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的方式和方法
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主要是通過輿論、教育傳統(tǒng)習慣和教師內心信念等形式進行的。具體說,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的外在形式主要有學生評價、他人評價、教育傳統(tǒng)習俗和社會評價,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的內在形式主要是自我評價。
一、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的外在形式
。ㄒ唬⿲W生評價
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中的學生評價,是指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的相互作用中,學生依據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原則和規(guī)范對教師的行為予以判斷的一種道德評價方式。學生評價實際上也是一種社會評價,但它是一種特殊的社會評價,這是由教師與學生的特殊關系所決定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基礎上的,相互尊重、相互關心、彼此平等的同志關系,這種師生關系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人格權利的平等性。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的建立,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取代了封建專制主義的教育思想。教師和學生都是國家的主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做人的尊嚴和法律上賦予的各種權利。這樣就決定了師生關系是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幫助的同志式、朋友式的關系。教師威信的建立,靠的是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育技能和教學藝術,而不是靠壓服、訓斥、等形成的所謂“威信”。
第二,根本目一致性。從一般意義上講,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一定階級的要求,對受教育者進行的一種有組織、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的傳授知識、訓練技能、開發(fā)智力、鍛煉身體、培養(yǎng)思想品德、造就社會人才的活動。在社會主義社會,教師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全面發(fā)展、德才兼?zhèn)、身心健康,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有用人才;學生接受教育的目的,從根本上說也是為了提高覺悟,掌握知識和本領,成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種目標上的一致性是建立良好師生關系一致性的基礎。
第三,尊重熱愛的雙向性。尊重熱愛的雙向性是由師生人格權利的平等性、根本目標的一致性決定的。教師是學生思想上的引路人、學習上的指導人、生活上的知心人,理應受到學生的愛戴和尊重。學生愛師尊師就是尊重教師的人格,尊重教師的勞動;學生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教師熱愛學生就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教育事業(yè)的具體體現。尊師愛生彼此影響,相互促進。教師受到學生的愛戴會產生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激發(fā)出更強的事業(yè)心和工作積極性;學生受到教師的關懷,就會更加愛戴教師。在尊師與愛生之間,愛生是前提,尊師是結果。教師只有熱愛學生,學生才會相信和愛戴教師。
第四,相互影響的長久性。教育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各有不同的位置,履行不同的職責。教師是施教者,學生是受教者;教師是施教的主導,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言行不僅作用于學生的感官,而且影響學生的思想,改變學生的,塑造學生的靈魂。學生雖然是受教育者,但他們是學習的主人,他們在教育過程中對教師的勞動具有能動的反作用。這種反作用與其他事物的反作用迥然不同,它呈現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感情強烈等特點。如果說教師以主導者的身份在影響著學生,那么學生在接受影響的過程中,也隨時以其思想、感情、態(tài)度等,影響、評價乃至改造著教師的思想和教師的行為。教師在與學生朝夕相處的過程中,自覺不自覺地要受到學生的影響。他們會從學生富于、敢想敢干,對新事物敏感、熱情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憧憬、中吸取營養(yǎng),使自己永遠充滿青春的活力。師生之間的這種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不僅存在于學生在校期間,而且會影響到學生的今后,乃至一生。
(二)他人評價
這里的他人是指由被評價者以外的第三者所做出的對教師職業(yè)道德表現及品質的評價。這里的評價者主要是個人。常見的他人評價的方式有同行評價、學生評價、領導評價和專家評價、家長評價等。
他人評價較之自我評價具有較強的客觀性和可信性。俗話說,旁觀者清,由于評價主體與評價客體相分離,評價主體可以超越評價客體的主觀局限性,從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地觀察和判斷評價客體,而使評價更為真實、客觀、準確。但是,如果評價主體對評價客體懷有偏見,或者出于某種個人目的,不能正確運用評價標準,也會出現評價結果失真的現象。因此,在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過程中,一方面要做好評價主體的思想工作和心理指導,防止評價主體出現認知偏差,影響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另一方面,對于他人的評價結果也要進行認真分析,并將深入細致的調研工作和他人評價結合起來,經過去偽存真的過程,使他人評價建立在客觀、公正的基礎之上。
當然,無論是領導評價還是同行、學生或家長評價,要對教師的行為產生作用,最后都要經過教師自我評價的機制,通過其認同、內化,最終才能起到促進教師提高的作用。
。ㄈ┥鐣u價
社會評價指社會群體、團體依靠社會輿論和傳統(tǒng)習俗對教師職業(yè)道德進行評價,是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評價方式之一。
社會輿論是指眾人的議論和評判。它是人們用語言或文字對其所關心的社會生活中的某種現象、事件或行為所發(fā)表的某種帶有傾向性的意見。社會輿論的內容多種多樣,如輿論、輿論、文藝輿論、宗教輿論、道德輿論等。這里闡述的社會輿論是對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的職業(yè)道德輿論,即人們根據教師職業(yè)道德的原則和規(guī)范要求對教師在從教活動中的道德現象、事件或行為所發(fā)表的某種帶有傾向性的意見。這種輿論既反映了現實的教師與學生、與他人之間的道德關系,又對教師的道德行為起著積極的調節(jié)作用。它是人們對教師進行道德評價的最普遍、最常見的一種形式。
在教育教學活動過程中,人們不斷地通過各種方式和渠道,從道德的角度對教師的的態(tài)度、行為、質量、能力發(fā)表各種各樣的輿論。這種輿論一類是自覺的、有組織的輿論,一般由學;蛴嘘P社會組織、國家機關正式表達的,這種輿論的主要特點是有明確的目的,影響較大。另一類是自發(fā)的、無組織的輿論,是一種非正式的輿論,通常是人們遵循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傳統(tǒng)習慣而形成的,沒有特定的組織和宣傳傳播工具,所表達的看法、議論和判斷也往往是分散的、零碎的、不成體系的,這種輿論評價雖然影響面不大,但持續(xù)性強,同樣是對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評價的必然成分。
。ㄋ模﹤鹘y(tǒng)習俗
傳統(tǒng)習俗是一定社會、一定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中所形成并積累的比較穩(wěn)定的社會傾向、行為習慣和道德心理沉淀等,它與民族情緒、社會心理相結合,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地域性、廣泛的群眾性和長期穩(wěn)定性等特征,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因素和精神力量,在道德評價中具有特殊的作用。人們通常用是否合乎習慣作為評價某種行為的標準,判斷人們行為的善惡,使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受到它的影響,并自然而然地接受下來,變?yōu)椤傲曇詾槌!焙汀傲晳T成自然”。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發(fā)展,從事教師職業(yè)的人們也逐漸形成了與自己的職業(yè)生活和職業(yè)要求相一致的特殊的職業(yè)傳統(tǒng)和職業(yè)習慣。這種傳統(tǒng)和習慣對教師的職業(yè)心理、職業(yè)觀念、職業(yè)理想和職業(yè)行為方式,都不同程度地發(fā)揮著作用和影響,是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有效力量。當然,任何傳統(tǒng)習慣都既有其積極的一面,又有其消極的一面。今天,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對于傳統(tǒng)習慣,就應該采取批判繼承的態(tài)度,使其充分發(fā)揮積極效應,摒棄和克服消極影響。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提倡下,加之廣大教師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我國已初步形成了“尊師重教”“當教師光榮”的良好的社會輿論,加之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尊師”傳統(tǒng),所有這一切,都會對今天的教師產生積極的影響。但是,毋庸諱言,由于眾多方面的原因,社會上一些人仍然輕視教師工作,傳統(tǒng)的“學而優(yōu)則仕”的思想至今仍得到不少人特別是一些青年人的認同,這是令人憂慮的。這種社會心理、社會輿論的改變,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二、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的內在形式
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的內在形式是自我評價。
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中的自我評價,是指教師依據一定的道德評價標準,通過內心信念來對自己行為的善惡進行鑒別、評判的方式。所謂內心信念,是指構成教師行為的內在動機和性格的有機部分的思想和觀點,是指教師發(fā)自內心地對某種道德原則、道德規(guī)范或道德理想的真誠信服和強烈的責任感,是深刻的道德認識、強烈的道德情感和堅強的道德意志的有機統(tǒng)一。它是教師對自己行為進行善惡判斷的主導力量,是教師個人精神生活的道德向導,能夠推動教師自覺地履行道德義務,不斷超越自我。內心信念在教師道德評價中,主要是作為教育良心來發(fā)揮作用的。良心,是人們根據某種道德原則和理想等形成的內在最真摯的信仰;是人們在道德活動中所形成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統(tǒng)一。但是,良心本身絕不是抽象的。不同的時代,不同社會職業(yè)的人們也會有不同的職業(yè)良心。教師的良心體現為對人民教育事業(yè)的無比忠誠,對學生、對下一代成長的無比關心。它作為一種強烈的責任感,是驅使教師對自己的職業(yè)行為善惡進行自我評判的內在動力,而作為埋藏在教師心靈深處的教師道德意識和道德原則,是道德評價的直接準繩。它能使行為當事人按照自己的善惡觀念去支配自己的行動,避免不道德行為的產生。因此,它是實現教師評價的首要因素和環(huán)節(jié)。教師只有通過道德評價,將原則和規(guī)范轉化為個人的內在信念,才能形成職業(yè)習慣,進而形成良好的教師師德風尚。
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自我評價是提高教師職業(yè)水平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只有不斷提高自我評價能力,才能隨時隨地判斷自己的行為的是與非、善與惡、對與錯;只有不斷地、自覺地進行道德評價,才能持續(xù)的受到道德情感的沖擊,培養(yǎng)豐富、積極的道德情感,形成堅定的道德意志。教師對自己做嚴格公正的道德評價,需要有勇氣和自我剖析的決心,“人貴有自知之明”,唯有如此,教師的職業(yè)道德才能發(fā)展到一個新水平。
三、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的具體方法
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的方法是評價主體為了認識評價客體的價值,以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的道德行為和品質的全部或其中某一要素為對象進行價值判斷所采取的活動方式、程序、手段的總稱。因此必須根據評價對象所涉及的客觀事物的各種聯系和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評價主體的活動需求,給出實施評價的途徑和手段,這正是進行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的方法與技能的重點所在。
。ㄒ唬┙處熉殬I(yè)道德外部評價的具體方法
1、相對評價
所謂相對評價,是指以評價對象內部的中等或一般師德水平為參照標準,對每個評價對象在群體中的相對價值或位置作出判斷。例如,先選定一個有中等師德水平的教師,然后把某一教師團體中的每一位教師的師德水平及表現都與他作比較。比這位教師更好的,再劃定上、下兩級水平,屬上級水平的為優(yōu),屬下級水平的為良;比這位教師更差的也劃定上、下兩級水平,屬上級水平的為及格,屬下級水平的為差。而對那些與這位教師師德水平接近的教師,可評為中。
相對評價的特點是:第一,對評價對象的評定結論有賴于群體的狀態(tài)水平,它不注重評價的目標,只看個體在群體中的相對位置。第二,評價的階梯比率是預先設立的,無論被評水平多么高,總有差等出現,總可評價。第三,內部可比性強,具有激勵促進作用。第四,不同教師團體的等級不能相互比較。
2、絕對評價
所謂絕對評價,是指根據評價對象集合之外的一定目標和確定評價標準,解釋測評結果,作出評價結論的方法。實施絕對評價的關鍵是科學合理地確定合格標準,界定質的臨界點,要建立具體的目標群,規(guī)定達到目標的程度。
絕對評價的特點是:第一,評價標準明確客觀。第二,評價結論是將評價對象的實際水平與客觀標準直接比較而得到的,不依賴于被評者所在群體的狀態(tài)水平。第三,對于被評價結果不必要求分出等級,而是希望達標者越多越好。第四,評價結果難以反映測評對象的內部差異。
3、定性方法
由于教師職業(yè)道德的特殊性,作為評價依據的行為動機、行為效果、行為目的、行為手段等都很難進行事前預設,此外,道德品質中的各項指標作為心理現象,以量化的方式進行評價也會有諸多不當之處,因此,在面對具體教師的職業(yè)行為表現,選擇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方法時,應注意運用定性的分析方法。這種定性的分析方法主要操作程序是:
第一,具體職業(yè)行為進行,分析其行為動機、行為效果、行為目的、行為手段的正確性,以確定其職業(yè)行為的正確與否,如存在問題,應指出錯誤所在與危害,找出矯正行為的具體方案,即有針對性的做出改進的意見與建議。
第二,根據教師的職業(yè)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在其職業(yè)道德品質中所占的地位、重要性,就該行為對其職業(yè)道德品質的影響程度做定性評估。
第三,綜合教師的其他職業(yè)行為評估結果,對該教師的總體職業(yè)道德品質確定一定的等次,如優(yōu)秀、良好、合格等。應當說明的是,確定其職業(yè)道德水平所達到的具體等級并不總是必要的,如果不是為了評比或獎懲準備依據,可以略去這一環(huán)節(jié)。
對教師職業(yè)道德進行,其具體方法包括活動觀察法、典型行為分析法、座談(訪談)法、開放式問卷調查法、聽課考察法、情景測驗法、意見征詢法以及非正式交流等,應該注意的是,在運用定性分析法對教師職業(yè)行為進行評價時,要多方面了解教師的信息,要統(tǒng)一考慮教師職業(yè)行為的效果與動機、目的與手段,同時,應該尊重教師的。
4、定量方法
對教師職業(yè)行為和職業(yè)道德品質不僅需要進行定性的分析和評價,也需要在定性評價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給予定量的分析和判斷,仔細地分析其行為中所包含的“善行”和“惡德”孰大孰小、孰主孰次、孰重孰輕;仔細地分析在道德品質的各要素中哪些方面更需要加強。一般地,量化的過程只要較具客觀性、,往往比定性評價更具有說服力和教育意義。運用定量方法的關鍵在于考核指標體系的確立與指標的細化、各項指標所占的分配應當盡可能合理。盡管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應當遵循全面性原則,但這并不意味著要把各評價要素不分主次、不區(qū)分重點與非重點地簡單相加,因此,給哪些指標以更高的權重是必須謹慎對待的。另外,參考指標的數據采集也應當盡可能做到恰當、合理。
。ǘ┙處熯M行職業(yè)道德自我評價的具體方法
1、參照法
參照法是以別人對自己的評價為參照進行的自我評價。它強調通過別人的評價看到自己的形象,從而進行自我分析和評價。如果教師自身的行為符合教師職業(yè)道德要求,他便常會受到同事、領導、學生及其家長的肯定和贊譽。根據贊譽的來源、廣度、連續(xù)性和重要性,便可以得知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是比較好或很好的;相反,如果一個教師聽不到贊譽之聲,或者聽到的大多是別人的批評或不滿,則可推知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是一般、較差的素質打分。
2、量表自評法
量表自評法即采用學校或根據相關測評項目表格,為自己的各項職業(yè)道德素質打分,從而評定自己的職業(yè)道德水平。
3、橫向
橫向比較法指將自己與學校里其他與自己的條件、職責相同或相似的教師進行比較,認識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與對類比對象的評價之間的關系和差異。橫向比較法主要利用了類比產生激勵的心理學原理。應當特別注意,由比較產生的應當是好勝心、進取心,而絕不能是嫉妒心或安于現狀的心態(tài),否則就會嚴重背離評價的目的。
4、期望值比較法
教師職業(yè)道德的自我評價,最終取決于其內心信念,積極的道德信念是指向對自己行為、品質的高期望值的,只有對自己的職業(yè)行為、師德品質具有較高的期望值,才會有較高的自我評價的動力。另一方面,教師既然有對職業(yè)行為與職業(yè)道德品質進行自我評價的愿望,他也會自然將自己的期望值與當前所達到的水平進行比較,在比較中發(fā)現不足、找出差距,以利于不斷改進和提高。因此,期望值比較法也是教師進行職業(yè)道德自我評價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教師職業(yè)道德評價的方式和方法】相關文章:
投資理財的的方式和方法06-28
長壽花的養(yǎng)殖方法和繁殖方式06-26
明星保養(yǎng)皮膚的方法和保養(yǎng)方式06-21
提高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途徑和方法12-12
教師職業(yè)道德的方法06-28
提高教師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途徑和方法-禮儀知識07-04
教師職業(yè)道德自我評價07-05
教師職業(yè)道德自我評價06-18
教師職業(yè)道德自我評價09-26
招聘面試-方式方法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