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的那些事》讀后感 推薦度:
- 讀了明朝那些事有感心得 推薦度:
-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
當(dāng)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1
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也可以寫的很好看,——當(dāng)年明月死啃了一年多,我終于在忙碌的學(xué)習(xí)生活這塊“海綿”中擠出一些珍貴的“水”,把厚厚的七本《明朝那些事》看完了。朱由檢選擇了上吊自殺,這多少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合上書,我發(fā)出了一聲沉重的嘆息。嗟爾明朝,氣數(shù)已盡,經(jīng)歷了二百七十六年風(fēng)雨的大明王朝轟然倒塌,曾經(jīng)炫目的一切終而散盡繁華。走上這條路就無法再回頭了,這是作者當(dāng)年明月的總結(jié),也是我的感嘆!
記得曾經(jīng)有很多人不解的問過我,你一個十七八歲的小姑娘怎么會喜歡這么沉重的東西?怎么有興趣去研究那些五六十歲老頭才喜歡的史籍?今天我在此正是回答這個問題,讀史詩使人明智,這毋庸置疑。而我更相信,歷史不僅能讓我們知得失,在它的背后,有一種光芒永恒不滅——人性!其實并非都如魯迅先生所言,歷史的書縫中總是“吃人”二字。在那些充斥著流血、殺戮、成王敗寇、爾虞我詐的文字背后,人性的`光輝與偉大將永遠存在。請相信善良,相信天道,也許有時正義和公理會遲到,但它們永遠不會曠課。
首先,我明白了一種叫做人心的力量。記得朱元璋從起兵到占領(lǐng)應(yīng)天,他的力量都很弱,然而他最終能擊敗強大的陳友諒,張士誠及元朝的統(tǒng)治者而得到天下,靠的就是人心。得民心者得天下,自古以來都是這樣。陳友諒不懂,他擁有可怕的艦隊,強大得無法再強大的武力,他拋棄了道義,拋棄了人性,最終卻失去了一切。他視人們的道義和信仰如糞土,卻不明白武力永遠解決不了問題。元朝統(tǒng)治者亦是如此,縱然占有了天下,他們?nèi)园炎约寒?dāng)客人,漢人的東西想怎么搶就怎么搶,若是心里不高興,殺掉幾個“南人”也啥關(guān)系。不懂得愛民,失去了人心,他們也失去了一切,重新被趕回了老家。人心的力量很強大,當(dāng)一個民族凝聚在一起時,是沒有困難可以打到他們的,永遠沒有。就比如抗日戰(zhàn)爭,八年前日本空手來的,八年后他們在空著手回去,什么都沒撈著,出了一個“侵略者”的“光榮”稱號。其實他們?nèi)羰呛煤醚芯恳幌轮袊臍v史,會發(fā)現(xiàn)這個民族是打不倒的,因為人心,因為凝聚,僅此而已。
其次,還有一種力量叫做堅持。世事紛亂,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絕大多數(shù)人是無法達到老莊哲學(xué)中那種心外無物,超然世外的境地。那紛亂的塵世中,許多人隨波逐流,見風(fēng)使舵,為追名逐利而放棄了自己最初的理想和價值觀。若是一個小人掌權(quán)、奸宦當(dāng)?shù)赖氖澜,連我自己都無法肯定是否會堅持道義,而不明哲保身?墒撬麄儯屛艺鸷,從身體到靈魂。兩袖清風(fēng)的于謙在大明京都岌岌可危,前任皇帝(朱祁鎮(zhèn))在敵人手中當(dāng)人質(zhì)時,他滿腔豪氣地怒斥主退派,用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大明的危機。當(dāng)政敵徐有負將他推上刑場時,他仍堅持自己最初的理想,縱然粉身碎骨,也要留下一股浩蕩的清白之氣。當(dāng)大明政局被首輔亦是第一奸臣嚴嵩所把持時,似乎一切都淹沒在無盡黑暗中,很多大臣明哲保身,反抗就是死亡。朋友一個個死去徐階將仇恨埋在心里,也許有時,活著比死更需要勇氣,他隱忍著,卻也堅持著,用他自己的方式打敗了嚴嵩,將大明王朝拉回了正軌,轉(zhuǎn)向了另一個繁華。海瑞是明朝數(shù)一數(shù)二的清官,清廉的連皇帝都不敢用他,同僚把他當(dāng)成異類,但他也選擇了堅持,用自己方式活下去,為官一方,造福一方百姓。士為知己者死,楊漣用生命詮釋這句話的含義。他本是小官,卻在明光宗朱常洛臨終時受命扶持幼帝朱由校,成為顧命大臣之一。魏忠賢把持朝政,大明王朝進入了最黑暗的時期,楊漣與無數(shù)東林黨人一樣,堅持正義,不屈抗爭,無論誘惑或是酷刑,他都不放棄。最后,徐顯純殘忍地將鐵釘釘入他的腦門,他仍堅守著他所相信的公理和正義,直到最后一刻。他們的信仰,他們的堅持,讓我動容,人竟可以靠著如此強大的精神力量活下去或者面對死亡,從容、坦蕩、瀟灑、大氣……公理有時真的會遲到,但永遠不會曠課。也許他們中有人無法看到光明再次照亮黑暗,驅(qū)散黑暗,但我看到了,小人倒臺,悲慘而死,正義之士被人們稱頌,光耀千古。人生永遠無法一帆風(fēng)順,黑夜漫漫無邊時,請選擇堅持,堅持自我,堅持正義,光明總會到來,正義必將戰(zhàn)勝邪惡,亙古不變。
還有一種光輝成為人性。提起后宮,很多人會立刻想到勾心斗角,爾虞我詐,但權(quán)謀不過是小人之術(shù),我更相信孟子——人性本善。明憲宗朱見深的寵妃萬貴妃執(zhí)掌后宮,年齡大無法生子,卻害怕其他妃嬪母以子貴,每當(dāng)聽到有人懷孕時,便派出爪牙去。一天,一名姓紀的宮女懷上了一個男嬰,萬貴妃的爪牙終于不忍下手,這個孩子在后宮長到六歲。六年來,除了萬貴妃,所有的太監(jiān)宮女妃嬪都知道后宮多了一個男孩,但所有人都選擇了沉默。有時,太監(jiān)們用少的可憐的錢買來糖果玩具逗小太子朱佑摚開心,張敏(太監(jiān))甚至用生命讓朱見深相信自己有兒子,接太子出后宮,脫離萬貴妃的陰影。十幾天后,紀姑娘于后宮悄然死去。她的死因,后人多保持了沉默,無需探究,因為所有人都知道兇手和動機。朱佑摚即位后,卻沒有對萬家動手,萬貴妃在他還沒有記住母親的音容笑貌時就永遠奪去了她的生命,當(dāng)他手握生殺大權(quán)時,他卻選擇了寬容。作者說,因為懂得,所以寬容。是的,他所懂得的愛與恨遠比萬貴妃多,因為懂得,所以寬容。每讀到這,我總是深深震撼。這是一段不可思議的故事,卻也是真實的歷史。權(quán)力力只是一時,而人性的光輝卻照亮千古。后宮的人們用行動證明“人性本善”的道理,而明孝宗更讓我明白,寬容是一種更高尚的“報復(fù)”。給敵人一條退路,也是給自己一條退路,魚死網(wǎng)破永遠不是我們想要的結(jié)果。請相信善良,學(xué)會寬容,方能發(fā)現(xiàn)前方是一方更清明的天地。
二百七十六年,無數(shù)風(fēng)雨,無數(shù)人物,我只用了一年,就見證了大明王朝的從興起到衰亡。一切不過轉(zhuǎn)瞬間。合上書,我也不知自己心里究竟什么感受,但總覺得空落落的,仿佛丟了什么。有人說,研究歷史的人明智卻悲觀。也許如此,前一頁還是輝煌,下一頁便是凄涼,權(quán)力富貴,也不過如此,一切都是過眼云煙,不值得留戀,亦無須感嘆。不過,我們總還是要從這紛亂的歷史中學(xué)到些東西的,以自己的方式活下去,以史為鑒,明辨榮辱得失。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2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是當(dāng)年的岳明,他以幽默的筆調(diào)生動地寫下了明朝的故事。在史料的基礎(chǔ)上,加上一些小說的筆法,寫出了明朝十七位皇帝和其他貴族顯貴的命運故事意象。不會讓讀者覺得無聊,也不會讓人不感興趣。在他的作品中,所有的人物都像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的情感。第一個是關(guān)于明太祖朱元璋的。在沒有任何背景和其他優(yōu)勢的`情況下,朱元璋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登上了皇位。雖然道路注定崎嶇不平,但他仍然克服了許多困難,取得了成功。朱元璋最終得以登上王位。他的下屬的能力肯定不止這些,一方面肯定有他自己的聰明才智。
朱元璋曾說:“你有的是我的,我有的還是我的!蔽矣X得這句話特別霸氣,但他一定有能力和資本說這句話。后來他確實有這個能力和資本?戳酥煸暗墓适,不禁想到。既然朱元璋能在如此艱難的環(huán)境下登上皇位,贏得天下,那么我們有什么資格在如此穩(wěn)定的形勢下不努力呢?
不得不說,朱元璋有他自己的野心。如果他沒有這個野心,他現(xiàn)在也不一定能創(chuàng)造他。對我們現(xiàn)在來說,學(xué)習(xí)就像奪取王位。王位是第一位的。只有第一個能登上那個寶座。別人只能看不甘心,卻無能為力。
所以平時要好好學(xué)習(xí),這樣才能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F(xiàn)在就像朱元璋一樣,大家都盯著皇位,稍有懈怠就會被帶走。所以要掌握平時的學(xué)習(xí)方法,有效的學(xué)習(xí)有用的東西,但是現(xiàn)在不知道有什么方法適合自己,但是如果你想找到適合自己的,能提高成績的方法,那就讓我們在思考中得到樂趣,思考中的樂趣之門永遠為你敞開!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3
用自己的方式,度過人生
――――讀《明朝那些事》有感
迎著溫暖和煦的春光,我翻開了《明朝那些事》,品歷史之悠久,享生活之美好!善哉!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王朝——明朝的興衰。那犀利的文筆,將任務(wù)的形象、心理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戰(zhàn)爭中,將領(lǐng)的運籌帷幄;朝廷里,百官的鉤心斗角,無不清晰地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
書中朱元璋的精明,于謙的正直清廉,張居正的剛正不阿,王守仁的無懈可擊,孫承宗的神機妙算,都使我感慨萬千,而真正令我仰慕的'還是徐宏祖(徐霞客)。精于權(quán)謀的野心家、政治家,在朝野中明爭暗斗,為了地位,、權(quán)力去陷害他人,而卻忘記了自由,忘記了生活。他們眼中的成功就是排斥他人,躋身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nèi)閣首輔,他們被歷史制度牽著鼻子走,雖然為歷史發(fā)展做出巨大的貢獻,但他們的人生并不成功,并不幸福。我只羨慕徐宏祖!
徐宏祖沒有選擇當(dāng)年的科舉考試的方法出人頭地,他從小就立志遨游四海,即使遇到艱難險阻也不退縮。他用自己的方式度過了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一個成功的人。而他的《徐霞客游記》也成為我國地理學(xué)的名篇著作。
人云亦云不是一種好習(xí)慣,而是一種自卑的,毫無信心的做法。別人有自己的方式,你為什么沒有?你憑什么沒有?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就像天上的繁星,地上的沙礫一樣,數(shù)不勝數(shù),卻沒有一模一樣的。你可以有一個屬于你自己的人生,沒有人能克隆,克隆也是徒勞。
成功的人生是美好的,誰都這樣認為。但不精彩的人生,不獨特的人生,卻并不成功。因為,唯一成功的方式,依我看來就是——
用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4
最近,我閱讀了一本由當(dāng)年明月寫的歷史小說《明朝那些事 》一提到歷史人們肯定會覺得歷史十分枯燥乏味,語言都是死死板板的,但作者卻以風(fēng)趣幽默的方式描述了明朝的點點滴滴,比如:“……如果你有幸拿到兩張鐵劵,倒也不一定是好事。特別是第一版‘開國輔運’,因為據(jù)有關(guān)部門統(tǒng)計,拿到這張鐵劵的人80%以上都會有朱元璋同志額外附送一張陰曹地府的觀光游覽劵。此外特別說明:單程票,適用于全家老小,可反復(fù)使用多次,不限人數(shù)。這以幽默的形式讓我們知道朱元璋當(dāng)時滅臣之多。
我十分敬佩朱元璋。他從貧困農(nóng)民家出生從小就是農(nóng)民但瘟疫讓他的父母去世在走 投無路下并沒自暴自棄而去當(dāng)了和尚又過幾年他在朋友的聳勇下當(dāng)了叛軍緊接著他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成了元師擁有千軍萬馬他不斷努力終于打敗了他最大的敵人-元。最終坐上了王的`寶座。
當(dāng)時我讀到這里,不禁想:朱元璋一個地位卑微的農(nóng)民最后當(dāng)上了至高無上的王,他都是靠什么?是靠他努力!
只要我們努力向著夢想前進就能讓夢想展翅高飛,在這一個寒假里讓我認識了一個朝代明朝。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5
高考結(jié)束,在書店里看到這樣的描述不禁一陣驚奇,從未見過哪本歷史題材的書是以這樣的方式來介紹人物的,于是便往下讀了開來。這一下不得了,坐在書店里一口氣從朱重八讀到了朱老四登上皇位。到現(xiàn)在,前三部書都已經(jīng)讀三遍了,每每讀來,總有余思繞梁,回味不絕之感。
文章夾敘夾議,又帶描述與品評。語言輕松詼諧,但給讀者的不僅是捧腹,還有苦思與慨嘆。同樣為歷史性的文章,比之養(yǎng)在深閨人不識的大部頭著作,更能激起大眾對歷史的興趣。讀過文章,俯首細思,不僅感嘆于書作者當(dāng)年明月文筆之老練,更為由作者描述出的六百年激蕩風(fēng)云喟嘆。
書中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古代的政治制度——以拔河的比喻描述皇權(quán)與相權(quán)的矛盾;以喜劇的方式介紹歷史時局——成化年間妖風(fēng)陣陣,后派,春派,監(jiān)派,仙派,混派鼎力江湖;以戲劇的介紹歷史大事——土木之變,劉瑾之死……從王守仁的“心學(xué)”經(jīng)歷中你可以知道為什么打敗太平洋艦隊的東鄉(xiāng)平八郎“一生俯首拜陽明”;見識過了朱棣的造反和戚繼光的抗倭,你會了解到什么是“合正而擊奇”什么是“五華陣”“鴛鴦陣”……
作為學(xué)歷史的學(xué)生,其實更看重于讀書之后對歷史的思考。畢竟當(dāng)年明月并非以歷史為專業(yè),我們沒必要把此書當(dāng)歷史教材來讀,其內(nèi)容與實測不符之處也是有的。比如作者說朱重八是可以叫做朱八八的,但史冊載“重”只是朱元璋的輩分,正如在下之“循”字。讀過了《明朝的那些事》,與自己所學(xué)的知識相應(yīng)煊煊,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有幸出入歷史,實在是人生一大快事。
歷史是一個包羅萬象的自由世界,它不像文學(xué)那樣只是虛構(gòu)和想象,或者蹭著現(xiàn)實的地皮打滾,可愛而不可信。歷史中的人物各具特點,因為他們曾經(jīng)和我們一樣活生生地站在這片土地上。不管男女老少,尊卑貴賤,美丑善惡,你可以召之即來,揮之即去;你可以揭露他的隱私,審視他的靈魂;你可以評價他的優(yōu)劣,縱論他的得失……做這些還不用擔(dān)心他們罵你娘、告你的狀。歷史中的.各類事件首尾具備,因為他們是曾經(jīng)的事實,就像你昨天早上吃了倆饅頭一樣實在。
所有事件,無論縱橫捭闔,刀光劍影,慷慨激昂,恩怨糾纏,你都可以相逢一笑;厥浊,在歷史中,你可以縱覽始末,明察秋毫,可以憑吊興旺,指點功過,還不必擔(dān)心招惹橫禍。任何讀史學(xué)史治史的人,既可以和歷史的人事保持理性的距離,又可以對其人事傾注感情;既可以像外科醫(yī)生面對手術(shù)那樣冷靜理智,又可以像當(dāng)事者面對親仇病死那樣愛憎歌哭。
出入歷史的人不會感到孤獨,歷史里有那么多的人,可以為楷模、朋友、知音、同道、鄰居,為點頭之交、為陌路之人、為競爭對手、為假想敵人;歷史里有那么多的事可以去牽腸掛肚、大惑不解、猜度琢磨、冷眼旁觀,去審視度勢、去設(shè)身處地、去把握,領(lǐng)悟、咀嚼、回味,去舉一反三。
在這里,我們可以讀遍歷代國家的盛衰興亡,閱盡無數(shù)人的生死榮辱,看貫無盡事件的血雨腥風(fēng)。最后,我們可以得到一種理智、徹悟、淡定、通達。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6
暑假在家看了一本叫《明朝那些事》的一本書,這本書使我如癡如醉。作者是當(dāng)代明月,他的寫作不僅筆鋒活潑幽默,而且加進了自己的感悟,這就拉近了作者與讀者的距離。布帛菽粟,生老病死,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古人原無異于今人,真能深入古人的情境和內(nèi)心,歷史就活了起來。但是他并不滿足于此。畢竟語言的表現(xiàn)力是有限的,于是輔之以圖、以表、以“參考消息”,使讀者憑文字冥想的形象,情景,得以直觀,使錯綜復(fù)雜的人物事件得以曉得。
這本書主要講述了朱元璋的`一生,他從放牛一直到做了皇帝,這是一個多大的變化,從一無所有,連父母的棺材都買不起,到后來整個國家都是他的。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是他聰明好學(xué),機智勇敢和付出無數(shù)的血水和汗水才能擁有了一切。如果沒有當(dāng)中的一點,就可能沒有了我們今天的一切。
所以我們要像朱元璋學(xué)習(xí),才能有所成就,創(chuàng)造大業(yè)。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7
說到讀書,結(jié)果第一本書沒借,《平凡的世界》。剛看了流行的《明朝那些事兒》,卻一直看不上這本書。今天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眼光太短淺了,大家都真的很好,所以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因為我只借了兩個,所以我必須向朱迪了解明朝。本來明朝的觀念只停留在宦官的權(quán)力上,現(xiàn)在有了一些立體的效果。原來北京這座大城市是由朱迪建造的。明朝的產(chǎn)物“東廠”,因為辦公地點在東華門,現(xiàn)在王府井大街附近,那里還有一條東廠胡同,所以改名為“東廠”。呵呵,歷史真的在。
另外,書中還提到了鄭和七下西洋的歷史,突然發(fā)現(xiàn)奧運會開幕式上也呈現(xiàn)了鄭和下西洋的歷史,才知道這不是吹噓我們的歷史有多輝煌,而是說我們中國人有多善良。他們那么強的時候,也不搶鄰居的地盤。他們舉著“拜訪好朋友,問候好鄰居,結(jié)識好伙伴”的大旗,與這些小國和平交流、生活,順便做點生意。最后,他們想使用“和諧”這個詞
書中還提到了一個我非常敬佩的人——楊普,不是因為他這個人才華橫溢,而是因為他的精神。當(dāng)皇帝以勾結(jié)太子的名義把他關(guān)進監(jiān)獄的時候,面對著他不能穿的囚衣和隨時被砍頭的危險,他在監(jiān)獄里度過了艱難的日日夜夜。十年后,皇帝得知自己在獄中不斷讀書,重用此人,后來成為名臣。我以為如果我們在圖書館堅持讀十年,我們會成功嗎?也許,只是誰能做到呢?
今天,媽媽帶了一套書回家,我一看是一套歷史書,還是厚厚的七本,它們的書名叫《明朝那些事兒》。我心想:又是一些枯燥的歷史書,還這么多,又這么厚,什么時候才看的完啊?媽媽還強力推薦:“看過這套書的人都說寫的很好看,你一定要慢慢看、細細讀!”我只好應(yīng)著媽媽的'要求,心不甘情不愿的捧起了書。
翻開《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頁,我就隨著作者來到了1344年。朱元璋從一個吃不飽飯的和尚,通過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_元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屬于自己的朝代——明朝。明朝從創(chuàng)建到滅亡經(jīng)過了三百年。這本書對明朝17帝,和其他王功權(quán)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了全景展示。尤其對戰(zhàn)爭、_治、當(dāng)時的經(jīng)濟政治制度等用美國戲劇演員的幽默進行了細細的描述。
在書中描繪了一系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英雄人物。如“不世出之英雄”李如松,臨危受命敢當(dāng)大任的名將李舜臣,是死不退、以身殉國的老將鄧子龍等,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被人家稱為“海青天”的海瑞,百姓們?yōu)榱四芤姟昂G嗵臁币幻,可以千里迢迢從外地趕來,磨破了十幾雙鞋,徒步趕到京城。海瑞兩袖清風(fēng),廉潔公正,想到的事就義無返顧的去做。最后他因為直言犯上,被罷官。抄家時家里只有幾件補滿補丁的破衣服。在百姓的心中:海瑞就是一位能為百姓著想,不屈服于的好官。
這套書作者寫得也非常有特色,不像以前看過的歷史書,都枯燥、看不懂的。它簡單、易懂、語言幽默,情節(jié)生動。作者還時不時的調(diào)侃幾句。原來歷史書也可以這么好玩、好看,真可謂是輕輕松松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8
元月份買的《明朝的那些事兒》到今天終于斷斷續(xù)續(xù)讀完了。讀起來比較輕松,但太油,有時有的片段略感有淹沒主題的不爽,不多總體上還是不錯。明史是很多愛好歷史的人喜歡研究的一段歷史。我對這也有點興趣,但看的這方面的書不多且零碎。小時就看過姚雪垠的《李自成》,呵呵,和這本書里描寫的可不一樣,印象最深的是郝?lián)u旗。
一個窮苦人起家打下的天下歷經(jīng)270多年,期間演繹的悲歡離合忠奸邪正權(quán)謀黨爭實在是讓人掩卷而嘆。有人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女孩,有人說歷史是政客的玩物,還有人說歷史是權(quán)貴的`妓娼,那是講政治取用,但到我等老百姓就不同,沒有那么強的功利性了,但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也就是一千個《王子復(fù)仇記》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那樣了。
這書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篡位的朱棣、能干而貪財?shù)膹埦诱、奸相嚴嵩、魏忠賢、勤政廉政而又無力回天的崇禎、清廉敬業(yè)的奸臣溫體仁、有戰(zhàn)略眼光的孫承宗、忠貞的曹文昭、盧象升、有爭議的袁崇煥、起義的流寇張獻忠、高迎祥、李自成。
這書講的最多的是權(quán)謀黨爭,作者也認為歷史其實就是權(quán)力的爭奪史。他講的明朝的那些事兒總的來說就是部宮廷斗爭史。用現(xiàn)代的語言來講歷史算是講的不錯的,當(dāng)然那里面的謬誤我等非明史專家也就是姑妄說之姑妄聽之了。
作者最后用“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做結(jié)語,我覺得也許有一定道理。但是這個世界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的人極少。一是客觀條件限制,二是主觀條件的限制,三是絕大多數(shù)人是心比天高命比紙薄,最終絕大多數(shù)人是以失敗告終。我看欲望是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動力,也是人生痛苦的緣由。就是心凈的佛也有“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钡挠。
看歷史既有恍如隔世之感,又有身臨其境之嘆,一切如過往云煙,但一切又循環(huán)往復(fù)不能自拔。人啊人!真不知道你是個宇宙的靈長,還是個貌似理性的食利的糟糠之物了。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9
被疫情幽禁在史上最長的寒假里(別問我為啥不出門,原因都知道),在家重溫了一遍《明朝那些事兒》。有些感想,今天一并在這里寫出來,權(quán)當(dāng)和大家分享。(二三段扯淡,想看硬貨的直接第四段起)不得不說,當(dāng)年明月筆法不俗,再簡單樸素的事情也一樣能寫的蕩氣回腸。同時也佩服他的耐心與努力,明朝近三百年的歷史,自始至終的堅持,已實屬不易。正如他所說:寫一本書,開始時三十來歲,寫完還是三十來歲,有趣。
《明朝那些事兒》中,雖有太祖的金戈鐵馬,大漠廝殺;成祖的七下西洋,萬國來朝;于謙的堅守帝都,扶大明于即倒;孫承宗的關(guān)寧防線,挽大明與將傾。但我最愛的還是那朝堂上一次次的明爭暗斗,生死一線。夏言打倒張驄,嚴嵩打倒夏言,徐階打倒嚴嵩,高拱上臺,張居正坐莊,端的是精彩萬分。
《明朝那些事兒》說是歷史,不如說是人生,而且是一場五味俱全的`人生。舉個例子,明朝言官權(quán)力極大,但有一種人是言官絕不會彈劾的,那就是軍事文官。行伍出身,通常不按規(guī)矩來,你罵他他砍你。軍事文官中佼佼者如戚繼光,前線打仗一把好手,后方得罪的人倒也不少。為何沒人能罵動他?究其原因,還是時勢造英雄。當(dāng)時的明朝倭患嚴重,你彈劾了戚繼光誰來抗倭?你上?因此,想要活得舒坦,就要把自己打造成獨一無二的人物。不要怪老天無眼,發(fā)現(xiàn)不了你這個人才,一但你能做到獨一無二,自然會有人來請你出山。老話說得好,靠山山倒,靠人人走,唯有靠自己才是正途。
明朝吏治的復(fù)雜度絕無僅有,六部作為中央機構(gòu)監(jiān)管地方;又有監(jiān)察科監(jiān)管六部;吏部負責(zé)京察;言官負責(zé)舉報;權(quán)力大的人官職通常較小以平衡其權(quán)力。但這種復(fù)雜的吏治機構(gòu)帶來的卻不是效率和相對民主,而是更低的效率和更強的集權(quán)。這證明了一點:越復(fù)雜的系統(tǒng),越有空子可鉆。奧卡姆剃刀原理都懂?“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既然更少的機構(gòu)就能做到同樣的效果,何不減少機構(gòu)?明末白銀危機,間接導(dǎo)致了明朝的滅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機構(gòu)的冗余。到了崇禎帝,下決心精簡機構(gòu),裁撤人員,拿職級最低的驛卒開刀,沒想到一裁裁出李自成和張獻忠這對“活寶”。(明思宗這個“慘”人)古人說“大道至簡”,誠不欺我。
明與上一個漢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宋,有一個很大的區(qū)別,那就是對開國功臣的態(tài)度。明朝開國功臣的存活率是中國所有封建王朝中最低的(基本都被殺了)。高調(diào)的李善長,胡惟庸等人個個被殺,而較低調(diào)的耿炳文(只會守城),湯和(早早交出兵權(quán),稱病在家)等人卻活了下來。這告訴我們,做人不能太張揚,過于張揚容易被針對,還是低調(diào)點好。畢竟古話說的好“滿招損,謙受益”。結(jié)合我近一段時間里的成績起伏,不得不信啊。
”萬歷三大征“中明朝消耗幾百萬輛白銀,但三大征征完后卻依然國有余財,國力強大,這一切幾乎都可以歸功于張居正的治國天賦。萬歷皇帝(和他媽)還是很會用人的,張居正的確是一個有理想,有目標,有能力,有謀略,有抱負的‘五’有青年。而且萬歷對他寄予了充分的信任,這是張居正能成功的首要先決條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萬歷既然有將大半個帝國的最高權(quán)力交給張居正的魄力,那自然也會有治理整個明朝的實力。只可惜他比較懶,不然明朝中興于萬歷是絕對有可能的。
講完個例,再講講整體。明朝朝廷里的人又可以略分成兩類,小人如曹操,“寧我負天下人,毋天下人負我”。賢人如孔孟,“寧天下人負我,毋我負天下人”。兩端都不占便宜,小人如徐珵,自己挖坑自己跳;賢人如海瑞,過于偏激,非黑即白;兩端均衡,如張居正。隨機應(yīng)變而不兩面三刀,朋而不黨,勾而不連,近君子時行君子,近小人時亦小人。剛?cè)岵,智勇雙全,此乃國士。旁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固然可惡,可厭,甚至使人心生憎恨,而以君子之腹容小人之心更是養(yǎng)虎遺患,姑息養(yǎng)奸,后患無窮!
就扯到這兒吧,強推大家讀一讀《明朝這些事兒》這本書,當(dāng)年明月是個好作家,說不定也能當(dāng)一名優(yōu)秀的史學(xué)家。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10
歷史和人生一樣,往往充滿了遺憾。在昏暗的燈光下,在寧靜的時光中,我似乎看到你孤單而又瘦削的身影一步步走來。張居正,回首相望你的人生片段,讓我感受你的靈魂。
翻開大明王朝的歷史,你所帶來的豐功偉績是不可磨滅的。你以少年天才的身份進入官場。你親眼目睹了官場上為權(quán)力爭奪的腐敗現(xiàn)象。由此你逐漸變得更加睿智,冷靜。終于在殘酷的斗爭中不但保全了自己,而且獲得了最終的勝利。
夢想。你當(dāng)上了內(nèi)閣首輔,但你并不為之雀躍欣喜。因為你眼前的王朝,只是一副被掏干挖盡的皮囊。朝政的腐敗、百姓的流離失所、國庫的空虛,讓你有了救國的.決心。于是你開始了長達十年的改革大業(yè)。錯綜復(fù)雜的政治舞臺上,面對守舊派的重重阻撓,你力挽狂瀾,不惜一切代價的讓國家有一番新正之氣。最終也因你的改革,讓國家本衰竭的命運一度出現(xiàn)中興之氣。
教育。面對年僅十歲的萬歷皇帝,你不僅在情感上充當(dāng)了他的父親,更重要的是你擔(dān)當(dāng)了他的老師。你一生嘔心瀝血的兩件事:一是改革,二就是對小皇帝的教育。你用你的肩膀,為十歲的他撐起了一片天,一個國家?赡阌衷跄芟氲剑銥樗砷L所培育的大樹。在他心里,卻留下陣陣陰影……
抉擇。當(dāng)改革轟轟烈烈的施展開來,當(dāng)國家好不容易走上正軌時,有一個巨大的磨難走向了你。你的父親去世了,那一刻,你淚流滿面。很難想象,為了朝政與抱負,你十九年從未回家看過父親。更多的愧疚,思念,只有在你心里更顯凄涼。而更大的磨難,是你要放棄朝堂,回鄉(xiāng)為父守孝。在夢想和道德中,你面臨抉擇。改革大計還未完全實施,你又怎能離開?在滿朝官員的彈劾和非議中,你超越了世俗,超越了那個時代,在親情和夢想的抉擇之中,你毅然向著夢想前進。
破滅。在你任宰相的第十年,你倒在了病榻之上。而你親手教育的學(xué)生萬歷皇帝,卻暴風(fēng)雨般,毀了你畢生改革的希望。他對你進行打擊報復(fù),讓你的家人流離失所。你一生為之嘔心瀝血的兩件事啊,最終卻成為了矛盾體。v史帶來了陣陣荒涼……
身后名。《明朝那些事》里這么評價你“一個天才,生于紛繁復(fù)雜之亂世,身負絕學(xué),以一介草民闖蕩二十余年,終成大器!睂τ谖襾碚f,你是一位孤獨的英雄,你的卓越成就是無人能比擬的。但同時,你也留下了巨大的遺憾。對整個大明王朝,你的改革減慢了王朝的滅亡。當(dāng)你離去,當(dāng)你的改革被廢除,當(dāng)清太祖努爾哈赤打來時,人們不禁惶恐,不禁痛哭流涕,可世間再無張居正!就像《風(fēng)雨張居正》里面所說“有的人死了,但你還活著!蹦阌媚愕娜松嬖V我們,良知和理想是不會消失的,不因富貴而逝去,不因權(quán)勢而凋亡。
縱使時光飛逝,可對于歷史來說,你永遠不會消逝。你的一身正氣,你超越常人的智慧和決心,永遠沉淀在了歷史中。你是大明王朝最醒目的標志。你與歷史共前進。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11
書讀得不多,《明朝那些事兒》是讀過的史書中比較另類的一本。該書語言流暢,時不時調(diào)侃一下,真可謂輕輕松松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書中沒有引經(jīng)據(jù)典,也未注明出處,是否完全符合史實,咱也就沒法考證了。好在它說的事兒,跟我這些年東鱗西爪地積攢起來的明史都對得上,我也就認為它是真的了。
《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部從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寫起,直到永樂帝朱棣登基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傳和半部朱棣傳。
朱元璋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無所有的貧農(nóng),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沒受過教育,卻是個軍事天才,也是個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敗統(tǒng)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員的腐敗。做皇帝后,對腐敗官員大肆殺戮,卻沒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敗。這大概就是當(dāng)今社會對腐敗官員大開放生之門的歷史依據(jù)。
朱元璋有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靠著這樣的邏輯,天下一點一點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邏輯也被很多人信奉著。
朱元璋為了保證天下是自己的,也是他的繼承者的,精心、刻意地做了許多的安排,奪兵權(quán)、殺異己,卻無法保證天下從他的繼承者手中被奪走。
看來,無論你多么強大、多么精明,你可以將別人的東西巧取豪奪過來,卻無法阻止他人又巧取豪奪走;实廴绱,官員如此,商人如此,所有強者皆如此。
歷史的經(jīng)驗值得注意……
而歷史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書寫的,因此應(yīng)該是生動活潑的,而我們以前面對的事枯燥的敘述和總結(jié),根本無法引起我們的閱讀欲望。下面是我認為的一些有哲理的話。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12
讀書,特別是讀好書不但可以提高個人的理論水平,還可以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提高自我修養(yǎng),增加個人文化素養(yǎng)。作為一名中學(xué)歷史教育工作者,我在讀書方面一直比較偏向于政治歷史方面,這或許和我的專業(yè)有關(guān)。但我們現(xiàn)在所出版的歷史書中,專業(yè)性過強,對很多讀者缺乏吸引力。我也一直都覺得歷史書就應(yīng)該是這樣的,直到我看到明月大俠(請允許我這樣稱呼明月同志,不這樣不足以表達我對明月同志的敬仰之心)的《明朝的那些事》,我才發(fā)現(xiàn)歷史書原來可以這樣寫,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解讀!
我一直以來都有讀書的習(xí)慣,跟大部分人讀書的方式不同,我讀書喜歡一氣呵成!明月大俠寫的《明朝那些事兒》,最早在網(wǎng)上炒的沸沸揚揚,聽說不錯。于是,利用工作之余在網(wǎng)上進行了閱讀,一看就非常喜歡,后來還想方設(shè)法了實體書作為收場,并熱心的向周圍的朋友推薦,這本書講的許多事情也給與我很多啟示和啟發(fā),現(xiàn)陸續(xù)寫出來,與大家共勉。這次先說說對《明朝的那些事》的總體看法!
第一,寫史歷來有個不成文的規(guī)矩:要客觀,不能捎帶作者個人感情。這樣寫出來的歷史才夠公正。我想很多人看史書的時候都是本著這樣的標準去衡量作者作品的好壞的。但是在這本書上,這個標準完全不適用了。明月大俠不但在寫的同時加入了很多自己對人物和歷史事件的'理解,更加以分析和評述,那些模糊的歷史人物仿佛是他活脫脫象地捏出來了,一個個人物個性鮮明得好像要從紙上跳出來。沒辦法說這么寫是好還是壞,是專業(yè)還是業(yè)余,起碼有一點是不容質(zhì)疑的,看過那些一本正經(jīng)的史書,你可能幾乎什么都記不下來,而看過《明朝那些事兒》,那些人物是可以讓你過目不忘了。歷史上的人本來就應(yīng)該是有血有肉的,只是因為被生硬地記錄在那些只字片語的文獻中,他們失去了色彩,變得蒼白,而明月大俠的一支妙筆卻給了他們再一次的生命,這不是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而是還原,是精彩的歷史還原。
感動一:說的不做,做的不說
這是一段很小的故事,卻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有四個人:胡廣、王艮、解縉、李貫。他們是建文帝的臣子,科舉前三名、知名才子,其中王艮因為長得不好,硬從狀元被罷到榜眼。在朱棣攻入京城前夕,他們在一個人的家里密謀,討論今后的去向問題。
三人表現(xiàn)如下:解縉陳說大義,胡廣也憤激慷慨,表示與朱棣不共戴天,以身殉國。王艮不說話,只是默默流淚。談話結(jié)束后的表現(xiàn):解縉結(jié)束談話后,連夜收拾包袱,跑到城外投降了朱棣,而且他跑得很快,歷史上也留下了相關(guān)證據(jù)——史書曰“縉馳謁”。胡廣第二天投降,十分聽話——“召至,叩頭謝”?纯,多么有效率,召至,一召就至。第三名李貫也不落人后——“貫亦迎附”。而沉默不語的王艮回家后,對自己的妻子說:“我是領(lǐng)國家俸祿的大臣,到了這個地步,只能以身殉國了。”然后他從容自殺。前三位這樣的人在歷史上比比皆是,而王艮這樣的人應(yīng)該也有,但絕對是少數(shù)。文天祥應(yīng)該也算一個,或許他們可能是迂腐的,不識時務(wù)的,不隨機應(yīng)變的,可是,世界因為有這樣的人,才存在氣節(jié)這個東西,才變得值得歌頌。
感動二:朱元璋的確不是一個好人,但卻是一個坦蕩的人。
朱元璋是一個不加掩飾的人,他做了皇帝以后在修家譜的時候沒有像中國古代其他封建皇帝那樣給自己找一個顯赫的祖先和家世,而是直白的說“朕本淮右布衣”。瞧瞧,多坦白呀!“我就是淮右的一個農(nóng)民”,這種坦白實在讓人佩服!而唐王朝的李淵父子做了皇帝一修家譜,原本胡漢混血的李氏家族就成了道家創(chuàng)始人老子的后裔,可這樣的家譜別是“蒙”后人,連當(dāng)時的人都欺騙不了!從這點來說,朱元璋同志的確是一個坦蕩的人!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13
這本書,08年很火的一本書。
我這個人有個習(xí)慣,應(yīng)該是毛。寒(dāng)所有人都在關(guān)注一件事的時候,我對它漠然無視。
就像我對待這本書,08年很火,大家都看,我不看。
等到過兩年,我也不知道怎么忽然想起這檔子事,復(fù)制了朋友一本,也好,那就看吧。
然后呢,覺得這本書不錯,逢人便推薦,好多人都覺得我是火星來的,嘿嘿。
今天,我終于看完了這本書,高二開始看的,看到現(xiàn)在,很多小說高手估計該鄙視我的。說什么他看小說都是5天看完一本,我卻看這么久。對于這個哥們,我只能說,我還是新手~~呵呵,這是謊話,我真正想說的是,哥看書,不是用時間衡量的!哈哈!廢話到此,下面正題。
透過這本書,我親眼見證了一個朝代的`興衰。
從朱大哥穿著草鞋打天下,到崇禎上吊。300年的歷史就這樣在我眼前流淌過去,曾經(jīng),當(dāng)我看著朱元璋一步一步雄起,然后老死的時候,我的心里很難過,不忍再看下去,因為每一個英雄的結(jié)局,不會像電影那樣美好。
歷史是殘酷的。
我便把書放了放,不看了。
時隔一個月,我又拿了起來,因為我抗拒不了好奇。
那就看吧。那時候,我就在想,我現(xiàn)在看的都是明朝鼎盛的時期,等這本書快完的時候,明朝也該完了。我能不能接受這一個悲劇的結(jié)局呢?那時,我覺得當(dāng)我看完這本書的時候,會難過很多天。
可是今天,我看完了。我的感覺是,沒有感覺。
就像作者所說的那樣,他寫完這本書后的感覺是沒有感覺。
我不理解,為什么會如此,用我現(xiàn)在不成熟的思想解釋:當(dāng)我看過太多的風(fēng)起云涌,榮辱成敗,所有的喜劇悲劇,我的反映都是只有一種--釋然
在那個波光粼粼的歷史巨浪中,涌現(xiàn)了太多太多的英雄和狗熊。
猶記得,滿頭霜鬢的陽明在石橋邊說出:"此心光明,亦復(fù)何言"的坦蕩。
猶記得,于謙留下"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正氣。
猶記得,少年戚繼光說出"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情。
一切的一切,終歸化為一捧黃土,堙沒在歷史長河之中。
終化為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有空再寫點。今天到此為止。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14
《明朝那些事》第一部從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寫起,直到永樂帝朱棣登基為止。讀完這本書后,我覺得這本書跟其他歷史書不同之出在于:
首先,作者通過幽默風(fēng)趣的語言風(fēng)格進行歷史事實的描述,使得原本枯燥無味的歷史變得十分有趣,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例如:作者在描寫朱元璋在常覺寺里的悲慘生活時這樣寫道:“朱重八一直忍耐著,然而除了要做這些粗活外,他還要兼任清潔工,倉庫保管員,添油工(長明燈)”。又例如:作者在描寫朱元璋派其侄子朱文正鎮(zhèn)守洪都,其侄子竟能讓捉襟見肘的兵力安排的井井有條時,這樣寫道:“朱文正可能是學(xué)會計出身的,他在安排好防守兵力后,居然還能剩下兩千人(怎么擠出的),用來隨時支援各門”。諸如此類的幽默風(fēng)趣的語言在這本書中俯拾皆是,作者最大的成功,我想是用通俗的文筆,把本來艱澀難懂的歷史,變得非;顫,尤其是對人物的描寫,篇幅不長,卻讓讀者感到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其次,作者在人物描寫方面加入了小說的筆法,使得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更加具體。我想這個因素也為本書增色不少。書中刻畫的這些人物讓我印象尤為深刻。一個皇帝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皇帝不是開國的皇帝朱元璋,也不是在位最久的萬歷,而是朱棣。朱棣是一個傳奇的皇帝,在我看來,他一生的功過都有,功大于過。朱棣打敗侄子朱允炆,展示了他非凡的軍事才華。而登基后的殺戮,則體現(xiàn)了他的殘暴和軟弱。這也是他最大的過失吧。在朱棣統(tǒng)治期間,他北征蒙古,南平安南,所向披靡。他派鄭和幾次遠航,傳播了中華文化,永垂青史;他修訂了《永樂大典》,這本書涵蓋了中華民族數(shù)千年來的知識財富,它絕不僅僅是一部書,而是一座中華文明史上的'金字塔。不少史學(xué)家給了朱棣極高的評價:幅隕之廣,遠邁漢唐!成功駿烈,卓乎盛矣!得評如此,足當(dāng)含笑九泉!是的,他不是一個好人,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皇帝。兩個大臣從1368年朱元璋稱帝,到1466年明朝滅亡,幾百年里,可謂人才輩出,但我只對其中兩位大臣最為欽佩。于謙是于謙挽救了北京城,他是我心目中永遠的英雄。當(dāng)北京城被圍,多數(shù)大臣主張?zhí)优艿臅r候,是于謙一聲大吼,堅持留守,并成功的組織了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沒有于謙,歷史必將被改寫,會被寫上恥辱的一筆。幾百年后,我們?nèi)匀粚τ谥t充滿景仰。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和他的詩將永遠被人傳頌。鄭和鄭和之后,再無鄭和。鄭和能得到這樣的評價,當(dāng)之無愧!偉大的航海家鄭和,由于他幼年的不幸遭遇,他沒有能夠成家,留下子女,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一個偉大的,為后人懷念的人。
他使人永遠不忘。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15
《明朝那些事》講述的是從朱元璋白手起家,開創(chuàng)大明到崇禎帝朱由檢自縊煤山壽星亭大明亡國之間280多年的事情。
當(dāng)年明月用他特有的筆調(diào),帶我們走進了一個我們未曾見過的時代,一幅畫卷緩緩鋪開。在這里,我們將看到足智多謀、勤勤懇懇的明太祖,從一個不起眼的平民、和尚,到萬人敬仰的皇帝;也可以看到陰險狡詐的嚴嵩、魏忠賢;可以看到以身殉國的李如松,竭盡心力為國為民的張居正,他們不再是史書上那冰冷的,或陌生或熟悉的名字,而是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
書中,鄱陽湖一戰(zhàn)中那個一騎絕塵的身影讓我難忘,戚家軍以一當(dāng)十的鴛鴦陣尤在眼前。戰(zhàn)場上的廝殺,朝廷里權(quán)臣間的斗爭,展現(xiàn)著那個時代特有的魅力。
最讓我印象深刻,也最敬佩的一個人,叫張居正。他出身微寒,卻志在天下,隱忍多年,終成大業(yè),權(quán)傾朝野,但他并未因此放棄自己為國為民的初心,而是坐在首輔的位置上勤懇工作,實施改革,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也有陰暗的那一面,但這并不妨礙他成為一個正直的、優(yōu)秀的人,他所做出的杰出貢獻也無人能抹殺。
當(dāng)年明月在寫他時,沒有避諱那些他在官場中的陰謀詭計,沒有避諱他貪污和生活作風(fēng)的問題,這反倒使人物更真實了。曾見過皇宮中紙醉金迷的生活,也見過路有凍死骨的慘象,在他成為帝國第一人,甚至可以無視皇帝時,他沒有放棄最初的`理想。他的改革危及到了許多重臣、官員們的利益,他知道,他們會與他為敵,但他還是堅持改革。因為他心中有一桿秤,指向了貧苦百姓,他覺得他們過得太苦了,他們已經(jīng)在垂死掙扎,他太想給他們活路。因為人,無論貴賤,都有生存的權(quán)利。
公理自在人心。他是平凡人,也有污點,有欲望;他是英雄,可以不顧一切,不妥協(xié)的為了國家,為了那些和他不相干的平民百姓而戰(zhàn)斗時。他值得我們尊重,他的業(yè)績,是不朽的;他的人,也是不朽的。
用書中的一句話來評價他:千回百轉(zhuǎn),千錘百煉,矢志不改,如此而已。
翻開書的第一頁,有一句話:
人類從歷史中學(xué)到的唯一教訓(xùn),就是人類無法從歷史中學(xué)到任何教訓(xùn)。
我很不解,歷史課上老師曾問到我們?yōu)槭裁匆獙W(xué)歷史,她說,以史為鑒。
歷史不過是薄薄的幾頁紙,一個王朝的興衰,朝代的更迭,都是那么自然,讓人悲嘆,卻似乎覺得這是應(yīng)該的,天下大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果真能以史為鑒,那些熟悉的橋段為何會一次又一次上演?
人性總是存在弱點,但歷史卻并非沒有用處,我們的確可以痛斥帝王的昏庸,學(xué)習(xí)賢人的處事。讀完書后,我又有了更多的感悟,我們應(yīng)該做的是透過歷史去看那個時代,看它的強大興盛,也看它的衰弱沒落。這些,是激勵我們向前的力量。我們回望歷史,也展望未來,我們帶著先人的智慧向更高處攀登。
因為你還活著。活著,就要繼續(xù)前進。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明朝那些事讀書筆記06-24
明朝那些事兒有感06-26
《明朝那些事》讀后感08-22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07-02
《明朝那些事兒》有感500字06-29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01-08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06-08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筆記02-04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感想最新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