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

時間:2025-03-16 10:08:59 設計 我要投稿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解決問題》教案設計,歡迎閱讀與收藏。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1

  設計說明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的關于估算的學習目標是“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shù)感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在本課的設計中,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估算經(jīng)驗,自己嘗試著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估算有一個建構(gòu)的過程。緊接著讓學生歸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通過對“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和“多少個紙箱能裝下?”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父母外出旅游時留心在賓館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了嗎?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8。 思考: (1)從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2)問題中的“大約”是什么意思? (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自由發(fā)言,大約就是大概的意思,結(jié)果要進行估算,得數(shù)不能用“=”連接,要用“≈”連接) (3)鼓勵學生分析題意,獨立列出算式,并說一說這樣列式的理由。(267÷3) 師強調(diào)說明:問題中“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不需要算出準確結(jié)果,只需要進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課題。 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應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自主預習,探究算法

  1.引發(fā)思考。 師:你會估算267÷3的結(jié)果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①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100元。 ②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90元。(看除數(shù),想口訣) (2)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小組討論兩位同學的解答合理嗎?為什么? ①因為不需要算出準確的錢數(shù),所以兩種結(jié)果都是合理的。 ②第二種方法估算的結(jié)果更精確一些,準確結(jié)果應該比90少,比80多。 (3)總結(jié)估算的方法。(課件出示) 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數(shù)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shù),除數(shù)不變,再口算出結(jié)果。 (4)明確:解決同一個問題,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和探究使學生明白,估算時要看除數(shù),想口訣,找到和被除數(shù)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的數(shù),選擇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30頁例9) (1)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問題中的“夠裝”是什么意思? (3)小組合作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紙箱肯定超過20個,所以18個紙箱裝不下182個菠蘿。 ②18≈20,20×8=160(個),20個紙箱只能裝160個,所以18個紙箱肯定裝不下。 (4)組織學生對以上的估算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課件出示) 第一種方法與例8的把被除數(shù)看作和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shù)的方法一樣;第二種方法是把紙箱數(shù)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再乘每箱裝的菠蘿個數(shù),然后和菠蘿總數(shù)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估算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索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30頁例9下面的問題:多少個紙箱才能裝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

  2.完成教材31頁1題。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頁2題。 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感受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全課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只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2

  教學內(nèi)容:

  教材第58頁整理復習及相關內(nèi)容

  教學目標:

  1、鞏固復習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的口算、估算和筆算的方法。

  2、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增強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口算、估算和筆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學知識正確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掌握口算、估算和筆算的方法,并能用所學知識正確靈活地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和整理

  讓學生打開教材第四單元內(nèi)容,看看本單元都學了哪些內(nèi)容,指名讓學生回答,教師指導并歸納,總結(jié)在黑板上。

  二、復習口算乘法

  計算。

  20xx

  9030

  8080

  1520

  70030

  8040

  5070

  40020

  學生在教材上完成后,教師指名學生回答問題,全班一起訂正,并讓學生選題說一說口算的方法。

  教師總結(jié):為了簡便計算整十數(shù)和整百數(shù)相乘,兩位數(shù)乘整百數(shù),我們可以先把兩個因數(shù)0前面的數(shù)字相乘,再看看兩個因數(shù)一共有幾個0,就在乘積的末尾添上幾個0.

  三、復習口算和筆算

  讓學生看教材第58頁的第1、第2題,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引導學生認真看懂題意再列式解答,完成后指名學生說出題意、計算過程和結(jié)果,集體訂正。

  通過這兩道題的'練習,引導學生總結(jié)出:解決問題時,一定要看清問題是什么,根據(jù)問題從題中或圖中找出數(shù)據(jù)信息,再列式解答。

  四、鞏固練習

  1、直接寫出得數(shù)。

  4072=

  600300=

  3023=

  1320=

  5330=

  20700=

  10070=

  2240=

  2320=

  8090=

  5020=

  6070=

  2、筆算。

  5829

  6713

  4754

  3114

  2413

  3311

  6528

  5236

  3、解決問題。

 。1)學校要為校隊隊員買36套運動服,每套運動服售價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每箱梨重19千克,32箱梨共重多少千克?

  (3)32個同學在運動場接力賽跑,平均每個同學跑85米,一共跑了多少米?

 。4) 一個果園,收了500千克桃,運出13筐,平均每筐25千克,還剩多少千克桃?

  4、在下面每個算式的方框里填上相同的兩位數(shù),使算式成立。

  3□=1□ 6□=3□

  板書設計:

  整理和復習

  新人教版數(shù)學第六冊第四單元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教案

  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jié)的復習,系統(tǒng)整理了兩位數(shù)乘兩位數(shù)這一單元的知識,鞏固了口算和計算方法,并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連乘和連除的實際問題,飄揚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3

  教學目標

 。、學生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shù)學的良好情感,使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教學重點: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教學難點: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新知

 。薄⒃谇榫持幸稣n題。

  ⑴.觀看學校的籃球比賽,提出數(shù)學問題。

 、疲稣n題:解決問題。

 、牵泉毩⑺伎迹缓笮〗M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再寫在卡紙上。

 、龋〗M匯報。

 。、觀察比較幾種方法的聯(lián)系,找出相同與不同。

 。、。

  4、質(zhì)疑。

  鞏固反饋,深化新知

  1、創(chuàng)設練習一第1題接力跑的情境,請小記者現(xiàn)場報道。

 、弄毩⑼瓿刹⒄f出想法。

 、粕吓_展示。

 、羌w訂正。

 。、輕松一下:老師為教這么優(yōu)秀的學生感到特別的幸福。你幸福嗎?

  “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腳......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扭扭腰......”

  知識應用,體會成功

  1、算出籃球比賽四強的總分。

  ⑴小組比賽,四人小組合作分別算出四個班的總分,而且要列出算式,哪個小組最快又準確的為第一名,評出前三名。

 。玻埃埃赌辍绑w育節(jié)”籃球比賽

  六年級四強得分統(tǒng)計表

  班級

  上半場得分

  下半場得分

  總分

  六(3)班

  比下半場多5分

 。保

  六(4)班

 。保

  比上半場多4分

  六(6)班

  14

  比上半場多8分

  六(7)班

  比下半場少3分

 。保

 、普埖谝粋完成的小組長上臺展示,集體訂正。

  2、學會合理的用錢,學會樂于助人。

 、牛畡偛疟荣惖'小運動員們來到了麥當勞,每小組50元,請你們小組合作幫他們選擇買什么,再算算,錢夠嗎?

 、菩〗M匯報。

  3、應用新知,現(xiàn)場編題

 、牛(lián)系生活中的情境編一道兩步計算的應用題。

 、疲瑢W現(xiàn)場解決。

  課堂

 。、自己,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

 、牛@節(jié)課你覺得自己表現(xiàn)怎么樣?

 、疲阌X得這節(jié)課誰表現(xiàn)最好?

 、牵阌X得這節(jié)課袁老師表現(xiàn)怎么樣?

 、龋鹤屛覀兝^續(xù)努力,爭取做得更好。

  2、作業(yè):觀察生活中的問題,找出解決的辦法,回來和同學交流。

  板書設計:解決問題

  現(xiàn)在有多少人在看比賽?

 。玻玻叮剑保叮ㄈ耍玻玻保常剑常担ㄈ耍

 。保叮保常剑玻梗ㄈ耍常担叮剑玻梗ㄈ耍

  22-6+13=29(人)22+13-6=29(人)

 。保常叮剑罚ㄈ耍

  7+22=29(人)

 。保常叮玻玻剑玻梗ㄈ耍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4

  教學內(nèi)容: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65~67頁的例題及隨后的“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列表整理信息的作用,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簡單實際問題所提供的信息,學會運用從已知條件想起或從所求問題想起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

  2.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動手實踐、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經(jīng)歷提取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列表整理條件、解決問題的過程,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

  3。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問題情境中的信息,用從條件想起或從問題想起的方法分析數(shù)量關系。

  教學難點:正確整理、分析數(shù)學信息,學會通過所整理的信息決定解決問題的思路。

  教學準備:會議日程表、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交流:同學們平時愛讀書嗎?

  介紹烏鴉喝水的故事,并提問:烏鴉用什么巧妙的辦法解決了喝水的問題?

  介紹曹沖稱象的故事,并提問:曹沖用了什么辦法在不傷害象的基礎上稱出了象的重量?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策略

  揭題:在學習生活中,策略就是幫助我們解決問題的好辦法。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體驗列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2.出示例題情境圖,提問: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出:可以根據(jù)需要解決的問題,找出相關的條件并列表進行整理。

  4.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整理。

  5.同桌交流,初次比較。

  以“簡明準確地表示出條件與條件之間,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系”為標準,評價同學們的成果,引導形成下面的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吭

  6.利用上表分析數(shù)量關系:要解決“小華用去多少元”這個問題,應該先求什么?

  7.請學生回憶自己的思考過程,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

  8.小軍用4 2元買練習本,他買了多少本?先列表整理條件和問題,再解答。

  9.合并比較。

  根據(jù)上面兩題的解答結(jié)果,填出括號里的數(shù)。

  3本→18元

  5本→(30)元

  (7)本→42元

  啟發(fā):細心觀察,有何發(fā)現(xiàn)?

  10.小結(jié)。

  三、實際應用,鞏固策略

  做“想想做做”第1題。

  (1)學生先在書-卜填表,再解答。

  (2)展示兩個學生填寫的表格及算式。

  (3)提問:列表整理信息時要注意什么?每步算式求出的是什么?你是怎么分析數(shù)量關系的?

  四、拓展延伸,提升策略

  給出條件和問題,由學生自己根據(jù)問題選擇條件,并列表整理,再解答檢驗。

  條件如下: 問題如下:

  拖把每把15元黑板擦5個15元 (1)15把掃把用去多少元?

  足球每個、56元 掃把6把42元 (2)25盒粉筆用去多少元?

  籃球每個48元粉筆4盒16元 (3)買6個足球的錢可以買幾個籃球?

  (4)買6個足球的錢可以買8個排球,每個排球多少元?

  五、總結(jié)回顧,反思策略

  1.總結(jié):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么解決問題的策略?

  2.進一步體驗列表的價值。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5

  一、復習內(nèi)容:數(shù)學第四冊教材P122第13、14、題,P126第11、12、13、題。

  二、復習目標:通過復習,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復習過程:

  (一)用一步計算解決問題。

  1、從情境中了解信息。(教材P122第13、題)

  2、把上面的`信息和問題串連起來,再讀一讀感受一下題意。

  “玩碰碰車每人每次用3元,小明用12元可以玩幾次?”

  引導學生理解12元里面有幾個3元,就可以玩幾次。

  3、要求學生寫出解答過程。(注意書寫格式)

  4、學生討論完成:

 。1)“小強有8個碗,18根筷子,一次可以給幾位客人。為什么?”

 。2)教材P126第11、題。

 。3)比較(1)、(2)的異同點。

  (二)用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1、二(3)班有男生22人,女生20人,每7人坐一個小組,全班同學可以分成幾個小組?

  2、有同學在公路兩邊種樹,每邊都種8棵,如果每組種4棵,需要幾個小組?

  3、討論以上兩題的解題思路。

 。ㄈ┙鉀Q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1、教材P122第14、題

  2、A型襪子15元可買5雙,B型襪子5元可買1雙,C型襪子12元可買3雙,這三種襪子你認為哪一種襪子最便宜?(1)你是怎么知道那一種便宜?(2)如果是你購買,你會買哪一種?為什么

 。ㄓ蓪W生獨立解決問題后,再各別提問,只要講出道理即可。)

 。ㄋ模└鶕(jù)各班學生情況,可以另行補充或深或淺的應用題練習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6

  教學目標:

  1、在現(xiàn)實生活的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探索知識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掌握小括號的作用和用法。

  3、培養(yǎng)學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查漏補缺,反饋出現(xiàn)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準確性和多樣性。

  教學難點:

  1、理解相同數(shù)位上的數(shù)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筆算中的“對位”問題。

  2、掌握筆算的計算法則,能熟練計算。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練習插圖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興趣

  前幾節(jié)課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兩步計算的題目,并且知道了小括號的用法今天老師先帶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嗎?不過看了以后還要解決幾個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探索,鞏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頁做一做主題圖,學生獨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討論。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與思考。如觀察小鳥、花朵、蜜蜂等,由此從多種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答問題。同時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個問題。

  2、出示第11頁第3題。學生觀察后問:他們帶20元錢買票夠嗎?你是怎么想的?學生交流討論。通過解決問題,既鞏固了用乘法和加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增強學生的數(shù)感。

  3、完成第4題學生獨立完成表格,并說說怎么算總分。通過計算各隊總分,學生能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相關信息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4、完成第5題思考題求:一共有多少個方木塊?學生可以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個) 3X3X2+7=25(個) 3X3+3X3+7=25(個)……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應用知識。思考題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思維。

  三、課堂總結(jié)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又有什么收獲?你能把我們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四、課堂作業(yè)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7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用“替換”的策略理解題意、分析數(shù)量關系,并能根據(jù)問題的特點確定解題步驟,有效地解決問題,同時體會畫圖、列表等策略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價值,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

  2、在對解決實際問題過程的不斷反思中,感覺“替換”策略對于解決特定問題的價值,進一步發(fā)展分析、綜合和簡單推理能力。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jīng)驗,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讓學生體會替換策略的優(yōu)越性。

  教學難點:對替換前后數(shù)量關系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有誰帶了鋼筆嗎?

  老師真是健忘啊,今天忘了帶鋼筆,誰能借老師用一下?

  要不這樣吧,有誰愿意讓老師用一枝鉛筆來換你的鋼筆?(學生困惑)

 。▏烂C,讓學生覺得真換)

  怎么啦?(學生說說)

  是啊!

  那你倒是說說看希望老師拿幾枝鉛筆,你才肯和我交換?

  為什么?(老師:成交!)

  用鉛筆換鋼筆依據(jù)

  板書:十枝鉛筆---------換(黃色粉筆寫)---------一支鋼筆 ( 價格相當)

  那你說說看為什么非要老師用十支鉛筆才肯換呢?

  (引導學生說出價錢差不多)

  緊接板書:價格相當

  十枝鉛筆和一支鋼筆價格相當,這正是公平交換的前提和依據(jù)。

  板書:依據(jù)

  師:鬧了半天,你當老師來做生意了吧.不,可別小看這個"換"字,交換的換,替換的換,就是這個換字,它確是蘊涵著一種的數(shù)學方法。而且這個方法已經(jīng)有悠久的歷史了。早在1800年前的三國時代就有位7歲的孩子使用了這種換的方法,被傳為一段千古佳話。你們知道他是誰嗎?

  二、溫故知新:

  課件打開到曹沖稱象圖片。

  對,課前大家已經(jīng)熟悉了這個故事。那誰能告訴我,曹沖是怎么解決稱大象體重這個難題的呢?

 。ㄋ檬裁刺鎿Q了什么?)

  你能聯(lián)系上面情節(jié)講一講它替換的依據(jù)是什么呢?

  (鼓勵性評價:真聰明)

  石頭和大象的重量相同作為替換的依據(jù)。

  那曹沖是怎樣來保證石頭和大象的重量相同呢?

  板書:一堆石頭---------替換----------一頭大象 ( 重量相同)

  曹沖稱象的故事給了我們這樣一個啟示:替換確實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今天我們就來繼續(xù)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之。。。對,替換。

  板書:添上----替換兩字

  三、協(xié)作創(chuàng)新

  曹沖是三國時期的人物,談到三國,大家一定都知道赤壁大戰(zhàn)吧。這場著名的戰(zhàn)斗主要是在水上進行的。

  三國時期的水上兵器比較多,有走舸,艨艟,斗艦和樓船等等,教案《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

  (簡略介紹其中的走舸和樓船。)

  赤壁大戰(zhàn),東吳向前方軍營增派105名援軍。如果用10艘走舸和1艘樓船來運,一次就可以運完。每條走舸乘坐的士兵人數(shù)是樓船上士兵人數(shù)的1/5。 那每艘走舸裝了多少士兵,樓船上又裝了多少士兵呢?

  題目看不清楚的話,可以拿出老師發(fā)給你們的紙,上面也有。

  生一起讀題

  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這道題目能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嗎?

  接下來請同學們按照題目下面的要求,來親身體驗一下替換。

  同桌合作:

  1 用什么替換什么? (把題目中替換的.雙方圈一圈)

  2 替換的依據(jù)是什么?(在題目關鍵句的下面畫一畫)

  3 替換前后的數(shù)量關系各是什么?(分別把替換前后的數(shù)量關系寫一寫,也可以用圖畫或者線段圖表示)

  小組交流:

  知道怎么替換了的同學請舉手

  你們在替換的時候,有沒有想到替換有什么好處?

  請你在四人小組里面和同學交流一下。看看同學們是不是想的都和你一樣?

  1 替換有什么好處?

  2 你替換的方法和其他同學完全一樣嗎?

  結(jié)合課件畫面講解,板書

  一艘樓船--替換--5艘走舸(每條走舸乘坐的士兵數(shù)量是樓船上士兵人數(shù)的1/5)

  課件展示:

  替換前

  (10走舸與1樓船橫排,出示數(shù)量關系:10艘走舸和1艘樓船上一共裝了105名士兵)

  替換后

 。15走舸,出示數(shù)量關系:15艘走舸一共裝了105名士兵) 讓學生計算。并講一講過程(數(shù)量關系)。

  (注重:有什么不同的見解):還有其他的替換方法嗎?(課件要可以在兩種方法間自由切換)

  兩種方法都講解完后,讓學生說說替換的好處。

  四、鞏固立新:

  俗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東吳又準備用船和馬車同時向軍營輸送糧草,已知每條運糧船比每輛馬車能多運15袋糧食,2條運糧船和5輛馬車水陸并進,剛好能把100袋糧食一次運到軍營,每條運糧船和每輛馬車各運了多少袋糧食?

  這個問題還能用替換的策略解決嗎?

  請學生說說如何替換?

  板書:一條運糧船----------替換----------(一輛馬車+15袋)

  讓學生在自備本上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畫一畫。

  實物投影展示替換方法。(最好選文字和圖畫各一份)

  數(shù)學是需要簡潔和凝練的,看趙老師怎么來做。。。

  強調(diào)計算的時候是個倒推的過程,是先減還是先除,不能忘記什么?

  課件演示思考過程。

  同桌之間互相說說:替換前后的數(shù)量關系分別是什么?

  學生自己列算式解答。

  請學生說說替換的好處。

  五、博古通今:

  學校閱覽室為了讓大家能閱讀三國的故事,進了3套《四大名著》和8本《三國演義》,一共花費了410.4元。每本《三國演義》比每套《四大名著》便宜31.2元。分別求《三國演義》和《四大名著》的單價。

  學生獨立完成

  讓一學生上黑板進行板演(力求作出示意圖)。

  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把四大名著換成三國演義

  并讓學生體會把三國演義換成四大名著雖然也可以計算,但是比較繁瑣。

  六、自編自演:

  大家家里都買過名著沒有?小紅她也想買些書來閱讀,所以她就把平時的零花錢都放到儲蓄罐里儲存起來。

  請大家開動腦筋,根據(jù) 5角硬幣 1元硬幣 儲蓄罐 三個詞語,抽象出一道可以用替換策略解決的應用題。(可適當加上數(shù)據(jù)條件)

  七、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你準備以后經(jīng)常使用這個策略嗎?說說原因。對于這個策略,你有什么要提醒在座的各位同學的呢?經(jīng)驗也可以。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8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提問導入

  1.提問激趣。

  根據(jù)“甲是乙的”,你能想到什么?

  預設

  生1:乙是甲的。

  生2:甲比乙少,乙比甲多。

  生3:甲是甲、乙之差的5倍。

  生4:甲是甲、乙之和的。

  生5:乙比甲多20%。

  ……

  2.導入新課。

  這節(jié)課我們復習用分數(shù)和百分數(shù)的知識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二)]

  ⊙回顧與整理

  1.分數(shù)(百分數(shù))的一般應用題。

  (1)分數(shù)(百分數(shù))乘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偬卣鳎阂阎獑挝弧1”的量和分率,求與分率所對應的'實際數(shù)量。

 、诮忸}關鍵:準確判斷單位“1”的量。找準所求問題對應的分率,然后根據(jù)一個數(shù)乘分數(shù)的意義正確列式。

  (2)分數(shù)(百分數(shù))除法應用題的特征及解題關鍵各是什么?

 、偬卣鳎阂阎粋數(shù)和另一個數(shù),求一個數(shù)是另一個數(shù)的幾分之幾或百分之幾!耙粋數(shù)”是比較量,“另一個數(shù)”是標準量。求分率或百分率,就是求它們的倍數(shù)關系。

 、诮忸}關鍵:從問題入手,理清把誰看作標準量,也就是把誰看作單位“1”,誰和單位“1”的量作比較,誰就是被除數(shù)。

  (3)分數(shù)(百分數(shù))應用題的常見題型有哪些?如何解答?

  ①求甲是乙的幾分之幾(百分之幾):甲÷乙。

 、谇蠹妆纫叶(少)幾分之幾:(甲-乙)÷乙或(乙-甲)÷乙。

 、垡阎妆纫叶(少)幾分之幾,求甲:乙×。

 、芤阎妆纫叶(少)幾分之幾,求乙:甲÷。

  ⑤求百分率。

  發(fā)芽率=×100%

  小麥的出粉率=×100%

  產(chǎn)品的合格率=×100%

  出勤率=×100%

 、耷罄ⅲ豪ⅲ奖窘稹晾省習r間

  2.分數(shù)應用題的特例——工程問題。

  (1)什么是工程問題?

  明確:工程問題是探討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三個數(shù)量之間相互關系的一種應用題。

  (2)解決工程問題的關鍵是什么?

  明確:把工作總量看作單位“1”,工作效率就是工作時間的倒數(shù),然后根據(jù)題目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公式解題。

  (3)工程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式有哪些?

  預設

  生1: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生2:工作效率=工作總量÷工作時間

  生3:工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

  生4:合作時間=工作總量÷工作效率和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9

  教學內(nèi)容:教科書第71—72頁的例1、“試一試”和“練一練”、練習十四的第1-3題。

  教學目標:

  1.教材讓學生在直觀的情境中想到轉(zhuǎn)化,并應用圖形的平移和旋轉(zhuǎn)知識進行圖形的等積,等周長的變形。

  2.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體會轉(zhuǎn)化的含義和應用的手段,感受轉(zhuǎn)化在解決這個問題時的價值。

  3.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轉(zhuǎn)化"意識,提高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感受“轉(zhuǎn)化”策略的價值,會用“轉(zhuǎn)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難點:會用“轉(zhuǎn)化”的策略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學生每人一張例1的格子圖。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知策略

  1.談話導入。

  師:過年的時候,一些地方有個風俗,就是把窗花貼在窗上,非常漂亮。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些非常美麗的窗花,請你在欣賞的時候,仔細觀察,它們分別是通過怎樣的變化得到的?

 。ǚ謩e演示蝴蝶平移的過程,第二幅圖順時針和逆時針分別旋轉(zhuǎn)一次,第三幅圖從左往右順時針平移一周的`過程)

  提問:(1)蝴蝶是按怎樣的順序變化而來的?

 。2)花環(huán)兩次變化又是怎樣形成的?

  (3)最后一幅又是怎樣變化的呢?

  學生回答,師依次板書:平移,旋轉(zhuǎn),順時針,逆時針。

  師:同學們回答得都非常好。平移,旋轉(zhuǎn)就在我們身邊。今天我們再來利用身邊的知識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1.出示例1。

  提問:這兩種平面圖形,我們以前學過嗎?(沒有)你覺得它們象什么呢?(生發(fā)揮想象力回答,但要說明的是平面圖形。)

  2.引導交流。

  提問:你能從圖上準確地數(shù)出它們的面積分別是多少嗎?(不能)面積會相等嗎?請同學們4人一小組討論,并可以在剛發(fā)下的作業(yè)紙上涂涂畫畫,驗證你的結(jié)論。

  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并指導。

  3.指導驗證。

  師:你們組是怎么想的?指名回答。你在觀察這兩幅圖的時候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學生說想的過程,并投影出示學生的作業(yè)紙。

  (生可能回答上半圓平移下來就是下半圓,他們的面積吻合;“花瓶”突出來的半圓就是瓶口凹下去的半圓,只要分別把他們旋轉(zhuǎn)180度就可以了)

  教師及時評價并用演示剛才學生說的過程。

  提問:這兩幅圖經(jīng)過旋轉(zhuǎn)和平移后都變成了什么圖形?(生:長方形。)

  提問:變成長方形后它們的面積相等嗎?為什么?(生:相等,長和寬一樣,所以面積一樣。)

  教師再次演示變化過程,提問:在兩幅圖變化的過程中,什么不變?(面積)都把它變成了誰的面積?(生:長方形。)

  小結(jié):因為我們無法一下子看出這兩個平面圖形的大小,但分別把它們轉(zhuǎn)化成一個長方形后,我們就能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小了。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經(jīng)常會用到這樣的策略——轉(zhuǎn)化。(板書:解決問題的策略——“轉(zhuǎn)化”)

  三、應用策略,歸納方法

  1.談話:剛才,我們運用轉(zhuǎn)化的策略把不規(guī)則的圖形變成規(guī)則圖形來比較大小。在有關平面圖形的計算中經(jīng)常會用到“轉(zhuǎn)化”的策略。請同學們試著來解決以下問題。

 。1)練習十四第2題的左邊兩幅圖。

  學生獨立思考后口答,教師相機演示。

 。2)“練一練”右邊的圖形和練習十四第3題的第一幅圖。

  提問:你能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快速地求出圖形的周長嗎?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和同桌交流。

  個別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教師相機演示。

  小結(jié):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我們都用到了怎樣的策略?(轉(zhuǎn)化)我們要把復雜的圖形轉(zhuǎn)化未為簡單的圖形,具體地說又是用到了以前學習的哪些知識呢?(平移和旋轉(zhuǎn))

  四、回顧知識,體驗轉(zhuǎn)化

  1.談話:其實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中,很多都運用了轉(zhuǎn)化的策略,哪位同學來說說看。

  指名回答,生可能會說:1.推導三角形公式時,把三角形轉(zhuǎn)化成平行四邊形。2.推導梯形時把梯形轉(zhuǎn)化成平行四邊形。3.推導圓面積時,把圓面積轉(zhuǎn)化成長方形。4.計算小數(shù)乘法時把小數(shù)乘法轉(zhuǎn)化成整數(shù)乘法。5.計算分數(shù)除法時把分數(shù)除法轉(zhuǎn)化成分數(shù)乘法等等。

  在學生說的過程中請學生說說推導的過程,并相應演示推導過程。

  小結(jié):看來,“轉(zhuǎn)化”的確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解題策略,在剛才的交流和演示的過程中,你覺得這種策略有什么優(yōu)點?(學生交流后教師相機板書:化復雜為簡單,化未知為已知,化不規(guī)則為規(guī)則------)

  五、拓展運用,提升策略

  1.出示試一試:計算1/2+1/4+1/8+1/16

  提問:(1)這些分數(shù)分別表示什么意思?生根據(jù)分數(shù)的意義回答,并強調(diào)單位“1”相同。(2)相鄰的分數(shù)是什么關系?(后一個是前一個的1/2)

  師:我們一起來畫圖表示看看。師根據(jù)題目依次畫圖。

  師:這題我們又可以怎樣轉(zhuǎn)化呢?學生看圖解答。

  指名回答。1-1/16=15/16

  (如果學生回答不出,師提示:求陰影部分,空白部分又是多少呢?)

  提問:如果給這道題目再添上一個加數(shù)1/32,和是多少?再加上1/64呢?如果一直這樣加下去,加到1/1024呢?

  小結(jié):在解決這個分數(shù)加法的計算題時,我們借助圖形來分析問題,把復雜的算式變成了簡單的算式。這也是運用了“轉(zhuǎn)化”的策略——數(shù)形結(jié)合。(板書)

  3、出示:比較大。16/17和35/36

  你準備怎樣比?先和同桌說一說,再組織交流。體會:異分母分數(shù)大小比較,一般要通分后比較大小,通分很麻煩,現(xiàn)在只要轉(zhuǎn)化成比較1/17和1/36的大小就可以了。

  2.談話:在解決一些稍復雜的實際問題時,有時我們也可以用“轉(zhuǎn)化”的策略思考問題將復雜問題變得簡單些。請同學們看這一題:

  出示練習十四第1題。

 。1)學生讀題理解單場淘汰制的比賽規(guī)則并看懂圖的意思。

 。2)提問:什么是單場淘汰制?你能結(jié)合示意圖來說說淘汰賽的過程嗎?你會列式計算嗎?(學生列式計算后進行解釋。)

 。3)提問:如果不畫圖,有更簡便的計算方法嗎?(提示:不管第幾輪,每場比賽都要淘汰幾支球隊?到?jīng)Q出冠軍為止,一共要淘汰多少支球隊?那么一共要比賽多少場?這樣看來求比賽了多少場就轉(zhuǎn)化成了什么問題?)

 。4)如果有64支球隊,產(chǎn)生冠軍一共要比賽多少場?

  3.出示練習十四第2題的第3幅圖。

  學生先獨立思考,然后指名學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師及時評價并演示。

  4.出示練習十四第3題的第2幅圖。

  要求圖形中紅色部分的周長是多少,你有什么好方法?

  學生獨立思考后解答(思路:轉(zhuǎn)化成2個圓的周長),集體校對。

  小結(jié):誰來說說我們是怎樣運用“轉(zhuǎn)化”的策略來解決這兩個問題的?

  六、課堂小結(jié)

  今天我們學習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是什么?“轉(zhuǎn)化”隨時隨地都在我們身邊,你認為在什么時候采用“轉(zhuǎn)化”的策略能較好地解決問題?生回答。

  七、課堂作業(yè):完成補充習題相關內(nèi)容

  板書設計:

  解決問題的策略——轉(zhuǎn)化

  平移 轉(zhuǎn)化成體積相等的長方形

  旋轉(zhuǎn)(順時針,逆時針) 不規(guī)則——規(guī)則

  S三角形——S平行四邊形 復雜——簡單

  S梯形——S平行四邊形 未知——已知

  S圓 —— S長方形 不熟悉——熟悉

  ------

  小數(shù)乘法——整數(shù)乘法

  分數(shù)除法——分數(shù)乘法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1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學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在初中代數(shù)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面,學生學了實數(shù)與代數(shù)式的運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一次方程組,上述內(nèi)容都是學習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通過一元二次方程的學習,就可以對上述內(nèi)容加以鞏固,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學習(指數(shù)方式,對數(shù)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數(shù),二次曲線等內(nèi)容)的基礎,此外,學習一元二次方程對其他學科也有重要的意義。

  2、教學目標及確立目標的依據(jù)

  九年義務教育大綱對這部分的要求是:使學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依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及教材的內(nèi)容,針對學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識的實際情況,以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能力目標:通過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發(fā)現(xiàn),探索,歸納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邏輯推理的`能力。

  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

  3、重點,難點及確定重難點的依據(jù)

  一元二次方程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在今后的學習中有廣泛的應用,因此本節(jié)課做為起始課的重點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特別是含有字母系數(shù)的)化成一般形式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二、教材處理

  在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對概念背得很熟,但在準確和熟練應用方面較差,缺乏應變能力,針對學生中存在的這些問題,本節(jié)課突出對教學概念形成過程的教學,采用探索發(fā)現(xiàn)的方法研究概念,并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

  三、教學方法和學法

  教學中,我運用啟發(fā)引導的方法讓學生從一元一次方程入手,類比發(fā)現(xiàn)并歸納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總結(jié)規(guī)律,最后達到問題解決。

  四、教學手段

  采用投影儀

  五、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

  (1)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并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做鋪墊)

  (2)列方程解應用題的方法,步驟?(并引例打基礎)

  課本引例(如圖)由教師提出并分析其中的數(shù)量關系。(用實際問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一元二次方程是來源于客觀需要的)

  設出求知數(shù),列出代數(shù)式,并根據(jù)等量關系列出方程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11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經(jīng)歷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學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實際問題中的信息,分析數(shù)量關系,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初步體會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關信息的作用。

  2. 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jīng)驗。

  教學過程

  一、 動畫引入,感受策略

  1. 談話:同學們喜歡看動畫片嗎?(播放動畫《曹沖稱象》的故事,播放至曹操質(zhì)疑大象有多重呢)大象有多重?稱大象,沒有那么大的秤!又不能殺掉大象。在大家一籌莫展的時候,曹沖究竟想出了一個什么樣的策略?(板書:策略)

  2. 小結(jié):曹沖想到把大象轉(zhuǎn)化成同樣重量的石頭,稱出石頭的重量,就知道大象的體重了。這是一個很好的策略!

  其實,在日常生活和數(shù)學學習中,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需要運用很多策略。(板書:解決問題)

  [說明:教材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單元,重在相對集中地介紹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需要經(jīng)常使用的、基本的解題策略。學生第一次接觸策略,對策略的含義并不清楚。教學一開始,以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動畫片《曹沖稱象》引入新課,讓學生初步感受到選擇合適的'策略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是有效的、必要的。]

  二、 解決問題,初步體驗策略

  1. 學會列表。

  談話:我校同學在小書蟲俱樂部成員的帶領下積極參與了讀書快樂,快樂讀書的各項活動,為了及時記下讀書心得,大家利用假期到文具店購買筆記本。(出示例題情境圖)

  引導:仔細觀察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提問:題目中的信息比較多,怎樣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學生可能提出不同的想法:按不同人物將信息進行整理;從問題出發(fā),找到有關聯(lián)的信息。

  引導:老師給大家介紹另一種整理信息的方法。出示表格:

  可以先把題目中小明買筆記本的信息填在表格第一行,第二行填誰的信息?(小華)5本填在哪里?多少元填在哪里?完成下列表格: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回顧:為什么每人購買的本數(shù)和所用的錢數(shù)填在同一行?(買的本數(shù)和錢數(shù)是對應的,3本用的錢數(shù)是18元)

  你覺得列表整理信息有什么好處?(清楚、簡潔)

  [說明: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教學的重點之一是讓學生學會收集題目中的條件和問題,并按一定的結(jié)構(gòu)填寫在表格里。在教學中,教師注意發(fā)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在學生初步設想整理信息方法的基礎上,指導學生將題目中的信息對應地填寫在表格里。]

  2. 引導學生利用表格,分析數(shù)量關系。

  引導:根據(jù)表格的第一行,小明買3本用去18元,可以先求出什么?(1本的價錢)再看表格的第二行,求小華買5本用去多少元,需要知道什么條件?(1本的價錢)

  提問:你能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引導學生列式:18 3 = 6(元)

  6 5 = 30(元)

  提問:解決這個問題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 嘗試從問題想起,列式解答。

  提問:剛才我們是根據(jù)表格從條件想起的。如果從問題出發(fā),可以怎樣想呢?(要求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價錢)

  提問:這樣想該怎樣列式?

  小結(jié):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采用了兩種不同的思路。

  (1) 從條件想起:根據(jù)買3本用去18元,可先求出1本的價錢。

  (2) 從問題想起:要求買5本用去多少元,先要求出1本的價錢。

  [說明:為什么要列表?列表有什么好處?不能僅僅停留在簡單地感覺清晰、簡潔上,還要讓學生學會利用表格,分析數(shù)量關系,明確解決問題的思路。教學時,注意充分引導學生分別觀察表格的每一行,體會既可以從條件出發(fā)想問題,也可以從問題出發(fā)想條件,初步明確地感受綜合法和分析法這兩種不同的思考方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能進一步體會表格是合理的、必要的,從而形成對這一解題策略的體驗。]

  三、 嘗試解決問題,進一步體驗策略

  1. 列表解決問題。

  出示:如果小軍用42元買筆記本,他買了多少本?你能先列表整理再解答嗎?(學生自己填表)

  提問: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怎樣想?先在小組里說一說。

  引導學生分別從條件和問題想起。

  全班交流,列式解答。

  2. 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

  提問:通過兩次用表格整理條件和問題,你體會到什么?(利用表格分析數(shù)量關系比較容易)

  談話:根據(jù)上面兩題的解答結(jié)果和表格,如果把兩次的表格合并起來,可以得到:

  小明

  3本

  18元

  小華

  5本

  ?元

  小軍

 。 )本

  42元

  我們把這張表格再簡化:

  3 本 18 元

  5 本 ( )元

 。 )本 42 元

  學生在書上第66頁填出括號里的數(shù)。

  觀察:從左往右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本數(shù)與錢數(shù)對應,每本價錢不變)要求5本多少元和42元買幾本,都要先算出什么?

  觀察:從上往下看,又發(fā)現(xiàn)什么?(本數(shù)增加,要付的總數(shù)增加)如果買10本,要付的錢跟42元比會怎樣?

  [說明: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嘗試列表整理題目中的信息,并分析數(shù)量關系,解決問題,這對學生進一步體驗策略是及時而有效的。讓學生回顧解決問題的過程,再次經(jīng)歷對數(shù)量關系的完整認識,更清晰地體會分析實際問題數(shù)量關系的基本策略,積累豐富的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發(fā)展數(shù)學思考能力。]

  四、 解決問題,鞏固策略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2題。(略)

  2. 書法長卷。

  介紹:我校的才女邱葉紅同學是南京市十佳少先隊員,小書法家。為迎接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專門書寫了2008米書法長卷,已經(jīng)被載入上海吉尼斯大全。

  出示信息:邱葉紅同學為迎接北京奧運會書寫2008米書法長卷,一個星期寫了210米,照這樣的速度,她10天能寫多少米?

  學生獨立列表整理信息,并列式解答。

  3. 想想做做第3題。

  引導重點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4. 投籃比賽。

  出示相關信息:姚明在兩場比賽中投籃30次,投中21次,得分為42分。奧尼爾在三場比賽中投籃40次,投中30次,得分為60分。

  解決下面的問題:

 。1) 假設姚明保持這樣的狀態(tài)不變,下面的五場比賽中姚明一共能得多少分?

 。2) 姚明平均每場比奧尼爾多得多少分?

  [說明:練習以教材為基礎,同時適當補充一些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問題,著力引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鞏固列表的策略。通過練習,使學生體會:不管具體的問題情境怎樣變化,列表的方法都是必要的,從而能夠自覺地根據(jù)解決問題的需要運用列表的方法整理信息。]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12

  一、課程標準

  初步地掌握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幾種基本方法,認識其工作過程與基本特征。

  二、教學目標

  認知:初步掌握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過程。

  技能:1.能在高級語言編程環(huán)境操作執(zhí)行一段簡單的計算機程序代碼。

  2.初步理解計算機程序的執(zhí)行目的。 情感:培養(yǎng)學生進一步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

  重點:幫助學生掌握用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過程。 難點:讀懂計算機程序代碼。

  三、學生分析

  高一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使用經(jīng)驗,但大多數(shù)是與常用的工具軟件的使用和網(wǎng)絡應用有關。對于計算機編程知識,他們以前可能很少或者根本沒有接觸過。同時,因為陌生,他們往往會把其看作一種神秘而遙不可及的事物。因此,強調(diào)計算機程序與生活的關系的必不可少。再者,他們在現(xiàn)階段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分析問題、表達思想等能力,也掌握了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這樣對于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了解起來應該是不會太困難。

  四、教材分析

  1、本節(jié)的作用和地位

  除了使用通用工具軟件(如文字處理、圖表處理或多媒體加工軟件等)進行信息處理以外,直接編寫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也是信息處理的基本方法,是學習計算機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延續(xù),與第三章內(nèi)容緊密相聯(lián)。編寫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方法,學生以前很少甚至沒有接觸過,因此,只要求學生對這種方法有一個大致的認識,能激發(fā)學習的興趣,主要是要求學生對計算機程序的執(zhí)行過程以及編寫程序的基本過程有所了解,是選修模塊《算法與程序設計》基礎內(nèi)容的銜接部分。

  2、本節(jié)主要內(nèi)容介紹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除了應用計算機的工具軟件處理許多事情之外,相當部分的現(xiàn)實問題也都可以利用計算機程序的方式加以解決,實現(xiàn)一些個性化的信息處理方式。本節(jié)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分3個課時完成,本課是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了解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后續(xù)的課時將帶領學生編制一些簡單實用的計算機程序代碼,體驗程序的編制環(huán)境、方式及作用,了解程序的基本元素和編制過程,從而進一步認識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

  3、重點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

 。1)了解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2)了解算法在整個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學難點:讀懂簡單程序代碼,理解代碼執(zhí)行目的。

  五、教學理念

  本節(jié)內(nèi)容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xiàn)了《普通高中信息技術(shù)課程標準》中的基本理念,注重教學過程中三維目標的滲透。采用了以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為中心,基于建構(gòu)主義理論的任務驅(qū)動、情境教學、游戲教學等教學方法;強調(diào)信息技術(shù)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評價隱含于學習過程之中。

  六、教學策略

  營造和諧生活化的計算機程序體驗課。通過一定的課堂情景的創(chuàng)設和學生探究、體驗活動,力求讓學生首先體會到計算機程序在我們生活中的地位的不可替代性,并產(chǎn)生自己動手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身邊具體問題的愿望。進而了解利用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過程,并有能力和有意愿把這樣的方法真正地溶入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最后能通過本堂課的學習,能夠培養(yǎng)良好的利用技術(shù)優(yōu)勢為自己生活服務的意識和相應的信息技術(shù)素養(yǎng)!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主要圍繞“情境導入→合作探究→講授新知→交流評價→實踐拓展→課堂總結(jié)”這么一條主線索來開展教學活動。

  七、教學環(huán)境

  多媒體網(wǎng)絡教室、極域電子教室等。

  八、教學過程: 略。

  九、教學反思:

  就整堂課來說,較好的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老師分析、講解基礎上,讓學生從自學到實際案例的分析研究直到最終完成程序,逐步體驗程序編寫的過程;通過對比學習法完成了初步理解計算機程序的執(zhí)行目的的目標。

  2、本節(jié)課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學為主的教學局面,合作討論為輔,學生動手機會多,教學效果較好。

  3、舍棄教材的案例,選用身邊的出租車計價學生更能理解和接受,根據(jù)學習的流程對案例分析研究最終完成程序編寫,體驗了編程的樂趣,為下步學習算法和程序設計打下良好的興趣基礎。

  本節(jié)課存在的不足:

  1、學生存在差異,部分學生數(shù)學上的算法沒有完全掌握,更不太熟悉VB編制環(huán)境,此過程遇到疑難,導致步步跟不上,對后續(xù)教學造成部分學生興趣不高。

  2、提升拓展效果不明顯。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13

  設計說明

  《數(shù)學課程標準》提出的關于估算的學習目標是“能結(jié)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要落實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充分認識估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廣泛應用,認識估算對學生數(shù)感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在本課的設計中,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問題,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來完成。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估算經(jīng)驗,自己嘗試著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讓學生對除法估算有一個建構(gòu)的過程。緊接著讓學生歸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面對具體情境進行估算,通過對“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和“多少個紙箱能裝下?”這兩個問題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父母外出旅游時留心在賓館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了嗎?

  1.課件出示教材29頁例8。

  思考:

 。1)從例8中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要解決什么問題?

 。2)問題中的“大約”是什么意思?

  (生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自由發(fā)言,大約就是大概的意思,結(jié)果要進行估算,得數(shù)不能用“=”連接,要用“≈”連接)

 。3)鼓勵學生分析題意,獨立列出算式,并說一說這樣列式的理由。(267÷3)

  師強調(diào)說明:問題中“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多少錢?”不需要算出準確結(jié)果,只需要進行估算,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2.揭示課題。

  這樣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應用除法的估算來解決問題。(板書課題)

  ⊙自主預習,探究算法

  1.引發(fā)思考。

  師:你會估算267÷3的結(jié)果嗎?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1)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267≈300 300÷3=100(元) 267÷3≈10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100元。

 、267≈270 270÷3=90(元) 267÷3≈90(元)

  答:每天的住宿費大約是90元。(看除數(shù),想口訣)

  (2)引導學生觀察對比,小組討論兩位同學的解答合理嗎?為什么?

 、僖驗椴恍枰愠鰷蚀_的錢數(shù),所以兩種結(jié)果都是合理的。

 、诘诙N方法估算的結(jié)果更精確一些,準確結(jié)果應該比90少,比80多。

 。3)總結(jié)估算的方法。(課件出示)

  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一般先把被除數(shù)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shù),除數(shù)不變,再口算出結(jié)果。

  (4)明確:解決同一個問題,如果有不同的方法,只要合理就可以采用。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和探究使學生明白,估算時要看除數(shù),想口訣,找到和被除數(shù)最接近的整十、整百、幾百幾十或幾千幾百的數(shù),選擇合理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課件出示教材30頁例9)

 。1)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說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要求的問題。

  (2)問題中的“夠裝”是什么意思?

  (3)小組合作交流,說出自己的想法,根據(jù)學生的匯報進行板書。

  ①182≈180,182÷8>20,需要的紙箱肯定超過20個,所以18個紙箱裝不下182個菠蘿。

 、18≈20,20×8=160(個),20個紙箱只能裝160個,所以18個紙箱肯定裝不下。

 。4)組織學生對以上的估算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課件出示)

  第一種方法與例8的把被除數(shù)看作和它接近的幾百幾十數(shù)的方法一樣;第二種方法是把紙箱數(shù)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數(shù),再乘每箱裝的菠蘿個數(shù),然后和菠蘿總數(shù)進行比較。

  設計意圖:教學中,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估算空間和交流機會,讓學生在各種活動中自主探索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的估算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30頁例9下面的問題:多少個紙箱才能裝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解答)

  2.完成教材31頁1題。

  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提高估算能力。

  3.完成教材31頁2題。

  引導學生分析題意,感受估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全課總結(jié)

  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只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估算方法,就可以把學到的數(shù)學知識更好地應用到生活中。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14

  【課標要求】

  初步掌握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幾種基本方法,認識其工作過程與基本特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從程序?qū)嵗,理解程序是什么?/p>

  (2)了解用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基本工作原理; (3)熟悉VB編程環(huán)境。

  2、過程與方法

  (1)經(jīng)歷利用計算機程序語言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引導學生關注計算機程序與實際生活的密切關系,升華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的認識。 (2)進一步深化學生充分利用計算機這個工具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認識,使之更好的服務于我們的學習、生活,從而養(yǎng)成健康、有效的.使用計算機的習慣。

  【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計算機使用經(jīng)驗,但大多數(shù)是與常用的工具軟件的使用和網(wǎng)絡應用有關。對于計算機編程知識相對比較陌生,對自己編程來解決問題,既感覺新奇,又擔心程序設計的技術(shù)難度。鑒于這樣的情況,學生不可能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nèi)完全認識計算機編程,但他們在現(xiàn)階段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思維、分析問題、表達思想等能力,也掌握了相關的數(shù)學知識,讓他們在修改程序的基礎上,在VB中執(zhí)行一段簡單的計算機程序,感受用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程序設計的興趣,是完全可以達到的。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nèi)容主要講述用計算機進行信息處理的一種基本方法—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是學習計算機處理信息的方法的延續(xù),與第三章內(nèi)容緊密相聯(lián)。主要是要求學生對計算機程序的執(zhí)行過程以及編寫程序的基本過程有所了解,是選修模塊《算法與程序設計》基礎內(nèi)容的銜接部分。

  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本節(jié)共分3個課時完成,本課是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了解計算機程序解決問題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編輯執(zhí)行一段簡單實用的計算機程序代碼,體驗程序的編制環(huán)境、方式和作用,了解編制計算機程序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教學難點】

  初步認識計算機程序工作的基本機理。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圍繞“情境導入→合作探究→講授新知→交流評價→課堂總結(jié)→實踐拓展”這一條主線索來開展教學活動。

  【教學環(huán)境】計算機房。

  【教學過程】略。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15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會用色條圖(線段圖的鄒形)分析數(shù)量關系,感受其使問題簡明、直觀、便于分析的作用,滲透數(shù)形結(jié)合思想,豐富解決問題的策略。

  2.使學生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學會用找出中間問題的方法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

  3.在分步列式解決問題的基礎上,逐步學會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會合理運用小括號改變運算順序。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熱愛數(shù)學的情感。

  重點難點:

  1.利用線段圖分析數(shù)量關系,掌握解決需要兩步解決的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2.會找出隱藏的中間問題,并合理利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解決問題。

  方法指導:

  引導法,提示法,學會觀察,討論法,探究法

  教學過程:

  具 體 內(nèi) 容

  一、激趣導入

 。s3分鐘)

  一頓營養(yǎng)的`早餐是一天生活的開始。對將近10個小時不停消耗能量卻沒有補充的身體來說,早餐格外重要。早餐喚醒了身體,開啟了身體高效的新陳代謝;早餐能把能量最先供給到大腦,以便讓我們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斷力進行一天的工作、學習。不吃早餐,不僅會營養(yǎng)失衡、引起胃腸疾病,還會出現(xiàn)身體不適、容易衰老、精神無法集中等各種問題,所以,要想學習好,早餐要吃好哦!

  二、自主學習

  (約7分鐘)

  剩下的還要烤幾次?

  1. 仔細觀察,你知道了什么?

  2. 誰能完整地說說這道題的意思?

  3.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你們會解決嗎?

  三、合作交流

 。s10分鐘)

  1.深入理解,體會方法

  (1)一共要考(90 )個,已經(jīng)烤了(36)個,剩下(54)個沒有烤,每次烤9個,剩下的要烤(6)次。

 。2)在圖示中,把要考的90個看做一個整體,分成( 已烤的 )和(剩下的 )兩部分,要求剩下的還要烤幾次,必須先求出(剩下的量 ),再用剩下的數(shù)量除以每次烤的數(shù)量9個,就是要烤的( 次數(shù) )。

【《解決問題》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解決問題的作文01-26

解決問題作文06-03

小學四年級數(shù)學《解決問題的策略》教案設計(精選10篇)08-10

《解決問題》教學設計04-14

解決問題評課稿[精選]08-03

《解決問題》評課稿08-04

《解決問題策略》教學設計07-29

《解決問題的策略》教學設計08-11

比例解決問題教學設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