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好的故事》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好的故事》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好的故事》教學設計1
一、復習詞語,回顧舊知
1.課件出示詞語,指名認讀。
擱在 錯綜 澄碧 萍藻 蕩漾 火焰 瘦削 瞬間 凝視 驟然 擲石頭 陡然
2.說一說文中的“好的故事”是什么,這個故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課件出示課文中的句子,齊讀:
(1)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
(2)現(xiàn)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4.過渡:這是一篇富有散文詩性質(zhì)的短文,作者通過這簡短的文字,展現(xiàn)給
讀者一種美麗而深邃的意境。這節(jié)課讓我們繼續(xù)跟隨作者走進這“好的故事”,體會其中的意境。
設計意圖:由復習詞語架起新舊知識的橋梁。同時,由魯迅先生對這個故事的評價過渡到新課,為學習新課奠定基礎。
二、深入探究,品詞析句
1.默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美麗,幽雅,有趣”體現(xiàn)在哪里?畫出相關詞語,批注出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讀后,在小組里進行交流。
3.全班匯報,教師相機進行指導。
(1)PPT出示重點語句: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
引導學生抓住“一天云錦”“萬顆奔星”體會夢境中的“好的故事”幻化無窮,充滿生機。
(2)學習第5自然段。
、僬f一說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這一段主要寫夢中回憶故鄉(xiāng)紹興山陰道上美的人和美的事。)
、趶哪男┑胤襟w會到了“美麗,幽雅,有趣”?(澄碧清新的江南水鄉(xiāng),百花競放的山野風光,勤勞樸實的農(nóng)夫村婦,時聚時散的河中倒影,水中的萍藻游魚,諸影諸物,搖動,擴大,融和,鑲著日光,發(fā)出水銀色焰,瑰麗多姿,令人愛戀。)
③小結:這些文字正是對故鄉(xiāng)綺麗風光的真實描寫。
、苤笇Ю首x。
(3)感悟重點句: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統(tǒng)在上面交錯,織成一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
、僖龑W生抓住“永是生動,永是展開,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來體會其有趣、幽雅。
、谥笇Ю首x。
、坌〗Y:動靜結合,交相輝映,構成一篇“好的故事”!拔铱床灰娺@一篇的結束”,說明美好的事物終將代替丑惡的現(xiàn)實,光明一定驅(qū)散黑暗。
(4)品悟第7自然段。
、僮杂勺x一讀第7自然段,圈一圈“好的故事”中出現(xiàn)了哪些事物。(一丈紅、大紅花、斑紅花、茅屋、狗、塔、村女、云。)
②說一說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好的故事”中的“美麗,幽雅,有趣”。(引導學生抓住其中的人、事,體會其“美麗,幽雅,有趣”;抓住“忽而碎散”“全被拉長了”“退縮了”“碎散”“伸長”等詞語體會畫面中的變化之美及無限的趣味。)
③小結:作者運用了細膩的筆觸,使他筆下的自然景物充滿了動感與光感,具體而優(yōu)美,使人如臨其境,表現(xiàn)出像古人所說的“如鏡如圖”的感覺,突出了“好的故事”美的特質(zhì)。
、苤笇Ю首x。
(5)配樂引讀:現(xiàn)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無數(shù)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見,一一知道。
設計意圖:圍繞“好的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展開品讀活動,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來談感受,體會其中的畫面感,同時借助朗讀來抒發(fā)情感,以讀促講。
三、借助資料,深入閱讀
1.結合背景資料,說一說:作者為什么要描寫這樣的好的故事,再現(xiàn)這樣的夢境呢?(作者把自然景物寫得優(yōu)美,創(chuàng)造了飽含作者美的情感和美的理想的意境,表達了作者對美好未來盡快來到的期望。)
結合時代背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的寫作動機。
2.出示最后兩個自然段,指名讀。
我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拋了書,欠身伸手去取筆,——何嘗有一絲碎影,只見昏暗的燈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3.默讀“閱讀鏈接”中的相關資料,理解最后兩個自然段。
4.指名匯報,引導學生結合相關資料,抓住關鍵語句談一談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抓住“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體會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執(zhí)著眷戀和追求,決計要同“昏沉的夜”進行不懈的抗爭。)
5.魯迅先生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提到了“昏沉的夜”,找到相關的句子讀一讀,體會其中的'含義。
6.學生匯報,課件出示:
燈火漸漸地縮小了,在預告石油的已經(jīng)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燈罩很昏暗。鞭爆的繁響在四近,煙草的煙霧在身邊:是昏沉的夜。
但我總記得見過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談感受。
預設:
、龠@里,空氣的窒息、昏沉,令人厭惡,是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影射。
、趯艋门c現(xiàn)實相交織,既表現(xiàn)了現(xiàn)實與理想的對抗,也揭示出作者內(nèi)心世界的向善追求。
(2)指導朗讀。
設計意圖:此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借助“閱讀鏈接”的補充閱讀,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最后兩個自然段所表達的情感。同時,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領悟開頭和結尾中環(huán)境描寫的含義,體會首尾照應寫法的好處。
四、拓展練筆,積累運用
1.魯迅的夢中有那么多美的人和美的事,是那樣的“美麗,幽雅,有趣”。你的夢境中或心中幻想過這樣美麗、有趣的事物嗎?動筆寫一段自己的夢境或心中所想的美妙景物吧。寫時不妨借鑒一下魯迅先生的寫作方法,可以富于變化,突出色彩,傳遞細膩的美感。
2.學生動筆練寫。
3.交流評議。
4.書寫本課生字。
(1)出示本節(jié)課要寫的生字。
焰 削 瞬 凝 驟 擲 陡
(2)引導學生獨立觀察,說一說生字書寫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師強調(diào)“臼”的筆順,強調(diào)“擲、陡”中“阝”的寫法,重點示范“瞬、凝、驟”。
(4)學生練習書寫,投影展示學生書寫作品,師生評價。
5.布置作業(yè):摘抄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語句。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模仿課文中的表達方法寫一寫自己美好的夢境或心中美好的景物。在指導書寫生字中,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同時,鼓勵學生積累優(yōu)美語句。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描繪的夢境非常美,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來體會夢境的“美麗,幽雅,有趣”。但是由于時代差別,作者的語言表達與現(xiàn)在的不完全一樣。為了拉近學生與作品的距離,我引導學生結合相關的歷史背景,借助課后的“閱讀鏈接”來深入理解。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資料補充,學生才能更深切地體會到“昏沉的夜”中的壓抑、苦悶,更能體會作者再現(xiàn)這“好的故事”的用意。特別是理解最后兩個自然段時,由資料的介入補充,學生被魯迅先生對美好生活的執(zhí)著追求而深深感動,回頭再讀“好的故事”,融進更多的情感,學生的體會就更深了。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好的故事》教學設計2
設計說明
魯迅在本篇課文中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好的故事”,描繪了一個“美麗,幽雅,有趣”的夢境,表達了自己對美好未來的期望,暗示了與黑暗勢力不懈抗爭的決心。全文以情繪景,情景交融。教學設計中,以體會故事的“美麗,幽雅,有趣”為主線索,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結合相關資料來理解夢中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美的理想的追求。注重積累運用,通過拓展練筆,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鼓勵摘抄優(yōu)美語句,豐富學生積累。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制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1.預習課文。
2.搜集魯迅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發(fā)質(zhì)疑,深入讀文
1.板書課題,直接導入:同學們,看到課題你能提出哪些有價值的問題?
預設: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這個故事好在哪兒?
2.介紹背景:此文寫于1925年,當時的中國極其混亂,帝國主義正在迫害中國,廣大的勞動人民的生活也比較艱苦。在這樣的境況下,這篇文章表達了魯迅先生怎樣的情感呢?讓我們走進文中,細細品味。
設計意圖:抓住課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適當介紹背景,有助于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過渡:本文寫于現(xiàn)代文學的初創(chuàng)時期,語言表達與現(xiàn)在不完全一樣,有些詞語比較難懂。初讀課文時,遇到難懂的詞語可以先跳過去。
2.學生自由讀,教師巡視指導。
3.出示詞語,檢查字詞認讀情況。
擱在錯綜澄碧萍藻蕩漾火焰瘦削瞬間凝視驟然擲石頭陡然
教師強調(diào):“綜、藻”是平舌音,“擲、澄、瞬、驟”是翹舌音,“削”在本課的讀音為“xuē”。
4.指名分自然段讀文,檢查課文朗讀情況。
5.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遇到不懂的詞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也可以查字典。提醒并訓練學生養(yǎng)成自學生字詞的好習慣。
膝髁:膝蓋。
伽藍:佛寺。
參差:長短、高低、大小不齊;不一致。
暈:光影、色彩四周模糊的部分。
驟然:突然;忽然。
蹙:皺(眉頭);收縮。
陡然:突然。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練習把課文讀通、讀順。引導學生采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等方法來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小組里再讀課文,想一想:這個“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
2.學生匯報,教師引導歸納概括。(這個“好的故事”指的是一個夢境。)
引導學生用合并段意法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理清文章脈絡。
第一部分(1~3自然段):寫深夜的情況,引出夢境中“好的故事”。
第二部分(4~8自然段):“我”夢中所見的“好的故事”。
第三部分(9~12自然段):“我”清醒過來回到現(xiàn)實,“好的故事”破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梳理課文結構。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本節(jié)課要寫的生字:擱、綜、澄、萍、藻、漾。
2.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結構。
3.說一說哪些生字在書寫時有困難。師生進行交流,教師強調(diào)“萍、藻”是上下結構,“擱、綜、澄、漾”是左右結構。
4.教師相機進行示范。
5.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
6.投影展示,師生進行評議。
設計意圖:在觀察、示范、臨寫、評價的基礎上,掌握生字的書寫。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好的故事》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掌握課文中“綜、錦、萍”等12個生字和新出現(xiàn)的詞語。
2、理解課文,找出體現(xiàn)故事“美麗、幽雅、有趣”的句子讀讀。
3、朗讀課文,對于難懂的詞語,要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4、學習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執(zhí)著的人生追求。
教學重點
理清課文結構,整體感知“好的故事”。
教學難點
通過文本體味文中描述的意境,感悟作者的情感。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掌握課文中“綜、錦、萍”等12個生字和新出現(xiàn)的詞語。
2、熟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整體感知“好的故事”。
教學設計
一、話題導入
在魯迅先生的許多文章中,有很多處寫夢境,而夢里大多寫到的是故鄉(xiāng)情景,可見魯迅先生的故鄉(xiāng)情節(jié)是心中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本文也是一篇和故鄉(xiāng)有關的故事,一個充滿美好夢想的故事。今天,我們大家一起來走進魯迅先生,走進魯迅先生的內(nèi)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板書:好的故事)
二、寫作背景
《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較突出的一篇散文詩。作于1925年,當時全國大眾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下開展著一系列的革命運動。在封建軍閥段祺瑞統(tǒng)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魯迅蔑視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勝利和五四運動的精神鼓舞著他,雖說中國當時是黑暗的,但他堅信勝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這樣的背景之下。
三、初步感知
1、讀課文,學習掌握文中出現(xiàn)的重點詞語。膝髁:骨頭上的突起,多長在骨頭的兩端,也指大腿骨或膝蓋骨。
伽藍:佛寺。
皺蹙:蹙:收縮。皺著眉頭,瞇眼睛。形容不滿的神態(tài)。
瘦削(xuē):形容身體或臉很瘦。
霓色:虹的一種。
2、再讀課文,小組合作,簡析本文結構。
。1—3)在昏暗的夜,朦朧中,“我”看到一個好的故事。
(4—11)具體描述了這故事的美麗、優(yōu)雅、有趣。
。12)“我”從夢中回到現(xiàn)實,‘我’總記得這一篇好的故事。
3、讀夢境一部分,看著夢里都有些什么?
。ò鍟簤艟碁蹊、新禾、野花……農(nóng)夫、村婦、村女……天、云、竹……)
四、研習探究(小組交流,師生合作)
1、請大家從文中找出一句話來概括眼前這個好的故事。
。鞔_)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
作者對夢境的描寫共分為幾個部分,分別是什么?簡要概括一下。
。鞔_)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借回憶以前來寫眼前夢境,表現(xiàn)了作者對眼前之景的憧憬和向往;第二部分寫所見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強烈和對理想的堅定。
2、“我拋了書,欠身伸手去取筆,——何嘗有一絲碎影,只見昏暗的燈光,我不在小船里了。”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鞔_)在好的故事里“我”的思緒飛揚和那種思想深處的對美好事物執(zhí)著的追求。但“我”一旦從美好的夢境再回到現(xiàn)實中,淡淡的悵惘就會油然而生,不難看出魯迅對理想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3、文章開頭和結尾兩次提到“昏沉的夜”,從文章的開始到結束完成了一個美好的故事回環(huán),作者是怎樣將這些看似瑣碎的影像合成一個整體的?
。鞔_)一開始處在昏沉的夜,是在燈火漸漸地縮小了的昏暗背景中,然后漸漸明亮起來,次第寫到“蒙眬”“閃爍的日光”“清楚起來”“分明”“皺蹙”“凌亂”“影子撕成片片”“碎影還在”,最后又回到那“昏沉的夜”里的凝視與沉醉,完成了一個美好故事的回環(huán)。
。ò鍟含F(xiàn)實——昏沉的夜)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找出體現(xiàn)故事“美麗、幽雅、有趣”的句子讀讀。
2、朗讀課文,對于難懂的詞語,要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句子。
3、學習作者美好的人生信仰和執(zhí)著的人生追求。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整體回顧,談話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好的故事”,了解了故事的大概,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深入理解課文。
二、重點賞析
1、【課件7】這故事很美麗,幽雅,有趣。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
賞析:作者讓我們“看見一個好的故事”中許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錯綜起來像一天云錦,而且萬顆奔星似的飛動著,同時又展開去,以至于無窮。這句話表現(xiàn)出了魯迅思想深處那種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自然而然的成為本文的文眼。
2、【課件8】現(xiàn)在我所見的故事也如此。水中的青天的底子,一切事物統(tǒng)在上面交錯,織成一篇,永是生動,永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
賞析:“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的畫卷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也產(chǎn)生一種層次性的變化——先是在昏沉的夜里懨懨欲睡,再接著,“在朦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然后,感受著“永是生動,永是展開,我看不見這一篇的結束!倍荚诒磉_“我”的感情在美好的遐想中逐漸升華和清晰。
3、【課件9】現(xiàn)在我所見的故事清楚起來了,美麗,幽雅,有趣,而且分明。青天上面,有無數(shù)美的人和美的事,我一一看見,一一知道。
賞析:魯迅先生用這樣的暖色筆觸來描寫他的想象世界和回憶中清晰的故事,不僅是一種精神慰藉,更是一種美好的人生信仰和執(zhí)著的人生追求。隨著故事的逐漸清晰,作者的感情在逐漸掘進的過程中已達到了一個高峰,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板書:美麗、幽雅、有趣)
三、寫法探究
1、“圓形結構”中展開構思(現(xiàn)實——夢境——現(xiàn)實)
文章從昏沉的夜開始到昏沉的夜結束。在這情結中,以漸漸縮小了的`燈火,燃起了一種美好的希望,展開了一幅美好的回憶圖景。(板書:現(xiàn)實——夢境——現(xiàn)實)
2、結尾處意義深長。
“我真愛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還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钡拔摇敝灰娀璋档臒艄猓灰娀璩恋囊。希望和虛無,孤獨和寂寞,給人一種淡淡的哀愁。
四、提煉升華
魯迅先生把現(xiàn)實中難以實現(xiàn)的信念可以編織在夢里,再從夢中又回到現(xiàn)實里繼續(xù)戰(zhàn)斗,這真是一種執(zhí)著的追求,也足以證明魯迅先生對故鄉(xiāng)的深厚情結和對“昏沉的夜”的憎惡。
教學反思:
《好的故事》這篇文章,比較難懂。我的教學思路是盡可能地采取由淺入深層層深入的方式,在再三品讀文本的基礎上慢慢引出先生的精神,讓學生能夠透過文本看到文字背后的先生。課堂教學設計分下面的步驟進行:
1、了解魯迅先生和《好的故事》的創(chuàng)作情況;
2、初品課文,交流第一印象;
3、細品課文,初步探究“好的故事”;
4、深入文本,共析“倒影”;
5、體味“昏沉的夜”,由品讀關鍵句入手抓住其特點;
6、深入探討“深暗的夜”,探究背景,體味魯迅先生的寂寞心情和人生態(tài)度。
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實踐了教師“指導者”和“促進者”的身份,學生對這樣一篇比較難懂的課文也比較清晰地了解了中心,學習了解了寫法,弄清了重點句子的含義,總結出了魯迅先生的復雜情感。
【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好的故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學設計03-02
部編版松鼠教學設計12-15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設計05-30
五年級上冊部編版語文教學設計02-04
部編版圓明園的毀滅教學設計12-11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上冊搭船的鳥教學設計09-04
部編版《司馬光》教學設計03-14
部編版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教學設計12-14
部編版三下語文《肥皂泡》的教學設計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