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搭石》評課稿【共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通常需要用到評課稿來輔助教學,評課有利于幫助和指導教師不斷總結(jié)教學經(jīng)驗,形成教學風格,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那么什么樣的評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搭石》評課稿,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搭石》評課稿1
我今天聽了任麗老師的課,有以下幾點拙見,下面我來分點說一下:
1、本課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以讀感悟,實現(xiàn)了學生與教師對話,與文本對話,與生活對話,引出勤苦的人們在小溪上鋪上了一排石頭,引出課文課題,簡潔明了,切入主題。
2、角色換位,培養(yǎng)想象,拓展文本。這個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自己來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間,走進文本,讀出文本,這才是閱讀教學的境界。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發(fā)現(xiàn),用自己的心去體驗,每個學生的發(fā)言都洋溢著自己的個性。孩子們在老師的啟發(fā)下,假設了不同的人來走搭石,學生的想像思維得到了發(fā)展的同時,也表達出了孩子們美好的心靈,特別是一個孩子說出盲人走搭石,他站在河里領著盲人過河,這個細節(jié),教師應該對學生發(fā)言給予表揚,同時,我想應該把掌聲送給他。
3、詞語的理解更是教學的'重點目標之一,這節(jié)課中,任老師追求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如“協(xié)調(diào)有序”是文章的重點詞語,從理解到運用、拓展,再到積累,體現(xiàn)了過程和方法,融入了情感。由“話”變“畫”,來教“清波蕩漾、人影綽綽”,讓學生在不斷誦讀中品味疊音詞,悟出音律美,體會水光、人影兩相和的美融為一體。
4、其中有幾點建議我整理了一下,首先是教師應該及時糾正和評價孩子的答案。任老師認真傾聽完學生的回答后缺少總結(jié)性的語言。其次,本課沒有設計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應該設立此環(huán)節(jié),使孩子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再次,搭石應該是方正堅固的,任老師在板書的時候忽略了它的形狀,畫成了橢圓的。
總之,在任老師的課堂上讓我感受到了“美”的真實所在,使我受益匪淺。
《搭石》評課稿2
今天,聽了陳老師執(zhí)教的《搭石》一課,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洞钍肥且黄l(xiāng)土氣息濃厚的文章,課文截取了鄉(xiāng)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鄉(xiāng)親們善良、友愛、互敬互幫的美好品德。課文語言質(zhì)樸,意境秀美。張老師用她帶有濃濃感情色彩的語言把學生們帶入了這個民風純樸的鄉(xiāng)間,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一、理解詞語,靈活多樣。
陳老師的課教出了濃濃的語文味兒。她始終注重對生字、詞語和重點句子的學習和指導,特別是指導理解“脫鞋挽褲”、“協(xié)調(diào)有序”和“人影綽綽”這三個詞語,所采用的方法語文味兒十足。老師問:“你從哪里體會到了美?”學生馬上說:“我從脫鞋挽褲中體會到人的美!崩蠋燀槃菥瓦M入學習詞語的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想象了人們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還組成了幾個句式整齊的,像詩歌一樣的句子:“如果人們沒有搭石,人們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趕集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訪友就必須(脫鞋挽褲)!睂W生對“脫鞋挽褲”的意思和走過小溪的艱辛就有了了解。一次次的引說練讀,學生已經(jīng)牢固地掌握了這三個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學“協(xié)調(diào)有序”這個詞語時,沒有讓學生說說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句“讓我們進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弊尯⒆觽冞M入了當時的人們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們行走的井然有序。
學習“人影綽綽”這個詞語時,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種解釋讓學生選擇,再讓學生說明為什么這么選。老師又拓展了“綽綽有余”這個成語,再讓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理解詞語的意境。
二、體會課文,獨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鄉(xiāng)土文學氣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詩情畫意,陳老師對課堂的設計可謂匠心獨運。先看導入部分:“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shù)募亦l(xiāng),他的家鄉(xiāng)是個美麗的地方。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xiāng),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xiāng)的搭石。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幾句話寫出了一個安詳寧靜的小山村。
再來看教學中的一個亮點。在學完“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老師反復導讀這句話,語速由慢變快,再由快變慢,孩子們也跟得很有節(jié)奏,書聲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沒有亂了步伐一樣,最后總結(jié)“這樣的動作就叫作協(xié)調(diào)有序!庇衷谧x中領悟了詞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為一體,整個過程簡簡單單,清清爽爽,卻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韻味。
三、寫作指導,融為一體。
陳老師教學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她的每節(jié)閱讀課的教學,都會和相關的寫作指導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本節(jié)課,陳老師在學習完課文后,問學生:“你知道作者是怎樣寫出這么優(yōu)美的文章嗎?”很多同學意識到這是細心觀察的結(jié)果,如果不是平時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又怎么會捕捉到那被人踩在腳底的平平凡凡的搭石呢?陳老師繼續(xù)鼓勵大家:“相信你們也會成為生活的細心人,也會寫出如此優(yōu)美的文章!蓖ㄟ^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語文教學的美,讓人受益無窮。
《搭石》評課稿3
今天,聽了周龍英老師執(zhí)教的《搭石》一課,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洞钍肥且黄l(xiāng)土氣息濃厚的文章,課文截取了鄉(xiāng)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展示了鄉(xiāng)親們善良、友愛、互敬互幫的美好品德。課文語言質(zhì)樸,意境秀美。張老師用她帶有濃濃感情色彩的語言把學生們帶入了這個民風純樸的鄉(xiāng)間,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
一、理解詞語,靈活多樣。
周老師的課教出了濃濃的語文味兒。她始終注重對生字、詞語和重點句子的學習和指導,特別是指導理解“脫鞋挽褲”、“協(xié)調(diào)有序”和“人影綽綽”這三個詞語,所采用的方法語文味兒十足。老師問:“你從哪里體會到了美?”學生馬上說:“我從脫鞋挽褲中體會到人的美。”老師順勢就進入學習詞語的環(huán)節(jié),先讓學生表演一下“綰”的動作,再讓學生想象了人們在小溪上走路的情景,還組成了幾個句式整齊的,像詩歌一樣的句子:“如果人們沒有搭石,人們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趕集就必須(脫鞋挽褲),人們訪友就必須(脫鞋挽褲)!睂W生對“脫鞋挽褲”的意思和走過小溪的艱辛就有了了解。一次次的引說練讀,學生已經(jīng)牢固地掌握了這三個詞語和句子的意思。
學“協(xié)調(diào)有序”這個詞語時,沒有讓學生說說是什么意思,而是用一句“讓我們進入走搭石的行列中吧!弊尯⒆觽冞M入了當時的人們行走的情境中,“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跟上去)”理解了人們行走的井然有序。
學習“人影綽綽”這個詞語時,先出示字典中的的三種解釋讓學生選擇,再讓學生說明為什么這么選。老師又拓展了“綽綽有余”這個成語,再讓學生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綽綽是一幅怎樣的畫面?”通過想象理解詞語的意境。
二、體會課文,獨具匠心。
把一篇具有鄉(xiāng)土文學氣息的文章上出一番詩情畫意,張老師對課堂的設計可謂匠心獨運。先看導入部分:“這個小山村是作家劉章爺爺?shù)募亦l(xiāng),他的家鄉(xiāng)是個美麗的地方。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xiāng),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xiāng)的搭石。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麗的搭石!睅拙湓拰懗隽艘粋安詳寧靜的小山村。再來看教學中的一個亮點。在學完“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老師反復導讀這句話,語速由慢變快,再由快變慢,孩子們也跟得很有節(jié)奏,書聲朗朗,起起落落,好像是走搭石的人沒有亂了步伐一樣,最后總結(jié)“這樣的動作就叫作協(xié)調(diào)有序。”又在讀中領悟了詞意。如此的情、境、意三者融為一體,整個過程簡簡單單,清清爽爽,卻有一番清新雅致的韻味。
三、寫作指導,融為一體。
周老師教學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她的`每節(jié)閱讀課的教學,都會和相關的寫作指導結(jié)合起來,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本節(jié)課,周老師在學習完課文后,問學生:“你知道作者是怎樣寫出這么優(yōu)美的文
章嗎?”很多同學意識到這是細心觀察的結(jié)果,如果不是平時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又怎么會捕捉到那被人踩在腳底的平平凡凡的搭石呢?周老師繼續(xù)鼓勵大家:“相信你們也會成為生活的細心人,也會寫出如此優(yōu)美的文章!蓖瑫r,向大家推薦曹文軒的小說課下閱讀。扎實的教學功底,樸實無華的教學特色,周老師將人文性與工具性完美地統(tǒng)一起來,“簡約而不簡單”,通過一堂《搭石》,巧妙地展示了語文教學的美,讓人受益無窮。
《搭石》評課稿4
《搭石》這篇課文是人教版四年級第六組的課文,捧讀文本,我們會感受到一種鄉(xiāng)間的清新與一份鄉(xiāng)民純樸的情感,作者劉章用質(zhì)樸感性的語言為我們營造了濃郁的鄉(xiāng)間生活美景,通過展現(xiàn)“擺搭石——走搭石”等尋常生活情景,體現(xiàn)了人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zhì)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的情感。本節(jié)課,盛杰老師從課文的整體入手,站在學生的角度,采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分享表達”的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體驗文本的價值,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發(fā)展、成長的過程。以下幾點體會深刻:
一、以生為本,以學定教。
1、教學樸實,提高實效。
上課伊始,盛老師沒有追求什么所謂精彩的導入,而是直接對上節(jié)課學習情況進行檢測:聽寫要求掌握的詞語和對“搭石”的認識。方法雖簡單卻有效,學生很快能靜下心來進入到新課的學習狀態(tài)。接下來,和學生共同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讓學生圍繞這一句展開自主學習找到自己能感受到的“美”。盛老師給予學生充足的自學時間,引導他們?nèi)c勾畫甚至是批注,既讓孩子們掌握了閱讀學習的基本方法,也為接下來的分享表達做好了充分的鋪墊。課堂上,我們也確實看到了孩子們心無旁騖地自主學習著,這也是我們一直所追求的理想而有效的學習狀態(tài)。
2、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們看到盛老師很大膽地整體在“放”。我們說這不是隨性地放,而是一種有意識的“放”,這種“放”能讓學生有更多的空間進行思維訓練和語言積累。放時間給學生自學,當然,在學生自主學習時,我們看到盛老師走進學生中間,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放時間讓學生分享表達,無論是小組還是全班同學一起分享表達,我們都能看到盛老師能認真傾聽,并從傾聽中捕捉信息,恰當?shù)卦u論、點撥,引發(fā)學生深度地思考。而閱讀又是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學生對文本是怎么理解的就會怎么表達,他可能不會按照我們原先預設的方案來,課堂上,我們看到盛老師能根據(jù)學生的發(fā)言,隨機進行文本內(nèi)容的學習,極大地尊重了學生的閱讀體驗,同時我也認為這也體現(xiàn)了盛老師夯實的教學功底和較為靈活的教學機智。
3、方法靈活,課堂靈動。
在教學中,我們看到在學生表達的基礎之上,盛老師創(chuàng)設了恰當?shù)那榫掣玫匾龑W生感悟蘊含在搭石上的美。她緊緊抓住“一群人走搭石”,“兩個人走搭石”以及“擺搭石”三幅畫面,將讀懂詞句、體驗畫面、感悟情感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很自然地引導學生理解:搭石在家鄉(xiāng)的人們心中為什么是一道風景。比如:談到“一群人走搭石”的時候,盛老師抓住“協(xié)調(diào)有序”這個關鍵詞,通過手勢演繹抬腳和緊跟動作,在手勢加快和語速加快的過程中,與走搭石形成通感,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抬起腳來,緊跟上去”的和諧美。再如談到年輕人遇到老年人怎樣走搭石的內(nèi)容時,盛老師則以“有的詞語會讓你的心頭輕輕一顫,你就抓住它,多讀幾遍”的方式很自然地引導學生抓住“伏”和“理所當然”這兩個關鍵詞語,從品“伏”這個詞再到“理所當然”的過渡,盛老師創(chuàng)設了很多情境,激發(fā)學生想象,從而感受到“理所當然”的人性之美。諸如此類,就不一一列舉。除了對詞語獨具匠心的品學外,我們也感受到盛老師指導朗讀方面的別出心裁。比如:在指導朗讀“一行人走搭石”這部分內(nèi)容時,盛老師除了用手勢演繹“協(xié)調(diào)有序”幫助學生讀出“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的節(jié)奏感之外,她還根據(jù)學生的感受,將課文改為詩歌形式,配以音樂引導學生誦讀詩歌,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那有著濃濃鄉(xiāng)情的“搭石”邊,學生便用朗讀將這美好的畫面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到,整節(jié)課,學生思維活躍,發(fā)言積極,參與面較廣,分享表達較有質(zhì)量。
二、德育滲透,潤物無聲。
這篇課文洋溢著人性之美,而這種美貫穿了課堂的始終,我們看到整節(jié)課學生在研讀與交流中對“美”的理解和體驗愈加深刻。比如:在學習“一行人走搭石”時,通過對文本的'研讀、結(jié)合生活實際,學生說到群體生活時,人們之間的理解與配合,從而感受到和諧之美的溫暖;再如:學習“兩人走搭石”這一部分時,文字本身就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再加上盛老師創(chuàng)設了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通過想一想、說一說的方式,春風化雨般地讓學生體會到“謙讓之美”“敬老之美”的高尚……除此之外,課堂結(jié)尾老師播放了蕪湖市制作的《三德歌》的視頻,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正能量。讓孩子們近距離地感受到心靈美其實每天都有,每個人身邊都有!從而激發(fā)孩子們尋找身邊的動人風景,領略身邊的美,并付諸行動——從自我做起將愛延續(xù)!
本節(jié)課,老師和孩子一起通過欣賞能看得見的風景,品讀有魅力的語言,感受溫暖人心的心靈美。教師既把握了語文教學的要義,重視語言的積累和訓練,又加強了文本與生活的聯(lián)系,使情感得到了升華。
《搭石》評課稿5
聽了郭老師教學的《搭石》一課,郭老師那激情飛揚的語言,細致的講解,扎實有效的設計,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學到了很多。
一、抓住重點句段,講解細致、透徹,讓學生在重點句段中理解文章,體味情感。如對“協(xié)調(diào)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等詞語的理解,采用了看圖片,選擇的形式來理解,同時讓學生明白相同的字在不同詞語中的理解不同!澳銖倪@些詞語體會到了什么?”尊重學生的自主感受。
二、“仿說句子”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jù)書上的例子,引導學生說“假如遇到下雪天,——總要——。”讓學生仿照書上的句子來想象說。這樣的設計,不僅使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更深入一層,而且降低了學生直接寫的難度,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根據(jù)自己的`想象說出句子,通過當時的學生反饋來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無疑是成功的。
三、教師最后對寫作背景的介紹,使學生更加了解了其人,理解了其文,升華了其情。
《搭石》評課稿6
我有幸聆聽劉老師執(zhí)教的《搭石》,由于剛給學生上過這節(jié)課,所以聽完這節(jié)課后感嘆劉老師的美美的教學風格,更從中了解到了更多自己的不足。
劉老師上的是《搭石》的第二課時。老師一開始就要求學生自讀二至五自然段并讓學生體會“從哪里感受到了美?”劉老師緊緊圍繞“文中哪些詞句能讓你感受到美”這一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自讀后匯報了很多句子,老師針對這些美美的句子引導學生進行自我感悟,并及時給予適當?shù)腵評價,在評價后再感悟,再升華。在課堂中,老師通過多種方式的讀,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通過默讀、思考、勾畫、標注,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通過有感情朗讀,體會文章思想感情。通過朗讀——評價、描述畫面——評價,培養(yǎng)學生學會傾聽的良好品質(zhì)。
詞語的理解更是教學的重點目標之一,課中,老師追求一定的廣度和深度,如“協(xié)調(diào)有序”是文章的重點詞語,從理解到運用、拓展,再到積累,體現(xiàn)了過程和方法,同時也融入了情感。 “理所當然”一詞,談感受來理解,體現(xiàn)了工具性與實踐性相結(jié)合。老師就這樣有層次,有梯度,又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學生在愉快的情境活動中不知不覺積累,感悟運用了新知,扎實有效地落實了雙基訓練。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難點。在課堂上老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對重點詞語的體會、品讀,發(fā)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使語文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