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的作文9篇【經典】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慈祥的奶奶,親愛的老媽,和藹可親的幼兒園阿姨,給我們講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這些民間傳說,就像一杯杯香氣撲鼻的清茶,讓我們回味無窮。下面就讓我說一個我所知道的民間傳說吧!——端午節(jié)的由來。
端午節(jié)有一個傳說,在全國流傳很廣,是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因為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心放棄自己的祖國,然而又有心無力,一氣之下,于當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河而死。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憂傷,紛紛涌到汨羅河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體滑來滑去,百姓們?yōu)榱思o念屈原,便把米飯捏成團蒸熟扔進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們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2
北平忌端午節(jié)打井水,往往于節(jié)前預汲,據(jù)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于端午節(jié)兜售櫻桃桑椹,據(jù)說端午節(jié)吃了櫻桃桑椹,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灤縣已許聘的男女親家咸于端午節(jié)互相饋贈禮品。趙縣端午,地方官府會至城南舉行聚會,邀請城中士大夫宴飲賦詩,稱為“踏柳”。
山東省鄒平縣端午,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jié)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里。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藉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jié)早晨用露水洗臉。
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葉,稱為“去疾”,幼童則系百索于脖子上,據(jù)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隰州端午,各村祭龍王,并在田間掛紙。懷仁縣端午又名“朱門”。定襄縣端午,學生需致贈節(jié)禮給教師。潞安府以麥面蒸團,稱為“白團”,與粽子一起拿來互相饋贈。
陜西省興安州端午,地方官率領僚屬觀賞競渡,稱之“踏石”。興平縣端午以綾帛縫小角黍,下面再縫上一個小人偶,稱為“耍娃娃”。同官縣端午以蒲艾、紙牛貼門,稱為“鎮(zhèn)病”。
甘肅省靜寧州端午摘玫瑰以蜜腌漬為飴。鎮(zhèn)原縣端午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子弟并邀集父兄宴請師長,稱為“享節(jié)”。漳縣端午,牧童祀山神。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
古時"端"與"初"同義,"五"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唐玄宗的生日是八月初五日,宰相宋建議要避諱,此后,"端五"就改稱為"端午"了。端午節(jié)也叫端陽節(jié)、天中節(jié)、浴蘭節(jié)、女兒節(jié)、解粽節(jié)、午日節(jié)、重五節(jié)、五月節(jié)、菖蒲節(jié)、詩人節(jié)、龍日、艾節(jié)、夏節(jié)等等。 端午節(jié)是一個富有中國特色的歲時節(jié)日,也是一個有著大愛內涵的'節(jié)日,其重要性僅次于春節(jié),與清明、中秋并列。端午節(jié)的版本多樣,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于三代夏至節(jié)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據(jù)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余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族--一個龍圖騰部族舉行圖騰祭的節(jié)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jù)主流地位。唐代詩人文秀在《端午》詩中說:"節(jié)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靶Τ彰烀欤荒芟吹弥背荚。"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jié)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lián)系在一起?梢哉f,屈原投江殉國的傳說賦予端午節(jié)獨特的歷史和人文價值。 端午節(jié)經數(shù)千年歷代承襲,形成了我國端午文化這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也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聯(lián)佳句。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終于到了,我們放了三天假。
我在家沒事干,我就到我爺爺家去玩,我到爺爺家時,看到他正在包粽子。
他包的粽子可好看了,有好幾種顏色。有白的`,紅的,黑的,黃的。是不是一看就想吃呀?
后來,我向爺爺拜師。爺爺同意了。我就坐下跟爺爺一起做粽子,爺爺說:你先看我怎么做!
爺爺先拿荷葉弄成一個尖尖地三腳型,然后,把米倒進去,最后,把荷葉蓋好,把線綁起來。放進鍋里。
該論到我了,我費盡了九牛一虎的力氣。終于大攻告成了。
我和爺爺?shù)聂兆臃胚M鍋里。過了一幾分鐘,一開鍋就聞到一陣清香。
這個端午節(jié)真快樂呀!應為端午能吃到很多粽子。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4
飛絮悄然隱沒在濃濃的綠蔭中,綠色開始濃重起來。最早的那些花在幾場漓漓落落的小雨里散盡,下一場花事不久便會繽紛而來。
一些果實,隱約在枝頭,搖曳著芬芳的五月。記憶里那個五月的節(jié)日,此時姍姍而來,
北方的端午節(jié),沒有賽龍舟,飲黃酒,包粽子那樣濃烈的氣氛,而是以自己獨特的傳統(tǒng)方式,配香荷包,掛葫蘆,挑艾蒿。小時侯的記憶,就是這些,可以驅邪,避災。父母們美好的心愿,在幼小孩子們的心里有了關于端午節(jié)最初的朦朧的記憶。
直到自己長大了,做了母親,又把這些教給了孩子,可是孩子們除了覺得這些好玩好奇之外,他們似乎什么也不會想,更不會懂得這樣的節(jié)日對我們這樣的大人有什么意義。
五月里的這個節(jié)日,在我們這里叫五月節(jié)。一直是記憶里那個溫暖,淳樸,幸福的節(jié)日。當早晨的第一道朝霞從玻璃窗照射近來,把我們從睡夢中喚醒,這天是五月節(jié)。伸開胳膊,手腕和腳腕都系上了五彩線繩。這是媽媽提前悄悄準備好的,也是在我們的睡夢中悄悄系上的。五彩線繩是這個節(jié)日里幸福的標志。院子里的臉盆里,早已盛滿了浸泡艾蒿的水,用艾蒿水洗臉,可以去邪避災,艾蒿的淡淡微苦的的清香涌進鼻孔,清爽,還有那么一絲芬芳。媽媽忙著早飯,五月節(jié)煮荷包蛋,這是北方過節(jié)的習俗。五月節(jié),這個節(jié)日應該是意味著這一年吉祥,幸福,平安。
其實,那時的五月節(jié)是從初一開始的。初一的雞蛋鵝蛋都要作上標記,留到初五這天煮。小孩的手腕和腳腕系的是一根紅線,初五才能系上五彩線,剩下的幾天里大人們要準備一些小禮物,比如縫荷包,荷包很小,樣子和石榴差不多,我想那應該是有特殊寓意的,各種顏色的荷包里面裝著香草,隨著風遠遠都能聞到一股濃香。
心靈手巧的母親用剩下的零布頭,為我們縫制各種小飾品,我們最喜歡的小辣椒,是用紅布縫的,比小拇指一半還小,還有一樣最精巧的`小掃帚,用麻線作的,掃帚把只有牙簽粗細,用紅線纏繞著,掃帚頭只有指甲蓋兒大小,串起來與荷包在一起,縫在衣服的前襟上,或者后肩上,當時真是一種炫耀,F(xiàn)在還能想起來,這既是一種濃濃親情,又是北方特有的趣味習俗。
后來知道,南方和北方過五月節(jié)是不一樣的,南方有吃粽子,劃龍舟的風俗,而在北方,除了吃荷包蛋,帶香荷包,還要在當天的窗前或者門梁上掛上葫蘆。家家戶戶都飄著五顏六色的葫蘆,似乎沒有人關注是為了紀念什么,他們只是延續(xù)著祖先留下的風俗來過這個節(jié)日的,只是為家人驅邪免災,祈求這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
我們小時的五月節(jié)不能缺少的是自己親手疊的葫蘆。也最樂于做這個活,把裁完的手掌大小的方行彩紙,經過幾道繁雜的工序,放在嘴邊,用氣一吹,就成了一個里面空著的立方體,還帶著兩個或四個靈巧的小翅,底面再用針串上半尺左右彩條紙,一個完美的葫蘆就做成了,盯著母親手里的彩紙靈巧地翻來折去,自己也笨笨地按照母親的指點去做。時常為了一個葫蘆,要練習半天,疊完了又拆,然后再疊,才能七擰八歪地疊成一個葫蘆。再從自家的樹上折下一小節(jié)樹枝,把葫蘆三個或五個栓在樹枝上,插在窗戶和大門上,翠綠的樹枝間飄著五顏六色的葫蘆,這是北方五月節(jié)最美最自然的一道風景。那些花花綠綠的葫蘆隨風飄起,仿佛就可以把那些病魔,災禍擋在外面,我們在親情的呵護,祈愿里,幸福而安寧。
我想現(xiàn)在依然可以看到這風景,有些東西,在人們的心里是無法改變的。就如我們固執(zhí)地拽著歲月的裙裾,不肯步入時光的隧道一樣。
如今,又到了這個節(jié)日,徜徉在街邊,看不到手疊的方方正正的葫蘆,還有那縫制的小巧的香荷包,那種溫馨的喜悅在心里淡了,遠了。年紀大了的母親也已經不再親自疊葫蘆和縫制香荷包了。看著這些機器作出的葫蘆很漂亮,那各種的樣式也是手工疊不出來的,比手工的更完美更時尚。卻總覺得少了那么一種親切和質樸,包括那記憶里散發(fā)著淡淡清苦香味的艾蒿,那種香味已經變的有些枯燥和飄浮。
畢竟,有一些記憶也漸行漸遠,然后淡去消失。歲月的年輪在一年年遞增,而歷經過那種溫暖我們,已經牽著如自己那時一樣個頭的兒女們,在這個古老的節(jié)日里,懷著心底的眷戀,淡然行走在季節(jié)濃郁的風里,時光靜淌,而我們的溫暖依然在心里。
無論季節(jié)遠近,芬芳的節(jié)日依然還會如期而至,疊加在歲月的長河,蜿蜒綿長,靜謐無聲。我們守在與這個五月相約的路口,用目光里的余熱,溫暖掌心的記憶。在一份平淡的相守里,靜靜感受一年一季的淡淡情思,安暖溫婉。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5
今天我過了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jié),因為我的端午節(jié)不是在家里過的。而我是在焦作市博物館過的。
上午我們一家就來到奶奶家,我們在家里吃過粽子以后,爸爸說因為今天是端午節(jié)回來奶奶家,就是為了來慶祝一下所以一定要去飯店吃飯。因為我們好久都沒有去過歌樂宛吃火鍋了,所以爸爸說讓我們去歌樂宛吃火鍋。
下午我又去了焦作博物館,在這里進行端午節(jié)活動,剛開始老師先問我們端午節(jié)都有什么習俗?我們紛紛回答:吃粽子、賽龍舟、飲雄黃酒、系五彩繩、戴香包,還有畫鴨蛋。對于我們來說畫鴨蛋是一個比較新奇的,因為我們以前就沒有畫過鴨蛋。剛開始畫鴨蛋,我想畫成簡單的彩條形狀,可是想到太簡單了于是我打算畫草坪。我先換了天上的藍天白云,然后打算畫地上的草坪,我先畫了一條直直的邊,想把這一條邊當成草坪的底線?墒俏矣窒肓艘幌氯绻嬤@么平的`話就不好看了,于是我打算畫草坪。我先換了藍天白云,然后我換一條直直的線,當做草原的底。后來我才發(fā)現(xiàn),如果把草坪換成平的太不好看了,于是我打算給它來一點層次感,畫完草原之后我又換出幾顆突出的草。就差中間畫一些動物了,我左思右想不知道該換什么動物好,我看見水彩筆筒上面的小兔子,靈機一動我就畫小兔子了。終于畫完了,我看著我畫的有點丑,但畢竟我用心了。剛畫完,我就想把它吃掉,但是畢竟這是我自己做的,我又不想吃?晌易詈筮是吃了。
這個端午節(jié)真有趣,這真是一個不一樣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6
端午節(jié)快到了,我又可以和爸爸一起包粽子了。
去年,爸爸從外地趕回來,給我包粽子。看著爸爸包粽子的樣子好瀟灑,我就叫爸爸教我。爸爸說:“好啊,兒子長大了,懂事了,學吧!”爸爸說:“糯米、紅豆要浸泡半日,在加入花椒面、鹽、花生和臘香腸丁,和勻!比缓缶徒涛野阳兆影伤慕堑男◆眨儆么蠡鹬笕齻小時。
粽子終于可以吃了,和爸爸一起吃著我們做的小粽子,我覺得比往年的粽子還要好吃。我吃著香噴噴的粽子,心想著怎么給我的好朋友也帶些去,讓他們也嘗一嘗。突然,爸爸問我:“你知道為什么,要吃粽子嗎?”“好吃唄!”爸爸一下子就嚴肅起來了,說:“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古稱角黍,是人們?yōu)榱思o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發(fā)明的`,一個人要熱愛自己的祖國,自己的家鄉(xiāng)才是一個真正的人”。
哦,我明白了爸爸為什么總要趕回來陪我過端午節(jié),就是要我做一個真正的人。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7
老家的堂屋旁,有一池水塘,因其形狀呈三角形,村里的人便叫它“三尖塘”。不知道“三尖塘”的中央何時隆起了一個小土堆。不知道小土堆何時變得越來越大。也不知道土堆上何時就長滿了蘆葦。
收完麥打完場,父老鄉(xiāng)親們剛坐下來喘了口氣,端午節(jié)便到來了。
記憶中,到了端午節(jié)家家都要選葦葉包粽子。天一亮,便有女人拿著鐮刀或剪子在“三尖塘”里選葦葉,然后在水塘里涮洗干凈后,拿回家準備包粽子。從“三尖塘”里采下的蘆葦葉子屬于純綠色純天然,葉片寬寬大大,那沾著雨帶著露的葦葉,青碧碧油亮亮,濃濃的帶著清香,不等包上糯米,似乎就能嗅到了粽子的甜香。據(jù)說,現(xiàn)在城里買的葦葉,商家為了保鮮保色,大多使用了硫磺薰制。
經過一宵浸泡的糯米,夾進去紅糖或蜜棗,裹上青翠嫩綠的葦葉之后,便像穿上了一件春的衣衫。包裹好的粽子放進鍋里一蒸,不一會,那醉人的糯米香和著葦葉的清香味,便隨著蒸汽溢滿廚房,直饞得孩子們不等粽子出鍋就嚷嚷著要吃。其實,嚷嚷也是白嚷嚷,不但不能很快吃上,反倒是會挨上娘輕輕地一巴掌。因為沒有蒸熟的粽子,吃了會脹肚子。再說啦,大人們還都在地里忙著干活吶,哪能先緊孩子們吃吶?
老家過端午節(jié),會像過年一樣地隆重。除了包粽子外,還要蒸“糖三角”煮咸鴨蛋……記憶中,那時條件好的人家還會到集市上稱幾斤肉,買上幾條魚,做上幾個下酒菜,犒勞一下剛剛忙碌完麥收的自己。
如今,離開老家已有二十多年了。蜇居在城里,能見到各式各樣的粽子,有豆沙的、有五仁的、有八寶的、有雞蛋的、有臘肉的'……但,我依然會想起“三尖塘”里那蓊郁茂密的蘆葦,想起那青青地泛著油光的葦葉和娘親手包制的粽子,那種端午節(jié)的味道時常在唇齒間縈繞。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8
夏天的到來,最令人期待的節(jié)日就是端午節(jié)了,看著那各種形狀的粽子,就大飽眼福;聞著艾葉淡淡的香味,卻也沁人心脾,看龍舟,吃粽子都是我最喜歡的節(jié)日娛樂。處處展現(xiàn)著節(jié)日的喜慶。
上午,我們全家坐在電視機前觀看“劃龍舟比賽”。鑼鼓喧天,異常熱鬧的江邊掛著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許多條龍舟在江里一字排開,水上健兒們摩拳擦掌在準備著。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栩栩如生的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他們團結一致,你追我趕,爭先恐后,直奔終點。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口號聲……匯成一片,好像近在眼前,特別熱鬧呢。
端午節(jié)吃粽子是從古傳承作文至今的一個重要習俗。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紅豆、綠豆等多種餡料,粽子的傳統(tǒng)形狀一般都是三角形的,剝開那層墨綠的外衣,露出里就是香噴噴的糯米了,獨特的香味,讓人的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每在端午節(jié),爺爺奶奶總是早早地把艾葉懸在門上。我不禁好奇,只聽奶奶說:“這艾葉有神奇的作用,可以防夏天的'蚊蟲,預防感冒,還能治病!边@可讓我增長了不少知識。
賽龍舟,吃粽子,懸艾葉等不同端午節(jié)的習俗,共同編織成了一個意義非凡的端午節(jié)。我愛這個意義非凡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9
今年的端午節(jié)到,但比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放假,這可樂壞我們這些整天讀書的學生,但在這放假期間,更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
端午節(jié)那天,我們一家到親戚家去吃晚飯,這一去還真學到不少呢!
在吃飯前,姑姑給我們每人發(fā)一個鴨蛋;吃飯時,大人放棄自己喜愛的`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黃酒;吃完飯,姑姑還給我們小孩每人一個粽子。我拿一個赤豆粽,那香甜的糯米紅紅的赤豆再加上雪白的砂糖,真是讓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些問題:為什么再多按誤解要做這么多事兒?怎么會有端午節(jié)的呢?我想去問大人,可看他們聊得熱火朝天的,也沒去打擾他們,心里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干干!
我首先打開電腦,搜索問題。啊哈,終于找到:端午節(jié)那天人們賽龍舟、吃粽子是為屈原。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那天投進江河,龍舟競渡是為撈救投汨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為讓魚蛟蝦蟹吃飽,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還解到,南方一些少數(shù)民族過端午節(jié)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跟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跟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邊吃粽子變長:“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啊,這真是個五彩繽紛的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的作文】相關文章:
端午節(jié)過端午節(jié)的作文04-20
端午節(jié)的作文【經典】10-06
端午節(jié)作文04-05
端午節(jié)的作文04-06
端午節(jié)作文04-06
端午節(jié)的作文04-07
端午節(jié)的作文04-08
端午節(jié)的作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