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生物說課稿

時間:2025-03-06 10:04:14 生物/化工/環(huán)保/能源 我要投稿

關于生物說課稿范文匯總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優(yōu)秀的說課稿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于生物說課稿范文匯總七篇

生物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介紹的是關于生物通過非自然途徑遷移可能對人類造成危害的知識!吧锶肭终摺睒祟}生動形象,引起讀者注意,文章開頭引出說明對象,然后具體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再分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徑,然后寫生物學和生態(tài)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tài)度,以及世界各國對此采取的相應的措施。這是邏輯順序進行說明的。思路清楚,層次分明。

  二、說教學依據(jù):

  學生對外入侵比較熟悉,而沒有“生物入侵者”的概念?梢詮氖煜さ耐鈹橙肭值姆绞剑俎D入對不熟悉的“生物入侵者”的思考,容易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其次閱讀科技類文章的目的`之一,是篩選信息。此文正好可以讓學生抓中心句,整理歸納各部分內容,了解大概文意。

  三、說教學目標:

 。ㄒ唬┲R和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劫掠、棲息、藩籬、歸咎”等詞的讀音及詞義,理解“在劫難逃、五彩斑斕、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于衷”等詞語的意思,并學會運用。

  2、了解文中介紹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知識,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關情況。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閱讀科普文的能力。

  2、分析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體會其表達效果。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了解生物“污染”,增強防范意識,為建設家園、保護家園而努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把握文章所運用的說明方法。

 。ǘ╇y點: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看待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五、說教學方法:

  1、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計閱讀題目指導學生自讀,幫助他們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文章的說明技巧。教師只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2、討論法。學生自由質疑,通過多種形式的討論合作探究,共同解決。

  六、教具準備:

  多媒體

  七、課時安排:

 。闭n時

  八、說教學過程:

 。ㄒ唬⿲дZ設計:據(jù)光明日報(20xx年6月12日)報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內伶仃島,一種產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殺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們宛如一張張巨網(wǎng),黑壓壓地籠罩在美麗的荔枝樹、芭蕉樹、相思樹上。樹木因為沐浴不到陽光而無聲無息地死去,鮮花和綠草因為呼吸不到新鮮的空氣而枯萎,島上的土地正蛻變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譽的內伶仃島,可能會被薇甘菊毀于一旦。那么薇甘菊為什么會有如此大的破壞力呢?讓我們走進梅濤的《生物入侵者》去尋找答案

 。ǘW生自讀課文,教師設計問題指導學生自讀(多媒體顯示)1.給重點字詞注音。2.請用自己的話概括說明本文所介紹的有關生物入侵者的知識。(不少于5個要點)3.理清本文的說明順序。4.本文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找出來并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內交流。教師選五個小組的組長進行全班交流,每組負責一小題。

 。ㄈ、學生自由質疑,由學生共同討論解答,教師組織學生活動,并作必要的點撥指導 1、各小組輪流提問題,在小組內共同討論解決。不能得到圓滿答復的,向老師提問。2、教師分類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然后板示,全班同學共同討論解決。學生難以解答的問題可能有: (1)如何理解在物種遷移過程中的“人為干預”?

  (2)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過程中,強調“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和“不受天敵傷害”這兩個條件?

  (3)你知道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嗎?你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過生物入侵的現(xiàn)象嗎?

 。ㄋ模┙處熣故緦W生收集的信息:學生自由展示課下收集的“生物入侵者”的相關材料。教師也可利用手頭資料介紹一些生物入侵的例子:①在我國,一種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蘆極大地減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積,當?shù)貧夂蛎黠@干燥,湖中的68種魚已有38種不復存在。②在西歐,一種北美蝦病正在侵襲當?shù)匚r,造成當?shù)匚r在許多河流中消失。③在地中海和亞得里亞海,一種太平洋海藻覆蓋了3000公頃的海底。等等?磥,時至今日“生物入侵者”有隨時入侵的可能,我國對“生物入侵者”必須采取了嚴格的防范措施。

 。ㄎ澹┻w移拓展:

 。、收集有關“生物入侵者”的信息,加以整理,在班上組織一次以“話說生物入侵者”為題的討論會。

  2、利用網(wǎng)絡搜尋有關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講給同學們聽。

  (六)課堂小結《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說明文,采用邏輯順序說明事理,條理清晰,說明方法得當,是一篇規(guī)范的說明文,寫法值得我們初學寫作者借鑒。文中介紹的有關生物污染的知識,應學會運用,提高防范意識,加強生態(tài)意識,了解當?shù)刈匀伙L景的價值,抵抗外來生物的侵入。

 。ㄆ撸┌鍟O計:

  是什么 邏

  輯

  生物入侵者 怎么樣 順

  怎么辦 序

生物說課稿 篇2

  各位領導、 各位專家、 大家好:

  我是磨市中心學校的教師, 我說課的內容是 1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下而我從教材內容、 學生特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目標、 教學過程等幾個方而進行闡述:

  一、 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初中生物新教材 (人教版) 第五單元的第三章c 本節(jié)內容的站在生物圈的高度對動物的作用進行概括; 也為第六單元中 《保護生物多樣》 打下基礎、本課教學資源豐富, 主要是歷史上的生態(tài)事件, 生活中的人與動物關系實例, 通過本節(jié)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動物是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重要成員、它具有三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即在生態(tài)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 幫助植物傳粉、 傳播種子, 我們應當愛護它們D

  本章內容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生物圈是一個統(tǒng)一整體的認識、 本節(jié)具有一定的高度和寬度, 一眉七上 《生態(tài)系統(tǒng)》 有關聯(lián)、 與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的知識更是有緊密聯(lián)系, 可以說是一次總結坊提升, 因而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本課的效果有較大影響、

  二、 學生分析

  根據(jù)八年級學生思維是感性到理性的過渡階段, 對資料的分析尚不夠深入、 不能主動透徹的去分析和總結現(xiàn)有的資料、 但學生的好奇心很強、 應該采取各種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 給學生留有獨立思考, 讓學生白主學習、

  三、 教學目標

  (一) 知識目標

  1、 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 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和幫助植物傳粉、 傳播種子等方面的積級作用、

  2、 知道生態(tài)平衡的含義

  3、 鞏固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的知識

  4、 認同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生物驚生物之間相互依賴、 相互制約的關系、

  (二) 能力目標

  進一步提高分析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情感目標

  1、 樹立環(huán)保意識, 培養(yǎng)愛護動物的情感, 建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觀點、

  2、 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系、

  四、 教學重點

  1、 舉例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 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的作用、

  五、 教學難點

  1、 說明動物在維持生態(tài)平衡、 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中的作用、

  2、 學會辯證地認識動物與人類的益害關系、

  六、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七、 教學課時: 1課時

  八、 教學過程

  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進入課堂我首先展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引言: 讓我們跟隨一首兒歌,走進今天的動物世界曼 (我播放的兒歌是 《蝸牛 鐳黃鷓鳥》 ) 播放后直接問有哪二種動物, 你們喜歡它們嗎?過渡: 和蝸牛與黃鵬深受人們的喜愛, 與之相比, 有的動物卻沒有這么幸運, 接著把書中的前二點資料用多媒體展示出來,因為它們反映的是一個主題o

  一、通過一組資料認識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麻雀啄食和糖蹋農作物, 曾被列為主要的害鳥口 20 世紀 5Um60 年代, 我國開展了 輾巢滅麻雀” 的群眾運動。 據(jù)有關資料記載,上海市在5天內就消滅麻雀 686172只, 獲雀卵 265 968只q 現(xiàn)在, 有關專家發(fā)出了要保護麻雀的呼吁n 這是為什么?

  2、 、 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最大的牧業(yè)基地o 過去那里有許多狼, 對牧業(yè)的發(fā)展構成嚴重的威脅n 為了保護人畜的安全, 當?shù)啬撩裨浗M織過大規(guī)模的獵捕狼的活動n 但隨后野兔卻以驚人的速度發(fā)展起來口 野兔和牛羊爭食牧草, 加速了草場的退化o 想一想, 野兔的數(shù)呈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金合歡與螞蟻的資料, 我先展示金合歡的圖片, 接著把書中的表展示出來n 然后師生一起研究表, 得出結論n學生查看目標師生進行情感交流, 學生進入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氛倒a

  學生通過書中的資料和課前上網(wǎng)查詢得知=雖然麻雀平時多食谷類,對人類有害,但在生殖季節(jié)大里捕食農業(yè)害蟲, 間接的保護了莊稼,因此有對人類有利的一而.我們應該辨證的看待麻雀,如果把麻雀都消滅掉了,那么農業(yè)害蟲會大量增加,對人類更為不利,所以專家提出的保護麻雀的呼吁是正確的n

  野兔數(shù)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狼的數(shù)量的減少.每一種動物在生物圈中都有自己的作用和地位, 不要因為人類的目私和無知再做傻事口金合歡的資料提示人們不能想當然, 生物之間的關系有時很復雜。讓學生在目標的指引下H0LD住教材n

  引入不用書中的羊草及三個問題是因為不好與后續(xù)知識建立聯(lián)系=

  這樣做的好處是: 用到了書中的實例, 貼近生活, 創(chuàng)設情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引入課題, 自然過渡.這里的資料我打算采取師生談話讓幾個同學發(fā)表一下觀點就行, 不深度討論, 中競也沒很深的內涵金合歡的資料很不用但還是放進去n 并放了一張金合歡的圖片

  三個討論題不想展示出來、 設計意圖: 這是發(fā)生在澳大利亞的一個著

  4、 補充生態(tài)故事: 《毛毛蟲紀念碑》 再 名的生態(tài)故事, 類似一次證明動物的作用 的故事還有很多, 比這個故事的內容: 澳大利亞人從引種中嘗 如美國的海鷗紀念到的了甜頭, 于是大規(guī)模引種, 他們引種 碑、大豆便成了大豆生產大九 引種綿羊便成 學生回答老師的提問了蓄牧大國, 有一個人看見仙人掌花美, 教師講解生態(tài)平衡定義還可以作柵欄, 結果苦不堪言、 生物學家建議用毛毛蟲, 用了十年才控制了, 人們?yōu)榱烁兄x毛毛蟲, 建立了

  二、 展示草原生態(tài)系統(tǒng), 分析一條食物鏈 由一條食物鏈進行分(草一一一兔一一一膊) 三種生物之間的數(shù)重誰 析方便認識動態(tài)之間最多? 誰最少? 當一種生物數(shù)里發(fā)生變 數(shù)量上各個時期的相化時, 其他生物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 對關系, 也容易知道,

  3、 動物的數(shù)里能不能無限地增長? 為什 它們之間是一個動態(tài)么? 平衡、

  小結: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shù)凰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這種現(xiàn)象就叫生態(tài)平衡、 這是一種相對平衡,又是一種動態(tài)平衡, 而不是絕對平衡、

  三、 動物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是難

  1、 學生認真思考、 用圖示可以把書中的點, 我先學生回憶有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

  2、 動物作為消費者, 直 文字變得更形氯 也用的知識, 在這生有困難時把二個公式展 接或間接地以植物為 便于抓住重點, 更好示出來接著提問= 食, 通過消化和吸收, 地理解、

  沒有植物, 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會越來越 將攝取的有機物變成目一一一, 氧氣會一一一、 這是不是很非常有利 身能夠利用的物質、 這的呢? 不是最終會導致植物 ---- " 些有機物在動物體內經1、 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的有機物,

  是怎樣變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無機環(huán)境中的?

  2、 假如沒有動物, 這一過程會受到影響嗎?

  引導學生思考并展示二個公式, 使學生形成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

  過分解, 釋放能里、 同時也產生二氧化碳、 尿液等物質, 這些物質可以被生產者利用、 動物排出的糞便或遺體經過分者的分解后也能釋放出二氧化碳、 含氮的無機鹽等物質、

  3、 學生認識動物對二氧

  化碳的循環(huán)有重要作用

  四、 動物幫助植物傳粉、 傳播種子教師讓學生觀察: 多媒體中的動物

  (多媒體展示的是學生熟悉的蜜和蒼耳)

  想一想: 動物在自然界中還有那些作用?

  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粉, 使這些植物順利地繁殖后代d

  動物能夠幫助植物傳播果實和種子, 有利于擴大植物的分布范圍

  提問: 動物有危害的一面嗎?

  最后, 講述動物有時也會對植物造成危害, 從而對動物的作用有一個全面正確的

  認識o

  五、 師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小結

  六、 用課后的習題進行反饋n 并用多媒體

  結 展示進行訂正u學生通過生活經驗說出動物還可以具有媒介作用 o

  由一些熟悉的動物,比如蜜蜂、 牛分析出動物的傳播作用口 最后播放課件中的視頻形成對某些動物的這一作用進行加深認識

  九、 板書設計: (只板書課題)

  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生態(tài)平衡的概念

  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各種生物的數(shù)量和所占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 這種現(xiàn)象就

  叫生態(tài)平衡 (ecoloqical balance) .

  乙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在生態(tài)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g

  幫助植物傳粉、 傳播種子

生物說課稿 篇3

  一、知識教育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

  二、說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一些重點問題的討論提高探究能力;

  2、通過觀看生物資料片、觀察一些昆蟲的社會行為等活動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

  三、德育滲透目標

  通過本文的學習,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對生物學的熱愛之情。

  四、美育滲透目標

  引導學生體會本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品味優(yōu)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一、明確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觀點;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學知識。

  3、引導學生通過對本文一些重點問題的討論提高探究能力;

  二、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 同學們《細胞生命的禮贊》就是一個醫(yī)學家、生物學家關于生命、人生、社會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龐雜而新奇,批評文明,嘲弄愚見,開闊眼界、激發(fā)思索。而其文筆又少見的優(yōu)美、清新、幽默、含蓄,無愧當今科學散文中的大家手筆。無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國讀書界和評論界的巨大反響和熱烈歡呼,獲得當年美國國家圖書獎,此后18年來由好幾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暢行不衰!年過花甲的劉易斯?托馬斯的名字因這一本小書而家喻戶曉,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連拋出后兩本書時,書商都不用再作廣告,只喊聲“《細胞生命的禮贊》一書作者劉易斯?托馬斯的新著”就夠了。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選自這部書的精彩章節(jié)《作為生物的社會》(板書課題)。

  2、作者簡介 劉易斯?托馬斯博士(Lewis Thomas)1913年生于美國紐約,就讀于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醫(yī)學院,歷任明尼蘇達大學兒科研究所教授、紐約大學——貝爾維尤醫(yī)療中心病理學系和內科學系主任、耶魯醫(yī)學院病理學系主任、紐約市斯隆—凱特林癌癥紀念中心(研究院)院長,并榮任美國科學院院士。

  三、重點、難點

  1、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整體寫作思路。

  本文就是一篇論述生物社會行為的文章。作者選取了獨特的視角,將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為與人類進行比較,描述了它們在集體行動中所表現(xiàn)出的高度組織性,提出了“多個單獨的動物合并成一個生物的現(xiàn)象”,對傳統(tǒng)生物學過分強調個體行為和動物本能的觀點進行了反思,也對人類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認識自身生存危機作出了警示。

  文章開頭就令人耳目一新,仿佛以天外來客的眼光來看待人類的行為,說那些為了開會“從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的醫(yī)學家們,就像就是群居性昆蟲的大聚會”,他們“急匆匆來回亂竄”,“碰碰觸角,交換一點點信息”,看起來和螞蟻沒有什么兩樣。這不無諷刺與幽默的敘述,看似閑筆,卻給全篇定下了一個基調。作者身為人類的一分子,卑以自處,他想說明什么呢?

  作者提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說人類像螞蟻可以,反過來說螞蟻像人類,就會遭到非議,因為這就是對人類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挑戰(zhàn)。所以描述昆蟲行為的人,惟恐被指斥為“違反科學”,都不遺余力地從“有異于人的”方面來理解生物的社會行為,說它們“完全就是非人性、非世俗、幾乎還就是非生物的”。而作者卻不從眾從俗,敢于向傳統(tǒng)觀念發(fā)起沖擊,指出“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然后以幽默的語言,列舉了一系列螞蟻的社會行為,從“培植真菌,喂養(yǎng)蚜蟲”,到“迷惑敵人,捕捉奴隸”,到“使用童工”“交換信息”,簡直和人類的行為毫無二致!八鼈兪裁炊几桑筒羁措娨暳恕。在這里,作者有意用描述人類行為的語言來描繪螞蟻,和文章開頭的一段用描述昆蟲的語言來描繪人類恰成對比,表達了一個鮮明的觀點,那就就是:人類的社會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極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就是可以互為比照的。

  接著,作者又進一步指出,很多生物“似乎都過著兩種生活”。作為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看不出它們“有什么思想”;但就是隨著群體的增大,智慧逐漸增強,具有高度的組織性和協(xié)調性,儼然成了一個龐大的活物,而個體則更像就是這個“龐大動物體中細胞樣的成分”。螞蟻搬運食物、建造蟻丘就是這樣,蜜蜂尋找花蜜、營造蜂房也就是這樣。不惟昆蟲如此,小到黏菌,大到魚群、飛鳥,都表現(xiàn)出這種集體的智慧。它們作為個體就是微不足道的,但凝結成為一個整體,“組成巨大的生物”,就顯示出非凡的力量。

  需要注意的就是,作者對生物行為的反思,其目的不就是為了證明其他生物比人類更高明,而就是為了檢討人類盲目樂觀自大的情結。在漫長的生物發(fā)展史上,人類就是姍姍來遲的一個物種。人類雖然最終脫穎而出,主宰了這個世界,但人類的行為方式還具有和其他社會性生物相類似的特點,還需要聯(lián)合,需要團結,才能源源不斷地產生智慧,克服自身發(fā)展面臨的種種困境,推動社會進步。

  文章結尾,作者以科研為例,援引權威人士的觀點,再次強調個體的智慧與群體的智慧,就像一個鋸齒與整條大鋸的關系,個人的孤獨靜默也許有助于一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但這些發(fā)明創(chuàng)造必須融人到群體的智慧中才能發(fā)揮作用,才有意義。所以,我們要像昆蟲那樣,發(fā)揚光大“一有發(fā)現(xiàn)就大叫起來”的古老傳統(tǒng),經常接通我們與社會組織這個龐大網(wǎng)絡的電路。

  本文語言幽默風趣,表現(xiàn)出一個科普大家的睿智和哲思!都毎亩Y贊》一書的副標題為“一個生物學觀察者的手記”,作者以細致的觀察,入微的思考,揭示了“作為生物的社會”中一些值得讓我們探討的生命現(xiàn)象,從而反思我們人類自身的行為方式和組織形式,表現(xiàn)出深厚的人文關懷精神。

  2、研讀課文,討論問題。

  (1)本文采用丁哪些論證方法?

  【明確】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傾向,可以看做就是一篇科學隨筆。本文雖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論文,沒有羅列森嚴的論點論據(jù),但還就是具有獨特的論證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終就是在與人類行為的對比中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為,始終認為人類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著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論述中,無論就是對人還就是對其他生物,多從個體與群體兩個方面做比較分析,肯定群體的智慧,強調社會化的重要性;再次,對生物的社會行為的描述,有詳有略,先詳后略,以詳帶略(詳昆蟲類,略菌類、魚類、鳥類),這樣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細致剖析,又豐富了例證,也體現(xiàn)了由現(xiàn)象層面到理論探討逐步深化的過程。

  (2)怎樣理解本文關于生物社會行為的論述

  【明確】作者論述昆蟲、魚類、鳥類等生物的社會行為,證明它們也有集體協(xié)作精神,而且隨著群體數(shù)量的增加,智慧也隨之增長,這些都來自他對自然界中社會性生物細心的觀察和思考。把這些生物的群體看成就是一個龐大的生物體,更就是作者的創(chuàng)見。但就是要看到,作者談論生物的社會性,焦點還就是在反思人類行為,意在批判傳統(tǒng)生物學人類中心主義甚至人類沙文主義的觀念,強調人類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識,不然我們就會陷入因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帶來的種種困境之中。無可否認,作者的論述有其幽默調侃的成分,觀點有其牽強偏激之處,但他的視角就是獨特的,見解就是獨到的,議論就是深刻的,讀之給人以理性的啟迪和美感的享受。

  (3)怎樣理解本文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

  【明確】作者在論述中,往往把人類行為與其他生物的社會行為比照映襯來談,即把人類的行為看做就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為看成就是擬人化的,這就形成了一種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如說人類“碰碰觸角”,說螞蟻“使用童工”等等。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作者的這種幽默的語言風格:首先,作者作為人類的——員,卻能“降格白貶”,以較低的姿態(tài)來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為,體現(xiàn)出一種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為一個生物學家,敢于向傳統(tǒng)觀念挑戰(zhàn),敢于闖別人不敢涉足的禁區(qū),表現(xiàn)出一種智慧上優(yōu)越的幽默;再次,作者作為通俗欄目的科普作家,要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激發(fā)大眾對科學的關注和熱愛,也要用幽默的語言化雅為俗,拉近同讀者的距離,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

生物說課稿 篇4

  一、教材簡析

  《生物的變異》是初中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二章第5節(jié)。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第4節(jié)〈人的性別遺傳〉。而本節(jié)內容是上節(jié)內容的延續(xù)篇,遺傳物質的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決定了生物的遺傳,而遺傳物質的可變性又使生物可以發(fā)生變異,而且遺傳物質的變化引起的生物性狀的的改變是可以傳遞給后代的。特別提出生物的性狀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環(huán)境的影響,使學生對性狀與基因的關系和遺傳與變異問題的理解更加全面,為下一章《生物的進化》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jù)上述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認識生物性狀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

  2、舉例說出可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并能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

  3、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又受環(huán)境的影響。

  能力目標:

  1、初步體驗調查生物變異的方法,提高處理調查數(shù)據(jù)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

  2、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釋調查結果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生物變異的事例,增強學生對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護意識,培養(yǎng)學生們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和熱愛科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基礎上,我確立了如下的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舉例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

  2、舉例說出生物的性狀既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又受環(huán)境的影響。

  教學難點:

  1、舉例說出引起兩種變異的原因。

  2、變異在農業(yè)中的應用。

  下面,為了講清重點、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jié)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四、教法

  前面幾節(jié)書已經對遺傳方面的知識有了系統(tǒng)的講述,加上本節(jié)書有大量的素材供學生去探究、討論和思考,在新課標理念下,首先要充分利用課本的資源,鼓勵學生進行探究、討論,對各種現(xiàn)象加以理智的分析,為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其次,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教師加以適當?shù)囊龑,起到畫龍點睛的功效。根據(jù)本節(jié)書的特點,在教學方法上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和老師的主導地位,通過適宜的情感激勵,促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形成一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教學氛圍。所以我采用的教學策略是:

  1、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舉例說出自己身邊生物變異的事例,并結合教材,得出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結論。

  2、通過學生的.探究實驗設計和實施,明確生物產生變異的原因除了跟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有關,還與環(huán)境因素有關,進一步延伸到由于影響到遺傳物質基礎的變異可以遺傳,單純由環(huán)境引起的變異不能遺傳。

  3、應用遺傳變異原理培育新品種,通過教材介紹的人工選種、雜交育種以及輻射育種的三種育種途徑,通過身邊的事例(肉雞、蛋雞、觀賞雞)的例證,使學生從感性知識開始,理解有關育種選種知識和意義,了解不同育種、選種方法的特點。

  五、學法

  學習本課的對象是初中二年級的學生,學生的思想活躍,易舉一反三。學生可在課前先根據(jù)前面的內容的復習,掌握“基因控制生物性狀”“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基因的顯性和隱性”“人的性別遺傳”等內容。課前,學生先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進行預習,對自己不理解的內容做標記,提出自己的問題。在課堂上,學生可在老師的指導之下,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地學習,參與探究和討論,充分地參與課堂活動,使自己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和運用科學方法解釋生命科學的有關問題。

  最后我來具體談一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六、教學過程

  過程教學內容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完成目標情況

  導入(投影片)棉花的短果枝和長果枝水稻的短桿和長桿家鴿羽毛的灰紅色與白色各種菊花的花朵形狀果蠅的紅眼與白眼?上述相對形狀的產生原因?根據(jù)投影片的內容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根據(jù)學生回答的情況給予鼓勵性的評價結論:生物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板書)探究一種變異現(xiàn)象。

  探究:花生果實大小的變異

  實驗小結知識延伸

  參考課本的探究實驗,根據(jù)自己設計的探究方案實施探究根據(jù)老師提出的問題,結合實驗的結果統(tǒng)計,分析、思考后回答學生歸納根據(jù)老師的提問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疑問總結:因為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其體內的遺傳物質基礎沒變,應該接近小型,反之則接近大型1、巡視、指導2、討論題(投影)從花生果實在不同長度范圍內的數(shù)量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結論?如果小花生種在肥沃土中,大花生種在貧瘠土中,結果怎樣?依據(jù)是什么?從大花生選擇飽滿粒大的種子種下去,所收獲的種子都是大的嗎?為什么?小結:通過探究花生子粒的大小,使我們明白,生物的變異首先決定于遺傳物質基礎的不同,同時也受環(huán)境的影響(板書)1、一粒小品種花生種子在肥沃的土壤中形成“大”種子,再種下去,那么他的后代的平均值是怎樣的?結論:變異是由于遺傳物質基礎的改變或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產生的,遺傳物質基礎發(fā)生改變的變異可以遺傳,單純由環(huán)境因素引起的變異,如果沒有影響到遺傳物質基礎,就不會遺傳給后代。學生在掌握知識之余鍛煉了綜合數(shù)據(jù)和分析數(shù)據(jù)的能力學生基本能總結出其中關鍵。

生物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本課是第三單元“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三節(jié)。本章以被子植物為例講述綠色植物的生命周期,按照被子植物生長發(fā)育的順序,依次講述了“種子的萌發(fā)”、“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本章內容要突出植物體自身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還要突出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

  本課是這一章的最后一節(jié),學生在前面兩節(jié)課的學習中,通過探究實驗、調查等活動,親身體驗了綠色植物從萌發(fā)到生長的過程,生動有趣。而本節(jié)課文并沒有安排探究實驗,在日常生活中學生也很少有機會看到從開花到結果的全過程,理論知識較抽象,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必須想方設法把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而且要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一步步探究出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標的要求,以及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學生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概述花的主要結構。

  (2)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花的解剖觀察,提高的觀察、分析、自學能力。

  (2)通過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提高的口頭表達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

 。2)養(yǎng)成愛護花的習慣,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概述花的主要結構,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難點:分析討論“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朝氣蓬勃,熱愛大自然,對新奇的事物充滿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奧妙。而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這是學生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并不稀奇。若引導學生對此現(xiàn)象提出問題:“為什么開花之后會結果?開花和結果到底有什么關系?”學生即會被此問題所吸引,而迫切想揭開謎底。把握學生這一心理,我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探究,讓學生自主地解決問題,掌握知識。

  三、教學方法

  科學教育的基本特點是懷疑、實證和思辨(邏輯推理)。

  新課標倡導探究性學習,在本課怎樣才能突破過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知識概念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思考與接受,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結論、自己獲取知識?我認為把握課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系,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的關鍵。

  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也較枯燥,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覺得“悶”?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媒體非常重要。因此我用兩個視頻資料,輔助講述重點知識: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的過程。

  整個課堂設計以問題為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鼓勵學生質疑,并設法探索解決自己的問題,體現(xiàn)新課標的探究性學習特點。

  四、教學程序

  本課的知識點小標題分別是: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這三個小標題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要把它們串成一條線才有助于學生的思考和探究。我經過認真分析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認識到課文重點是花與果的關系。

  1。導入

  我給學生準備了《中國十大名花》的圖片,上課伊始給學生欣賞美麗的鮮花圖片,再聽著美妙的音樂,學生不僅注意力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新課標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本課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滲透這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學生愛護花的情感、珍愛生命的態(tài)度。情景導入,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導言中通過設計情境引導學生根據(jù)課題“開花和結果”提出問題,學生很自然就會提出:“開花和結果有什么關系?”“為什么開花之后會結出果實?”這些問題恰是本課要學生解決的重點問題,而在上課伊始階段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提出,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自主進行探究。

  2。新授

  關于《花的結構》的教學,根據(jù)我們本地的實際,用野棉花做實驗材料,讓學生取一朵野棉花,對照課本上的圖Ⅲ—15,觀察它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和雄蕊,讓學生有真實的體驗。學生通過對野棉花的解剖學習花的基本結構,通過分組實驗和討論,從而讓學生自己動手去探究,去討論、歸納結果,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體現(xiàn)新課標的教學理念,落實技能目標(1)。

  接下來用一段視頻介紹花的結構,再用多媒體展示花的各部分結構,以補充實驗的不足,加強知識內容的直觀性,達成第一個知識目標——概述花的'結構。并討論兩個問題:(1)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fā)育成果實?(2)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通過進一步探究:假設一朵花的雌蕊被害蟲吃掉了,這朵花還能發(fā)育成果實嗎?小結花的結構: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雌蕊、雄蕊等組成,其中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結構。再通過一個想一想:“這些結構與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有什么關系?”過渡到下一個內容《傳粉和受精》的學習。

  教學《傳粉和受精》時,傳粉和受精比較抽象,先讓學生觀察視頻《被子植物的繁殖》,用形象化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這一抽象的生理過程,使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有一個直觀的了解,讓學生觀看視頻,使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xiàn)象,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再用多媒體簡要的給學生補充介紹自花傳粉和異花傳粉的知識,并指導學生學習植物的傳粉和受精過程,。使學生不感到枯燥乏味,體現(xiàn)新課標中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要求。最后請兩名學生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達成第2個知識目標——描述傳粉和受精的過程,并落實第2個技能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通過探索“桃花從開花到結果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那么,你知道花落后,果實和種子是怎么形成的?”引入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學習。

  關于《果實和種子的形成》的教學,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果實和種子的形成,將抽象的內容直觀化,突破本課難點:“對于植物繁衍后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達成第3個知識目標——闡明花與果實和種子的關系,并落實情感目標(1)——認同花、果實、種子對于被子植物傳種接代的重要意義。再讓學生閱讀課本104頁,了解人工輔助授粉的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落實第2個情感目標——養(yǎng)成愛護花的習慣。

  3。課堂反饋,鞏固提高:

 。1)花的主要結構是()

  A;ò闎。雄蕊和雌蕊C。胚珠D。子房

  (2)在從花到果實的發(fā)育過程中,花的各部分結構產生什么變化?用連線的方法表示出來。

  花瓣胚

  雄蕊果實

  花柱果皮

  子房種子

  子房壁

  胚珠凋落

  受精卵

  在果樹開花季節(jié),如果遇到陰雨連綿的天氣,常會造成果樹減產。這是什么原因?

 。3)有的花并不結果,如黃瓜、南瓜、絲瓜的花多半都不結果。請解釋這種現(xiàn)象。

  4。小結

  最后通過一個學后探究活動進行小結:“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是對植物生命周期的生動寫照。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被子植物的一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你能不能以桃樹為例,把被子植物的一生用圖解的形式表示出來?總結被子植物的一生:“種子→幼苗→桃樹→桃花→桃”。

  為了進一步落實第2個情感目標——珍愛身邊的一草一木,在上課結束時,讓學生齊聲朗讀“當我們欣賞著美麗的花,品嘗著香甜的果時,別忘了平時要注意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使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生物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表里的生物》一文,敘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他認為“凡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聽到父親的懷表發(fā)出清脆的聲音,就認為里面也是一定有一個小生物。這使他充滿了好奇,可是父親不許他動,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親打開表蓋讓他看,并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蝎子尾巴,他信以為真,見人就說父親有一個小蝎子在表里。文章敘述質樸,就像與人傾心交談自己童年的一件難忘的趣事,所以教師授課時盡量營造這種親切的氛圍,讓學生津津有味地學,興致勃勃地說。

  二、說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文中的“我”是個怎樣的孩子,激發(fā)學生從小培養(yǎng)自己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和不斷探索的精神。

  2.抓住課文中對人物對話和心理活動的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表達的意思。

  3.學會“蝎、蟋、蟀、蟈”4個會認字。

  三、說教學重難點

  讀懂課文內容,激發(fā)學生從小就要渴求知識,養(yǎng)成勤于思索的良好習慣。

  抓住課文中人物的語言、心理活動的描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表達的意思。

  四、說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默讀全文,想想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r候的“我”認為能發(fā)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并相信了父親說的表里有個小蝎子在里面。

  2.文中出現(xiàn)了兩個人物,“我”和爸爸。課文在刻畫人物時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寫人物的方法?——“我”和父親的對話描寫;“我”的心理描寫。

  (二)深入學習課文,在感悟刻畫人物方法的同時,體會人物的個性。

  1.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這些語言和心理描寫的`句子,并體會當時人物的內心情感,然后帶著自己的理解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學生獨自畫句子、思考、朗讀。

  3.指名朗讀,要把人物當時的內心情感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學生聽后進行點評。例:

  “我愛聽這表的聲音!蔽乙贿呎f一邊向著表伸出手去。

  ……

  越不許我動,我的手指越想動,但是我又不敢,因此我很痛苦。

  ——強烈的好奇感,渴望打開那塊表探個究竟。

  我嚇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惡而恐怖的東西,為什么把它放在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證實我的猜測沒有錯:表里邊有一個活的生物。

  —弄清緣由之后的滿足感

  我想,大半因為它有好聽的聲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沒有這么好聽的聲音,也許這里邊的蝎子與一般的不同。

  —在他的心中充滿美妙的東西和奇特的想法,富有童真童趣。

  …………

  4.同學們在一邊朗讀一邊點評的過程中,體會人物情感,逐漸讀得到位。

  5.指名分角色朗讀。

  6.從剛才的朗讀中,你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個性了嗎?

  7.“我”好奇心很強,渴求知識,善于觀察和思考,富有探究精神……

  8.《表里的生物》是上個世紀20年代我國著名作家馮至寫的一篇散文。還有哪些描寫讓你很欣賞?找到之后好好讀一讀。

  五、說板書設計

  表里的生物

  表的神秘:秒針走動發(fā)出聲音

  美麗世界:寶石齒輪“小尾巴”

  活的生物:“小蝎子”

生物說課稿 篇7

  教材分析

  《生物與環(huán)境組成生態(tài)系統(tǒng)》選自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二節(jié),內容包含了本書的第一個探究實 驗。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第一節(jié)有關周圍生物的知識后,以生活中常見的鼠婦為話題,引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生活的影響,再介 紹生物因素對生物生活的影響,讓學生從兩個方面理解環(huán)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最后再自然的說明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教學目標

  1、有興趣參與課堂探究活動并愿與小組其它同學合作和交流,體驗探究的樂趣。

  2、能夠對影響鼠婦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設,嘗試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經歷實驗的過程并認真觀察和記錄。

  3、形成愛護實驗動物的情感。

  4、能從自己的生活中舉出影響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5、能從自己的生活中舉例說明生物和生物之間的關系。

  6、能舉例說出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重點和難點

  重點:探究的一般過程,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難點:模仿控制實驗變量和設計對照實驗。

  學生分析

  省會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觸過鼠婦,對這種生物了解不多。由于這是本書安排的第一個探究活動,七年級(初一)的學生對探究性學習又很少經歷,因此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對探究的每一個步驟的思考都具有很大的隨意性,具有相當多的不確定因素,需要教師積極加以引導。

  教學過程

  一、學生發(fā)言,引出問題

  師:昨天,同學們捕捉了許多鼠婦放在瓶子里,下面我們首先請幾位同學給我們講講他是怎樣捉到鼠婦的。

  生(女):我在草叢里和墻角落發(fā)現(xiàn)它們,用草桿引它們爬上去,然后放進瓶子里,不過鼠婦老是從草桿上掉下去,我費了好大的勁才捉到10只。

 。ㄍ瑢W們發(fā)出善意的笑聲,好幾位男生同時舉起了手)。

  生(男):我是掀開石塊后找到它們的,然后直接用手把它捉到瓶子里。

  生(女):我們小組的同學把我家的花盤全部挪動了一遍,在花盤底下找到了好多,由于不敢直接用手抓它們,我們想了一個辦法,用紙卷成漏斗狀,然后設法讓鼠婦爬進“漏斗”,把它們從瓶口“漏”到瓶子里去。

  師:看來大家在捕捉鼠婦的時候都動了腦筋,有些同學還想出了很好的方法。那么,同學們在捕捉鼠婦的過程中想到了什么問題呢?

  生:鼠婦生活的地方又陰暗又潮濕,長年累月。這樣,它們受得了嗎?

  師:每種生物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有的習慣在干燥的地方,有的習慣在潮濕的地方,比如說蚯蚓它就長期生活在土壤里面。

  生:鼠婦生活在潮濕的土壤表層,它們吃什么呀?

  師:這個問題真厲害,把老師給問住了,老師回去查查相應的資料,下節(jié)課再回答你,好嗎?

  生:好。

  生:鼠婦是不是膽子特別小呀?我小心搬開花盤的時候既沒有碰到它,也還沒有動手捉它,它就四處亂爬。

  師:是啊,搬開石塊或花盤以后鼠婦很快就爬走了,它們?yōu)槭裁磁雷吣兀渴悄懽犹貏e小嗎?

  (老師板書──問題:搬開石塊或花盤,鼠婦為什么爬走呢?)

  【問題最好是讓學生自己提出來,學生提出來的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才有更大的興趣去探究,老師應該創(chuàng)設合適的問題情境去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提出問題!

  二、逐步深入,帶領學生進入探究的情境

 。1)作出假設

 。ㄋ伎家粫䞍汉,好幾位同學舉起了手)

  生:石塊或花盤搬開,對鼠婦來講是一種刺激,它感到危險,知道有人來抓它了,所以就爬走。

  生:因為它們長期生活在陰暗潮濕的地方,一旦你把石塊或花盤拿開的話,陽光照進來,生活的環(huán)境溫度升高,它們不適應,就爬走了。

  生:鼠婦不喜歡光,光對它們來講是一種刺激,光照進來讓鼠婦感覺到不安,所以它們就跑掉了。

  師:那就是說,你認為鼠婦爬走是因為環(huán)境變明亮了,或者說,光會影響鼠婦的生活,使它逃離明亮的地方,選擇陰暗的地方。

  師:幾位同學分析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這只是同學們的看法,不一定都正確。因此,我們把這些看法作為這個問題的假設的答案,怎樣驗證誰說得假設對呢?

  生:做實驗。

  師:老師也同意通過做實驗去驗證。但我們課堂上的時間有限,我們先選擇聽起來最合理的第三種假設(環(huán)境變明亮使鼠婦爬走)去驗證,時間有多的話,我們再去驗證其余兩種假設。

  (老師板書──假設:鼠婦適于生活在陰暗的環(huán)境中,環(huán)境變明亮會使鼠婦爬走。)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鼠婦爬走,學生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做出了好幾種猜測,每個人談的都有道理,但學生第一次接觸探究實驗,不知道接下來怎么辦,老師適當做出選擇其一的安排,將學生的注意力先引向具體的探究活動過程!

 。2)制定和實施探究方案

  師:那么,這個實驗怎么做呢?同學們發(fā)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生:我想應該準備一些干的土壤和濕的土壤,然后設法保證濕的一邊是陰暗的,干的一邊是明亮的,然后把鼠婦放進去,看看哪邊的數(shù)量多。

  師:怎么樣才能保證濕的一邊是陰暗的,干的一邊是明亮的呢?

  生:我可以用一個大托盤,干的土壤和濕的土壤放在里面兩邊,然后在托盤相應的一邊蓋上紙板,另一邊蓋上透明塑料板。

  師:看來,這位同學受到了我們桌子上準備的實驗器材的啟發(fā),不過我想問這位同學,不蓋透明塑料板不是也保證了光線明亮嗎?

  生:蓋上可以防止鼠婦爬出來。

  師:同學們對這位同學的實驗方案還有什么意見嗎?

  生:我覺得應該把兩邊的土壤改成都是干的土壤或者都是濕的土壤,不然的話,就說不清楚是土壤的干濕還是光線的明暗使鼠婦爬動。

  師:很好,所以要研究鼠婦爬走是不是和光線變明亮有關,只有在其它的條件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才能看出光線的明暗這一對不一樣的條件對鼠婦有沒有影響。

  師:像這樣的光、水、溫度這些影響生物生活的.非生物條件,我們把它們叫做非生物因素。(老師板書──非生物因素:光、水、溫度等)影響生物生活的其它一些生物我們就把它們叫做……

  生:生物因素。

 。ɡ蠋煱鍟荷镆蛩兀

  師:那么,改成都是干的土壤好呢?還是改成都是濕的土壤好?

  生:改成濕的土壤好。

  師:(進一步追問)為什么呢?

  生:因為我們看到鼠婦一般是在潮濕的地方,在干燥的地方沒有看到,推測鼠婦習慣生活在潮濕的地方,把鼠婦放到濕的土壤中它更容易適應,很快安靜下來,有利于我們觀察鼠婦的活動,避免造成大的實驗誤差。

  生:我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我們剛才推測人掀開石塊這種刺激也可能是鼠婦爬走的原因,把鼠婦放進去對鼠婦來講是一個很強的刺激,它不會四處亂爬嗎?

  師:會。

  生:那怎么計算鼠婦哪邊爬得多呢?

  師:(把問題拋給學生)同學們說說看,這個問題怎么解決呢?

  生:可以把鼠婦靜置幾分鐘,等它脫離了這種刺激的影響后再開始計數(shù)。

  師: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因此,我們要讓鼠婦靜靜地在里面呆上幾分鐘,讓它適應一下實驗裝置的環(huán)境,避免由于鼠婦的緊張而造成實驗誤差,這同時提醒我們做實驗時要保持教室里的安靜,以免干擾了鼠婦。

  【七年級(初一)的學生在制訂實驗的方案時,常?紤]不周到。教師以引領者的身份啟發(fā)學生思考,完善實驗方案,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長期這樣,學生考慮問題、制訂實驗方案的能力就會獲得提高!

  師: 大家對這個實驗裝置考慮得很嚴密,看來同學們都意識到了要想研究某個條件影響鼠婦的生活就得把其它的條件控制起來,避免它們的干擾。做實驗前,老師還有二 個具體的操作問題想問一下大家。實驗第一步,大家就會遇到一個問題,鼠婦怎么樣放進去呢?我們每個實驗小組兩個瓶子里各裝了5只鼠婦,是一起放進托盤的某個地方呢還是分兩部分放到不同的地方?放到哪里比較好?

  生:我覺得一起放在托盤的中央比較好,很容易看出它往哪邊爬。

  師:有其它的意見嗎?

  生:我不同意他的看法。僅僅看出它們往哪邊爬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用具體的在明亮和陰暗中的鼠婦數(shù)量來證明鼠婦喜歡哪種環(huán)境,而一起放在托盤的中央不方便計數(shù),因為中央?yún)^(qū)域處于陰暗交接的地方,不好把處于這一區(qū)域的鼠婦算作哪一邊的。

  師:那你覺得怎么做好呢?

  生:我覺得應該同時在托盤的兩邊一起放,5只鼠婦放在明亮區(qū)域的中央5只鼠婦放在陰暗區(qū)域的中央,這樣便于計數(shù)。

  師: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嗎?

  生:同意!

  師:好,根據(jù)我們的實驗設計,應該是依靠鼠婦安靜下來2、3分鐘后分別呆在明亮的區(qū)域和陰暗區(qū)域的鼠婦數(shù)量來判斷它喜歡哪種環(huán)境,但是,有的鼠婦可能適應能力比較差,放進去5分鐘還不能適應這個環(huán)境,還在亂爬;還有,你在計數(shù)的時候可能會碰到這種情況:有鼠婦爬到明亮的地方,感到不適應,正往回爬但又還沒越過明暗交接的地方,你已經計數(shù)了。這二種情況都會帶來誤差,怎么樣解決它們呢?

  生:首先保持周圍的環(huán)境安靜,然后等到10只鼠婦不再動的時候才開始計數(shù)。

  師:10只鼠婦不再動的時候?

  生:(著急的解釋)我指的是沒有很大的爬來爬去的時候才開始計數(shù)。

  師:別的同學有什么想法?

  生:我覺得讓鼠婦安靜幾分鐘后,可以多觀察幾次,每次觀察都作記錄。

  師: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生:可以包含各種情況對實驗的影響,減少誤差。

  師:不錯,能想到這一點真是不容易。好,我們確定下來,將鼠婦靜置的時間是2分鐘,2分鐘之后每隔1分鐘統(tǒng)計一次,共統(tǒng)計10次。一會兒各小組就可以利用捕捉到的鼠婦開始進行實驗研究。實驗的時候注意分工合作并做好實驗記錄。

  【由于科學探究實驗具有很大的嚴謹性,有些實驗設計的細節(jié)問題學生確實想不到,這時候需要老師加以提問、引導,將一些需要補充交代的問題講清楚,以確保實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

  (學生分組實驗,在學生做實驗的過程中,注意糾正他們錯誤的做法并對分工合作表現(xiàn)好的實驗小組予以及時表揚。)

  師:哪個小組先來匯報一下你們分工的情況以及你們的實驗結果?

  生:(上講臺)我們小組是這樣分工的:甲同學負責把鼠婦放進去,并蓋好紙板和塑料板;乙同學計時;丙同學統(tǒng)計鼠婦的數(shù)量;丁同學負責記錄。我們的實驗結果是這樣的……(在黑板上的第一個表格內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

  師:看上去這一組同學的實驗結果中,每次記錄的數(shù)字大都是陰暗處的比明亮處的大,其它小組的情況也是這樣嗎?

  生:是這樣。

  師:10組數(shù)據(jù)挺多的,有沒有更簡單明確的表示實驗結果的方法呢?

  生:可以運用數(shù)學中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師:(進一步追問)具體怎么求?

  生:明亮處的數(shù)據(jù)加起來除以10,陰暗處的數(shù)據(jù)加起來除以10。

  師:(啟發(fā)提問)這可能會得到小數(shù),怎么處理呢?

  生:四舍五入。

  師:有沒有反對意見?

 。ㄍ瑢W們思考了一會兒,有幾位同學急不可耐地舉起了手)

  生:我不同意用四舍五入來處理!因為數(shù)學老師講過,應用題要按實際情況處理,這是實際問題,鼠婦超過半只才能算一只,所以應該是小數(shù)點后的數(shù)字大于0.5才進一位,并且只保留整數(shù)。

  師:很好,每個小組計算一下自己的平均值,然后各組給大家匯報一下。

 。ǜ餍〗M依次在黑板上的第二個表格中記錄數(shù)據(jù))

  師:看,用平均數(shù)表示大家的實驗結果就十分簡單明了。實際上,我們班有13個組,相當于做了12次 重復實驗,我們知道,實驗重復的越多,就越容易減少誤差,得到的結果就越可靠。比如說我們扔一枚硬幣,落地時不是正面朝上就是反面朝上,扔一次的結果假如 是正面朝上的話,我們并不能得出“扔硬幣落地正面會朝上”的結論,因為大家都知道,多扔幾次就可以得到硬幣正面朝上和正面朝下的結果是一樣多的。那么,我 們怎么樣來處理這13組實驗數(shù)據(jù)呢?

  生:將每一組的平均值加起來再求一次平均數(shù)。

  師:很好,這位同學反應很快,說明他理解了處理重復實驗數(shù)據(jù)的方法,請大家算一下這個平均值。

 。▽W生計算,匯報)

  師:明亮處的平均值是2,陰暗處的平均值是8,這兩個平均值可以說明鼠婦喜歡陰暗的環(huán)境,從而可以得出結論,環(huán)境變明亮會影響鼠婦的生活。

  【實驗數(shù)據(jù)的處理對于七年級(初一)的孩子來講是一個比較難掌握的內容,老師應合理的予以啟發(fā),讓學生充分運用已經學過的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教學實際情況證明, 做到這一點不是很難,而且學生使用了其它學科的知識感覺很有成就感,無形之中讓學生明白了學科知識具有一定的相通性和互補性,使他們努力學好其它學科!

  三、鞏固拓展,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

  師: 其實不僅是光,在我們完成剛才這個探究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已經想到鼠婦的生活也許還會受到其它因素的影響,比如說土壤的潮濕程度以及溫度等等。請大家參照 我們課堂上設計的這個探究性實驗的裝置和步驟,設計一個類似的探究實驗,看看鼠婦的生活是否受其它的因素的影響。由于時間的原因,同學們只能下課以后去試 一試了。最后提醒大家一下,課后完成自己設計的另一個探究實驗后,鼠婦怎么處理呢?

  生:放回到適合它們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中。

  師:好,我們就要養(yǎng)成這種愛護實驗動物的好習慣。

  四、從非生物因素的影響引申到生物因素的影響

  師: 同學們在剛開始上課的時候說過,人掀動石塊或移動花盤會使鼠婦爬走,影響鼠婦的生活,除了人之外,其它的生物當然也可能影響鼠婦的生活,這就是我們提到過 的生物因素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際上,自然界中這種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活的例子很多,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成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后”講的就是螳螂對蟬生活的 影響和黃雀對螳螂生活的影響,我們知道,這是一種捕食關系,大家還知道哪些生物因素影響生物生活的例子嗎?

 。▽W生發(fā)言舉例子)

  五、從環(huán)境對生物的影響轉而講到生物對環(huán)境的適應和影響

  師:大家舉的例子都不錯。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環(huán)境中,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都會影響生物的生活,但是,生物只是被動地受環(huán)境的影響,它對環(huán)境就不會有一定的影響嗎?請同學們結合課本第10頁圖1-6“土培中的蚯蚓”閱讀相關文字,思考這個問題。

  生:蚯蚓在土壤里鉆來鉆去可以使土壤疏松。

  生:蚯蚓會吃掉落葉和一引起生活垃圾,能清除一些環(huán)境污染;蚯蚓的糞便是植物生稱的好肥料;還有,蚯蚓是高蛋白的,營養(yǎng)豐富。

 。ㄍ瑢W們“哄”的一聲都笑了)

  師:看來這位同學的課外知識挺豐富的。通過幾位同學的回答,我們知道生物確實會對環(huán)境產生影響,但我們可以想到,生物對環(huán)境產生影響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它已經適應了這個環(huán)境。比如說蚯蚓沒有適應在土壤中生活的話,它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影響土壤的。請大家翻到課本第8頁,觀察節(jié)頭情影圖“沙漠中的仙人掌”,這是一個典型的生物適應環(huán)境的例子。

  (學生觀察、思考)

  師:同學們還能舉出一些其它的生物適應環(huán)境和影響環(huán)境的例子嗎?

 。▽W生發(fā)言舉例子并討論)

  課后反思

  學 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教師在科學學習活動中主要起引導作用,啟發(fā)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自主探究,這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句話。我們都知道在教學活動中要 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卻常常沒有意識到,有時我們的行為實際上是限制了學生。同樣是上這節(jié)課,探究實驗的每一個步驟,我們經常 是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按部就班來探究,比如:老師不讓學生來提出問題,自己直接給出問題,生怕學生胡思亂想,五花八門的問題讓自己下不了臺(其實老師回 答不出問題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坦白說出學生反而覺得你坦誠,更喜歡你,不讓學生提問會扼殺孩子的好奇心和興趣);再比如,在設計探究方案時常常擔心學生 丟三拉四而干脆給出實驗的具體步驟,在學生實施探究方案時又擔心學生計時不準,而常常由老師統(tǒng)一計時,這樣,在某種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手腳。而這次上課, 我放得很開,從提出問題到作出假設,從設計探究方案到實施探究方案,一切都是學生自己思考出來的,我只是起了一個積極的引導作用,在學生漏掉某些重要的注 意事項時把需要交代的問題交代清楚以確保實驗的準確性。學生們在小組內相互配合,密切合作,積極思考、提問、表達、動手,很好的完成了這個探究活動,并且 在實驗后的分析處理數(shù)據(jù)的過程中也能靈活運用數(shù)學知識,表現(xiàn)出很好的實際應用能力。在探究活動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在積極動手、動腦的同時,潛移默化地體驗 了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留給他們的課后探究問題也再一次激起學生繼續(xù)探究的熱情。

  通過這次教學,我深有體會,在備課過程中,只有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出符合學生年齡思維特點和便于操作的教學方法、實驗方法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完成相應的教學目標。

  每 次上課,每次都有一些缺憾,反思這堂課也有不足。比如在教學時間的安排上,課前我意識到一節(jié)課時間不夠用,卻沒有相應的安排調課換成二節(jié)連堂課,給學生充 足的時間,讓學生獨立選擇并完成類似的另一個探究實驗。由于本課是本書安排的第一個探究活動,安排學生課堂上完成類似的另一個探究實驗有利于學生鞏固對探 究的一般過程的理解,同時,這也是課堂反饋的一個極好形式。

【生物說課稿】相關文章:

生物說課稿10-04

生物說課稿08-02

生物說課稿范文10-22

生物說課稿[精品]05-23

生物說課稿優(yōu)秀11-11

《生物的特征》說課稿12-25

高二《生物特征》生物說課稿03-04

單細胞生物的說課稿11-18

生物說課稿范文模板08-23

關于生物說課稿范文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