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優(yōu)秀

時間:2023-10-01 07:52:45 歷史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優(yōu)秀

  無論在學習或是工作中,我們需要用到試卷的情況非常的多,成績的提高,最關鍵的是什么的呢,重要的是多做題目,多寫試卷,總結(jié)知識點,還在為找參考試卷而苦惱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優(yōu)秀,歡迎閱讀與收藏。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優(yōu)秀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優(yōu)秀1

  本次考試我們采用的是我校自己出的試卷,試卷還是很符合我們學校的教學實際的,不管是從試卷的難易程度,還是從試卷的適應范圍,還是切合中考題型等方面,都是質(zhì)量不錯的,既能檢測到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反映出學生的學習狀況,又不至于讓學生感到太難而喪失學習興趣。但本次考試的歷史試卷考查的知識點較細,有重點,感覺整體很好,下面我就從三個方面分析一下本次考試的試卷:

  一、歷史考試成績分析。

  本次歷史期中考試全校參加27人,及格的.24人,50分以上的3人,40分以上的10人,24分以下的3人

  初一歷史期中考試卷,最高分57分,最低分19分,平均分37分,及格率72%。

  從總體上看,要求識記的基礎知識部分的內(nèi)容掌握得比較好,要求理解部分的內(nèi)容相對較弱。

  從題目上看,選擇題的正確率比較高,材料題中22題春秋戰(zhàn)國時期提出反對不義的掠奪戰(zhàn)爭的思想家是誰?他是那一學派的代表人物?這一題變相考查了諸子百家的學派、代表人物。學生的應變能力較差,大部分學生答不出來。第21題分封制在后期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由于學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低,導致寫不出完整通順的答案。

  存在的問題:

  1、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是失分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現(xiàn)在基礎不扎實,對課本知識生疏,或不能熟練運用,相當一部分后進生表現(xiàn)尤為突出、歷史語言表達不規(guī)范、不準確。

  2、審題不仔細是造成失分的又一主要原因。如相當部分選擇題的錯誤,純粹屬于審題不細心所造成的。

  3、平時學習過程中,學習方法過死,靈活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不足。尤其表現(xiàn)在對課本上的一些變式問題缺乏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死搬硬套,照貓畫虎,因而得分率較低。

  4、態(tài)度不端正。表現(xiàn)在字跡馬虎潦草,隨意性大,寫錯的地方亂涂鴉,卷面不整潔,書寫不工整,錯別字太多,綜合素養(yǎng)差。試卷中部分學生答題態(tài)度不認真,沒有做到最基本的字體工整。

  二、改進建議:

  針對這次考試中學生表現(xiàn)出來的問題,我覺得今后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1、認真?zhèn)浜靡惶谜n。備課時要把握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精心編制和設計導學案。認真上好一堂課,做到有效教學。學生明白的不多講,重點難點,重點把握,重點講解。做到講練結(jié)合,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練習,或其自己去尋找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

  2、強化基礎知識訓練。萬變不離其宗,基礎知識是根本,選擇題錯誤的原因大多就是基礎知識不牢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抓基礎知識入手,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培養(yǎng)學生用雙色筆構建每課的知識體系。

  3、平時應加深對教材的分析力度注重思維的發(fā)散性靈活性。學生在課棠上應該多參與一些實例分析,增強解題威力。培養(yǎng)學生審題意識,解題思路要注意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分析,答題方法應加強指導,讓學生學會更加廣度和更加深度地進行答題。

  4、幫助學生改進學習方式。通過引導,促進學生研究性學習、探究型學習、合作自主學習,能夠在加強雙基的基礎上,強化知識點的延伸、整合、培養(yǎng)思維能力。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優(yōu)秀2

  一、試卷的評價

  1、試卷的基本情況:

  歷史考試時間為50分鐘,政治歷史合卷100分鐘。歷史學科的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歸納列舉題、材料分析題,綜合探究題。

  2、試卷的基本特點:

  (1)基礎性強。試題立足于歷史基礎知識,以重點知識來設計題目。重在考查學生對歷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

  (2)標高適度;谀壳俺踔袑W生的學習能力和初中歷史教學的現(xiàn)狀,試卷沒出現(xiàn)較大的偏題、怪題,只有個別題目稍難點。整卷的試題難度應該說是適中的。

  (3)題目設計具有簡明性。題意指向明確,題目的.表述較清楚,簡單明了,學生審題時一目了然。

  二、試卷成績情況

  本次考試,我校七年級兩個班,總體考試成績來看,七年一班平均分72.7,優(yōu)秀率62%,及格率為81%;七年二班平均分78.8,優(yōu)秀率71%,及格率為83%。兩個班及格率差距不大,但優(yōu)秀率差距較大,對于七年級來說,一班的優(yōu)秀率太低,需要進一步抓緊。

  三、學生答題質(zhì)量分析

  1、優(yōu)點

  (1)對歷史教材的主干知識掌握得較好。學生能根據(jù)要求加以復習鞏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較熟練。

  (2)能正確地運用解題方法。大部分學生能采用較常用的直選法和排除法來解答選擇題。

  (3)能根據(jù)題意認真解答。大部分學生能根據(jù)題目的要求,認真分析問題,正確地得出答案。

  (4)部分學生的學科能力有所提高。大部分學生的再認再現(xiàn)能力較強;部分學生善于運用已知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此次判斷題的得分率略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學生具備了理解、分析能力。

  2、存在問題

  (1)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公正、不規(guī)范,錯別字多。如:“曲轅犁”寫成“曲轅梨”,把“南宋”寫成“宋朝”。

  (2)同類知識混淆不清。學生對同類知識掌握不牢固,張冠李戴的現(xiàn)象很普遍。如:把“吳道子”寫成“閻立本”,把“李白”寫成“白居易”。

  (3)讀圖、地點類的知識掌握不到位。如第15題,把A和B的地點寫顛倒。

  (4)分析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試題中考查考生分析能力的題目比例很少小,但此類題目的得分率較低,反映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影響未能正確地加以分析。如:綜合探究題中的用史實證明觀點,很多同學答題出現(xiàn)偏差,史實混淆。

  (5)復習不到位。本次考試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是太好,選擇題錯了很多,主要原因是學生在復習過程中拿出的時間太少,沒有集中精力去記憶。

  四、改進措施

  1、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

  4、根據(jù)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尤其要重視中考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訓練,堅持講練結(jié)合。

  6、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看到成績的進步,要善于表揚學生。

  7、抓好后進生。對歷史考試來說抓好10個優(yōu)生,不如抓好1個差生對均分的貢獻大。同時,要抓好后進班的教學質(zhì)量。

  8、對學生加強書面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正確運用歷史學科術語,全面、完整答題的能力。強調(diào)考試中學生一定要分點逐條書寫,注意條理一定要清晰,特別是要強調(diào)答案書寫的序號化。

  通過這次考試,使我認識到了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努力在以后的教學中克服這些不足,反思存在的問題,爭取在下次考試中取得更好的成績!

七年級歷史試卷分析優(yōu)秀3

  期末考試是檢驗一個學期教學成果的最重要的手段,其試卷質(zhì)量的高低決定能否很好檢驗一學期的教學成績很重要。下面對本學期的期末考試試卷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找到教學中的不足,以便為以后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一、基本情況

  (一)試題分析:

  本試題滿分為100分,實行閉卷考試,共五個大題。題型有選擇題、列舉題、知史識圖題、材料分析題、簡答題?梢哉f題型多樣,內(nèi)容全面。

  從題量上看共五個大題,設計出了33個問題,覆蓋的知識面比較廣、全,能夠檢全面測出課標上中國近代史部分對學生所要求的知識內(nèi)容的掌握情況。容易題約占50%,中檔題占30%,稍難題占20%;注重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特別是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適當考查學生從材料中獲取信息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直接從教科書上選取,主要考的是學生的概括歸納能力,適當也涉及了對學生分析能力的考查,設問跨度小,一般就一章或一節(jié)設問,對分析能力的考查也只是局限于比較淺的層面上。

  (二)試題結(jié)構及特點:

  (1)本試卷具一定的創(chuàng)新,如:題型上的多樣性,不再是一味的材料解析題。

  (2)試卷能夠較好的體現(xiàn)"新課標'的要求,出題方式符合了現(xiàn)今歷史試題命題緊密聯(lián)系實際、答案開放性等趨勢,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fā)揮空間,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

  (3)本試卷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是材料解析題部分能從學生實際出發(fā),有效地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想說,有話說,起到很好的效果。又有一定的區(qū)分度,改變過去照搬的習慣,可以說是一種不錯的嘗試。

  (4)試題設計整體較合理,側(cè)重對基礎知識的考察,并合理的搭配了有一定難度的提高題(書本基礎知識占67%,需要分析思考的知識占33%),難易程度的把握和比例分配較為適當,既有利于知識的鞏固,也考察和鍛煉了學生的邏輯分析能力。

  (三)試卷情況:

  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此次考試的結(jié)果讓人較為擔憂,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仍然不夠牢靠,這與我們的學生素質(zhì)有著必然的聯(lián)系,但同時也反映出歷史教學的負擔仍然較重。雖然歷史是開卷考試,但在七年級時應當著重培養(yǎng)學生能夠自覺的去記憶書本上重要知識點的習慣。這對于今后的歷史學習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很有利的。

  二、存在問題

  通過本次測試,反映出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

  1、基本功不扎實。書寫不公正、不規(guī)范,錯別字多。

  2、部分學生對于圖片的識讀能力不強,概念模糊不清,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教材中圖片的分析,點明相關重要知識點。

  3、材料分析題一直是學生回答的一個弱項,表明學生的分析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往往在答題時學生容易將史實過程作為理論分析的內(nèi)容,如"絲綢之路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價值'一題學生有不少是將絲綢之路的`影響作為答案。反映了學生對歷史事件的影響未能正確地加以分析。

  4、第32題簡答題,部分學生答得比較好,多數(shù)能講出理由。但部分學生回答時考慮不夠周全,口語化嚴重。此題出現(xiàn)少部分學生無作答情況。此題整體得分率較低。

  三、對今后教學建議

  1、應加強審題的訓練。解題思路要注意從多方面、多角度來分析。提高學生閱讀理解歷史資料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讀教材,課堂上多引進一些課外史料,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和能力。

  2、要強化學生組織答案的條理性和規(guī)范性。注重學生分析、概括和綜合能力的訓練。分析、概括和綜合是歷史學習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檢驗學生能力的基本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引導學生對教材的重視,避免材料解析題出現(xiàn)口語化過于嚴重的現(xiàn)象。

  3、加強學法指導,教師在教學中要教學生如何審題,如何尋找試題的關鍵詞,捕捉有效信息。平時要求學生要細以看題,不要因為粗心造成漏題沒答。

  4、根據(jù)目前命題的趨勢和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后主觀性題目還會適當增加,教學中多聯(lián)系實際生活,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5、要求學生回答問題盡量用課本來組織語言。加強對學生答題技能技巧的訓練,強調(diào)課本知識的應用,注重題目設問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