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學實習報告
一
一.實習區(qū)域內(nèi)所觀察土壤類型詳述
1.土類名稱:(發(fā)生學名稱和系統(tǒng)分類學名稱,俗名)
2.成土因素:
3.成土過程分析(主要的和次要的成土過程,證據(jù)都要說明)
4.土壤剖面特征:(畫剖面草圖,逐層論述其基本特征,參閱《陜西土壤》中有關土壤性質(zhì)分析資料)
5.農(nóng)業(yè)利用方面情況,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的途徑
二.綜合論述陜西關中地區(qū)土壤區(qū)域分布規(guī)律(從北向南)(畫地形草圖)
三.利用暑假完成你的家鄉(xiāng)或假期你所在地方的土壤類型調(diào)查,并按照上述項目完成專題報告(作為實習考核題).
附件:實習土壤系統(tǒng)分類名稱(供參考)
土:土墊旱耕人為土(Earth-cumuli-Orthic Anthrosols)
黑壚土:堆墊干潤均腐土(Cumuli-Ustic Isohumosols)
潮土:淡色潮濕雛形土(Ochri-Aquic Cambosols)
淋溶褐土:簡育干潤淋溶土(Hapli-Ustic Argosols)
黃土:黃土正常新成土(Loessi-Orthic primosols)野外土壤剖面觀測與描述指南
土體構型簡圖:用鉛筆描畫各層次主要特征
土壤層次:
名稱:指發(fā)生學層次名稱
代號 按照我國土壤層次代號系統(tǒng)命名
深度:記各層次起和至的深度 單位:厘米
濕度:記觀測時各層次土壤濕度 分為干,潤,濕潤,潮濕,濕
顏色:按照圖示描述
質(zhì)地:用搓試法判斷
結(jié)構類型:類型和大小
堅實度:極松,松,散,緊,極緊
石灰反應:無,弱,中,強,極強
根系量:沒有,少量,中量,大量
10.母質(zhì):主要指明類型
11.障礙因素:對土壤利用和改良有限制的因素分析,說明障礙因素類型和嚴重性.
注意:以上描述均以土壤層次為基本單元,從上向下逐層描述.
土壤形態(tài)觀察與分析
一.土壤顏色
土壤顏色主要由白,黑,紅,黃四色來組成,白色來自礦物石英,長石,白云母和鈣鎂鹽類.黑色主要來自腐殖質(zhì),還有鐵,錳化合物,磁鐵礦,黑云母,輝石,角閃石,橄欖石,綠泥石等.紅黃色來源于水化程度不同的氧化鐵,如
褐鐵礦2Fe2O3 3H2O 黃棕色褐色 Fe2O3 nH2O
黃針鐵礦 Fe2O3 2H2O 全黃,棕黃色
針鐵礦 Fe2O3 H2O 黃棕,棕黑色
紅褐鐵礦 2Fe2O3 H2O 紅至棕紅色
赤鐵礦 Fe2O3 紅色,櫻桃紅
Fe3(PO4)2 3H2O 藍色 淺天藍綠色(深,淺,黑藍色)
MnO2 軟錳礦 黑色,深灰,鐵灰.
Fe3O4(Fe2O3 FeO)磁鐵礦 鐵黑色
FeCO3 菱鐵礦 蘭深色
表1.土壤顏色的來源和存在的土層
代號
名稱
成 分
存在的土層
相近的顏色
1
黑
腐殖質(zhì),碳
黑土黑鈣土,草甸土,潛育土的A層堿土AB層
灰黑,暗灰
2
灰
1+3
灰色森林土,白漿土的表層
淺灰色,淡灰色
3
白
高嶺土SiO2,CaCO3,CaSO4
白漿層,灰化層,脫堿層,鈣積層
灰白
4
黃
含水氧化鐵
黃壤,黃土性物質(zhì)和許多土壤的B層
淺黃
5
紅
氧化鐵(Fe2O3)
紅壤B層
橙紅,紅棕
6
栗
1+5
栗土及褐色土各層
褐色
7
棕
1+4+5
棕壤的B層
黃棕
8
灰棕
2+7
灰色森林土,棕壤及栗土沖積土表層
棕灰
9
暗棕
1+7
棕壤,黑鈣土及生草灰化土表層
棕黑
10
青灰
Fe+++3
沼澤土,草甸土,水稻土潛育層
灰綠灰色
鑒別土壤顏色要分主,次色.如灰褐色表示褐色為主,灰色為次.并注明占優(yōu)勢的顏色和斑雜的顏色.土壤濕時色深,干時色淺;土壤質(zhì)地粗時色淺,細時色深;有結(jié)構的色深,粉碎后色淺;光線強弱反應的色也不一致,在觀察時要注意這些問題,盡力做到標準統(tǒng)一.
二.土壤結(jié)構
注意結(jié)構的大小,形狀,光澤,堅韌力,結(jié)持力,結(jié)構內(nèi)外的顏色等.常見的`土壤結(jié)構類型見表2.小于0.5毫米的微結(jié)構在野外條件下可以視為無結(jié)構.
表2.常見土壤結(jié)構性狀表
類別
結(jié)構特征
農(nóng)業(yè)性狀
備注
粒狀
近圓形,表面較圓滑
良好
耕層和黑土層
團塊狀
較大,近圓形表面粗糙
良好
耕層和黑土層
核狀
棱角明顯,近方向表面,有光澤
堅實,扎不下根
淀積層
片狀
水平分布如片
通透性差
白漿層,脫硅層
鱗片狀
成片,但不呈水平
不良
犁底層
塊狀
近方形土塊
易跑墑,難出苗
耕層結(jié)構破壞積堿化層
柱狀
直立如柱,棱角不明顯
極不良
堿土
棱柱狀
直立如柱,棱角明顯
三.新生體
新生體的形狀有:粉末,微屑,斑點,小片,薄膜,薄層,假菌絲,脈絡,管狀,條狀,花紋,舌狀等.新生體的成分主要有易溶鹽類,碳酸鹽,鐵錳質(zhì)化合物,硅酸鹽,石膏,腐殖質(zhì),來源于生物體的新生體有蚯蚓和蟲蛹的糞便.螞蟻曳出的土塊,被土填實的動物穴,根洞等.
要記載新生體的形狀,大小,顏色,成分,軟硬,多少,在土層內(nèi)分布的均勻程度及起至深度,并分析其原因.
四.土壤濕度
對鑒別土壤顏色和結(jié)構有影響,分4級記載
濕 用手擠壓土壤出水
潮 擠壓土壤成面團狀,但不出水
潤 土壤不散碎成粉,放在手上有涼爽的感覺
干 土壤散碎成粉,放在手上無濕潤的感覺
五.土壤堅實度 即土壤抵抗壓碎的程度.
分5級,和土壤的濕度有關
很堅實 用錘打才可把刀插入土中幾毫米
堅實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幾毫米
緊實 用手力可把刀插入土中2~3厘米
稍緊實 用不大的力即可把刀插入土中幾厘米
稍松 輕輕一壓,土即散開
六.土壤質(zhì)地
在田間用手測試法確定,再根據(jù)室內(nèi)分析檢查對照.田間鑒別方法參照表3.
表3.搓片法鑒別土壤質(zhì)地
質(zhì)地名稱
質(zhì) 地 特 征
干 試
砂土
不能成片
不成土塊
砂壤土
勉強可成薄而極短的片狀
輕壓即碎
輕壤土
可成不超過1厘米的短片
相當于火柴棒力壓斷
中壤土
可成較長的薄片,片面平整,但無反光
較難壓碎
重壤土
可成較長的薄片,片面平整,有弱的反光
很難壓碎
粘土
可成較長的薄片,有強的反光
七.植物根:
根的多少分為4級
(1)很多 土層內(nèi)根密集成網(wǎng)狀,交織得很緊
(2)多 根很多,但不成根的交織
(3)少 土層內(nèi)只有較少的根
(4)極少 土層內(nèi)有個別的留根
根的粗細分4級
(1)極粗 根的直徑大于10毫米
(2)粗 根的直徑3~10毫米
(3)細 根的直徑0.6~3毫米
(4)極細 根的直徑小于0.6毫米
記載時注意分辨根的性質(zhì)(禾本科,肉質(zhì),纖維,根莖),根的形狀(自由生長的,扭曲的),死根和活根,老根和幼根,根的強弱等.
八.層次過渡情況
分為級明顯,明顯和逐漸過渡3種
層次過渡的形狀有水平,整齊,彎曲,舌狀,西契狀,浪狀等
九.在含碳酸鹽的土壤上,用1%的鹽酸估測碳酸鹽的含量,見表4
表4.碳酸鹽反應(石灰反應)
碳酸鹽含量(%)
可聽到
可見到
級別
<0.1
無
無
無
0.5
模糊極弱的聲音
無
極弱
1.0
聲音弱而不很清楚
剛剛見到極弱的起泡反映
弱
2.0
明顯地聽到聲音
弱氣泡反應
中
5.0
容易聽到音響
易見到氣泡反應,泡沫高大3毫米
強
10.0
容易聽到音響
泡沫高大7毫米
極強
要記載泡沫反應的強弱反應的強弱,起止深度,在土層內(nèi)分布的均勻程度等.注意不要將滴過鹽酸的土壤取作樣品.
以上觀察內(nèi)容記載在田間記錄本上或記在表上(見表5).
十.pH
怎樣識別土壤肥瘦
一,看土壤顏色.肥土土色較深,瘦土土色較淡.
二,看土層深淺.肥土土層一般都大于21厘米;瘦土較淺.
三,看土壤適耕性.肥土土質(zhì)疏松,易于耕作;瘦土土質(zhì)粘犁,耕作費力.
四,看土壤淀漿性.肥土不易淀漿;瘦土極易淀漿,板結(jié).
五,看土壤裂紋.肥土土壤裂紋多而小;瘦土土壤裂紋少而大.
六,看土壤保水能力.水分下滲慢,灌一次水可保持6-7天的為肥土;不易下滲或沿裂紋很快下滲的為瘦土.
七,看田水水質(zhì).水滑膩,粘腳,日照或腳踩時冒大氣泡的為肥土;水質(zhì)清淡無色,水田不起氣泡,或氣泡小而易散的為瘦土.
八,看夜潮現(xiàn)象 有夜潮,干了又濕,不易曬干曬硬的為肥土;無夜潮現(xiàn)象,土質(zhì)板結(jié)硬化的為瘦土.
九,看保肥供肥能力 供肥力強,供肥足而長久,或潛在的肥力大的土壤均屬肥土,保肥供肥力弱的均為瘦土.
十,看指示植物. 生長紅頭醬,鵝毛草,薺菜,黃梅菜,和蟋蟀草等的土壤為肥土;生長年毛草,鴨舌草,野荸薺,三棱草,青葫苔,茅草,野蘭花,野胡蔥和老鴉蒜等土壤為瘦土.
十一,看指示動物.有田螺,泥鰍,蚯蚓,大螞蝗等的為肥土;有小螞蝗,大螞蟻等的為瘦土.
附件:
土壤學教學實習分組及命名情況
組號
組 名
組 長
組 員
1
土組
于雄勝
胡海燕,田蓮桂,管蕪萌,柳瑞旗,陳 凱,
2
黑壚土組
吳 健
趙悠然,宋小雁,李富中,陳東風,孟祥登
3
黃土組
張 洋
趙 淳,陳 秦,李 超,龍 海,楊立峰
4
潮土組
高井剛
楊麗慧,王 媛,汪羽寧,張育林,毛文雄
5
淋溶褐土組
張 宏
尤 楠,魏 樣,梁艷茹,李志江,高洪武
6
蒙金土組
樊 琳
王 芳,牛趙群,徐榮險,程正良,南雄雄
7
鈣化過程組
喬小琳
孫 然,徐洪敏,陳曉燕,張 鵬,許成川
8
粘化過程組
段 敏
吳 妍,段春梅,楊學倫,李平立,符孟虎,牛玉德
9
氧化還原組
胡順利
付成蕾,孫盼盼,秦寶軍,王毅棟,黃先兵
10
銹紋銹斑組
孫文義
賈文燕,毛文娟,楊瑜琪,李亞芳,石生偉,莫成軍
表5.土壤剖面記載表
剖面編號
地點
土壤名稱
地形
地下水位
成土母質(zhì)
侵蝕情況
排灌情況
農(nóng)用地狀況
石灰反應深度和特點
施肥情況
剖面示意圖
層次
深度(cm)
顏色
濕度
質(zhì)地
結(jié)構
松緊度
新生體
植物根系
層次過渡
土壤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性狀綜合評定:
調(diào)查人: 年 月 日
二
土壤是固態(tài)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動、處于生物與環(huán)境間進行物質(zhì)循環(huán)和能量交換的疏松表層。它既是獨立的歷史自然體,也是最易受人類活動影響、為人類提供食物的自然資料。土壤和人類的關系十分密切,因為人類生存必須發(fā)展農(nóng)業(yè),以取得食物。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首先是綠色植物的生產(chǎn),是以土壤為物質(zhì)基礎的。各種作物都是在土壤里扎根立足,并通過根部從土壤里取得養(yǎng)分和水分,才能生長繁茂。其次,人們飼養(yǎng)動物,也必須以植物為飼料。很明顯,沒有土壤,也就沒有農(nóng)業(yè)。為了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人們必須重視土壤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改良。科學地開發(fā)和利用土壤在國民經(jīng)濟建設,特別是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改善環(huán)境中具有重要作用。
土壤學作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質(zhì)運動規(guī)律及其與環(huán)境間相互關系的科學,是農(nóng)業(yè)科學和資源環(huán)境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土壤學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環(huán)境保護以及工程建設中發(fā)揮著直接而又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土壤學的研究成果在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上所做出的重大貢獻,為土壤學的進一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土壤學實習,是土壤學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通過實習,一方面把課堂教學與野外實際結(jié)合起來,印證、鞏固、充實和提高課堂所學的理論;另一方面通過對野外土壤觀察研究,初步掌握土壤調(diào)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并通過課程論文寫作,培養(yǎng)學生初步科研能力;同時使學生認識到土壤學的重要性并激起學生對土壤學的興趣和熱愛。
基于以上理由,作為學習土壤學的學生,我們于2008年5月7日,對洛陽市孟津縣平樂鎮(zhèn)、會盟鎮(zhèn)的土壤及園林用石、苗圃土壤,進行了一次詳細地實習考察。5月5、6、8、9日為在學校實驗室做實驗。
一、實習概況與記錄
實習時間:
指導老師:
實習工具:鐵鍬、PH指示劑、口盅、瓷塊一塊、卷尺、比色卡、采樣袋兩個、刀。
我們的行程為一天,路線是:學校孟津縣平樂鎮(zhèn)孟津縣會盟鎮(zhèn)--孟津黃河大橋--洛陽奇石交易中心--洛陽一苗圃園。在上午,我們挖掘了兩個地點的土壤剖面進行觀察、分析了其土壤類型及性質(zhì)、探討了其土壤形成因素、考察了一些土壤侵蝕的情況、并了解到了各個地點土壤的綜合利用方式。我們對各個地點和老師的講解都作了詳盡的記錄,獲益匪淺。
原始記錄:
地點一:孟津縣平樂鎮(zhèn)一田地邊
時間:
基本特點:褐土,坡度約15度。
基本屬性與剖面特征:土壤發(fā)生層次明顯,上部為深厚的熟化層,中部為黏化層,下部為鈣積層。土體結(jié)構為上虛下實,表層粒狀,下層多為棱狀與擬柱狀結(jié)構或塊狀結(jié)構。土壤呈微堿反應,PH值7.0-8.0.新土石灰反應明顯, 老土不明顯。黏化現(xiàn)象明顯,再黏化層往往有鐵錳膠膜,結(jié)核等新生體出現(xiàn)。土壤通透性良好,總孔度50%左右,大小孔隙比例適當,供肥保肥性能良好。
地點二:孟津縣會盟鎮(zhèn)雷河村黃河大橋
時間:2008年5月5日上午
土壤類型:潮土
基本特點:土層深厚,質(zhì)地層次明顯,中間有明顯的夾層。土層上部為砂壤,下部為沙層。表層有明顯較多的紅褐色銹斑繡紋,紅色的角膜。下層有較多的青灰色低價氧化物。
剖面位置;孟津黃河公路大橋東50米黃河南。
地點三:洛陽奇石交易中心
時間:
洛陽奇石寶典。奇石,又稱觀賞石,雅石,供石,石玩,日本稱之為水石,韓國稱之為壽石,是指不事雕琢,具有自然美感的石頭。包括奇特的化石,礦物晶體和巖石等。奇石具有獨特的形態(tài)、色澤、質(zhì)地、紋理。奇石具有觀賞、收藏及科研價值。古人云:“山無石不奇,水無石不清,園無石不秀,室無石不雅。賞石清心,賞石怡人,賞石益智,賞石陶情,賞石長壽!庇^賞奇石,要講究瘦、漏、透、皺、清、丑、頑、拙、奇、秀、險、幽等十二個方面,更主要是要從質(zhì)、形、色、紋、勢等方面去把握奇石之美。賞石文化的源頭在中國,千百年來,國人的愛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風源遠流長,形成了一種傳統(tǒng)的賞石文化。并進而影響到海外諸國家和地區(qū),時至今日,賞石漸成國際潮流。據(jù)統(tǒng)計,全世界至少有2000萬天然奇石愛好者,并成立了國際愛石協(xié)會,國際自然藝術石愛好者協(xié)會等國際性賞石團體。 奇石溯源:從某種意義上說,一部浩如煙海的人類文明史,也就是一部漫長的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石文化史。人類的祖先從舊石器時代利用天然石塊為工具、當武器,到新石器時代的打制石器;從營巢穴居時期簡單地利用石頭為建筑材料,到現(xiàn)代化豪華建筑中大量應用的花崗巖、大理石裝飾材料;從出土墓葬中死者的簡單石制飾物,到后來的精美石雕和寶玉石工藝品;各種石頭始終伴隨著人類從蠻荒時代,逐步定向現(xiàn)代文明,直至久遠的未來。古今一切利用石頭的行為及其理論,就構成了石文化的基本內(nèi)容。從這個意義上說,石文化現(xiàn)象不分古今、中外,是全人類所共有的。
一、假山用石
(一)湖石
湖石即太湖石,因原產(chǎn)太湖而得名,實際上是經(jīng)過風化的石灰?guī)r,呈灰白色,在我國分布很廣。湖石經(jīng)風化溶蝕后,色澤光潔潤膩造型美,線條渾圓而柔和,給人以纖秀優(yōu)雅之美感。湖石因色澤、紋理形態(tài)等方面的差異又分為:
1.太湖石 原產(chǎn)蘇州太湖西山,質(zhì)堅而脆。由于風浪或地下水的溶融作用,形成美觀的紋理及“彈子窩”等,觀賞價值較高。還有宜興石、龍?zhí)妒、青龍石與太湖石相近。
濟南有一種少洞穴、多堅紋、形體頑夯的湖石稱仲宮石,豹突泉、黑虎泉都是用這種湖石疊成假山。
2.房山石 產(chǎn)于北京房山,也是石灰?guī)r。但因紅色山上的作用呈土紅色、橘紅色、土黃色。質(zhì)地不如南方太湖石脆,有一定韌性,外觀比較沉實;渾厚、雄壯,也稱北太湖石。
3.英石 原產(chǎn)廣東英德縣一帶,質(zhì)堅特脆,用手指彈有較響的共鳴聲。淡青灰色,有的間有白脈籠絡,多為中小形體。分為白英、灰英和黑英,灰英居多,白英、黑英均甚罕見。
4.靈壁石 原產(chǎn)安徽省靈壁縣。石產(chǎn)土中,常沾滿赤泥,刮洗方顯本色。手指彈也有共鳴聲。石形干變?nèi)f化,常要借人工全其美。
5.宣石 產(chǎn)于安徽寧國縣。有積雪般的外貌,也有帶赤黃色者。要刷凈方見其質(zhì),故越舊越白
(二 )黃石
是一種帶橙黃顏色的細砂巖。產(chǎn)地很多,以江蘇常熟虞山的為著名。其石形體頑夯,見棱見角,節(jié)理面近乎垂直,雄渾沉實。
(三)青石
青石是一種青灰色的細砂巖,產(chǎn)于北京西郊洪山口一帶。節(jié)理不像黃石規(guī)整,形體多呈片狀,故又稱青云片,在北京較多見。
(四)石筍石
外形修長如竹筍的一類山石的總稱。產(chǎn)地很廣,石藏于山土中。采出后直立地上。又分:白果筍,青灰色的細巖中沉積了一些卵石,尤如白果嵌在其中;烏炭筍,是一種烏黑似炭的石筍;慧筍,是一種青灰色或灰青色石筍;鐘乳石筍,是經(jīng)熔融的石灰?guī)r鐘乳石倒置。
盆景用石
山石盆景的用石主要從種類、質(zhì)地、紋理、神態(tài)、形狀、色澤進行選擇。我國巖石種類繁多,適宜制作盆景的巖石也很豐富。現(xiàn)常用制作盆景的巖石有30余種。多以產(chǎn)地、外形、加工難易等命名,與巖石學上的名稱不相一致。
(一)軟石
這類巖石便于加工,吸水性強,易生長植物。缺點是怕冰凍風化,軟硬不均勻,有的有硬石塊,有的太疏松。主要有:
1.砂積石 即上水石或稱石灰華。產(chǎn)于石灰?guī)r地區(qū)。當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沿石灰?guī)r縫隙下滲時,不斷溶解碳酸鈣,當這種水進入平坦地段,水流速度減緩,水分蒸發(fā),碳酸鈣和泥沙膠結(jié)在一起,時間長了就形成一定厚度的砂積石。其中常有泥沙、砂石、植物殘體,由于雨水繼續(xù)溶蝕,植物腐爛,常形成蘆管、孔穴等構造。由于自然的差異形成了各種類型的砂積石,如蘆管石、粗砂積、細砂積、硬砂積等各有特色。砂積石有灰白色、棕黃色、土黃色等。除石灰?guī)r外,有些鈣質(zhì)砂巖在河床上經(jīng)河水長期沖刷也能形成砂積石。
砂積石產(chǎn)地以安徽、浙江、江蘇、江西、云南、四川等雨水充沛的石灰?guī)r地區(qū)為好。
2.石珊瑚 又稱海母石,是一種生物石灰?guī)r,由珊瑚蟲的`遺體堆積而成。珊瑚蟲是一種生長在熱帶、亞熱帶海洋中的腔腸動物,個體小,喜群居,繁殖快,死亡后表面附生新的珊瑚蟲,如此不斷交替,時間長了就形成了海水下面的珊瑚礁。一旦露出水面就形成珊瑚島。盆景中的石珊瑚是六射珊瑚,白色,含石灰質(zhì),水分多,不易干燥,鹽分含量較多,需要淋洗鹽分后才能適宜植物生長。
3.浮石 盆景常用的浮石有兩種:
(1)玄武巖浮石 玄武巖中比重小于1的能浮于水中稱浮石。顏色有黑色、暗綠色、紅棕色等。組成礦物為隱晶質(zhì)。
(2)沸石浮石 火山噴發(fā)后期,大量灼熱的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沖天而出,與高空冷空氣相遇,加快冷凝,形成不同圓形及絲狀氣孔的疏松物。能浮于水面,顏色有灰黑色、灰黃色等,易于加工。
4.雞骨石 是含有硫化物的石灰?guī)r露出地殼經(jīng)流水等化學溶蝕作用,將硫化物、方解石帶走,形成不規(guī)則孔隙,骨架是硅質(zhì)的,孔隙中含有泥沙。其顏色、紋理很像雞骨髓,故稱雞骨石,其骨架較脆,不易加工。有棕紅色、土黃色、白色、紅褐色等。
(二)硬石
硬石硬度大,加工困難,一般只采用天然形態(tài),吸水困難,種植植物要精心護養(yǎng)。硬石天然形態(tài)持久,神態(tài)是軟石難以達到的,是山水盆景中較高級的石種。
1.硅化木 又稱樹化石。在地殼變動時將大片樹木陷于地下,在成煤條件不夠時,樹中的碳元素逐漸被SiO2所代替,變成十分堅硬的氧化硅。有黑色、棕紅色、棕黃色等。又可分為竹化石、松化石、柏化石等。質(zhì)堅而脆,加工困難,一般只取天然形態(tài)。
2.斧劈石 含泥質(zhì)的石灰?guī)r,水平層理明顯,有淺灰色、深灰色、土黃色等?沙势瑺、絲狀等斷裂,如夾有白色方解石、白云石帶,可選作雪山、瀑布用石料。產(chǎn)地有江蘇常州地區(qū)、浙江、安徽、江西、貴州等,以常州產(chǎn)最佳。 硬石還有英石、石筍石、鐘乳石等如前所述。
除假山、盆景外,園林中的石雕藝術多為純白色大理
巖,有的為白色隱晶質(zhì)石灰?guī)r。園路常用卵石鋪成各種圖案。卵石即各種巖石在海邊、江邊、河床上的無棱
角、似卵圓形的石蛋。由各種石灰?guī)r、礫巖、砂巖、巖漿巖、變質(zhì)巖等形成的。臺階、欄桿等用石不一,多為閃長巖、石英閃長巖、花崗巖、片麻巖等。
從工作人員的講解中,我認識了一些園林用石,怎樣去用想象的思維去欣賞奇石。
地點四:洛陽一苗圃園
時間:2008年5月7日下午
盆景用土;蛭石、泥炭、珍珠巖、陶粒、青苔、扦插牛糞稻殼
實習內(nèi)容總結(jié)與分
褐土:為河南第二大土壤,主要分布于豫西北黃土丘陵及潛山丘陵,南以伏牛山北坡坡麓,北以太行山東南麓為界,東北以京廣線為界,西達省境。
環(huán)境條件;半干旱季風氣候,年均溫13.5--14.6度。年降水量:640--805.2毫米。
地形:潛山丘陵,階地,緩崗等地形部位上。
主要為農(nóng)業(yè)用土,成土母質(zhì)為黃土母質(zhì),山地為巖石風化物。
植被:中生綠闊葉林為主,并有旱生林與灌叢,代表樹種有側(cè)柏、遼寧櫟,灌叢有黃櫨、荊條、酸棗等。
褐土與碳酸鈣反應明顯,鈣鎂豐富。
影響農(nóng)業(yè)主要因素:干旱(灌溉、降水)、水土流失(粘化過程、鈣化過程),旱耕熟化。
措施;1.水土保持,2.發(fā)展灌溉與防旱保墑相結(jié)合,3.合理耕作,4.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
潮土:河南第一大土壤。位于豫東黃淮海沖積平原,西以京廣線為界與褐土相接,南以淮河干線為界與水稻土相接,東和西達省境,與安徽、山東、河北三省潮土接壤。
主要母質(zhì)為河流沙沖積母質(zhì)即沖積母質(zhì)。地下水為降水,土層深厚,質(zhì)地層次明顯,中間有明顯的夾層,上部為砂壤,下部為明顯的沙層,表層有較多的紅褐色銹斑銹紋,紅褐色角膜,下層有較多青灰色的低價氧化物。主要地形,平原。
人為活動是加速土壤侵蝕的因素。人類對坡地的開發(fā)利用以粗放式經(jīng)營為主,長期以來沿用的陡坡開荒、毀林(草) 開荒、亂砍濫伐森林植被以及其它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加劇了坡地土壤侵蝕。徑流小區(qū)試驗證明,有的坡地開墾方式造成的水土流失比自然裸地還要嚴重,特別是經(jīng)常順坡種植的旱坡地,由于人為松耕,使土壤侵蝕比自然裸露坡地增加10 倍左右。
應該怎樣治理呢?
其方法可以借鑒廣州火爐山和中山五桂山的治理方法,具體如下:
A、防治原則: ①預防為主,防治結(jié)合。②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有機結(jié)合,以生物措施為主。③治理措施與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措施相結(jié)合。④治理與治貧相結(jié)合。⑤因地制宜,綜合治理。
B、防治措施:1、植被措施治理坡面侵蝕;2、植被工程措施治理溝蝕與崩崗;3、坡耕地推廣應用保水保土耕作法;4、推廣應用小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開發(fā)模式,如立體農(nóng)業(yè)。
個人總結(jié):
對于這次實習來說,我認為收獲是巨大的。其一,免費旅游黃河灘景,一覽的風姿,讓人流連忘返。其二,它可以把課堂教學與野外實際緊密的結(jié)合在一來,這樣一來可以鞏固和提高了我們在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而使我們初步掌握野外土壤調(diào)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從我個人覺得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是,使我認識到土壤學的重要性并激起了我對土壤學的熱愛。
【土壤學實習報告】相關文章:
土壤學實習報告04-07
土壤學實習報告15篇05-08
大學實習報告實習報告01-07
在小學實習的實習報告02-24
行政實習實習報告04-25
教學實習實習報告02-04
頂崗實習的實習報告02-06
證券實習的實習報告06-08
畢業(yè)實習實習報告02-18
大學實習報告實習報告5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