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jié)的作文
在平平淡淡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寫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端午節(jié)的作文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1
舊歷五月五日為端午節(jié),老北京人習(xí)慣俗稱為五月節(jié)。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節(jié),端、初同義,五、午相通,按地支順推算,五月為午月,故初五日作端午,又因午時為陽辰,亦稱端陽。
端陽節(jié)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代,起源于江南,由來有多種說法,民間流傳最廣,最有影響的說法是紀念偉大愛國詩人楚大夫屈原。宋代為表彰屈原的精忠,追封他為忠烈公,正式將五月五日端午節(jié)賦予紀念屈原的意義?谷諔(zhàn)爭時又定五月五日為詩人節(jié)。
端午節(jié)時,在南方講究舉行龍舟競渡,在北京明清兩代則講究熙游避災(zāi)。初五日上午,群入天壇避毒,天壇是祈年圣地、各勝,既仰仗天之神力避毒,又可游樂;過午,有的到魚池或高粱橋、滿井、草橋、積水潭等處飲醵熙游。
端午應(yīng)節(jié)食品是粽子,一般是小棗粽子,蘸白糖吃。時令鮮品是櫻桃、桑椹。糕點鋪賣一種用模子刻出蛇、蜈蚣、蝎子、蜘蛛和蟾蜍圖案的桃酥式的圓糕點,叫五毒餅。人們以這些時鮮和應(yīng)節(jié)糕點用來上供或互相送禮。
北京人俗謂善正月,惡五月。因五月氣候溫?zé),易生病毒瘟疫,故用天師符和鐘馗像來?zhèn)宅、驅(qū)避邪祟。清人柴!堆嗑┯洝吩疲(端午)前數(shù)日,肆間用黃紙蓋朱印,或繪天師、鐘馗像,或五毒之形,人購而粘門上,以逐祟惡。從五月初一起,各家還將菖蒲、艾草插在門的兩旁,一曰蒲劍,一曰艾虎,也為辟邪驅(qū)瘟。為辟邪,京城端午時,人們還紛紛買蒲鞋穿上過節(jié)。不錯哦
端午節(jié)還有扔災(zāi)一說。節(jié)前,手巧的'婦女以五彩綾羅制成小虎、葫蘆、櫻桃、桑椹、瓜豆、蔥、蒜形狀,用彩線串起來,五月初一那天系于小兒的釵頭或背上、胸前;小姑娘還用硬紙條疊成菱形粽子,纏上五彩絲線,戴在身上,通稱葫蘆、續(xù)命縷。到了五月初五午時之后摘下來,連同貼在門楣上的剪紙葫蘆揭下來,一起仍到門外,叫扔災(zāi)。
節(jié)日期間,人們還要飲黃酒,在小孩頭上用雄黃畫一王字,有的還用雄黃涂小孩的耳鼻孔,說是夏日能避蜈蚣等毒蟲鉆到耳鼻孔中去。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2
端午節(jié)有許多的習(xí)俗,如吃粽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xiāng)——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xí)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jié),當(dāng)?shù)氐睦先藗兙蜁谧约业拿恳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次端午節(jié),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jié)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詞,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之后,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fēng)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fēng)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故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習(xí)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xí)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xí)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3
端午節(jié)人們都會吃粽子、帶上漂亮的香包,今天中午作文課可以做香包,我懷著激動來到了作文班。
本以為制做香包很簡單,老師一發(fā)材料,心想:這些都是些什么呀!太復(fù)雜了。開始用皮繩穿小木球,然后系上扣。我一下子蒙了,同桌幫我系好了,第一項才順利通過,第二項是把細繩穿針里,我一直穿也穿不進去,還是同桌幫了我。原來媽媽以前給我做的香包是那么的辛苦。第三項把細線系上,這次我很順利的系上,然后又把布折疊,開始縫了起來,小心翼翼把針穿來穿去,以前媽媽為我縫的時候,手被針扎了一個小口,所以我要把這個香包送給親愛的.媽媽。我做完了的時候,看看小香包有點丑。雖然不好看,但我的愛縫在了這里。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4
相信大家都聽過關(guān)于端午節(jié)一首好聽的兒歌吧:“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每年的端午節(jié)都要劃龍舟,你們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嗎?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的屈原。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學(xué)者聞一多認為,端午節(jié)是龍節(jié),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shù)民族紀念龍神的'節(jié)日。南方過端午節(jié)要吃“五黃”:黃魚、黃瓜、咸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其實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怎么樣?端午節(jié)的知識還不少吧,如果你還有更多知識,可要告訴我呦。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5
哈哈,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jié)了。
大清早,媽媽就把我從美夢中叫醒,我揉了揉惺忪的眼睛。媽媽對我說:“羅思夢,快起床,今天是端午節(jié),吃完早飯我們?nèi)ムl(xiāng)下過節(jié)去啦”,我一聽,馬上從床上一躍而起,迅速完成洗漱,來到餐座旁。
媽媽在桌上擺好了幾個盤子,每一個盤子里放著兩個用葦葉精心包好的粽子,上面還冒著熱氣,我聞到一股清香,趕緊坐下,用手剝開粽葉,露出淡黃色圓錐體形狀的粽子,還可以看到里面有臘肉、紅棗的餡,我的口水早就“飛流直下三千尺”了,抓起來就往嘴巴里塞,好燙,我捂著嘴巴叫了起來,媽媽瞪了我一眼,說:“要用筷子夾著吃,粽子里面更燙!蔽壹毤毦捉溃兆佑周浻峙,還非常香甜可口,雖然有點粘牙,可是我就喜歡這個味道。吃完第一個,我意猶未盡,很快第二個就下肚了,真的好香,好潤,讓我沉浸在美妙的.世界里,啊,真是此味只應(yīng)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
吃完早飯,我?guī)献鳂I(yè)本,和爸爸、媽媽乘車朝鄉(xiāng)下外婆家進發(fā),透過車窗,外面綠油油的一片,小植物一個個莊重地挺著身子,像帶著悲傷的樣子。我想大概他們也在為紀念憂國憂民跳江的屈原干到傷心吧。
到了外婆家,我把媽媽準備好的水果、老年人滋補品、粽子送給外公和外婆,大聲對他們說:“外公,外婆節(jié)日安康!”,兩位老人笑呵呵的說“這么客氣啊,謝謝夢夢!”他們把準備好的零食拿出來給我,外婆備好了豐富的食物,媽媽切菜,爸爸親自下廚,沒過多久,一道道美味菜肴就擺上餐桌了,有煮雞蛋、小炒肉、啤酒鴨、紅燒鳊魚、空心菜、燉雞湯,外公還擺上兩瓶啤酒,這頓飯吃得我的小肚子都塊撐破了!
傍晚,從外婆家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回想起今天熱鬧而溫馨的一幕幕。
端午節(jié),有美味的粽子品嘗,有的地方還會舉行龍舟賽,雖然我沒親身看到,但我想人們都是為了紀念憂國憂民的古代英雄屈原。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6
端午節(jié)的那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舅舅家。在路上,我看到了金黃金黃的麥穗,我還看見幾臺收割機正在地里收麥子,收割機的前面有一個好像滾筒一樣的東西,麥子不斷的被卷進滾筒,麥粒就從另外一頭流出來,好神奇呀!好多農(nóng)民伯伯用耙子將收回來的麥粒攤在馬路上晾曬,爸爸媽媽告訴我:麥子曬干后交到面粉廠,我們就會吃到面條、饃等面制食品。
一個多小時我們就到舅舅家了,時間過得很快呀!我和表弟表妹才剛剛玩了十幾分鐘,姨媽就叫我們?nèi)齻吃飯。飯可香了,是攪團,我都吃了兩碗呢。下午三點就回家, 我依依不舍的.跟表弟表妹拜拜了。坐上車,爸爸就把車開走了。在路上,安安靜靜,誰也沒有說話。到了秦鎮(zhèn),我們還吃了涼皮,今天我們過得很開心。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7
今年的端午節(jié)是在星期三,學(xué)校放假三天,我的心里不知道有多高興呢!
星期一,我在家里悶死了,沒啥事干。我都等不及要過端午節(jié),好不容易等到端午節(jié)的前一天晚上,我都高興得睡不著覺,想著:明天過端午節(jié)會有什么新鮮事兒呢?
“端午節(jié)到啦!端午節(jié)到啦!”早晨,我被弟弟的叫喊聲吵醒了,趕緊穿好衣服,來到客廳,弟弟見了我趕緊跑過來說:“姐,端午節(jié)到了!蔽夜室饣V,說:“小鬼頭,一大早鬼叫什么呢,吵人睡覺!闭f完輕輕地敲了一下弟弟的腦袋,心里卻暗暗地想:不過我喜歡!弟弟摸著腦袋夸張地齜牙咧嘴,卻也故作委屈地小聲嘀咕:“不是姐天天嘮叨著過端午么?”我直接無視啦。
媽媽正忙著包粽子,爸爸在小河里撈魚,我跑到小河邊!巴邸卑职謸浦辛艘粭l大魚,我高興地叫起來。爸爸提著大魚回家。
回到家里,一股粽子的清香撲面而來,我尋著香味來到了廚房,是美味可口地粽子出鍋啦。這會兒,我和弟弟可有得吃了。我拿起一個,“哎喲,好燙!”。媽媽聽到叫喊聲,急忙跑過來說:“你這饞貓,有你吃的,沒人跟你搶呢,等涼點再吃!”“唉,看來又得等會才能吃上粽子啦!”我把嘴翹得高高的.,都可以掛秤砣了。
傍晚,爸爸宰了一只鵝,到了晚上,媽媽做了上桌子的美味佳肴,我夾了一碗的菜,我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到最后我吃得都快撐死了。
過端午,真開心,不僅有美味佳肴,還有我最愛的粽子!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8
唐代詩人文秀寫過這樣一首詩:結(jié)婚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這首詩是為紀念屈原而寫。相傳端午節(jié)也是因為屈原而流傳于世的。
包粽子是端午節(jié)最重要的習(xí)俗。當(dāng)時屈原投江,人們沒有找到他的尸體,怕魚兒會啃食他,就用飯做成團扔到河中,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包粽子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來到21世紀的今天,包粽子已經(jīng)具有不可替代的紀念意義。粽子不僅味道香甜,做法也很有趣。粽子一般都是用粽葉把糯米包起來,然后用繩子綁起來。每次包粽子,奶奶領(lǐng)著我和姐姐都要在旁邊學(xué)著包,兩片粽葉,放上點糯米,裹成一個三角形,再用繩子牢牢綁住,一個粽子就包好啦。不過一開始學(xué)還是挺難的。粽子包好要上鍋蒸了。別看粽子個兒挺小的,可卻足足蒸上兩三個小時才能蒸熟蒸爛。不過,沒關(guān)系,“好飯不怕晚”嘛。
趁著鍋里蒸粽子,我們趕到河邊看賽龍舟。當(dāng)時屈原投江后,人們劃著船在河里找他的尸體。就這樣,劃船慢慢地演變成了富有激情的賽龍舟,最后還突破了時間、地域的界限,走出了國門,成為了國際性賽事。賽龍舟還沒開始,河兩岸早已人山人海。河面上,三艘龍舟已經(jīng)整裝待發(fā),只聽見口哨一響,頓時,吶喊聲、加油聲、歡笑聲響成一片,好不熱鬧。
看完賽龍舟回到家中,粽子已經(jīng)蒸好了。屋子里彌漫著粽香。忍不住拿一個,解開繩子,剝開粽葉,露出晶瑩透亮的糯米,冒著熱氣,咬一口,軟糯香甜的糯米和淡淡的`粽葉香溢滿味蕾,讓人吃完一個,忍不住再吃一個。
每年的端午節(jié),我不僅能吃到軟糯香甜的粽子,還能看到精彩激烈的賽龍舟,別提多開心了。今年的端午節(jié)剛過去,我又期待著明年的端午節(jié)能快點到來,想象著又會發(fā)生些什么有趣的事……
端午節(jié)的作文 篇9
如何讓孩子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呢?首先,端午節(jié),是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其次,他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第三,端午的傳統(tǒng)習(xí)俗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等。
那么,誰是屈原呢?屈原啊,其實是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臣,好比現(xiàn)在政府部門的高官。他在當(dāng)官的時候呢,主張舉賢推能、富國強兵,建議聯(lián)合齊國抵抗秦國(類似現(xiàn)在越南聯(lián)合菲律賓等其他小國家抵抗中國一樣),但他的主張遭到了其他高級官員的強烈反對,而且其他官員還給皇帝打小報告,誣陷屈原,最后屈原被停職隔離審查,最后被流放到偏遠的地方去了。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初高中就會學(xué)習(xí)這些詩篇),獨具風(fēng)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首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身上綁著石頭跳入汨羅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的平頭百姓十分傷心,紛紛來到汨羅江邊去吊念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尸體。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尸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粽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fēng)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的作文】相關(guān)文章:
端午節(jié)作文:家鄉(xiāng)的端午節(jié)06-26
端午節(jié)過端午節(jié)的作文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