會愛孩子嗎?我有沒有帶著功利心去培養(yǎng)她,教育她,愛護她呢?”自問后,一定要義無反顧地永遠的無條件的愛孩子。
孩子入小學前一直由外婆照顧,這也是我至今非常后悔的事情。孩子到了入學年齡時,有些習慣已經(jīng)養(yǎng)成,想要改變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耐心與努力。在朝夕相處中作父母的要細心觀察,發(fā)現(xiàn)孩子在成長中遇到的問題時,及時指出來,給她一些指導性的意見,而不是讓她一直錯下去。當然指導的方式不是訓斥,而是以發(fā)現(xiàn)問題為主,然后在溝通中給一些指導的意見,而不是直接告訴她應(yīng)該怎樣改正。
讓孩子快樂學習比逼孩子學習效果要好。試想一下,孩子到這個世界上要學習的東西太多太多,她永遠無法一口氣學會所有的知識,因此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和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非常重要。不論考試成績?nèi)绾,家長一定要在孩子身邊不斷的鼓勵,不斷的加油,既不能聽之任之,也不能急功近利。在書中一個一個案例中吸取有益的經(jīng)驗,努力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用正確的家庭教育方式陪伴孩子成長。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長》讀后感二:
兒子降生的那一刻,我體會到人生最大的快樂,也從此多了一份責任。和所有父母一樣,我們不僅要精心呵護、哺育孩子長大,更渴望他成長為一個優(yōu)秀的男子漢。于私,希望他擁有燦爛的前程,享受比我們更優(yōu)裕的生活;于公,希望他對國家、對社會有所作為。身為年輕的父母,自持受過良好的教育,事業(yè)上也比較順利,總認為對孩子的教育可以“手到擒來”。但在實際生活中,卻經(jīng)常產(chǎn)生一些疑惑,不知如何應(yīng)對。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上寫到,頑皮的孩子往往比較聰明,有主見、意志堅強,只要善于引導,頑皮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人。而我的孩子就是屬于比較頑皮的那種,人也很機靈,學東西也很快,但往往因為他頑皮,所以上課時也總有點不安分,我總是告訴他上課時老師講的都是重點,如果你上課說話或不認真,一是自己寫作業(yè)時不會,二是不尊重老師和同學們,有時說過他這幾天會感覺孩子好些,可幾天后又不行了,我有時也會忍不住對他發(fā)火,但效果還不如給他講道理,這本書給了我不少啟發(fā),我發(fā)現(xiàn)以往對孩子的教育過于簡單,將在以下方面予以調(diào)整和改善:我相信只要教育得當,他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好學生!
一.增加家庭學習氛圍
家庭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對孩子是一種無聲的引導,我要努力創(chuàng)建一個學習型的家庭。正象班主任老師曾提到的讓孩子多花時間進行一些有益的課外閱讀,激發(fā)孩子的求知興趣。父母的行為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家長在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中應(yīng)起到表率作用,適當放松之余,我們應(yīng)該從自己做起,多進行學習和閱讀,家庭的學習氣氛好了,孩子也會跟著靜心學習。
二.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由于我和孩子父親都在前線上班,一般都是老人接送孩子,所以有時孩子稍微不聽話了,就會對著孩子發(fā)泄一番,事后覺得很不對,偶爾會聽到孩子抱怨:說心里很煩很急,我就感覺孩子的抱怨,根源在于我。按以前的想法,只要讓孩子吃飽穿暖,學習上能保持良好就可以的,抱怨的產(chǎn)生主要源于溝通。物質(zhì)的提供代替不了必要的溝通,我們應(yīng)該了解孩子的心理,真正掌握孩子的'需要。一旦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和成績產(chǎn)生波動,我們不能一味地責備,而是要平和細致地問清原因。孩子畢竟不善于總結(jié)和表達,發(fā)生問題不及時排解,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積怨。我們應(yīng)該多分析成績下降的原因以便針對性地強化。另外孩子的勞逸結(jié)合時間和比例缺乏合理性,孩子每天中午回家吃完飯就要練葫蘆絲,下午放學后寫完作業(yè)就快到7點,有一次孩子喊到我每天好累呀,我心里也替孩子感到累,可為了孩子還是要堅持住。我要試著調(diào)整好孩子的生活和學習,不讓孩子感到有壓力。從書中了解到很多孩子因為壓力大,不光沒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所以必須要多于孩子溝通告訴孩子媽媽是愛他的,告訴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將心比心地化解孩子的積怨,不使他產(chǎn)生厭學和逆反情緒。
三.培養(yǎng)學習自覺性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梢驗樯险n說話做小動作,有些內(nèi)容孩子掌握的不是很好,學習自覺性差的問題總讓我頭痛,不知道如何對待孩子的這個問題,前幾天看到書上寫到有位家長看到孩子成績在不斷的下降,相出了一個好辦法,就是讓孩子當老師,自己當學生,結(jié)果孩子上課的時候睜大眼睛認真的聽課,把每天學到的再教給他父親,孩子的成績明顯提升,我看了這篇故事就感覺特適合我們,我也要降低身份,當好孩子的學生,用這種方法增強孩子對學習的積極性,自覺性。剛開始孩子不知道如何講,我就鼓勵他大膽的說,我也裝作什么都不會,慢慢的孩子已能給我講出課上老師講的重點了,而且經(jīng);貋斫o我說老師獎勵他獎票了。這說明孩子通過當老師已經(jīng)能認真聽課,進入到了學習狀態(tài),只要我們堅持住,我相信孩子一定能夠自覺自主地去學習的。
四.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的培養(yǎng)
現(xiàn)在的孩子多為獨生子女,我們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成為所謂的“小皇帝”。培養(yǎng)他的自理能力和勞動習慣是不可缺少的。孩子在這方面做的不太好,不太會收拾自己的房間,但是每天都是自己整理書包、文具,吃飯時收發(fā)筷子、端碗,并且我在做清潔工作時會經(jīng)常和我一起做。這方面我覺的很欣慰,所以我會經(jīng)常對他說:“我的兒子真棒,有兒子就是好呀!”,也許就是這句話,孩子干的更起勁了。
五.注重品行教育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兒童教育的重要一環(huán)。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世界觀、道德觀逐步形成。我們應(yīng)從日常生活做起,培養(yǎng)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自信、有責任感、有愛心的人。身教勝于言教,我們要從坐公交車時給老人讓坐、與同學團結(jié)互愛、尊重師長、愛護小動物、做錯事坦然承認、碰到困難自己解決做起,鑄成孩子未來誠實坦蕩、富有愛心、堅強自立的優(yōu)良品格。
《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每頁的頁腳都寫著“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我們相信,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和精心澆灌下,我們的孩子一定能茁壯成長,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棟梁之材!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長》讀后感三:
最近看一本書《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雖然是寫給家長的,但從中我獲到了許多的啟發(fā),在此與大家共享。
“學習成長”不僅是學生的必修課,同時也成為家長、教師的發(fā)展動力!恫惠斣诩彝ソ逃稀芬粫哂袠O強的可操作性,它讓我們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的家長,沒有教不好的孩子”這句話的含義,讓我們共同閱讀這份每個家長必做的家庭作業(yè)。中國有句老古話:“棒棍底下出孝子!”,當今的家庭教育也有這樣一句話常常出現(xiàn):“孩子還小,打他干嗎?他又不懂!”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聽起來似乎有些矛盾。
然而在教育中,“棍棒”教育一直是一個值得爭議的話題;在過去家庭教育模式中,“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個不爭的道理,但在現(xiàn)代中國,這種傳統(tǒng)觀念被顛覆了,現(xiàn)代年輕家長由于經(jīng)濟、文化的提升,環(huán)境的改變,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響,由一種粗暴的教育方式漸漸轉(zhuǎn)化到另一種進步,是文明的'體現(xiàn)。但在教育過程中,針對孩子不同的年齡層次,應(yīng)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幼兒階段,是樹立孩子正確是非觀,性格的關(guān)鍵期,通過講道理,適當?shù)摹皯土P”是有必要的。到了少兒期,通過講道理,正確引導是重要手段,不輕易“懲罰”。到了青少年期,則以講道理溝通為主,不應(yīng)動用“武力”手段教育,否則孩子會越打越叛逆,適得其反,隨著年齡的增長,“棍棒”教育應(yīng)隨之減少。
另一種“孩子還小,打他干嗎?……”的教育方式則是一種過分溺愛的教育方式。多數(shù)出現(xiàn)在“爺爺,奶奶”一輩人身上,由于每家庭只有一個孩子,隔代的親情、寵愛都傾注在一個孩子身上,加上文化、思想觀念的差異,以至于喪失了對孩子教育的基本原則,這對孩子的教育是百害而無以利的。因此,以本人觀點,孩子教育應(yīng)結(jié)合中西方各長處,特點施以“管教”,而且年輕父母應(yīng)盡自己所能,親子教育孩子,不應(yīng)托管給老人。隨著孩子一同學習,成長,這才是人生中精彩、重要的一課。
環(huán)境改變了教育,而教育則改變了一切!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第一個生活場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礎(chǔ)上的延伸、擴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個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輸在家庭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