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端午節(jié)的作文8篇
無論在學(xué)習(xí)、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8篇,歡迎大家分享。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
今天是農(nóng)歷五月初五,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到來了。我們?nèi)乙黄鹑カC德涌看龍舟賽。
還未到那里,隔著幾幢樓就聽見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人聲鼎沸。我們終于在涌頭找到一個位置停好車,我連忙向河涌邊跑去,雖然頂著火辣辣的太陽,但一點兒都不感到熱。哇,真是人山人海啊,我用力地往里擠,怎么擠也擠不進去,反而還被其他人擠得東倒西歪。實在沒辦法,我站到了河涌邊的石凳上,哇,終于看到了好幾條長長的,五顏六色的漂亮龍舟,上面彩旗飛揚,村旗顯眼,百槳齊劃,飛快地行進著,壯觀極了。這時過來一條老龍船,它的龍頭非常威武,看得出來應(yīng)該有好些年了。這時旁邊一個老奶奶說:“這是我們村最老的舟了,有近百年了,我們小時候就有這條舟了!現(xiàn)在還完好無損,真是一大財富。 蔽衣犃,羨慕極了!這時,一條大概二十人劃著的小龍舟迎來外村的一條老龍舟,剛進涌口,立刻響起更多的鞭炮,更多的鼓聲,都快把我的.耳朵震聾了。這條外村的老龍舟,好長好長,我數(shù)了數(shù),有六十多人在劃,龍頭還是一樣古老,不過有兩個大大的鼓,兩個敲鼓的人又敲又扭又喊,動作滑稽可笑,其他劃船的六十多人跟著他們的節(jié)奏,喊著號子,整齊地揮舞著船槳,才幾秒鐘,就已掠過了我的眼前,太快了!這時,我看到高高翹起的龍尾,隨著呼叫的號子聲,有規(guī)律地上下擺動,像一團彩色火焰!望著遠去的龍舟,我被這種中國元素的傳統(tǒng)文化深深折服,感慨不已!
這時,又有許多條外村的龍舟陸陸續(xù)續(xù)地被迎進河涌?粗鼈兤恋纳碛,聽著他們熱烈的呼聲,我久久回不過神來……這是我過得最有意義的端午節(jié),它讓我領(lǐng)略了廣州地道的龍舟文化,懂得了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性。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2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慈祥的祖母,親愛的母親,和藹可親的幼兒園阿姨,給我們講了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民間傳說。這些民間傳說,就像一杯杯香氣撲鼻的'清茶,讓我們回味無窮。下面就讓我說一個我所知道的民間傳說吧!——端午節(jié)的由來。
端午節(jié)有個傳說,在全國流傳很廣,是來紀(jì)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因為秦國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心放棄自己的祖國,然而又有心無力,一氣之下,于當(dāng)年的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羅河而死。
屈原死后,楚國百姓非常憂傷,紛紛涌到汨羅河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了船只,托起他的身體滑來滑去,百姓們?yōu)榱思o(jì)念屈原,便把米飯捏成團蒸熟扔進江中,久而久之,每年的五月五日就成了我們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3
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是中國民間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又稱端陽節(jié)、重午節(jié)。
端午節(jié)流行于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qū)。
南方過端午節(jié)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家端午節(jié)也會吃粽子。媽媽是個包粽子的能手。星期天,媽媽準(zhǔn)備了包粽子的.材料:糯米、蘆葉、肉、棗子、繩子。我在旁邊觀看著,只見媽媽拿起三張?zhí)J葉,頂端對齊,大約二分之一重疊排列起來,順勢卷成一個漏斗形,漏斗得尖沒有一點縫隙,加上糯米,大約放到一半,就該放餡了,喜歡吃甜味的就放棗子,喜歡吃咸味的就放些肉。媽媽夾上一大塊肉,繼續(xù)放入糯米,媽媽左手握著“大漏斗”,右手將蘆葉輕輕地按著沿“漏斗”的大口折起來,“大漏斗”在媽媽的手里來來回回轉(zhuǎn)動,我都看得眼花呢,可是媽媽都準(zhǔn)備拿線扎起來了,一圈兩圈,“咔嚓”一剪刀下去,一個活生生的粽子好了。沒多久,二十多只粽子包好了。
接著,媽媽把剛包好的粽子放在鍋里煮了起來。半天過去了,媽媽把煮好的粽子燜在了鍋里,不時飄來陣陣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我終于按耐不住自己的饞勁,打開鍋蓋,迅速地拎起一個熱氣騰騰的肉粽,剪開捆住的繩子,迫不及待地一片一片剝開葉子,真香。∫豢谙氯,香香的咸咸的,媽媽包的粽子可真好吃!
端午節(jié)可真是個有意義的節(jié)日!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4
今天是端午節(jié),一個紀(jì)念楚國詩人屈原投汩羅江的日子。
一大早,外婆送來了許多食物,有粽子,茶葉蛋,鴨蛋。我吃了兩個茶葉蛋后,就和媽媽碰鴨蛋,這也是我們過端午節(jié)的習(xí)俗,媽媽贏了。過了一會,妹妹拿了一個很硬的鴨蛋要和媽媽比賽,媽媽贏了。我又和妹妹比賽一次,我贏了。就這樣吃完了早飯。
端午節(jié)碰鴨蛋真開心,真好玩!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5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著這首不很與諧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jié)。
端午是傳統(tǒng)節(jié)日,在莆田就有這么一首不與諧童謠,五月初一便拉開了端午節(jié)序幕。從初一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zhǔn)備端午節(jié)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自然要屬端午中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jié),最先想到應(yīng)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咸味與甜味。我對于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鐘,尤其是中面大大棗子,家中我做總是包大大。糯米濃香夾雜著縷縷蛋草葉子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中,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只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不過賣粽子比家中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中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余香了。
除了香噴噴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后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依舊是穿過n次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jié)蛋不再是拿來吃,而是拿來砸,或兩兩相碰比誰更硬,有或者拿來當(dāng)子彈,瞄準(zhǔn)射擊。當(dāng)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jié)那天,母親都會用根根細繩細致地編成筐,按以往習(xí)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后就拿出3個最光滑。底層放一個,接著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最后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紀(jì)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中,與比她早出生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享受中,端午節(jié)就順利閉幕了。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6
今天是端午節(jié),我還睡意朦朧,就被媽媽“殘忍”的叫醒,我一看,才三點鐘,我剛要辯論,一下子想到今天是端午節(jié),應(yīng)該很早的起床去掛葫蘆、艾蒿,我的睡意全無,連忙離開我那心愛的被窩,迅速的穿好衣服,下樓插艾蒿。
但事非所愿,媽媽沒有讓我插艾蒿,我心里憤憤地,想:媽媽為什么不讓我插艾蒿?媽媽又對我說,那你就包粽子吧!拔腋吲d的一蹦三尺高。我的包粽子之旅,現(xiàn)在就開始嘍!
我們先挑粽葉,我順手就拿一個有小有窄的葉子,葉子上不是還有蟲子在爬動,到處都是被蟲子蛀的窟窿,媽媽說:“這個不行,必須得是沒有蟲蛀,又得寬,還得打。我才恍然大悟,于是就細心地挑粽葉。
粽葉挑完之后,我就開始挑米,媽媽又說:“米不但要是純的糯米,里面還不能帶有也不能帶有硬的梗米,我沒有怨言,精心的挑著米。過后,媽媽看我挑的米,微笑著點點頭。
下一步就是把之前泡的葉子拿出來,開始包。把糯米洗凈,再把帶喝的金絲棗和糯米抱在一起,葉子就好像保護他們?nèi)跣〉纳碥|一樣,把他們緊緊地包在里面,細繩也幫助葉子,他纏在葉子的`末端,系緊葉子,不讓糯米合金絲棗逃出來。就這樣,一個精美的粽子包好。
經(jīng)過這件事,我終于知道那美味的粽子是怎樣包成的,更知道人們對屈原的敬佩之情!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7
據(jù)《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楚懷王時的大臣,“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候,王甚任之”。因為他受到楚懷王的重用,引起上官大夫及及令尹子蘭的嫉妒,就在楚懷王及繼位的頃襄王之前譭謗屈原。楚王汏而逐漸疏遠屈原,連帶的也不采納他的諫言,最后甚至將屈原放逐。
屈原滿懷悲憤,落拓江湖,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后,懷石投汨羅江自盡。 屈原死后數(shù)十年,楚國終因讒臣誤國而為秦所滅。但是屈原這位忠而見疑的悲劇英雄還活在楚國姓的心中。下面這個故事可以用來說明楚人愛戴屈原的心情。 據(jù)說屈原投江后,楚國的.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有位漁夫還拿出事先準(zhǔn)備的粽子、雞蛋等食物,撲通的往江里面丟,說是讓魚假吃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qū)粕怼?/p>
一老醫(yī)師則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了蛟龍,使它不能傷害屈大夫。 過不了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須上還沾著一片屈大夫的衣襟。人們就把這惡龍拉上岸,抽了筋,脖子上,然后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睕、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這些小孩子。 據(jù)說屈原投江的那天是五月五日。從此以后,每年到了五月五日,人們都要劃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來紀(jì)念屈原。
有些地區(qū),則在端什節(jié)插菖蒲或艾草于門上,這固然是因為蒲艾有禳毒的功用。不過,關(guān)于這項艾習(xí)俗的起源,民間則有一種說法。 唐朝僖宗年間,黃巢領(lǐng)兵造反,所到之處,殺人百萬,血流成河。老百姓只要一聽見黃巢來了,就急急忙忙的逃難。 這一年五月,黃巢的軍隊攻進河南,兵臨鄧州城下,黃巢騎馬到城外勘察地形,只見一波波的老弱婦孺涌出城外,他看見一個婦人背著包袱,一手拉著一個年紀(jì)小的男孩,另一只手卻抱著年紀(jì)較大的男孩。黃巢感到很奇怪,就下馬問道:“大嫂,你急急忙忙的要到哪里去?”那婦人回答:“聽說黃巢是個殺人不眨眼的大壞蛋,不日就要攻進鄧州。城里的男人都被徵調(diào)去守城,我們這些老老小小,不如早些逃命”。
黃巢又指著小孩問她:“你為什麼手牽小的,卻懷抱大的呢?”那婦人就說:“懷里抱的,是大伯家唯一的活口。手里牽的才是我親生的兒子。萬一情況危急時,我寧可丟掉自己的兒子,也得為大伯家留下一支根苗”。 黃巢聽了,深受感動,就對那婦人說:“大嫂,好快快回去,用菖蒲和艾草插在門口,這樣黃巢的軍隊就不會傷害你了! 婦人聽了,將信將疑,不過她還是回到城里,把這個消息傳了出去。第二天正是五月端陽,黃巢的軍隊攻進城里,只見家家戶戶門上都掛弓菖蒲艾草。為了遵守對那位婦人的承諾,黃巢只得無可奈何的領(lǐng)兵離去,全城因而得以幸免于難。 為了紀(jì)念這件事,此后每到端午節(jié),大家就會在門上插菖蒲、艾草,這項習(xí)俗一直流傳到今天。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8
今天是農(nóng)歷的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相傳端午節(jié)是為了紀(jì)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jié)之前,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
勤勞的奶奶媽媽們在家里把粽葉洗凈,糯米浸泡過后,再放上鹽和醬油進行攪拌,豬肉切成一條條的放在醬油里浸個一天,等入味了,就開始了包粽子。糯米被她們的巧手包裹在了碧綠的粽葉里,然后用細細的裹緊。這時,我們小孩子早把大鍋里的水燒開了,大人們把粽子放下去,用大火煮。等到那大鍋里的水變得油綠油綠的咕嘟咕嘟地直冒泡,伴隨著粽子誘人的清香撲入鼻中,粽子就煮熟了。
如果有小孩子的人家,大人們會采來艾葉和一些說不上名稱的植物,放進鍋里煎成湯給孩子泡澡,聽說這樣能給小孩子排毒,還不怕被蚊蟲叮咬。我小的時候就洗過這樣的'澡。洗完了澡,大人們給小孩子的手腕上綁上五色線,這五色線是寓意保平安的。小的時候我覺得挺好看的,綁上去之后就不舍得解開,F(xiàn)在漸漸長大了,怕被同伴們笑話,也就不肯綁了。
包粽子,吃粽子,洗艾葉澡,這就是我們端午節(jié)的習(xí)俗。
【端午節(jié)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過端午節(jié)的作文04-20
端午節(jié)作文04-05
端午節(jié)的作文04-06
端午節(jié)作文04-06
端午節(jié)的作文04-07
端午節(jié)的作文04-08
端午節(jié)的作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