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歷史人物的故事

時間:2024-07-09 16:46:25 歷史 我要投稿

歷史人物的故事15篇【優(yōu)秀】

歷史人物的故事1

  平湖秋月是西湖賞月的最佳地方。原先,這里稱為孤山望湖亭。

歷史人物的故事15篇【優(yōu)秀】

  這一年八月十五中秋佳節(jié),紹興才子徐文長正在杭州。他本來獨自一人飲酒賞月,幾杯悶酒下肚,有些醉眼蒙眬。忽然,想起詩友們說過西湖孤山望湖亭是賞月的好地方,就趁著月色,踱著方步,向孤山望湖亭走來。

  徐文長行行走走,一面欣賞著西湖月色,一面吟著詠月詩句,不覺已來到望湖亭前。這是一座臨湖建筑,據(jù)全湖之勝,東可望湖濱,西可達蘇堤,南可至南屏,整個外湖景色盡收眼底。這時,一輪皓月當空,風清清,水碧碧,遠山蒙紗,近樹籠煙,使人如置身于瓊樓玉宇之中。他不禁詩興勃發(fā),畫意盎然。

  徐文長妙寫藏頭詩

  這時,猛聽得望湖樓里傳出一片吟詩聲。徐文長一看,亭子里面坐滿了人,桌上紅燭高照,擺滿了西瓜、紅菱、月餅等各式時鮮果品酒肴,還有筆墨紙硯?礃幼樱且蝗何娜搜攀吭谶@里飲酒賞月,賦詩作畫。徐文長信步走了進去,想看看熱鬧。

  望湖亭里,果然是西泠(líng)詩社的文人雅士在飲酒賞月,正喝得興高采烈,見有個陌生人進來,頓時沒了聲息。主持人見徐文長身穿青衫,頭戴方巾,一副文士打扮,雖然衣著簡樸,但雅而不俗,儀態(tài)從容,覺得不可怠慢,就起身把手一拱,招呼說:“今日中秋佳節(jié),我們西泠詩社社友,特在此飲酒賞月,作畫吟詩。兄臺如有雅興,不妨稍坐片刻,以便求教。”說罷,將手向四壁掛著的書畫一揮。

  徐文長慢步繞亭一周,向四壁詩畫略略掃了一眼,發(fā)現(xiàn)盡是平庸之作。主持人見他一言不發(fā),又沒有馬上離開的意思,就故意刁難他說:“兄臺文質(zhì)彬彬,定是行家里手,今日萍水相逢,我等三生有幸,乞望作畫題詩,以開我等眼界,為中秋雅集增色!闭f罷,嘿嘿冷笑了幾聲。

  徐文長看罷詩畫,原想稍停一會兒就走,見他們有的面露驕矜之色,有的發(fā)著冷笑,心想:好吧,我正愁沒有紙筆抒懷,何不借此湊湊熱鬧,逗趣他們一下。他也不謙讓,來到書案前,將雪白的宣紙一鋪,手執(zhí)羊毫湖筆,飽蘸濃墨,唰喇幾筆,天上出現(xiàn)了一輪圓月;又唰唰幾筆,水中也映出圓月一輪;然后嚓嚓幾筆,遠處山色朦朧,近處湖亭躍然,湖上一葉扁舟,一漁翁在月影之中獨酌(zhuó)。

  這時,西泠詩社文士都圍上來觀看。見徐文長頃刻之間畫好了一幅“平湖秋月”圖,水墨寫意,落筆不凡,都十分驚訝。主持人看徐文長畫得不錯,想試試他的文才,就請他在畫上題詩一首。徐文長也不推辭,提起筆來就寫了兩句:

  天上一輪圓圓月,

  水中圓圓一輪月。

  “‘天上一輪圓圓月,水中圓圓一輪月!@也算詩嗎?”文士們正議論間,只見徐文長又提筆寫下兩句:

  一色湖光萬頃秋,

  天堂人間共圓月。

  文士們大吃一驚。他們原以為下面寫不出什么好句子來,沒想到徐文長這么一轉(zhuǎn)一收,四句連起來一讀,真是奇句妙文,情景交融,禁不住同聲叫好:“佳句,佳句,不知兄臺來自何處,我等失敬!”

  徐文長朝大家一笑,又提筆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平湖一色萬頃秋,

  湖光渺渺水長流。

  秋月圓圓世間少,

  月好四時最宜秋。

  文士們一看,這首詩寫得別致。每句頭一個字特別大,連起來一讀,竟是“平湖秋月”四字,原來是一首藏頭詩。大家都拍手稱絕,要徐文長留下高姓大名。

  徐文長并不回答,只一笑,踏著月色而去。

  故事發(fā)生在古代的'一位才子徐文長身上,他在一次游覽西湖的途中恰逢一幫文人吟詩作畫,這幫文人開始并不把他看到眼里,但是后來徐文長卻以他的才華讓那些人嘆服。

  徐文長才華出眾,不僅僅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麗,而且善于把自己的才情與周圍的景色合二為一。以景寫情,寓情于景。

  再看徐文長的形象,身穿青衫,頭戴方巾,很樸素,很平凡。但即使衣著簡樸,只要能夠讓自己的頭腦富足,也會流露出雅而不俗的氣質(zhì)。

  故事中那些自大的文人又告訴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瞧不起別人,更不能因為懂得一點就面露驕色,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我們應(yīng)該做的是虛心求教,這樣才會不斷進步。

歷史人物的故事2

  不學(xué)無術(shù)的劉邦如何用人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劉邦在總結(jié)奪取天下的經(jīng)驗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zhàn)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任何讀這段文字的人,都會對張良、蕭何、韓信的文韜武略佩服得五體投地。其實真正值得崇敬和景仰的,當首推漢高祖劉邦。

  知人善任,對很多人來說,踐行之委實不易。而劉邦卻恰恰做到了這一點。

  劉邦年少“不事家人生產(chǎn)作業(yè)”,及壯才混了個泗水亭長的升斗小吏,在“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大洗牌中,他居然力挫群雄,最終建立了西漢王朝。他成功的法寶是什么呢?一句話,張良、蕭何、韓信等人才起到了關(guān)鍵性作用。漢王朝建立的整個過程證明:張良在輔佐劉邦建立漢朝中起到了“參謀長”的作用,是西漢王朝的開國大功臣。蕭何輸送士卒糧餉,支援前線作戰(zhàn),起到了“后勤部長”的作用。韓信用兵如神,多多益善,屢建奇功,在垓下大敗項羽,一戰(zhàn)定乾坤,起到了“總司令”的作用。

  劉邦手下的文臣武將,大都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曹參是沛縣的區(qū)區(qū)小吏;樊噲是宰狗的屠夫;夏侯嬰是馬車夫;周勃以編席為業(yè),兼當吹鼓手幫人辦喜、喪之事;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酈食其是窮書生;彭越、黥布是強盜。至于陳平,原是魏王咎的太仆,后從項羽入關(guān),任都尉。他投歸劉邦以后,被任以護軍中尉之職。他曾建議用反間之計,使項羽不用謀士范增,并以爵位去籠絡(luò)大將韓信,為漢朝建立作出了重大貢獻。后來歷任惠帝、呂后和文帝時的丞相,還配合周勃,粉碎了呂后的'政變。若問他個人的歷史,家里貧窮,做小官時,,又和嫂子關(guān)系曖昧,素有“盜嫂受金”之譏。而韓信呢?在他寄食于南昌亭長和漂母之家時,也受盡了豪門闊少的欺凌侮辱,有“使出胯下”的丑名。

  就是這些看來出身不好的人,有的甚至稱得上“雞鳴狗盜”之徒,“負污辱之名,有見笑之恥”,但都能為劉邦所用“卒能成就王業(yè),聲著千載”。取其所長,避其所短

  劉邦的精明之處在于用人如使器,取其所長,避其所短。張良,韓國貴族,生活于高層,擅長權(quán)謀;蕭何,沛縣吏,基層工作經(jīng)驗豐富,極富行政組織才能,故負責糧草;韓信,“項梁、項羽起事,仗劍從之”,有帶兵之勇。此“三杰”,正是劉邦用其所長、各得其所所造就的。此外,樊噲,少以屠狗為業(yè),跟隨劉邦南征北戰(zhàn)屢立奇功。陸賈,名為有口辯士,向劉邦呈《新語》12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嘗不稱善”,后成為著名的政論家。

  于是,劉邦手下,謀臣如雨,猛士如云,一時蔚為壯觀。

  劉邦的過人之處在于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在劉邦的隊伍里有很多人原來曾經(jīng)是在項羽手下當差的,因為在項羽的部隊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過來投奔劉邦。劉邦敞開大門,一視同仁表示歡迎。比方說韓信,原來是項羽手下的人,因為在項羽手下不能發(fā)揮作用,就來投奔劉邦。又比方說陳平,他走的路更多——原來是魏王手下的人,因為不能發(fā)揮作用就投奔項羽,又不能發(fā)揮作用就再投奔劉邦,當陳平從項羽的軍中逃出來前往漢營時,劉邦是“大悅之”,非常高興。他問陳平,陳先生在項羽那里擔任的是什么職務(wù)啊?陳平說,擔任都尉。劉邦說,好,你在我這兒還當都尉。馬上任命陳平做都尉。任命公布以后,漢營輿論嘩然,很多劉邦的老隨從不滿意,所以就有人去到劉邦那里說陳平的壞話,但劉邦不予理睬。

  正是由于劉邦這樣的信任,陳平才愿意為劉邦效力。當時劉邦和陳平曾經(jīng)有個談話,劉邦問,你看我們現(xiàn)在和項羽處于一個膠著的狀態(tài),誰也吃不掉誰,請先生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夠出奇制勝,盡快地結(jié)束這場戰(zhàn)爭呢?陳平說,項羽多疑,我們可以使反間計,讓項王不再信任手下的人,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嗎?劉邦說,這個主意好,那就請陳先生來操作吧。費用沒有問題,馬上撥款黃金四萬斤(那個時候講的黃金就是黃銅),隨便你怎么用,不問出入。什么叫不問出入呢?就是不報銷,不審計,你愛怎么花怎么花!只要給我把項羽搞掂了,節(jié)約下來的都歸你自己。

  對于人才,他們需要的不盡是應(yīng)得的酬勞,而更多的是需要尊重和信任。要尊重這些人才,惟一的辦法就是以誠相待,實話實說。劉邦就有這個優(yōu)點,張良、韓信、陳平這些人,如果有什么問題要跟劉邦談,提出問題,劉邦全部都是如實回答,不說假話,哪怕這樣回答很沒面子。

  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時也應(yīng)該獎勵,因為獎勵是對一個人才貢獻的實實在在的肯定。劉邦奪取天下以后,根據(jù)各個人的不同功績,對功臣論功行賞,不但封賞了蕭和、張良、韓信、彭越等一批人,還封賞了他最不喜歡的人——雍齒。雍齒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明白了劉邦是真正的按功勞而不是按親疏行賞,一碗水端平后,公生明的效果就立竿見影。

  論功行賞時,劉邦裁定:蕭何第一。從這點上,也可以看出劉邦的老成謀國。 為什么要定蕭何為第一功臣呢?第一,蕭何是革命元老,也是建國元勛,是跟劉邦一塊兒起義的,且功勛卓著。第二,蕭何至關(guān)重要的貢獻,在于其及時搶救了大量的文書檔案。當時劉邦打進關(guān)中,軍隊沖到咸陽城里后,那些將軍們在干什么呢?搶東西,搶金銀財寶,或者忙著搶女人。只有蕭何沖進秦王朝的國家檔案館,把秦朝的地圖、賬本、各種文件資料全部保存了下來。最后劉邦一統(tǒng)天下的時候,對整個國家的形勢,比方說哪個地方窮哪個地方富,哪個地方有些什么物產(chǎn),有些什么情況,都了如指掌。

  劉邦可以說是很懂得領(lǐng)導(dǎo)藝術(shù)的典范,正是由于他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又暗中地加以防范和控制,從而把當時天下的人才,都集結(jié)在自己的周圍,形成了一個優(yōu)化組合,這樣一來,他奪得天下也是必然的事情。

歷史人物的故事3

  人的才能和德行,從古代到現(xiàn)在就很少(有人)全部具備,如果任用長處然后補充缺點,那么天下沒有不能被錄用的人,只看見短處就舍棄長處,那么天下就沒有可以錄用的人了,再加上感情有愛恨之分,志趣有所不同,如果圣明的'像伊尹、周公,賢德像墨翟、楊朱,求他們好壞,誰能避免被譏笑?從前子貢問孔子:“一個鄉(xiāng)村的人都喜歡,那該怎么辦?”孔子說:“不能肯定!薄耙粋鄉(xiāng)村的人都討厭,那該怎么辦?”“不能肯定。不能因為鄉(xiāng)村的人喜歡就認為好,不喜歡就討厭他.”那是因為好人和壞人行事必定不同,就好像小人討厭君子也像好人討厭壞人,要認真調(diào)查清楚實情,聽君子的話那么小人之道就會廢止,聽小人的話那么君子之道就會消失。

  原文:

  人之才行,自昔罕全,茍有所長,必有所短。若錄長補短,則天下無不用之人;責短舍長,則天下無不棄之士。加以情有愛憎,趣有異同,假使圣如伊、周,賢如墨、楊,求諸物議,孰免譏嫌?昔子貢問于孔子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薄班l(xiāng)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鄙w以君子小人意必相反,其在小人之惡君子亦如君子之惡小人。將察其情,在審基聽,聽君子則小人道廢,聽小人則君子道消。

歷史人物的故事4

  奧斯汀終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鄉(xiāng)村小鎮(zhèn),接觸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師等人物以及他們恬靜、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沒有重大的社會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致入微的觀察力,真實地描繪了她周圍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紳士淑女間的婚姻和愛情風波。她的作品格調(diào)輕松詼諧,富有喜劇性沖突,深受讀者歡迎。奧斯汀的小說出現(xiàn)在19世紀初葉,一掃風行一時的假浪漫主義潮流,繼承和發(fā)展了英國18世紀優(yōu)秀的現(xiàn)實主義傳統(tǒng),為19世紀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高潮做了準備。雖然其作品反映的廣度和深度有限,但她的作品如“兩寸牙雕”,從一個小窗口中窺視到整個社會形態(tài)和人情世故,對改變當時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庸俗風氣起了好的作用,在英國小說的發(fā)展史上有承上啟下的意義,被譽為地位“可與莎士比亞平起平坐”的作家。

歷史人物的故事5

  八斗之才(曹植)

  [釋義] 八斗:指量多;才:才華。舊時比喻人才學(xué)豐富;詩文多而華美。

  [語出] 清?梁啟超《飲冰室詩話?二四》:“乃歸來及一月;竟溘然長逝;年僅逾弱冠耳。懷八斗之才;飲萬斛之恨!

  [正音] 斗;不能讀作“dòu”。

  [辨形] 才;不能寫作“財”。

  [近義] 才高八斗 文江學(xué)海

  [反義] 胸無點墨 繡 花枕頭

  [用法] 贊頌文人富有才學(xué)的用語。一般作定語。

  [結(jié)構(gòu)] 偏正式。

  [例句] 李白雖有~;在唐王朝也很難一展抱負。

  [英譯] full of literary talent

歷史人物的故事6

  20世紀初,西方人曾流傳一句話:到中國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鴻銘。

  辜鴻銘何許人也?他生在南洋,學(xué)在西洋,婚在東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盯希臘、馬來亞等9種語言,獲13個博士學(xué)位,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第一個將中國的《論語》、《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譯到西方。憑三寸不爛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講孔學(xué),與文學(xué)大師列夫·托爾斯泰書信來往,討論世界文化和政壇局勢,被印度圣雄甘地稱為“最尊貴的中國人”。

  辜鴻銘,字湯生。1857年7月18日生于南洋馬來半島西北的檳榔嶼一個英國人的橡膠園內(nèi)。早年,他祖輩由中國福建遷居南洋,積累下豐厚的財產(chǎn)和聲望。他的父親辜紫云當時是英國人經(jīng)營的橡膠園的總管,操流利的閩南話,能講英語、馬來語。他的母親則是金發(fā)碧眼的西洋人,講英語和葡萄牙語。這種家庭環(huán)境下的辜鴻銘自幼就對語言有著出奇的理解力和記憶力。沒有子女的橡膠園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歡他,將他收為義子。自幼讓他閱讀莎士比亞、培根等人的作品。

  英國的炮艦1840年就打開了中國的大門。辜鴻銘的義父布朗先生對他說:“你可知道,你的祖國中國已被放在砧板上,惡狠狠的侵略者正揮起屠刀,準備分而食之。我希望你學(xué)通中西,擔起富國治國的責任,教化歐洲和美洲!1867年布朗夫婦返回英國時,把十歲的辜鴻銘帶到了當時最強大的西方帝國。臨行前,他的父親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誡他說:“不論你走到哪里,不論你身邊是英國人,德國人還是法國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國人!

  到了英國,在布朗的指導(dǎo)下,辜鴻銘從西方最經(jīng)典的文學(xué)名著入手,以最樸拙的死記硬背辦法很快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并以優(yōu)異的成績被著名的愛丁堡大學(xué)錄取,并得到校長、著名作家、歷史學(xué)家、哲學(xué)家卡萊爾的賞識。1877年,辜鴻銘獲得文學(xué)碩士學(xué)位后,又赴德國萊比錫大學(xué)等著名學(xué)府研究文學(xué)、哲學(xué)。后來,蔡元培去萊比錫大學(xué)求學(xué)時,辜鴻銘已是聲名顯赫的知名人物;而40年后,當林語堂來到萊比錫大學(xué)時,辜鴻銘的著作已是學(xué)校指定的必讀書了。14年的.留學(xué)生活使富有天賦的少年辜鴻銘成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學(xué)者。

  完成學(xué)業(yè)后,辜鴻銘聽從當時在新加坡的語言大家馬忠的勸說,埋頭研究中華文化,并回到祖國大陸,繼續(xù)苦讀中國典籍。他在晚清實權(quán)派大臣張之洞幕府中任職二十年,主要職責是“通譯”。他一邊幫助張之洞統(tǒng)籌洋務(wù),一邊精研國學(xué),自號“漢濱讀易者”。

  辜鴻銘博通西歐諸種語言、言辭敏捷的聲名很快在歐美駐華人士中傳揚開來。他給祖先叩頭,外國人嘲笑說:這樣做你的祖先就能吃到供桌上的飯菜了嗎?辜鴻銘馬上反唇相譏:你們在先人墓地擺上鮮花,他們就能聞到花的香味了嗎?他倒讀英文報紙嘲笑英國人,說美國人沒有文化,在輪船上用純正的德語挖苦一群德國人。英國作家毛姆來中國,想見辜。毛姆的朋友就給辜寫了一封信,請他來?墒堑攘撕瞄L時間也不見辜來。毛姆沒辦法,自己找到了辜的小院。一進屋,辜就不客氣地說:“你的同胞以為,中國人不是苦力就是買辦,只要一招手,我們非來不可!币痪湓,讓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毛姆立時極為尷尬,不知所措。

  同時作為東方文化的捍衛(wèi)者,辜鴻銘的聲譽也逐漸顯赫起來。辜鴻銘在北京大學(xué)講課時對學(xué)生們公開說:“我們?yōu)槭裁匆獙W(xué)英文詩呢?那是因為要你們學(xué)好英文后,把我們中國人做人的道理,溫柔敦厚的詩教,去曉喻那些四夷之邦!痹谀菢拥臅r候,他還嘴硬,叫西方為“四夷之邦”,為此,許多人僅僅把他當成一個笑料的制造者,卻忽略了他內(nèi)心的痛苦,忽略了他對東方文化的積極思考,忽略了他對這片土地命運的深切關(guān)注,也忽略了他曾做出的堅定而絕望的掙扎。

  自1883年在英文報紙《華北日報》上發(fā)表題為“中國學(xué)”的文章開始,他昂首走上宣揚中國文化、嘲諷西學(xué)的寫作之路。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幾年里,他還將《論語》、《中庸》譯成英文,相繼在海外刊載和印行。后來又翻譯了《大學(xué)》。他的工作是創(chuàng)造性的,古老的東方理論中還加入了歌德、席勒、羅斯金及朱貝爾的有啟發(fā)性的妙語。在他之前,中國的古經(jīng)典從來沒有好的譯本。

  從1901至1905年,辜鴻銘分五次發(fā)表了一百七十二則《中國札記》,反復(fù)強調(diào)東方文明的價值。1909年,英文著本《中國的牛津運動》出版,在歐洲尤其是德國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一些大學(xué)哲學(xué)系將其列為必讀參考書。1915年《春秋大義》出版。他以理想主義的熱情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才是拯救世界的靈丹,同時,他對西方文明的批判也是尖銳的深刻的。很快《春秋大義》德文版出版了,在正進行“一戰(zhàn)”的德國引起巨大轟動。

  辜鴻銘認為,要估價一種文明,必須看它“能夠生產(chǎn)什么樣子的人,什么樣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評那些“被稱作中國文明研究權(quán)威”的傳教士和漢學(xué)家們“實際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國人和中國語言”。他獨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國人和中國文明,那個人必須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純樸的”,因為“中國人的性格和中國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純樸,此外還有“靈敏”。

  辜鴻銘從這一獨特的視角出發(fā),把中國人和美國人、英國人、德國人、法國人進行了對比,凸顯出中國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國人博大、純樸,但不深沉;英國人深沉、純樸,卻不博大;德國人博大、深沉,而不純樸;法國人沒有德國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國人心胸博大和英國人心地純樸,卻擁有這三個民族所缺乏的靈敏;只有中國人全面具備了這四種優(yōu)秀的精神特質(zhì)。也正因如此,辜鴻銘說,中國人給人留下的總體印象是“溫良”,“那種難以言表的溫良”。在中國人溫良的形象背后,隱藏著他們“純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辜鴻銘寫道,中國人“過著孩子般的生活——一種心靈的生活”。

  辜鴻銘生活在一個不幸的時代,在那樣一個時代里,只要你是一個中國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爭,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價。面對當時內(nèi)憂外患的祖國,辜鴻銘為中華傳統(tǒng)之斷落而憂患,為炎黃文明之涂炭而憂患,他在筆記《張文襄幕府紀聞》中表達了自己對中國文化的自尊與憂患的深層嘆息。

  辜鴻銘狂放的姿態(tài),是他帶淚的表演,是以狂放來保護強烈的自尊。當時西方人見到中國街市當中,遍掛“童叟無欺”四字,常對辜說:于此四字,可見中國人心欺詐之一斑。辜頓時語塞,無以自遣。實際上,因為眼界比同時代的人要開闊許多,那種不幸辜鴻銘比任何人都體會得更清楚、更深刻。由此,他不惜用偏執(zhí)的態(tài)度來表達自己對中華文化的熱愛。他學(xué)在西洋,卻喜歡東方姑娘,尤其喜愛中國姑娘的小腳。他的夫人淑姑是小腳,他一見鐘情、終身不負。民國建立后,他在北大講授英國文學(xué),用偏激的行為方式--留辮子,穿舊服,為納妾和纏足進行頭頭是道的辯解,來對抗整個社會棄絕中華傳統(tǒng)的畸形走向。辜鴻銘一生主張皇權(quán),可他并不是遇到牌位就叩頭。慈禧太后過生日,他當眾脫口而出的“賀詩”是“天子萬年,百姓花錢。萬壽無疆,百姓遭殃”。袁世凱死,全國舉哀三天,辜鴻銘卻特意請來一個戲班,在家里大開堂會,熱鬧了三天。

  辜鴻銘在北京大學(xué)任教,梳著小辮走進課堂,學(xué)生們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靜地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甭劼牬搜,狂傲的北大學(xué)生一片靜默。

歷史人物的故事7

  歐陽修聯(lián)詩趣聞

  歐陽修,字永叔,自號醉翁,又號六一居士,宋代文學(xué)家,江西廬陵人。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嚴謹,為人平和。

  他晚年取號為“六一居士”,別人問他:“‘六一’是什么意思呢?”

  歐陽修回答道:“吾家藏書一萬卷,錄三代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酒一壺!薄暗@只有五一啊!”歐陽修笑道:“以吾一翁老于此,豈不為‘六一’乎!

  歐陽修和朋友們行酒令,規(guī)定各人作詩兩句,內(nèi)容必須犯徒刑以上的罪過。于是,一位吟道:“持刀哄寡婦,下海劫人船!绷硪晃灰惨鞯溃骸霸潞跉⑷艘,風高放火天!睔W陽修接著吟道:“酒粘衫袖濕,花壓帽檐偏!庇腥苏J為他的詩不至于犯徒刑,因而提出疑問。他笑著說:“列位想想,被酒佯狂,放蕩無羈,還怕不犯徒刑以上的罪嗎?”

  有一天,歐陽修回家的路上碰到了兩位年輕人,自稱為詩人,說要去拜訪歐陽修。歐陽修便提出要與他們一塊坐船去,但沒有說明身份。這兩人走到半途,看見一只白鵝跳下了清水池塘,于是詩興大發(fā),作起詩來。甲吟道:“遠望一只鵝”,乙續(xù)道:“撲通跳下河!笨墒窃僖惨鞑幌氯チ。歐陽修不假思索,立刻接著吟道:“白毛浮綠水,紅掌泛清波!焙茏源蟮膬扇苏f:“雖然不好,也還勉強可以。”

  一會兒,船游到了一個地方,看見岸上有一堆灰,兩人又做起詩來。甲說:“遠看一堆灰”,乙道:“近看灰一堆。”下面又聯(lián)不出來了,歐陽修只好又續(xù)道:“一陣狂風起,滿天作雪飛!眱扇巳匀蛔源蟮卣f:“雖然不好,也還勉強!

  這時,歐陽修雖然自身有修養(yǎng),不便發(fā)作,但對這兩個自稱詩人的草包早已看清為人。正好那兩人又作起詩來,甲說:“兩人同一舟”,乙道:“去訪歐陽修!睔W陽修就不等他們再說,立刻接道:“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羞。”說完,揚長而去。

  東坡以愛婢換馬

  蘇東坡貶官海南島時,臨行前夕,一位運使官朋友陳強到蘇府慰問,看見東坡婢女春娘美如天仙,色心大動。因此向東坡提出以白馬換春娘,為此賦詩曰:

  不惜霜毛雨雪蹄,等閑哦咐贖蛾眉。

  雖無金勒期明月,卻有佳人捧玉扈。

  蘇東坡也認為此去路途遙遠,山高水險,蠻煙瘴氣,一時憐香惜玉,不忍春娘同去吃苦,也就答應(yīng)了陳強的要求。于是和詩一首曰:

  春娘此去太匆匆,不教蹄聲在恨中。

  只為山行多險阻,敢將紅粉換追風。

  春娘知道她以身換馬的事,非常悲傷,乃口占一詩,表達了自己的哀怨心情。詩曰:

  為人莫作婦人身,百般苦樂由他人。

  今日始知人賤畜,此生茍活怨誰嗔?

  吟罷,竟以頭撞墻而死。蘇東坡見此情景,悔恨不已,但卻為時已晚了。

  胡詮寫詞遭禍

  胡詮是宋高宗時進士,任樞密院編修官。在朝中,他是抗金派,堅決反對同金國侵略者議和。他不顧個人安危,直接向高宗上書,請求殺掉投降派頭目王倫、秦檜、孫近,主張拘留金邦的使臣。高宗忠奸不分,竟因此把胡詮貶到福州去作簽判。投降派得勢后,同金邦簽訂了喪權(quán)辱國的和約。王倫等趁此機會,舊事重提,進一步誣告胡詮先前的上書是“妄言”,應(yīng)予除名。于是,胡詮又被押送到新州,由地方官管押起來。

  胡詮在新州,雖然失去人身歸由,然而精神上并不屈服,堅信自己抗金的愛國立場是正確的。但由于賣國求榮的奸黨當?shù),他壯志難酬,禁不住怒火中燒,寫下了《好事近》這首悲憤的詞:

  富貴本無心,何事故鄉(xiāng)輕別?空使猿驚鶴怨,誤薛籮秋月。

  囊錐剛要出頭來,不道甚時節(jié)。欲駕中車歸去,有豺狼當轍。

  之后這首詩流傳出去,朝廷中的抗金派和廣大群眾都十分贊賞,投降派卻對此切齒痛恨,必欲將他置之死地而后快。在這時,秦檜的私黨張棣迎合投降派的.心理,便向朝廷誣告,說胡詮在詞中所寫的“豺狼當轍”是對皇上以及有功重臣的“謗訕”、“怨望”。高宗又一次聽信讒言,把胡詮發(fā)配到更遙遠、更荒涼的海南島充軍。

歷史人物的故事8

  孔子很喜歡一個叫顏琛弟子,因為他非常聰明,悟性極高。顏琛也很尊敬孔子,經(jīng)常向孔子請教問題。一天,顏琛又拿著本書來找孔子,走到房門口時聽見孔子正與東門長老聊天。

  東門長老說:總聽您夸顏琛聰明,我想他將來會很有出息吧?

  孔子嘆了口氣回答:他的確得很聰明,可惜不肯下苦功夫讀書,我從沒指望他能有什么大成就啊!

  顏琛聽到這話,臉騰地一下紅了,轉(zhuǎn)身跑回宿舍,留下一張字條三年后再見,然后打起行李就回家了。到家后,他一頭扎進書房用起功來,心里暗下決心:將來一定要讓老師看看,我到底有沒有出息。

  轉(zhuǎn)眼就是一年。一天,顏琛的妻子跑過來說:來客人啦!顏琛生氣地說:不是說過誰也不見嗎?妻子說:是尊敬的孔老先生啊!顏琛不為所動,就說我不在家。妻子只好按他的話回復(fù)孔子。

  第二年年底,孔子又來了,顏琛仍然拒不接見?鬃游⑿χ孓o了。很快三年期滿。這天還沒等妻子開口,顏琛就問:是老師來了嗎?我去迎接。說完興沖沖地迎到門外。原來東門長老也一起來了。

  孔子考查了顏琛的學(xué)問,只聽他對答如流。顏琛說:三年前我聽到了您們的.談話,正是這些話激勵著我努力上進?鬃庸笮Γ何乙娔懵斆鳎兄練,只是不愛獨立思考,才跟長老定下這條計策啊。

歷史人物的故事9

  張衡(78-139),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zhèn))人,漢族。他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xué)家,為我國天文學(xué)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shù)學(xué)、地理、繪畫和文學(xué)等方面,張衡也表現(xiàn)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xué)識。

  張衡出身于名門望族。其祖父張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稱為圣童,曾把家傳余財數(shù)百萬讓給他的侄子。光武帝登基后張堪受薦拜官。曾被任為蜀郡太守隨大司馬吳漢討伐割據(jù)蜀郡的公孫述,立有大功。其后又領(lǐng)兵抗擊匈奴有功,拜為漁陽(今北京附近)太守。曾以數(shù)千騎兵擊破匈奴來犯的一萬騎兵。此后在他的任期內(nèi)匈奴再也沒有敢來侵擾。他又教人民耕種,開稻田八千頃,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謠歌頌他說:"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張堪為官清廉。伐蜀時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對公孫述留下的堆積如山的珍寶毫無所取。蜀郡號稱天府,但張堪在奉調(diào)離蜀郡太守任時乘的是一輛破車,攜帶的只有一卷布被囊。

  張衡像他的祖父一樣,自小刻苦向?qū)W,很有文采。16歲以后曾離開家鄉(xiāng)到外地游學(xué)。他先到了當時的學(xué)術(shù)文化中心三輔(今陜西西安一帶)。這一地區(qū)壯麗的山河和宏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給他提供了豐富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素材。以后又到了東漢首都洛陽。在那兒,他進過當時的最高學(xué)府--太學(xué),結(jié)識了一位青年學(xué)者崔瑗,與他結(jié)為摯友。崔瑗是當時的經(jīng)學(xué)家、天文學(xué)家賈逵的學(xué)生,也精通天文、歷法、數(shù)學(xué)等學(xué)問。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張衡應(yīng)南陽太守鮑德之請,作了他的主簿,掌管文書工作。8年后鮑德調(diào)任京師,張衡即辭官居家。在南陽期間他致力于探討天文、陰陽、歷算等學(xué)問,并反復(fù)研究西漢揚雄著的《太玄經(jīng)》。他在這些方面的名聲引起了漢安帝的注意。永初五年(公元111年)張衡被征召進京,拜為郎中。

  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遷尚書郎。次年,遷太史令。以后曾調(diào)任他職,但5年后復(fù)為太史令。總計前后任此職達14年之久,張衡許多重大的科學(xué)研究工作都是在這一階段里完成的。順帝陽嘉二年(公元133年)升為侍中。但不久受到宦官排擠中傷,于永和元年(公元136年)調(diào)到京外,任河間王劉政的相。劉政是個驕橫奢侈、不守中央法典的人,地方許多豪強與他共為不法。張衡到任后嚴整法紀,打擊豪強,使得上下肅然。3年后,他向順帝上表請求退休,但朝廷卻征拜他為尚書。此事頗有蹊蹺,因尚書的官職遠低于侍中或相,他是否應(yīng)征,史載不彰。就在這一年(永和四年,即公元139年)他即告逝世。

  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發(fā)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認識到宇宙的.無限性和行星運動的快慢與距離地球遠近的關(guān)系。張衡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恒星,創(chuàng)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zhuǎn)渾天儀,第一架測試地震的儀器--候風地動儀,還制造出了指南車、自動記里鼓車、飛行數(shù)里的木鳥等等。

  張衡共著有科學(xué)、哲學(xué)、和文學(xué)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靈憲》和《靈憲圖》等。為了紀念張衡的功績,人們將月球背面的一環(huán)形山命名為"張衡環(huán)形山",將小行星1802命名為"張衡小行星"。

歷史人物的故事10

  一、說教材

  這次口語交際是以“講歷史故事” 為話題的口語交際訓(xùn)練,這次口語交際是本單元課文學(xué)習(xí)的延續(xù),目的是進一步培養(yǎng)學(xué)生搜集資料的能力,在搜集、了解、交流歷史故事的過程中,學(xué)習(xí)其優(yōu)秀品質(zhì)。努力創(chuàng)設(shè)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把時間與空間留給學(xué)生,通過正確、適時地引導(dǎo)和激勵性的評價,順利完成這次口語交際訓(xùn)練,讓學(xué)生體會到交流的快樂。

  二、說學(xué)情

  在以往的幾冊教材中,學(xué)生曾經(jīng)接觸到了有關(guān)歷史的故事,對歷史故事并不陌生。四年級的學(xué)生,已經(jīng)嘗試過自己搜集和整理資料,所以課下搜集歷史故事對他們來說不是難點。但是在表達交流的過程中,清楚地向別人講述故事,能認真傾聽、思考、提問、作答,這些交流的規(guī)則還需要教師的提示和引導(dǎo)。

  三、說教學(xué)目標

  1、選擇一個課外讀到的最喜歡的歷史故事,大方地講給同學(xué)聽,注意把故事講清楚、講完整,大膽說出自己得到的啟示。

  2、學(xué)會傾聽,學(xué)會交流,可以提問,可以補充,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yǎng)良好的`口語交際習(xí)慣。

  3、激發(fā)學(xué)生課外閱讀的熱情,提高學(xué)生閱讀興趣,從而開闊學(xué)生視野。

  4、培養(yǎng)認真傾聽別人發(fā)言的好習(xí)慣,激發(fā)多讀課外書的熱情,提高閱讀興趣,開闊視野。

  四、說教法學(xué)法

  用游戲、討論、創(chuàng)設(shè)情境等形式進行口語交際訓(xùn)練,指導(dǎo)學(xué)生把故事講完整,講具體。

  五、教學(xué)重難點

  重點

  1.能把自己搜集的故事有條理地講清楚。

  2.交流時做到態(tài)度自然、大方,表達流利,內(nèi)容比較充實。

  難點

  能把自己喜歡的歷史故事講清楚,講完整,并與他人交流所得到的啟示。

  六、教學(xué)過程

  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xué)生:搜集有關(guān)歷史故事。

 。ㄒ唬、談話導(dǎo)入

  1.同學(xué)們,最近在語文課上我們讀了西門豹治鄴、扁鵲見蔡桓侯等許多歷史故事,課外大家也讀了一些歷史故事,你讀了哪些歷史故事?(指名交流)

  2. 聽了同學(xué)們的匯報,我知道大家從不同的途徑搜集了很多歷史故事,今天,我們就來開一個歷史故事會吧 !

 。ǘ、在小組內(nèi)交流

  1.交代講述、傾聽要求。講的同學(xué)要講清楚,讓別人聽明白;聽的同學(xué)要認真聽,可以提問,也可以補充。

  2.在組內(nèi)展示自己搜集的資料,簡要介紹自己要講的內(nèi)容。

  3.組內(nèi)成員以“新聞發(fā)言人”的形式交流自己的信息,教師巡視。

 。ㄈ、全班交流

  1.各組匯報本組評出的“最佳發(fā)言人”。

  2.挑選幾名“最佳發(fā)言人”,全班交流,共同評議講述情況。

  (四)、交際范例

  張婷君:我給大家講的歷史故事是“鑿壁借光”。西漢人匡衡,非常喜歡讀書,小時候家里很窮,常常點不起燈。鄰居家里點著燈,匡衡就把墻壁鑿一個洞,讓燈光從洞里透過來照看讀書。

 。ㄎ澹痴劯邢,鞏固深化

  1.聽了同學(xué)講的歷史故事,大家有什么想法呢?可以談?wù)剬γ诵袨、品格的評價,也可以聯(lián)系自身和現(xiàn)實情況發(fā)表感想。

  2.學(xué)生暢談感想。

  教師小結(jié):

  歷史故事中一位位名人就是一座座豐碑,他們的思想與品格就像一座座燈塔,讓我們將他們的形象永遠銘記在心中,從他們身上獲得力量,學(xué)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邁進。

 。、作業(yè)設(shè)計

  課后繼續(xù)交流歷史故事。

  七、板書設(shè)計

  講歷史故事

  認真聽→仔細想→談感受

  八、教學(xué)反思

  這節(jié)口語交際,利用學(xué)生對本單元熟悉的故事作引入,因為剛剛學(xué)完的課文,印象深刻,更容易讓學(xué)生打開話題。用本單元的課文中主人公引出本課的教學(xué)內(nèi)容,打通了孩子學(xué)習(xí)的脈絡(luò),實現(xiàn)了由讀到說的過渡,體現(xiàn)了學(xué)習(xí)的銜接性,推進了單元的整體教學(xué)。在整個課堂上鼓勵學(xué)生,讓學(xué)生能大膽地將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展示給大家。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過渡都比較自然,能引導(dǎo)學(xué)生對講故事的同學(xué)進行中肯的評價。但是,如何讓學(xué)生能更好地講故事,而不是讀故事,沒能作出示范作用,學(xué)生雖然完成了講故事的任務(wù),卻缺少“故事味”。從學(xué)生的表現(xiàn)來看,大部分學(xué)生能完成課前布置的任務(wù),即收集一些歷史故事,但還存在小部分同學(xué)由于沒有材料只在課堂上充當“聆聽者”,沒有達到全員參與的效果。

歷史人物的故事11

  提到諾貝爾這個名字,全世界幾乎無人不知沒人不曉。諾貝爾是瑞典籍的科學(xué)家、發(fā)明家,他因發(fā)明炸藥、lei管并經(jīng)營、生產(chǎn)這兩樣?xùn)|西而成為富豪。諾貝爾臨去世前留下遺囑,決定在他死后把遺產(chǎn)的一部分作為基金,以其全部利息分成五等份,作為“對人類幸福最具貢獻者”的獎金,即:諾貝爾物理、化學(xué)、生理或醫(yī)學(xué)、文學(xué)、和平事業(yè)五個獎項(1968年增設(shè)經(jīng)濟學(xué)獎)。

  諾貝爾一家是土生土長的瑞典人。他的父親就是個發(fā)明狂,一生中有過不少發(fā)明。諾貝爾從小受父親的熏陶,對科學(xué)有著濃厚的興趣。

  諾貝爾幼年時,家境并不好,父親為了一家生計,只身前往波蘭,但仍不能謀得好職業(yè),后來又輾轉(zhuǎn)來到俄國。由于生活極為困苦,諾貝爾營養(yǎng)不良,瘦弱多病,經(jīng)常感冒、發(fā)燒,母親沒少為他擔心。8歲時,他就讀于鎮(zhèn)上的一所小學(xué),因身體虛弱不得不經(jīng)常請假,但天資聰明的他,成績不但沒落在后面,反而比其他同學(xué)更優(yōu)秀。

  諾貝爾身體瘦弱,沒有太多的玩伴,他不像一般孩子那么活潑,而是經(jīng)常獨自玩耍。他喜歡安靜地看童話故事,或是到草原上散步,去摸摸青草、蟲兒,撿撿小石頭賞玩一番。在校園里,他經(jīng)常遠離同學(xué),獨自坐在樹蔭下看天空中變化不定的云彩或地上昆蟲的各種動態(tài)。因此老師覺得他將來可能會成為詩人或文學(xué)家。諾貝爾的外婆很疼愛他,經(jīng)常給他講一些瑞典和丹麥的童話故事,這時他總是乖巧地靜靜地聽著,腦海里充滿了無盡的遐想。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所燃起的無數(shù)幻想,可能就是日后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胚芽吧!

  諾貝爾9歲那年,父親從俄國來信說,他已在圣彼得堡開設(shè)了一家制造軍用機械的工廠,俄國對他很重視。父親叫全家到他那里去定居。1843年12月22日,也就是諾貝爾10歲生日那天,全家人離開瑞典,乘坐輪船渡過波羅的海向圣彼得堡出發(fā)。

  父親到碼頭上迎接他們。諾貝爾坐在馬車上左顧右盼,望著高聳的寺塔及洋蔥頭狀的屋頂,對異國大城市中的每一件事物都感到驚奇。到達新居安頓下來后,父親對三個孩子說;“今后你們弟兄三個要彼此勉勵,努力學(xué)習(xí),才能做出偉大的事業(yè)來!备赣H問老大羅伯特:“你將來長大打算做什么?”羅伯特說:“我一定要成為偉大的技師!”父親又問老二路德依希:“你呢?”路德依希說:“我們家向來很窮,所以我要做一個大企業(yè)家,賺很多很多的錢!敝Z貝爾不等父親問他,就搶著說:“爸,我將來要當發(fā)明家!”母親嚴肅地說:“好啦好啦,將來想做什么都可以,目前最重要的是用功讀書!

  諾貝爾沒有辜負父母的期望,他讀書很用功,很快學(xué)會了俄語,接著又學(xué)會了英語、德語。他的學(xué)習(xí)興趣廣泛,不僅閱讀有關(guān)機械、物理、化學(xué)方面的書籍,更喜歡文學(xué),偶爾還作詩自我欣賞呢。

  有時候,諾貝爾和哥哥們到父親的工廠去,他總是被那些轉(zhuǎn)動中的機器深深地吸引住,但他卻又發(fā)現(xiàn)了更有趣更好玩的東西,那就是裝入水雷的火藥。當時的火藥,無論是用于槍炮或水雷,全都是黑色的。諾貝爾會偷偷地帶點火藥回家,為了避免讓爸爸發(fā)現(xiàn)而挨罵,他經(jīng)常把火藥粉放入紙袋中悄悄帶走。

  諾貝爾用帶回家的火藥做煙火,他把火藥放在紙筒里,然后豎立在草地上,點著火后,火藥會“咻——”的一聲,在黑暗的夜晚中噴出美麗的火花。他又模仿父親的發(fā)明,嘗試做地雷來玩。他先用紙把火藥粉包成圓團,再用較韌不易破的紙搓成長條,作導(dǎo)火線。他覺得這還不好玩,又把火藥裝入小空罐中,封緊蓋子,再點燃導(dǎo)火線!芭椋 闭训墓拮影l(fā)出了巨響,蓋子飛了起來,大家都嚇了一跳,跑出來看是怎么回事。諾貝爾的調(diào)皮很快被父親知道,父親嚴厲地禁止他再玩火藥。

  工廠的員工們聽說此事,不再讓諾貝爾接近火藥。諾貝爾心想:“哼,不給?我就自己制造火藥!彼喕瘜W(xué)課本,原來是把硝石、木炭和硫磺混合,難怪火藥都是黑乎乎的呢。諾貝爾的試驗成功了,因此他又開始玩煙火了。這是一種非常危險的游戲,最后難免被父親發(fā)覺而遭到禁止。但諾貝爾從玩耍中,發(fā)現(xiàn)了火藥包扎的松緊與爆炸強力成正比的基本原理。

  轉(zhuǎn)眼間諾貝爾長到17歲了。這時他的兩個哥哥已在父親的工廠里工作。父親跟母親商量,想讓諾貝爾也到工廠上班,專門搞新產(chǎn)品的研究和開發(fā)。為了讓他先打好堅實的基礎(chǔ),父親先派他去美國,跟那個發(fā)明螺旋槳式汽船的瑞典人學(xué)習(xí)一段時間。

  于是諾貝爾第一次離開父母親,遠涉重洋到了美國。他投入到了瑞典籍的美國大發(fā)明家艾利克遜門下。艾利克遜對他深表歡迎。

  諾貝爾跟艾利克遜學(xué)習(xí)了許多有關(guān)各種機械的技術(shù),并幫助艾利克遜從事熱空氣引擎的研究工作。熱空氣引擎也就是今天的燃汽輪機,在當時還沒有普遍使用。諾貝爾從這項研究中,得知物體燃燒發(fā)熱使氣體膨脹產(chǎn)生力量的原理,并學(xué)習(xí)到許多新的知識。

  可是單獨來到遙遠的國度的諾貝爾,心中交織著復(fù)雜的情感,這使他對文學(xué)的興趣勝過對機械的研究。每當他想家感到孤寂時,大詩人雪萊的'詩便成了他的寄托,寫詩也成了他的主要消遣。

  一年過去了。諾貝爾辭別艾利克遜,離開美國踏上歸途。當他路過巴黎時,他想在此學(xué)習(xí)化學(xué)和物理;另一用意,是想欣賞巴黎美麗的風景以培養(yǎng)他作詩的靈感。

  諾貝爾在圣彼得堡時已有一定的法語基礎(chǔ),為了使自己的法語更流利,他進了一家法語會話補習(xí)班。在補習(xí)班里,他結(jié)識了一位美麗的少女。兩人一見鐘情,彼此相愛,海誓山盟私訂了終身,但遺憾的是,他所深愛的少女不久竟因病去世了!這個打擊,使諾貝爾無心留戀巴黎。他在少女的葬禮之后,就離開了這個心碎而難忘的地方,專心致力于將來的理想與事業(yè),回到了他的第二故鄉(xiāng)圣彼得堡。

  剛滿19歲的諾貝爾回到了闊別兩年的親人身旁。父母的身體都很硬朗,公司業(yè)務(wù)也相當景氣。他的大哥擔任了公司經(jīng)理;二哥擔任工廠廠長,都成了優(yōu)秀的技師,且在工作上能獨當一面。父親決定把諾貝爾安插在指導(dǎo)發(fā)明的單位工作。

歷史人物的故事12

  精忠報國岳飛

  岳飛,河北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縣)人,字鵬舉。19歲時投軍抗遼,相傳臨行時,其母在背上刺“精忠報國”四個大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1129年,金帥宗弼(金兀術(shù))渡江南進,攻陷建康,岳飛堅持抵抗,十戰(zhàn)十捷,于次年收復(fù)建康,金軍被迫北撤。之后岳飛又破李成,平劉豫,斬楊么,宋高宗手書“精忠岳飛”四字,制旗賜之。紹興六年,岳飛再次出師北伐未果,寫下了千古絕唱《滿江紅》。1140年兀術(shù)再次大舉南侵,岳飛于郾城大破金兵拐子馬(側(cè)翼騎兵)、鐵浮圖(鐵塔兵、重裝騎兵),收復(fù)鄭州、洛陽等地,淮河、黃河義軍紛起響應(yīng)。

  “岳家軍”從此威名遠揚,所向披靡。金軍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7月下旬,岳飛揮師開封,朱仙鎮(zhèn)一戰(zhàn),金兵10萬兵馬一觸即潰,他鼓勵部下說:“宜掏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边@時高宗和秦檜卻一心求和,連發(fā)十二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岳飛抑制不住內(nèi)心的悲奮,仰天長嘆:“十年之功,毀于一旦!”他壯志難酬,只好揮淚班師。1142年12月29日,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將岳飛毒死于臨安風波亭,年僅39歲。一代卓越的`軍事家、戰(zhàn)略家就此飲恨酒泉。

歷史人物的故事13

  1、岳飛

  岳飛(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鵬舉,相州湯陰(今河南省湯陰縣)人。南宋時期抗金名將、軍事家、戰(zhàn)略家、民族英雄、書法家、詩人,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

  岳飛從二十歲起,曾先后四次從軍。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澤至紹興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參與、指揮大小戰(zhàn)斗數(shù)百次。

  2、陶侃

  東晉西征大將軍陶侃做潯陽縣吏時,曾主管縣衙魚肉及精美食品供應(yīng)。有一回,他派人送一瓦鍋魚制品給母親諶氏。

  諶氏原封未動讓人退回,并附信一封:“你做縣吏,送給我公物,不但不能使我受益,還會增加我對你的擔憂!彼(guī)勸兒子要公私分明,為政清廉。在母親的教導(dǎo)下,陶侃反思自己,改過自新,后來以政績顯著聞名于世。

  3、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圣”之稱。祖籍瑯琊(今屬山東臨沂),后遷無錫,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

  后為會稽內(nèi)史,領(lǐng)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4、柳公權(quán)

  柳公權(quán)(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陜西省銅川市耀州區(qū))人。唐朝中期官員、書法家、詩人,丹州刺史柳子溫之子,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quán)出身河?xùn)|柳氏,為唐憲宗元和三年(808年)狀元。初任校書郎,進入夏州李聽幕府。柳公權(quán)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書,長在朝中。先后歷仕七朝,累官太子少師,封河?xùn)|郡公,世稱“柳少師”。晚年以太子太保致仕。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權(quán)去世,享年八十八,獲贈太子太師。

  5、包拯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xué)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xué)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jù)現(xiàn)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

  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xié)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xué)習(xí)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chǔ)。

歷史人物的故事14

  文天祥,宋末政治家、文學(xué)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下面我們來看看歷史人物文天祥的故事

  早期經(jīng)歷

  文天祥,初名云孫,字履善,又字宋瑞,選中貢士后,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相貌堂堂,身材魁偉,皮膚白美如玉,眉清目秀,觀物炯炯有神。在孩提時,看見學(xué)宮中所祭祀的鄉(xiāng)先生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謚號都為“忠”,即為此高興,羨慕不已。說:“如果不成為其中的一員,就不是真正的男子漢!

  文天祥二十歲即考取進士,在集英殿答對論策。當時宋理宗在位已很久,治理政事漸漸怠惰,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題議論策對,其文章有一萬多字,沒有寫草稿,一氣寫完。宋理宗親自選拔他為第一名?脊偻鯌(yīng)麟上奏說:“這個試卷以古代的事情作為借鑒,忠心肝膽好似鐵石,我以為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可喜可賀!睂氂铀哪辏1256年)文天祥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不久,他的父親逝世,文天祥回家守喪。

  開慶初年(1259年),元朝的兵隊攻打南宋,宦官董宋臣對宋理宗說要遷都,沒有人敢議論說這是錯的。文天祥當時入朝任命為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上書“請求斬殺董宋臣,以統(tǒng)一人心”。因不被采納,就自己請免職回鄉(xiāng)。后來逐漸升官至刑部侍郎。董宋臣又升為都知,文天祥再次上書一一列舉他的罪行,也沒有回音。因此出外任瑞州(今江西高安)知州,改遷江南西路提刑,升任尚書左司郎官,多次遭臺官議論罷職。擔任軍器監(jiān)并兼任代理直學(xué)士院。賈似道稱自己患病,請求退休,用以要挾宋理宗,詔令沒應(yīng)允。文天祥起草制誥,所寫文字都是諷刺賈似道的。當時起草圣旨誥命的內(nèi)制沿襲要呈文稿審查,文天祥沒有寫,賈似道不高興,命令臺臣張志立奏劾罷免他。文天祥已經(jīng)幾次被斥責,援引錢若水的例子退休,當時他三十七歲。

  咸淳九年(1273年),起用為荊湖南路提刑。因此見到了原來的宰相江萬里。江萬里平素就對文天祥的志向、氣節(jié)感到驚奇,同他談到國事,神色憂傷地說:“我老了,觀察天時人事應(yīng)當有變化,我看到的人很多,擔任治理國家的責任,不就是在你嗎?望你努力!

  主要成就

  軍事

  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 、簽書寧海軍節(jié)度判官。時元軍攻鄂州(今武漢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避兵。文天祥尚未就職,即上書宋廷,建策建方鎮(zhèn)分地防守,從民兵中選精兵,破格選用將帥。并請除殺動搖民心的董宋臣,未被采納,辭官回鄉(xiāng)。后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尚書左司郎官等職 。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軍器監(jiān)、兼權(quán)直學(xué)士院,因草擬詔書有諷權(quán)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佑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宋守將多降。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wèi)臨安(今杭州)。上書力陳分全國為四鎮(zhèn),集中財力、軍力抗元。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今屬江蘇),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 ,退守余杭(今杭州西)。德佑二年(1276年)力請同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張世杰率京師軍民20余萬,與元軍背城一戰(zhàn),宋廷不許。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泛海至溫州(今屬浙江)。五月,在福州與張世杰、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任樞密使、同都督諸路軍馬等。建策取海道北復(fù)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十一月,進軍江西失敗。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在各地抗元義軍和人民支持下,再攻江西,于雩都(今于都)擊敗元軍,收復(fù)興國(今屬江西)及贛州、吉州的屬縣,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蒙古、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杰。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文學(xué)

  文天祥在文學(xué)研究上除了《御試策—道》這篇哲學(xué)專著外,再無其它專題研究或?qū)V,這是由于當是的環(huán)境不允許他坐下來進行專題研究所致,除對策、封事等外,他在百忙中不卻友人之所托,寫了大量的文稿,其中包括序言、墓志銘,壽序、贊、頌、祝辭、書、啟、跋等各種不同形式的文體。此外,詩、詞最多,除了《指南錄》和《指南后錄》和《吟嘯集》外,還有《集杜詩》200首以及《十八拍》和少量的詞等。這是最有價值的著作,稱之為史詩。此外還有在抗元前的部分詩稿。

  文天祥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尤其是對詩詞的創(chuàng)作上,有兩個顯著特色,這兩個特色即分為前期和后期兩個階段。所謂前期指的是贛州奉詔勤王開始至夜走真州這個階段。當時雖然南宋小朝廷處于多難之秋,朝內(nèi)執(zhí)政者又是昏庸利祿之輩,但文天祥自己積聚了兵丁,他們是自己“乃裹餓糧”來到軍營中的,是一支愛憎分明,具有戰(zhàn)斗力的隊伍。因此在文天祥的心目中,復(fù)興南宋和收復(fù)失地有望,這一時期寫的詩歌的特點是清新、明快、豪放,感情特別豐富,濃郁,常以飽滿的戰(zhàn)斗精神勉勵自己,使人讀之如飲郁香的葡萄美酒,沁人肺腑。如《赴闕》一詩。從這些詩章中可以看出文天祥的眼里似乎已經(jīng)看到前途已呈現(xiàn)光明,復(fù)興有望。后來李庭芝暗示苗再成要將文天祥殺掉,以絕后顧之憂。苗再成通過與文天祥共議復(fù)興大志,覺得李的說法不妥,但又不敢明目張膽違抗,便設(shè)“看城子”之計,將文天祥引出城外,然后拒而不納。文天祥再一次受挫。但他并未氣餒,而是斗志昂揚接新的戰(zhàn)斗。他寫了《高沙道中》這首長詩,運用了平易流暢的散文化的語言,按照時間順序,周詳而不零碎地將他出真州城后身歷險境的.經(jīng)過和盤托出,使人讀之如身臨其境。全詩每句五言,隔句押韻,長達80多韻,一韻到底。讀后大有渾灝流轉(zhuǎn)的感覺,難怪后人讀此詩后,覺得可與杜甫寫的《北征》相媲美。這段時間,文天祥寫的詩篇較多,內(nèi)容大都振奮人心,可以說是兩個特色時期的中間時期,亦即過渡時期。

  到了福安之后,情況起了根本性的變化;实廴员魂愐酥械热税殉。雖然文天祥由行朝給了官職,但是不允許在行朝工作,連要求開府于永嘉(溫州)也不允許,最后決定讓其開府于南劍(福建南平縣),不久已移開府于汀州再至漳州,于此可知文天祥這個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這個職銜,不過是一個形同虛設(shè)的官銜名稱而已。這一時期,文天祥在詩詞寫作上,開始顯露出后期階段的特色,大都有對人生旅途多“險阻艱難”未盡人意的感嘆。

  特別是在祥興二年(公元1279年)二月六日,張弘范集中軍力破崖山,強制文天祥與之隨船前去。文天祥坐在另一舟中看到宋軍被元軍打敗的慘景,心中猶如刀割,深恨豎子大不爭氣,致有此敗,造成行朝覆滅。乃作長詩以哀之。詩題為《二月六日,海上大戰(zhàn),國事不濟,孤臣天祥,坐在舟中,向南慟哭,為之詩》一首,表達了當時文天祥的心情是何等的沉痛,對賈似道、陳宜中之流所造成的惡果無比痛恨。文天祥這一階段寫的詩詞,既悲壯、沉痛,又秀腴,典雅。

歷史人物的故事15

  說到張儀這個人,后世對他的評價可謂五花八門。頂他捧他的人說他是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踩他黑他的人說他是巧言令色的小人、滿口謊言的騙子;公允、客觀些的則認為他是成功的說客、策士。不過,無論褒貶,有一點是公認的,那就是張儀能說會道、巧舌如簧。

  張儀本是魏國人,因為能說會道,在沒有發(fā)跡之前,他曾輾轉(zhuǎn)各國游說諸侯,希望碰運氣謀個一官半職。有段時間他在楚國活動,費盡心思在權(quán)貴跟前混了個眼熟。有一次,他作為楚國相國的跟班之一去參加一個社交宴會,沒想到宴會上發(fā)生了竊案,相國隨身的一面玉璧被盜。有人就向相國打小報告,說:“今天參加宴席的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只有張儀這家伙,素來行為不檢點,又是窮鬼一個,不用問,您的玉璧一定是他偷走的!庇谑,一群人不問青紅皂白,把張儀抓起來一頓痛揍。

  張儀是不論怎么挨打,都說自己是清白的;由于沒在他身上搜到贓物,打完了那群人也就把他放了。張儀掙扎著回到家,妻子看到被揍得鼻青臉腫的丈夫,心疼地埋怨:“要不是你讀書游說,怎么會受這樣的侮辱呢?”張儀卻安慰妻子,裝出一副惶急的樣子,張嘴讓妻子看:“你快瞅瞅,我的舌頭還在不在?”他的妻子被逗樂了,笑著說:“舌頭還在!睆垉x正色道:“那就夠了。只要舌頭還在,榮華富貴會有的,報仇雪恥的機會也會有的!

  在楚國混不下去的張儀后來去了秦國,有幸得到秦惠文王(前356——前311年)的賞識。秦王讓他做了客卿,與他共商征伐諸侯的國策,最后還提拔他為秦國的相國。

  張儀做秦相之時,天下形勢是秦、楚、齊三強鼎立,而魏、趙、韓、燕次之。

  因此,張儀奉行的外交策略是“連橫”之策,對魏、趙、韓、燕以威脅恫嚇為主,“不聽話就揍你”,而對楚、齊,則設(shè)法使兩國互斗。

  但是有感于秦國的威脅,齊楚兩國此時已經(jīng)結(jié)成了聯(lián)盟。為了拆散這個聯(lián)盟,張儀把目光對準了楚國國君楚懷王。楚懷王其人,既貪且蠢,還很自大,要對付他,張儀表示毫無壓力。

  周赧王二年(前313年),張儀入楚拜見楚懷王。見面后,楚懷王主動向張儀表示熱烈歡迎,張儀游說他的說辭極其簡潔:“大王只要聽臣的話,背棄盟約,和齊國絕交,我們秦國愿意獻商於之地六百里給大王。”按說楚國也是地方五千余里的大國,楚懷王偏偏那么小家子氣,聽說可以得地六百里就像餓狗見了骨頭一樣兩眼放光,立即“大悅而許之”。

  但畢竟楚國朝廷里也不全是酒囊飯袋,謀士陳軫(曾經(jīng)為齊國、秦國效力過的陳軫,此時輾轉(zhuǎn)到了楚國為官)就向楚懷王進諫,說張儀的話不能全信,楚國可以先做做樣子,等秦國真的割讓了土地再和齊國絕交。結(jié)果楚懷王只回了他一句話:“你閉嘴!等著看我得地吧。”

  為了表示和齊國絕交的誠意,楚懷王不僅按張儀的要求與齊國“閉關(guān)絕約”,甚至派了“罵客”去齊國痛罵齊王。齊王大怒之下,轉(zhuǎn)而結(jié)交秦國。看到齊、秦聯(lián)盟已成,張儀馬上換了一副嘴臉,對前來要求割地的`楚國使臣說:“從沒聽說過割讓六百里地的事,但我張儀愿拿出私人的六里封地敬獻給楚王。”知道自己被耍了的楚懷王勃然大怒,再次不聽陳軫的勸諫,于第二年(前312年)發(fā)兵攻秦,與秦齊聯(lián)軍大戰(zhàn)于丹陽。結(jié)果楚軍大敗,八萬**被殲滅,共七十余名有爵位的將領(lǐng)被俘,漢中郡也被秦奪走。

  慘敗之后,楚國國力大為削弱,這時對秦國有威脅的只剩下了齊國。一年之后,秦王便派人與楚談判:愿還漢中之地與楚,同楚結(jié)盟對付齊國。

  但小孩脾氣的楚懷王這時只對張儀耿耿于懷,已不想要回失去的土地。他對秦使說:“我不要漢中之地,只要把張儀交給我處置,我就同意和秦國結(jié)盟。否則的話,我就一直和你們作對!”

  消息傳回秦國,秦王當時沒有表態(tài)。但張儀深知一個臣子在秦王心目中的分量絕對大不過國家利益,于是主動請命赴楚。

  這樣一來,秦王倒有些不好意思:“你此去楚國,楚王一定會殺你泄憤。寡人怎么舍得讓你去送死呢!”

  “楚王有一個寵臣叫靳尚,只要給他錢他什么事都肯做;楚王還有一個寵妃叫鄭袖,只要她說話楚王沒有不聽的!睆垉x胸有成竹,“只要搞定了這兩個人,微臣定能安然無恙地回來,繼續(xù)為大王效力!

  果然,張儀這次一到楚國,楚懷王就把他囚禁起來,準備擇吉日殺了他祭天。但是張儀早已暗地里重金買通了靳尚,告訴他如何行事。于是,靳尚找到鄭袖,對她說:“知道您即將被大王拋棄了嗎?”鄭袖趕緊問:“為什么?”靳尚按張儀教的話說道:“秦王鐘愛張儀,為了營救他,如今將要割讓土地給楚國,并選絕色美女送給楚王。楚王看重土地,就會敬重秦國,秦國的美女一定會受到寵愛;新人受寵,夫人您不就被扔到一邊了嗎?不如您替張儀求情,讓大王趕快釋放他,這樣秦國就不會送美女來了!庇谑青嵭淙杖找挂瓜虺醮碉L,楚懷王受到鄭袖的蠱惑,終于下令釋放張儀。

  張儀又趁機游說楚懷王,讓他親附秦國,拜秦國為大哥。一席話說得楚懷王連連點頭稱是,馬上同意與秦國親善,恭恭敬敬禮送張儀回國。

  就這樣,上了當卻不長記性的楚懷王一再被張儀算計、玩弄,生生地把一個強大的楚國弄得日漸衰微,用自己的昏庸、可笑成就了張儀的盛名。

【歷史人物的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歷史人物故事 關(guān)于歷史人物的故事06-25

歷史人物的故事01-03

歷史人物的故事04-24

歷史人物的故事【精選】06-03

歷史人物的故事07-08

歷史人物經(jīng)典故事05-27

歷史人物歷史故事06-20

歷史人物故事04-13

[通用]歷史人物的故事07-08

關(guān)于歷史人物的故事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