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必備】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體會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赡苣悻F(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
一位叫做弗蘭克爾的精神病學家,在二戰(zhàn)期間,為了照顧年邁了父母放棄了可以去美國的機會,最后被關進了納粹集中營,時間長達3年,以1/20的生存機會活下來,并寫下的這本著作。
關進集中營的生活,是無止境的饑餓和體力活,永遠不充足的睡眠,對生命的未知以及對于戰(zhàn)友不斷放棄生命的無奈。
臟亂差帶來的反差讓集中營的囚徒陷入深深的恐懼和絕望,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因無法接受現(xiàn)實落差而放棄生命,書中提及一個作曲作詞家,夢見了3月30日戰(zhàn)爭會結束,大家會被解放。然而隨著日子的接近,希望逐漸渺茫,最后這個人在2.29日發(fā)高尚在最后于3.30日逝世,死因傷寒。而戰(zhàn)后大量的研究指向集中營最常見的情況就是缺乏勇氣導致的抵抗力下降導致生病從而走向生命的終點。
作者認為他的活下來于運氣有非常大的關系,同時,他對生命的使命感——完成他因被關而丟失的精神病研究手稿,支撐著他要一直地活下去。大部分活下來的人也是有著強烈的生存使命感的。
這樣的經(jīng)歷,造就他對生命的意義有不一樣的看法。書中寫道“我們期望生活給予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活對我們有什么期望”。在大部分人漸漸失去信仰的年代,人們不問牧師,但是希望向心理醫(yī)生/精神學家探尋生命的意義。而作者的觀點事,別問外界能給予你什么,應該是在外界條件不可控的情況下,思考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如果你活在痛苦當中,對待痛苦的態(tài)度也是意義的一種體現(xiàn)。
他提出的意義療法是:
1、通過創(chuàng)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yè)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譬如愛情)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tài)度
現(xiàn)在就是過去,過去能被改變和修補。自由是人的生命消極的一面,其積極的一面就是負責任。
大部分人都同意“人是需要某種東西才能活下去”,但是現(xiàn)在普遍社會現(xiàn)象是“無意義感”。
作者認為,我們需要找到生活的目的和意義。心理醫(yī)生面對病人,更多時候是回歸到病人的過去,歸結為童年的.不幸或者過去某個行為某件事情所帶來的心理陰影,而意義療法不是歸咎于某個原因,而是讓我們思考自己的責任和價值,不對過去下判斷。
很多患上神經(jīng)性官能癥的人(中國稱心理。,通過意義療法發(fā)明的特別技術:矛盾意念法,得到了治愈。譬如一個失眠的人,會恐懼失眠,失眠本身是個痛苦的事,而對失眠的恐懼會加深這種恐懼,作者建議,可以干脆不強迫自己入睡,去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晚點上床入睡,反而會更快入睡。
與我上周看完的《未來簡史》,有一個很不同的觀點,簡史認為人是生化的算法,我們的行為看上去是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但是很有可能是生化的一個算法結果,我們的決定不是自主的產(chǎn)物。而本書認為,越是在惡劣的環(huán)境,越能體現(xiàn)人的差異,就是我們在困境的看法和我們對生命的堅持,這是一種很重要的能力。
在可以選擇的時候我們可以聽從內(nèi)心活著謹慎選擇,在不可以選擇的時候我們看似沒有選擇,但是作者相信我們依然有選擇的機會,就是選擇讓內(nèi)化自己,讓自己在困境中找到自己的意義,活出生命的意義。
所以心情憂郁的時候是選擇找到生命的意義?還是在過去陰影中尋找和解和解決的方式?
我個人覺得兩者都很重要。活得快樂就是最好的方式。謝謝本書帶給我的觀點;越痛苦,越美麗。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2
“書猶藥也,可醫(yī)愚”,疫情期間,晚上睡前陸陸續(xù)續(xù)看完了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后,感覺自己整個的生命能量像溪流一樣開始潺潺地流淌,讓我再次感受到:愛是一種醫(yī)治任何創(chuàng)傷的良藥,勇氣則是面對生活給我們設定的任何困境時的力量,而最重要的是我們心靈上選擇自由的權利是上天賦予我們最神圣的也是任何環(huán)境、任何人無法剝奪、也難以觸及的圣地。這本書的寫作背景非常奇特,因此才值得我們以感恩的心態(tài)將它細細品讀,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自己當下和未來生命中的諸多選擇?梢哉f,在品讀這本書時,不僅是在與一位偉大的心理學家對話,它更多的篇章中所凝聚的精華在觸動我們靈魂的同時,讓我們開始接納生活的全部:快樂、幸福、恐懼、悲傷以及各種未知。
書在開始的時候這樣介紹作者——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jīng)驗與學術結合,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全書只有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在集中營的經(jīng)歷,第二部分是作者心理學專業(yè)上的“意義療法”,而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占了全書的70%頁面。在我看來,那70%的經(jīng)歷本就是一種“心理治療”,第二部分的“方法論”只是讓此書錦上添花。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不禁會思考,苦與樂應該只是相對的?啵菦]有下限的。你感覺到的苦,都不是最苦的,因為總有比我們還苦的人,我們自己也總會遇到一次次打破自己極限的苦。書中第一部分快要結束的地方有這樣一個情景,受盡牢獄之災的人們終獲自由,可當有人問他們是否高興的時候,回答是否定的。作者說,他們已經(jīng)喪失了感受快樂的能力。這是一個痛苦的結束,與另一個痛苦的開始,盡管這個痛苦是在重獲自由之后。而苦的對面,是樂。樂應該是有上限的,或者說,樂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種平靜。就像書中所說:對于回家的犯人們來說,最重要的體驗是在他們經(jīng)受了那么多苦難之后,除了上帝,他不再畏懼任何東西,那種體驗有著無與倫比的美妙感覺。
我們在生活中經(jīng)常會有與別人比較的心理,也經(jīng)常看到別人身上的比較現(xiàn)象。如果把比較分為兩種,一種是往上的攀比,另一種是比誰更慘。向上的攀比多為讓別人認可自己,往下的攀比多為獲得別人的同情,后一種現(xiàn)象似乎更常見。這讓我想起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的片段,為了進入華府當傭人比誰更慘。這種比較的結果,往往是感覺自己更慘了,帶著一種悲觀情緒循環(huán)往復。如果真的需要比較的話,集中營的那種生活,不,那不應該被稱為生活,那種狀態(tài)應該是人類所經(jīng)歷的極端之一。而弗蘭克爾用他的方式告訴我們,哪怕在最極端的惡劣處境中,“只要我們擁有自主選擇如何應對處境的自由,我們就不會一無所有!
一本書的價值,不在于它的所有內(nèi)容都對我們有用。而是某一章節(jié),某一段落,甚至是某一句話,能讓你讀到此處時眼前一亮!最后,還是想分享幾句印象深刻的話語:
“一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你很多東西,但它唯一無法剝奪的是你自主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你無法控制生命中會發(fā)生什么,但你可以控制面對這些事情時自己的情緒與行動!
“我的初衷很簡單,只是想通過具體的事例向讀者傳遞一種觀點——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為惡劣的.情形下!
“我們自己必須回答生活向我們提出的那些問題,而要回答那些問題,我們就必須擔負起生活的責任!
弗蘭克爾以其切身經(jīng)歷告訴我們:生命在任何條件下都有意義,即便是在最為惡劣的情形下。如果磨難不可避免,那就把磨難作為自己獨特的任務,充分意識到自己的責任,認識到自己對所愛的人或者未竟事業(yè)的責任,就永遠不會拋棄自己的生命。生命的充實和豐滿,需要我們?yōu)榱艘粋有意義的目標而快樂地努力與奮斗。
所以我們每個人都應努力找尋和體驗生命的意義,過有意義的人生。作為一名教師,我們應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貢獻,與此同時,我們就會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也許在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困難和失敗,我們并不是一定要避開它,要相信,我們一樣可以從中找到它的意義,而那時候,也一定會有個比自己想象中更加強大的自己,來面對和克服那些使我們焦慮和恐懼的事情。而經(jīng)過這樣的選擇和努力,我們,會收獲更大的意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3
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能充分體現(xiàn)-----讀《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
當《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又出現(xiàn)在我的眼前時,那個飽經(jīng)風霜而又面帶微笑的維克多-弗蘭克爾仿佛又出現(xiàn)在我眼前時。我的`感情復雜,又是憐憫,又是同情。終于合上了書的最后一頁,我突然發(fā)現(xiàn):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會充分體現(xiàn)。
當他走出集中營的那一刻,他知道他成功了,并且他用他的現(xiàn)實經(jīng)歷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造福了很多精神問題的人,在我看來這是因為他的智慧和樂觀的精神,最主要的還是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完美認知所造成的。
當我看見有人支撐不了現(xiàn)實中的困難而選擇最慘烈的方式來逃避時,我認為這是胡鬧,生活中永遠不會一帆風順,只有那些了解困難知難而進的人,那些人才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和生命比起來,這些困難又算什么呢,而且“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只要命還在,一切還有挽留的機會,一切皆有可能。
相反如果你成功了,也不要忘記生命對你付出的一切,因為成功只有有了生命才能充分體現(xiàn)。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4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包含兩大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作者講述了他在集中營的經(jīng)歷;第二部分介紹了意義療法,這一療法替人們找到了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
書中介紹意義療法,是著眼于人類存在的意義以及對這種意義的追求。
意義療法既非說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勸戒也不是邏輯推理。用一種形象的方法來比喻就是,治療師扮演的角色好比眼科專家而不是畫家。畫家試圖向我們表達他自己所見的世界是什么樣子,而眼科醫(yī)生試圖讓我們自己去觀察世界實際上是什么樣子。意義療法師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視野,使他意識到其生命潛在的所有意義。
意義療法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式來發(fā)現(xiàn)生命之意義:
(1)通過創(chuàng)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yè);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tài)度。
作者將自己對生命的思考匯聚在書中的一字一句中。告訴我們無論怎樣解釋生命的意義,只要知道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存在,短短一生如蜉蝣,若能看透生命的本質,找到生而為人的源動力,認清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我們的生活。這一世才真的沒有白白來過。
正如詩人尼采所說:“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5
維克多。弗蘭克爾:“我們自己必須回答生活向我們提出的那些問題,而要回答那些問題,我們就必須擔負起生活的責任!薄芭橛袃r值的目標和自由選擇的任務奮斗”“為了某事或者他人的事,或者獻身于某種事業(yè)或所愛的.人”“希望和積極的能量能夠化挑戰(zhàn)為勝利”“滋養(yǎng)內(nèi)心的自由,擁抱自然、藝術、詩歌和文學之美,感受對家庭和朋友的愛”“積極的態(tài)度既可使人備感歡樂與滿足,也能使人經(jīng)受苦難和挫折。消極的態(tài)度則會加劇痛苦,削弱快樂、幸福和滿足感,甚至導致抑郁或疾病”“人對待一切事情——不論是生死攸關的挑戰(zhàn)還是日,嵤隆姆e極態(tài)度有助于成就我們生命的意義”“您生命的意義在于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人所擁有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被剝奪,唯獨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選擇一己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被剝奪”我:“哀大莫過于心死”“心的自由=人的自由”“一切都是自己的選擇”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6
此書的作者弗蘭克爾經(jīng)歷可謂曲折和傳奇。他本來有機會逃出納粹的魔掌,接到美國駐維也納領事館領取移民簽證的邀請,懷著對親人深深的愛,他卻選擇了留下。
留下的代價是沉重的,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和哥哥全都死于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jīng)驗與學術結合,開創(chuàng)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之所以傳奇,是因為弗蘭克爾在晚年的表現(xiàn)。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并在幾個月后領到飛機駕照。長久的愛好是登山,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
全書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是作者在集中營的經(jīng)歷和所感所悟,后半部分是作者介紹所開創(chuàng)的意義療法。
作為一個心理學家,作者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把在集中營的經(jīng)歷分為了三個階段:收容階段、適應階段、釋放與解放階段。第一階段顯露的癥狀是驚恐。第二階段顯露的癥狀是麻木。第三階段主要是幻滅感帶給人的影響。
1、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心存希望,不輕言放棄。
在惡劣環(huán)境中,把自己的思想抽離出來,站在旁觀者的角度看自己及所處的環(huán)境,可以減輕痛苦。在惡劣環(huán)境中,為了活下去,有必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價值,比如阿諛奉承、學會傾聽、展示自己的才藝技能等。在惡劣環(huán)境下,人們都自顧不暇,哪有時間精力關注別人,對別人遭受的痛苦漠不關心、無動于衷,只有自己衣食無憂了才會關注社會的發(fā)展和別人的生存狀態(tài)。身處惡劣環(huán)境時,要學會轉念,例如你很愛的一個人離開了這個世界,你無法接受,你痛不欲生,但是想一想,如果是你先離開了這個世界而TA卻活著,那TA該有多難受呀,所以你活著,TA離開了,你代替TA承受了這錐心之痛,這就是你愛TA的一種方式。一旦找到了痛苦的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比如你在心里祈禱,我現(xiàn)在心甘情愿的受苦是為了家里人不再受苦,這個時候你忍受痛苦就有了意義。在惡劣的壞境中,做最壞的打算,心就會變得坦然,輕松自在。比如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反正大家可能隨時會死去,那就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用無所謂的心態(tài)去生活吧,不必恐懼,不必憂煩,大不了就是一死嘛!另外,當你足夠餓、足夠困時,無論食物怎樣都會吃,無論外在環(huán)境怎樣都會睡著,所以說當?shù)靡钟舭Y睡不著時就去運動去勞動,直到累癱就會自動睡著。
2、生命的底色就是承擔責任。從宇宙角度來看,人類的生命毫無意義。大部分人為了孩子活著,沒有孩子根本活不下去,從沒想過自己的生命該去創(chuàng)造什么價值。但是生而為人,總不能浪費這一生吧!所以作者給出了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自認為前兩者不過是為了對抗生命的無聊,后者則不過是為了延續(xù)生命不得不做而已。作者說世界上再沒有別的能比知道自己的生活有意義更能有效的幫助別人活下去,生命最終意味著承擔責任與接受所有的挑戰(zhàn),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每個人每個階段的任務都是不同的,生命的底色就是承擔責任?梢娚鼘嵖啵胀ㄈ藖淼竭@個世界就是歷劫來的。
3、不了解真實情況,不要隨意揣測別人,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一個快要退休的老同事,自己每天無所事事,把生活過得了無生趣,每天的日子像雞肋一樣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卻反過來說我年紀輕輕每天不去社交只工作鍛煉看書,感覺我的.日子好無聊。我只能呵呵,心里總想著你那樣的日子過一天和過十年有什么區(qū)別,每天無所事事的活著跟死了有什么區(qū)別。人都有七情六欲,人性丑陋的一面就是看到別人比我慘,我就暗自得意,并不由自主的會感到高興,感到幸福,苦不苦、幸福不幸福都是比較出來的。
這本書告訴我們,人最終是自主決定的,他現(xiàn)在成為什么,在天賦與環(huán)境的限度內(nèi),都是自主決定的結果。生命是有意義的,找到生命意義的三個途徑:工作(做有意義的事)、愛(關愛他人)以及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即使在惡劣環(huán)境中,一定要轉換觀念,超越自我,向前看,寄希望于未來。
4、永遠心懷美好,相信未來。
同樣都在集中營,為什么有的人能活下來,有的人會面臨絕望乃至于崩潰?書中說到作者的一個觀察:他對那些因放棄對未來的渴望而放棄生命的獄友嗤之以鼻,因為這些人死亡的原因不是因為食物或藥品的匱乏,而是因為缺失對未來的渴望和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活。弗蘭克爾則不同,他心中無時無刻不牽掛著自己的妻子,內(nèi)心充滿了思念,因而懷著強烈的求生欲望期盼有朝一日能夠活著與愛妻重逢。他還不斷夢想戰(zhàn)后能夠到各地舉辦心理方面的專題講座,其內(nèi)容正與他在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種種經(jīng)歷相關。
最后,我想用書中的一段話語結束,這句話讓我動容和長久的深思,弗蘭克爾回憶起巴伐利亞森林中的落日場景:一天晚上,我們端著湯碗,精疲力竭地躺在棚屋的地板上休息,一名獄友沖進來讓我們跑到集合地看日落。站在外面,我們欣賞著晚霞,看著不斷變換形狀和色彩的云朵籠罩著整個天空,云彩一會兒鐵紅色,一會兒艷紅色,與我們荒涼的棚屋形成鮮明對比,泥潭也映照出燦爛的天空。幾分鐘的寂靜后,一名囚犯對另一名感嘆道:“世界多美呀!”
是啊,活出生命的意義,世界多美呀!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7
作為臨床心理學家,作者從納粹集中營恐怖的經(jīng)歷中汲取了力量。在那段經(jīng)歷中,犯人活的就像牲口一樣,每天關心的是能不能吃飽,會不會被挨打或者拖到毒氣室。人和人的精神狀態(tài)也大有不同,有寄希望于被解放卻因為一年年圣誕節(jié)還被困在集中營而心理崩潰的,有忍耐不了這種痛苦去撞擊電網(wǎng)自殺的.,在這種牲口般的生存環(huán)境中,人生存的意義是什么?
維克多找到了自己的生命意義:去幫助別人找到他們的意義,好好地活著。于是便有一部部的著作產(chǎn)生了。
對于我們來說,他給到的幫助是什么呢?如何發(fā)現(xiàn)自己的生命意義呢?按照意義療法,我們可以用三種方式來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1。通過創(chuàng)立某項工作或者從事某項事業(yè);2。通過體驗某件事情或者面對某個人;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tài)度。
文章的最后,想起來最近看的黑澤明的一部電影《生之欲》。當男主人公患癌走到生命的盡頭,看著不理解自己的兒子,無所事事的工作,沒有任何朝氣的自己,自己應該要如何獲得快樂?花很多錢沉浸于酒色玩樂中都無法找到自己,后面通過不顧一切地在自己的崗位上幫助群眾修建好公園,安詳?shù)厮廊ァP淖鲆恍┯幸饬x開心的事情,少花些精力在自己的得失和別人的眼光里,會讓自己純粹的多,開心的多。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8
生命的意義是什么?
弗蘭克爾說,是追求生命的意義。
人能夠自由嗎?
弗蘭克爾說,人能夠達到內(nèi)心的自由。
苦難痛苦對人意味什么?
弗蘭克爾說,讓人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
所以,弗蘭克爾的心理療法叫意義療法。他相信人之存在,需要有一個意義。我以為,因為人無法創(chuàng)造自己的.生命,會終其一生去尋找生命的意義,也就是活著的理由,以求能給自己安全感——有了活著的理由,我就能好好活。弗蘭克爾認為,不同的時期,生命的意義是不同的。是的,活著是一個過程,變化多端。我們會追求很多意義,也得到很多意義。
對于那些,我們不愿不想不要的人生呢?那些讓我們痛苦的部分呢?那些我們覺得不好,覺得虛度了的部分呢?那些讓我們眼里心里流淚的部分呢?弗蘭克爾引用圣經(jīng)的話:上帝會保留你的眼淚。不要軟弱,但要允許自己流淚。這是那個創(chuàng)造人類生命的人所給予我們的禮物。我們痛苦、不快、膽怯、乃至犯錯,是我們在追求人生意義的旅程中一定會遇到的風景,接受它們,寬恕自己。這樣,才能有力量面對以后的路,好好地走以后的路。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9
我們常常會感嘆人生短暫,進而因各種原因會感覺到人生存在之虛無。我們有太多遺憾,我們在和朋友的比較中喪失本心,在愛的過程中喪失自我,我們?nèi)諠u衰老。
讀完《活出生命的意義》,你會深刻懂得,你,就是獨一無二的你。
每個人的人生意義都不一樣,生命對每個人提出的問題,也各不相同,不管你是正常人,還是心理咨詢師,或者是患者,在人生意義這個宏大的命題下,沒有人可以替代你。
所以,你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在這個世界上,能夠為你負責的,只有你自己。負責任是人類存在之本質。你需要擔當起生活的重負。
不管你經(jīng)歷了怎樣的痛苦和無奈,你所經(jīng)歷的,別人奪不走。你做過了,愛過了,也勇敢承受過痛苦,這是生命給你的財富。這些回憶與你的生命息息相關。你所經(jīng)歷的一切,都是構成你生命意義的一部分。
你沒有必要去羨慕年輕人,當你老了,也沒有必要為虛度青春而懊悔。你只需要,在生命向你提出問題和挑戰(zhàn)的時候,勇敢地去接受它。
在你勇敢面對并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當你越是忘記自身低投入到這個任務的.時候,你所展現(xiàn)出的人性的光輝,就已經(jīng)體現(xiàn)出你人生的價值,實現(xiàn)你人生的意義。
弗蘭克爾在從集中營回來以后,發(fā)現(xiàn)自己所有的親人都慘死于集中營。這種情況下,他強忍悲痛,仍然完成了《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將“幫助他人找到人生的意義”作為自己的人生意義。作者在這個過程中,完成了對自我的超越。
當你能夠超越自我的時候,人生價值不過是自我實現(xiàn)的副產(chǎn)品罷了。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0
最近閱讀了猶太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的專著《活出生命的意義》,該書由在集中營的個人經(jīng)歷和意義療法兩局部組成,啟發(fā)人們不要被苦難打倒。
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堅強讓我佩服,他不斷實踐著尼采“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他不斷從那些放棄對未來的渴望而放棄生命的獄友那兒得到生命的啟發(fā)。
弗蘭克爾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寄給弗洛伊德一篇自己關于心理分析論文而得到弗洛伊德的欣賞,但他并沒有徹底成了弗洛伊德思想的奴隸,他有自己的思想和認識。他認為生活并非弗洛伊德所宣揚的那樣,只是簡單地祈求快樂,也并非阿德勒所教導的那樣只是為了爭權奪利。人活著是為了尋找生命的意義。
弗蘭克爾認為找到生命的意義有三個途徑,做有意義的事情、關愛他人、忍受苦難。他認為,苦難可以鍛煉人。他在書中說道,“在任何地方,人都會遭到厄運,同時也會遇到通過勇敢地面對苦難而實現(xiàn)道德升華的時機。〞
弗蘭克爾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可替代的,每個人只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才會覺得自己獨一無二。這個責任就是對所愛的人和事業(yè)都有高度的責任。
現(xiàn)在我們生活的時代是很繁忙的時代,我們能不能靜下來多關心自己所愛的人,我覺得這就是責任感。人們往往都把自己的工作和愛好分開對待,如果能對自己的工作都充滿高度責任和愛,我想肯定能不斷取得進步。
作者發(fā)現(xiàn),實際上只有兩類人,高尚的和齷齪的,任何地方都有這兩類人,每個團體中也有這兩類人。這也就解釋了人類社會開展不是一帆風順,而是不斷顛簸螺旋前進。
作者認為要擁抱自然,用藝術、詩歌和文學的.美滋養(yǎng)內(nèi)心的自由。
作者不斷在書中提到他創(chuàng)立的意義療法,我覺得可以用本書最后的一句話概括她的本質核心,那就是“您生命的意義在于幫助他人找到他們生命的意義〞!
作者認為,困苦環(huán)境能提供使人道德完善的時機,有的人會充分運用它,有的人會放棄它。在這種環(huán)境下,人仍然要堅持做一個勇敢、自尊和無私的人。
在艱難困境下,要保持內(nèi)心完全的自由確實很難,但是要是做到了,人生就很充實。生命最終意味著承當與接受所有的挑戰(zhàn),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一巨大責任。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1
佚名說:“生命惟因其短,故應把它化入人類最壯麗的文明史中以獲得永恒;生命也唯因其短,更要加倍珍惜每刻青春,使它在有限的生命線段內(nèi)盡可能發(fā)出最大的光和熱!鄙枰ンw會,體會其真實意義。如何體會生命的意義,這讓我想起了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
維克多.弗蘭克爾的《活出生命的意義》是美國最有影響力的10大圖書之一。這本書主要講述納粹時期弗蘭克爾開創(chuàng)了意義治療法的勵志故事。著名心理學家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跡。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都死于毒氣室,只有他和妹妹幸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jīng)驗與學術結合,開創(chuàng)了意義遼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最富光彩的見證。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營的經(jīng)歷,第二部分是意義療法。令我映像深刻的有兩處。
一處是第一部分中的一段。有一天號長F告訴弗蘭克爾“我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里有個聲音告訴我1945年3月30號我們會得到解放。”F是一個著名的音樂家,他滿懷希望地告訴弗蘭克爾,他堅信3月30號自己會獲得解放。距離那天越來越近的時候,F(xiàn)開始生病,高燒,3月30號那天他陷入昏迷,第二天他死于傷寒。
集中營里死亡率最高的時刻都在圣誕節(jié)前后。不是因為流行病,而是因為多數(shù)犯人都天真地以為能在圣誕節(jié)前回家,而隨著希望越來越渺茫,犯人失去了勇氣,變得沮喪起來。這嚴重削弱了犯人們身體的抵抗力,導致了最終的死亡。要想恢復犯人內(nèi)在的力量,必須讓他看到未來的某個目標…從這一段我們可以感受出,讓人活下去的不是希望,而是意義。希望可能會有破滅的一天,若把希望當做活下去的唯一支撐,當希望變得越來越渺茫時,你的.意志也在消退,生命力也會逐漸消失,最后直至死亡。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尋找生命的意義。這便涉及到了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其中便有尋找生命的意義的三種途徑。這也是我感興趣的另一處。
弗蘭克爾的意義療法與心理分析相比,意義療法不那么內(nèi)省和溯舊。相反,意義療法著眼于未來,著眼于患者在將來應該完成的意義。意義療法讓患者直面并重新認識生命的意義,讓他意識到這一意義會大大增強他克服神經(jīng)官能癥的能力。意義療法認為,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意義療法試圖使患者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因此必須使他決定自己為什么負責、對什么負責以及對誰負責,而不是來問醫(yī)生。意義療法既非說教亦非祈求,既不是道德勸誡也不是邏輯推理。治療師的作用是拓展患者的視野,是他意識到其生命潛在的所有意義。
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于某種事業(yè)或者獻身于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越能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按照意義療法,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有三種途徑:
1、通過創(chuàng)立某項工作或從事某種事業(yè);
2、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面對某個人(追尋真善美或者愛上某個人);
3、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采取某種態(tài)度。
就如這次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來說,醫(yī)護人員、敬畏人員、志愿者等等在其所從事的崗位上,用敬業(yè)精神、奉獻精神,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活出了生命的意義;在醫(yī)護人員奔赴抗疫一線時,面對與戀人、家人、朋友離別時流露出真摯的感情,從中體會出出生命的意義;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面對病毒病痛折磨時,表表現(xiàn)出的堅強的意志,也能從中發(fā)現(xiàn)生命的意義。
是一片落花,也要化作春泥;是一顆萎草,也要裝點大地;是一株老樹,也要撐起藍天;是一口枯井,也要流出清泉;億萬人中我并沒有多重要,也要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用正確的途徑,體會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意義,綻放生命的光彩。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2
尼采說:“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奔偃缫粋人明白了為什么活,就能承受所有如何活的問題。哪怕是在集中營里,也能找到生活的意義和活下去的方法。
生活原本沒有意義,需要你賦予它意義。我們需要給自己的'生活找到正確的目標。
弗蘭克爾研究發(fā)現(xiàn),假如一個人沒有正確的目標,他就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問題。
研究發(fā)現(xiàn)那些自殺的、抑郁的、焦慮不安的、心理枯竭的心理障礙患者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沒有目標,看不到未來,不知道生活的意義和責任。
動:人生是一場體驗,誰都不可能一帆風順,在逆境時更要去尋找活著的意義,這樣才能活得更好。
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而性格就是在任何環(huán)境下選擇自己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的自由。
環(huán)境惡劣的時候,我們可以怨天尤人、傷人傷己,我們也可以選擇從容面對,幫助別人也等于幫助自己,這就是不同性格不同選擇。希望自己是后者。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3
弗蘭克爾醫(yī)生是從“追求意義”、“存在之挫折”、“意源性神經(jīng)官能癥”等概念,層層銜接,漸次引申介紹“意義療法”。我想直接從“生命之意義”篇章中向大家展示弗蘭克爾的魅力。
這本書名為《活出生命的意義》,從一開始,我就帶著這個問題閱讀,我想大家也會和我有一樣的感受。但是,直到132頁,大約讀到這本書的60%的樣子時,他才正面解讀這個問題。
原文是這樣翻譯的:我覺得沒有哪個醫(yī)生能夠用概括性的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這個問題就好比問一個棋手:“告訴我,大師,世界上最佳的招法是什么?”離開特定的棋局和特定的對手,壓根兒不存在什么最佳的招法,甚至連較好的招法也不存在,人的存在也是這樣。你不應該追問抽象的生命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使命。這個使命是他人無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來一次。這樣,每個人生命的任務就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由于生命中每一種情況對人來說都是一種挑戰(zhàn),都會提出需要你去解決的問題,所以生命之意義的問題實際上被顛倒了。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之意義是什么,而必須承認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簡單地說,生命對每個人都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同。
這個看是“玄虛”的說詞,第一遍看時因沒有明確的回答有些失望,第二遍看時因為客觀的表述感到作者的真實,第三遍看時才朦朧的感受到人生哲學的力量——問題的答案就是問者的回答。弗蘭克爾正是通過“讓人自己回答生命的提問而給自己的生命賦以意義”,并發(fā)展形成最后的“意義療法”。當然,他自己也是這么回答自己的。特別是在集中營的歲月中,二十八分之一的生存機會面前,他找到了屬于他自己的生命的意義,并最終熬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所以,當你覺得人生昏暗、前途迷茫、處境艱難時,沒有必要從各味“雞湯”中找自己的方向,更應該清醒的思考如何回答“生命對你的提問”,你的回答就是你的“生命之意義”。
順便說一句,弗蘭克爾16歲時就提出這個影響他一生的信念,也是他個人生活和專業(yè)研究的基石。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4
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克多·弗蘭克爾:“不要只想著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
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chǎn)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于某一偉大的事業(yè)時產(chǎn)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chǎn)品。
幸福總會降臨的,成功也同樣:常常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無可否認,身處21世紀的我們常常自動認為成功=很有錢=任性的自由,每天起床后的目標是今天有什么辦法賺大錢,有什么辦法減少生存的壓力。當錢道當?shù)溃业揭粋自身認為可以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yè)是多么難得,更加不要說成功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chǎn)品了。
我相信有些人可以根據(jù)自身的愛好,能無意識投身于某一偉大的事業(yè)中去獲得成功的結果,但現(xiàn)階段我還在為自身的醫(yī)療、養(yǎng)老、教育、衣食住行奮斗著。從經(jīng)濟學上說,人類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功利性,追逐功利性能讓人能更好自由處理自身的一切(包含外在的`資源和內(nèi)在的意愿)。
就像今天和同事討論的一樣,他認為:“既然公司可以欠著我們4個月的工資,我為什么不能把工作任務簡單化完成呢。公司要求我們體諒公司的難處,為什么公司沒有體諒我們養(yǎng)家的困難?”我知道他們的困境,但比較難認同他的想法,對于這種狀況他們還是有選擇的方法。如果你選擇繼續(xù)留下來,起碼拿出你普通的工作水平來完成工作任務,畢竟這個是你的賴以為生的工作,也是你職場道德的體現(xiàn);如果他們覺得實在很難忍受,那就各展所長努力找好下家單位,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何必把自身困在這種自身不能認同的工作環(huán)境當中呢,生生磨滅了自身的工作熱情,成就了自身的冷漠處事的態(tài)度。
無論什么情況下,責任心還是需要繼續(xù)保持。對周圍環(huán)境的失望,慢慢遺失自身的責任心,冷漠自身的熱情,真是恐怖至極的“存在之虛無(即空虛感和無意義感導致)”。這種經(jīng)歷我在一年前在新山已經(jīng)無奈嘗試過,否定自身的意義和存在感,真的讓人心理很受傷而導致失眠一個多月,也讓我身體受到了一定的損傷。幸虧認識到自身的境況后,立定決定把自身從坑底拉起來。經(jīng)此一役,我的眼界更加開闊了,無論什么情況下還是本我最重要。這也是一種受難后獲得另類的幸福。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
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這本書一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納粹時期被關在集中營的故事,集中營的殘酷剝削吞噬著里面的人們,通過一個個故事去探討活下去的意義,印象比較深的是那個做夢夢見31日會得到自由的男人,在31日越來越臨近的時候覺得一切都是泡影,意志消沉,最后在31日當天死去的故事。
集中營里每天都在上演著死亡的戲碼,但是死亡率最高的時刻卻是圣誕節(jié)期間,他們不是累死、餓死、病死,而是因為心里的預期被大大降低,失去勇氣變得沮喪,最終減弱了他們身體的抵抗力,導致的死亡。致辭作者用尼采的話引出全書宗旨“知道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第二部分是作者通過哲學、心理學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總結出的“意義療法”的深入探討。人主要關注的不是獲得快樂或避免痛苦,無論你處在什么樣的痛苦逆境之中,只要找到了意義,痛苦就不再是痛苦了,甚至有人會準備去受苦,在這個意義上,他的痛苦有了意義。作者列出的找到生命的意義有三個主要途徑,第一個是創(chuàng)造或從事某種工作。第二是經(jīng)歷某件事或是面對某個人。第三個是即使是處于絕境中,也要勇敢面對無法改變的厄運,只要敢于面對就仍能超越自我從而改變自己。
覺得這本書中不僅僅教會了我們在挫折中如何自救,也能讓我們在作出人生重大選擇時保持積極的態(tài)度去面對這復雜的百態(tài)人生。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通用7
最近在讀《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書里講了一個心理學家在納粹集中營的故事,我對其中的一些觀點很有共鳴。
書中說:每一個生命都是獨特的。我們永遠都不知道,生命的盡頭,是在何時是在何地,我們的時間是無法估量的。
還說到:對生命的意義的`質疑,沒有唯一的答案,生命的意義,不是某種含糊的東西,而是非常實在和具體的。
這兩段,讓我我想起了曾經(jīng)學過的一篇文章《珍珠鳥》,講的是一只珍珠鳥和人而建立友誼建立信任的橋梁。兩個獨特的生命甚至完全沒有思想的交流,但是兩個獨特的生命依然在用獨特的方式來進行跨越物種的友好表達。
這本書里還談到了很多人們面對苦難時的態(tài)度。
“沒有一個人能解除你的磨難,替代你的痛苦。你獨特的機會就依存于自己承受負重的方式中!
讀到這里我想到:人和人之間的不同是因為生活中所經(jīng)歷的不同,你所經(jīng)歷的磨難有可能別人沒有經(jīng)歷過,這個磨難就是你所擁有的寶貴財富。
最近網(wǎng)上有一句我印象很深的話“少年就是少年,他們看春風不喜,看夏蟬不煩,看秋風不悲,看春雪不嘆?礉M身富貴懶察覺,看天公不允敢面對。只因他們是少年!
對呀,就是因為經(jīng)歷的多了磨難克服的多了之后學習到許多的事。少年才會長大,才會承擔責任和風雨,才會成為棟梁之才。
我想,我要珍惜我所經(jīng)歷的,所度過的,所克服的。把磨難當作收獲,把難事當作碩果。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相關文章: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07-04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1-07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1-04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01-25
讀《活出生命的意義》有感11-18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篇01-07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4篇01-10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精選18篇)09-26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1篇02-20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后感(15篇)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