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林徽因的個人典型事跡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用到過事跡吧,事跡是對先進集體、先進人物的模范事跡進行綜合整理所形成的總結(jié)性書面材料。事跡到底怎么擬定才正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林徽因的個人典型事跡,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林徽因的個人典型事跡1
林徽因生于杭州,祖籍是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出身書香門第,又是家中的長女,生得清秀可人,因此她從小就受盡寵愛,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尤其得到父親的寵愛,她的小名“徽徽”便是父親經(jīng)常掛在嘴邊兒上的`。
1912年,林徽因的祖父從杭州遷居到上海,林徽因進入愛國小學讀書。1914年,10歲的林徽因又隨祖父到北平,與父親林長民住在一起,三個月后祖父去世。
1915年,袁世凱稱帝,林徽因隨全家遷居天津英租界的紅道路,在天津生活了一年。從杭州到上海,到北平,到天津,童年的林徽因可謂大開眼界。
林徽因的個人典型事跡2
林徽因出生于書香門第,祖父林孝恂是一位晚清翰林,官封浙江海寧知縣,思想開明,滿腹經(jīng)綸,幾個姑姑家教良好,擅長書法,舊學修養(yǎng)頗深,父親林長名曾于日本留學,是新式知識分子,所以對林徽因的教育頗為重視。
在那個女子無德便是才的年代,林長民堅持將林徽因送到教會讀書,接受西方文化,這為林徽因以后接受西方文化奠定了基礎,林徽因16歲又隨父親游歷歐洲,一邊繼續(xù)學習,一般觀覽諸國增長見識,這為林徽因良好的'英語表達能力奠定基礎,也提高了對建筑的審美。
林徽因的個人典型事跡3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女,漢族,福建閩縣(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中國著名建筑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建筑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林微因作為接受過外國優(yōu)秀文化的新新女性,在國內(nèi)文化格局變化之時,經(jīng)常參加由徐志摩、胡適等人在北京成立的新月文學社舉辦的文藝活動,曾經(jīng)演繹《齊德拉》這部泰戈爾的歌劇的.主角齊德拉公主,用一口流利的英語征服了觀眾,在當時的文藝界給眾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林徽因的個人典型事跡4
1921年,16歲的林徽因游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jié)識了當時正在英國留學的徐志摩。
林徽因被徐志摩淵博的知識,風雅的談吐、英俊的外貌所吸引。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對她評價甚高。
徐志摩對林徽因的影響也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學道路上的`引路人。多年以后,林徽因也曾對自己的兒女說:“徐志摩當初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并不是那樣的人!
林徽因的個人典型事跡5
1928年8月,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學成歸國,應邀到沈陽的東北大學組建建筑系,林徽因得以“成為我國第一位女建筑師、第一位女教授”。次年,張學良兼任東北大學校長,懸賞征求校徽圖案,林徽因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最終中選。
九·一八事變后,日軍侵占中國東北,梁氏夫婦一起受聘于朱啟鈐投資創(chuàng)辦的'中國營造學社,返回北平工作,但林徽因很快就被確診有嚴重的肺病,只能立即停止勞動,到香山上靜養(yǎng)。林徽因養(yǎng)病期間,徐志摩、沈從文、凌叔華、羅隆基、張歆海等友人常去香山看望,激發(fā)她創(chuàng)作出一批杰出的文藝作品。
1931年10月,林徽因從香山回到北平城中,遷居東城北總布胡同3號。不久后,哲學家金岳霖也搬遷至此,與梁氏夫婦比鄰而居。金岳霖習慣每周六在家中邀請朋友參加茶會沙龍,這些朋友大多有著北大、清華和海外名校的教育背景,是當時中國最頂尖的一群知識精英。起初是林徽因經(jīng)常到金家去參加周六聚會,后來由于林徽因的個人魅力,茶會沙龍就慢慢地向林家客廳轉(zhuǎn)移,這就是所謂的“太太客廳”。
林徽因的個人典型事跡6
林徽因,一個生于紛亂年代的女子,卻在歷經(jīng)挫折后,成為了國徽的設計師。她的一生如同一部傳奇,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國徽的誕生,是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而這其中,林徽因的堅持和智慧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在國徽設計的初期,林徽因的身世顯赫,家庭因留學而開明,為她打開了廣闊的視野。在一次偶然的歐洲之旅中,她邂逅了建筑設計,這個領域成為了她癡迷的對象。父親的支持讓她在建筑學上不斷深造,也讓她在思想上變得開放而博學。
然而,愛情的波折卻在她的生命中留下了烙印。徐志摩,一個文藝青年,讓她體味到了愛情的.曼妙,卻因為家庭原因讓這段感情黯然收場;貒螅龅搅肆核汲,一位志同道合的建筑學家,兩顆心因?qū)ㄖ臒釔鄱淤N近,他們成為了幸福的伴侶。
林徽因的個人典型事跡7
林徽因于1904年出生于江南水鄉(xiāng)——杭州,受江南環(huán)境的熏陶,林徽因成長為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性格上溫婉似水;長相那叫一個清麗脫俗,沉魚落雁。在父親的精心培養(yǎng)下,林徽因表現(xiàn)出自己在文學上極高的造詣。
1920年,16歲的林徽因跟父親去歐洲游歷,意外的受到當時一位女建筑師的`影響,此后,林徽因開始致力于學習建筑方面的知識,與此同時,她也沒有落下文學創(chuàng)作。人們一直都認為,兼顧兩方面,必定有一方面比較顧不及,但林徽因是個神奇的人,她兼顧建筑學和文學創(chuàng)作,卻在這兩方面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較之文學,林徽因應該還是更喜歡建筑吧。
林徽因愛建筑,愛建筑的神奇,為了這些神奇的建筑,林徽因傾注了自己一生的心血與精力,在建筑方面也有許多的貢獻。
【林徽因的個人典型事跡】相關文章:
鄉(xiāng)村振興個人典型事跡06-04
學生個人典型事跡11-14
個人先進典型事跡12-23
鄉(xiāng)村振興個人典型事跡11-02
事跡材料林業(yè)改造個人典型事跡01-08
道德標兵典型個人事跡06-25
優(yōu)秀護士典型的個人事跡08-28
國家勵志獎學金個人典型事跡08-14
電工典型事跡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