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歷史典故

時間:2023-07-19 15:15:37 歷史 我要投稿

關(guān)于歷史典故【共15篇】

關(guān)于歷史典故1

  1、西漢司馬遷少年時就涉獵群書,立志繼承父業(yè)。正當(dāng)他撰寫的《史記》進展順利的時候,“李陵事件”的牽聯(lián),使他遭受宮刑。面對這奇恥大辱,他不是嘆息、沉淪,而是銳意進取,“幽而發(fā)憤”,他含冤蒙垢數(shù)十年,終于寫出了“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記》,流芳后世。

關(guān)于歷史典故【共15篇】

  2、有一次上課時,蘇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業(yè),讓他的弟子們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過一個星期后,他問有多少人現(xiàn)在還堅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堅持做了。一個月后,他又問了,現(xiàn)在只有一半的人了。一年后,他再問了,現(xiàn)在只有一個人堅持下來了,那個人就是柏拉圖。

  3、愛迪生曾花了整整十年去研制蓄電池,其間不 斷遭受失敗的他一直咬牙堅持,經(jīng)過了五萬次左右的試驗,終于取得成功,發(fā)明了蓄電池, 被人們授與“發(fā)明大王”的美稱。

  4、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么?”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 “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xì),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zhuǎn)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fā)憤讀書,終于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并被稱為“詩仙”。

  5、梵高的執(zhí)著的繪畫夢想,雖然很遺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受到是人的欣賞,但在那種世人漠視、窮困潦倒的環(huán)境下,仍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畫自己想畫的畫,這也著實非常人所能的。

  6、海倫·凱勒雙目失明、兩耳失聰,卻努力的從一個讓人同情默默無聞的小女孩變成讓全世界尊敬的女強人。如果生活真的不公平,那么,生活對她的不公平可謂到了極致。她完全可以放棄她的夢想躲在陰暗的角落里放聲痛哭,沒有人會責(zé)怪她,她也完全可以躺在床上或坐在輪椅上,像一個植物人一樣由人服侍?墒沁@一切,她都沒有做,她只是吃力的在老師的幫助下學(xué)習(xí)盲語,觸摸著事物,僅僅憑著她永不言棄的信念和堅持不懈的意志。她把她理想的天空涂上了人生最亮的色彩。

  7、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平時很注意觀察生活、體驗生活,不管刮風(fēng)下雨,每天都堅持到街頭去 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積累了豐富的生活資料。這樣,他才在《大衛(wèi)·科波菲 爾》中寫下精彩的人物對話描寫,在《雙城記》中留下逼真的社會背景描寫,從而成為英國 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學(xué)事業(yè)上的巨大成功。

  8、我國著名數(shù)學(xué)家華羅庚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dǎo)師,地處窮鄉(xiāng)僻壤,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鍥而不舍這一精神!他臥床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

  9、松下剛剛陷入事業(yè)的困境,這天他無助地走在路上。一對姐弟的談話,引起了他的注意。 姐姐正在燙衣服,弟弟想讀書,卻無法開燈,因為那時插頭只有一個。 “你能不能快一點開燈,讓我怎么看書呀?”“好了,好了,就快了!薄袄鲜钦f好了,都過了30分鐘了!彼上峦蝗幌耄褐挥幸桓娋,的確太不方便了,何不想個可以兩用的插頭呢?他認(rèn)真地研究這個問題,不久,就想出了兩用插頭的構(gòu)造。試用品問世后,很快就賣光了,訂貨的人越來越多,簡直供不應(yīng)求,松下的事業(yè)也從此走上軌道,利潤大增。 遭遇任何問題,都是激發(fā)創(chuàng)意的好機會。

  10、3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xiāng),開始創(chuàng)造自己的前途。他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老族長寫了3個字:不要怕。然后抬起頭來,望著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秘訣只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3個,供你半生受用!30年后,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到了家鄉(xiāng),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他到了族長家里,才知道老人家?guī)啄昵耙呀?jīng)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信封對他說:“這是老先生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边鄉(xiāng)的游子這才想起來,30年前他在這里聽到人生的一半秘密,拆開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個大字:不要悔。 人生在世,中年以前不要怕,中年以后不要悔,這是經(jīng)驗的提煉,智慧的濃縮。

  11、世界無產(chǎn)階級革命運動導(dǎo)師馬克思為著《資本論》化了40多年的時間,在大英博物館翻閱了大量的資料,他所坐的位子下水泥地上竟磨掉了一層水泥。通過他不懈的努力,馬克思終于著成了全世界無產(chǎn)者所需的《資本論》。

  12、亞歷山大大帝在遠(yuǎn)征波斯之前,將他所有的財產(chǎn)分給了臣下。其中一個叫皮爾底加斯的大臣非常驚奇。問道:“陛下,那你帶什么起程呢?”“希望,我只帶這一種財寶!眮啔v山大回答說。聽到這個回答,皮爾底加斯說:“那么請讓我們也來分享它吧!庇谑,他謝絕了分配給他的財產(chǎn)。 希望是創(chuàng)造人生的路標(biāo),在任何時候都別放棄它。

  13、歐洲文藝復(fù)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達(dá)·芬奇,從小愛好繪畫。父親送他到當(dāng)時意大利的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佛羅基奧為師。老師要他從畫蛋入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足足畫了十多天。老師見他有些不耐煩了,便對他說:“不要以為畫蛋容易,要知道,1000個蛋中從來沒有兩個是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去看形狀也就不同了,蛋的橢圓形輪廓就會有差異。所以,要在畫紙上把它完美的表現(xiàn)出來,非得下番苦功不可!睆拇,達(dá)·芬奇用心學(xué)習(xí)素描,經(jīng)過長時期勤奮艱苦的藝術(shù)實踐,終于創(chuàng)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關(guān)于歷史典故2

杯酒釋兵權(quán)

  “杯酒釋兵權(quán)”是一個著名的酒局,也是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話說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后黃袍加身,榮登大寶,從昔日重臣搖身一變成為今天的皇帝。自打坐上龍椅之后,趙匡胤卻一直惴惴不安。他非常擔(dān)心歷史會重演這一幕,以后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當(dāng)年的做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了。

  趙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quán)。于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軍將領(lǐng)石守信、王審琦等武將飲酒。酒席上趙匡胤效小兒女情狀,象失戀了一般唉聲嘆氣個不停。眾人問明白了才得知皇帝擔(dān)心他們手握重兵日后會造反。他們只好告老還鄉(xiāng)以享天年,并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他們的兵權(quán)從此被徹底解除了。在969年,又召集節(jié)度使王彥超等宴飲,解除了他們的藩鎮(zhèn)兵權(quán)。這也開啟了宋朝數(shù)百年重文輕武的國家體制。宋太祖的做法后來一直為其后輩沿用,三軍統(tǒng)帥常常是個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diào)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diào)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但卻**削弱了部隊的作戰(zhàn)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zhàn)爭中,連連敗北。

  在古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向來有效,拳頭就是硬道理。宋朝在這方面的表現(xiàn)在歷史上提供了一個非常奇特的范例,或者說是反面教材。若論政治穩(wěn)定、經(jīng)濟繁榮,宋朝遠(yuǎn)勝秦漢,甚至與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讓。然而宋朝的軍事實力卻不敢恭維,屢屢被起步于奴隸社會的遼、西夏、金、蒙古所擊敗。這種國富兵弱的格局,最后終于導(dǎo)致了宋朝的滅亡?梢姡鏅(quán)都保證不了,一切都是白搭。所有這些后果,都起始于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quán)。所以這一場酒局,雖然政治影響力極大,但在大路眼里,由于它的負(fù)面作用,無論如何是不能讓它進入前五的。

關(guān)于歷史典故3

  獻媚者現(xiàn)丑

  十六國時期南燕刺史鞠仲,為了討好皇帝慕容德,奉承道:“陛下乃中興之圣主,跟少康、光武帝差不多!蹦饺莸戮妥屪笥业.人賞賜鞠仲帛千匹,鞠仲感到賞賜太重,正在謙讓,沒想到慕容德卻說:“你知道跟我開玩笑,難道我就不知道跟你開玩笑?你對我說的不是實話,我賞你的也是虛數(shù)!本现倥鸟R屁沒邊沒沿,被皇帝狠狠戲弄了一番。

關(guān)于歷史典故4

  吳玠仙人關(guān)大捷的喜訊傳來,鼓舞著岳飛,使他更加蔑視敵人,滿懷勝利的信心。大軍自鄂州陸續(xù)渡江,旌旗直指郢州。岳飛在江心對幕僚們慷慨發(fā)誓說:

  “飛不擒賊帥,復(fù)舊境,不涉此江!”

  五月五日,岳家軍直抵郢州城下。岳飛躍馬環(huán)城一周,親自偵察敵情。他舉起馬鞭,遙指東北角的敵樓說:

  “可賀我也!”

  六日黎明時,在緊擂的戰(zhàn)鼓聲中,岳家軍發(fā)起總攻。戰(zhàn)斗異?崃,岳飛坐在大纛下指揮,忽然有一大塊炮石飛墜在他面前,左右都為之驚避,岳飛的.腳卻紋絲不動。

  岳飛乘勝分兵兩路,張憲和徐慶率軍朝東北方向進攻隨州,岳飛本人率主力往西北方向猛撲襄陽府。

  十七日,岳飛兵不血刃,凱歌入襄陽。張憲和徐慶兵臨隨州后,偽齊知州王嵩龜縮在城垣里,不敢出戰(zhàn)。張憲和徐慶軍連攻數(shù)日,不能成功。牛皋和董先兩員新統(tǒng)制已在克復(fù)郢州的戰(zhàn)斗中大顯身手,牛皋更自告奮勇,請求領(lǐng)兵支援張憲和徐慶。五月十八日,牛皋便與張憲、徐慶合力攻下隨州城,殲滅了五千偽齊軍。王嵩被俘后,押赴襄陽府處斬。

  李成得到增援后,氣勢洶洶,又自新野市回軍反撲,號稱有三十萬大軍。岳飛命統(tǒng)制王萬和荊南府鎮(zhèn)撫使司統(tǒng)制辛太屯清水河,作為餌兵,誘敵深入。辛太不聽命令,竟私自逃往峽州宜都縣。六月五日,王萬軍與敵軍交戰(zhàn)后,岳飛親自指揮大軍夾攻,擊敗了李成軍。六日,李成再次反撲求戰(zhàn)。 但偽齊軍經(jīng)受不住兩員虎將揮兵猛攻,一敗涂地。李成的騎兵更是亂作一團,前列騎兵潰散之后,將后列騎兵擁擠入水中。岳家軍追奔逐北,敵軍橫尸二十余里。

  七月十五日,王貴和張憲兩軍在州城外三十幾宋里,同數(shù)萬金、齊聯(lián)軍激戰(zhàn);王萬和董先兩部出奇突擊,一舉粉碎了敵軍的頑抗。劉合孛堇只身逃竄。岳家軍俘降“番官”楊德勝等二百余人,奪取戰(zhàn)馬二百多匹,兵仗數(shù)以萬計。十七日,岳家軍猛烈攻城。將士們不顧驟雨般的矢石,攀附城垣,實行強攻。岳云又是第一個登城的勇士。岳家軍攻拔鄧州,活捉了高仲。二十三日收復(fù)州城。王貴和張憲同時在唐州以北三十宋里,再次擊敗金與偽齊聯(lián)軍,以掩護李道收復(fù)州城。同一天,荊湖北路安撫使司統(tǒng)制崔邦弼等軍也攻下信陽軍。在襄漢之戰(zhàn)中,是南宋頭一次收復(fù)了大片失地.其中包括原先在李橫轄區(qū)之外,而由偽齊控制的唐州和信陽軍,這又是南宋立國八年以來,進行局部反攻的一次大勝利(史稱岳飛收復(fù)襄陽六郡之戰(zhàn))。

關(guān)于歷史典故5

  1.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后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guī)勸,覺得應(yīng)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于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jīng)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里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jīng)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么他的部隊里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里已喪失了斗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因為這個故事里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jié),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huán)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于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jīng)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chǎn),游手好閑;但后來卻被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于別人時,別人也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xué)校里討論學(xué)術(shù)問題,其學(xué)生不學(xué)無術(shù)(成語,意即沒有學(xué)術(shù))、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xué)們?nèi)浩鸲ブ,這學(xué)生便完全處于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行差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

  2.白登之圍

  白登之圍,是公元前200年(漢高祖七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于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東北馬鋪山)的事件。

  公元前201年(漢高祖六年),韓王信在大同地區(qū)叛亂,并勾結(jié)匈奴企圖攻打太原。漢高祖劉邦親自率領(lǐng)32萬大軍迎擊匈奴,先在銅輥(今山西沁縣)告捷,后來又乘勝追擊,直至樓煩(今山西寧武)一帶。時值寒冬天氣,天降大雪,劉邦不顧前哨探軍劉敬的勸解阻攔,輕敵冒進,直追到大同平城,結(jié)果中了匈奴誘兵之計。劉邦和他的先頭部隊,被圍困于平城白登山,達(dá)7天7夜,完全和主力部隊斷絕了聯(lián)系。后來,劉邦采用陳平的計謀,向冒頓單于的閼氏(冒頓妻),才得脫險。

  “白登之圍 ”后,劉邦認(rèn)識到僅以武力手段解決與匈奴的爭端不可取,因此,在以后的相當(dāng)一段時期里,采取“和親”政策便成為籠絡(luò)匈奴、維護邊境安寧的主要手段。

  3.輪臺悔詔

  漢武帝晚年,求長生不老,竟被方士巫術(shù)迷惑,幻想成仙。他招進一批方士在宮中煉什么不老丹。那些方士的三寸不爛之舌,害得他終日神情恍惚。不老丹未煉出來,有一個他寵幸的“活神仙”李少君倒病死了。武帝總說人家羽化成仙了。武帝還依方士之言,在宮里鑄—銅柱,高達(dá)二十丈,柱頂鑄一仙人。頭頂玉盤,承接天上降下的仙露。武帝天天喝飲仙露,不料病倒了。多虧太醫(yī)救治才沒喪命。諸如此類的蠢事,不勝枚舉。北京北海公園里還有這承露盤的山寨品哩!

  武帝六十五歲那年的'一天,正在宮中昏睡,夢見無數(shù)木人,手持棍杖圍著他喊打。驚醒后,對寵臣江充談及夢狀。江充說,如今流行巫蠱之術(shù),一定有人利用木刻小人詛咒陛下。武帝信以為真,即命江充查究。這江充是混進宮中的一個奸臣,有次因一偶然事件與太子劉據(jù)發(fā)生摩擦。這下,便想借機攻訐太子,在皇帝面前討賞。江充預(yù)先指使人刻了一小木人,暗中埋在太子宮里。然后親率人馬挖出來,以陷害太子。太子不等江充去向武帝稟報,立即征調(diào)武士搶先砍了江充腦殼。武帝聞報大怒,命宰相帶兵拘捕太子,鬧得宮中殺聲震天。太子母親衛(wèi)皇后含憤自盡,太子本人被迫出逃湖縣(今河靈寶西)。后因官兵追捕甚緊,太子已無處可躲,只得自縊身亡。

  事后,武帝終于查明:是江充蓄謀制造小木人事件,迫使太子起事。太子死了,后悔已晚。武帝下詔誅滅江充九族,在太子自縊身亡的湖縣筑了一座思子宮,以表對枉死太子的哀忱。

  太子枉死后,武帝痛定思痛,幡然醒悟?纯囱矍,從他曾祖父劉邦起就有了的匈奴之患,至今未能平息,不斷侵?jǐn)_國土,堂堂大漢王朝軍隊連吃敗仗。將軍李陵的五千人馬也全軍覆滅,李陵甚至投降了匈奴,派到匈奴去修和交好的使臣蘇武也被匈奴扣留,杳無音信。太史令司馬遷為李陵辯護,竟被他處以宮刑。那些年,朝政不僅毫無建樹,而且日益松懈,致使政令不出皇宮,酷吏橫行,貪官當(dāng)?shù),輕濟萎縮,百姓深惡痛絕,怨聲四起。

  武帝常想:這樣下去,天下定會大亂。他不甘心劉家?guī)状俗艘话俣嗄甑奶煜拢谒@一代毀于一旦。于是,他決心痛改前非,強振精神,重整朝綱,振奮民氣,讓大漢王朝再展雄威。

  武帝走出深宮,舉行了一次“親耕禮”,就是吩咐左右大臣都帶上農(nóng)具,在一片地里親自耕種。這雖然是象征性的行動,但足以號令全國上下發(fā)展生產(chǎn),求得豐收。禮畢,他對群臣說:“朕即位以來,做了不少悖理之事,使天下人愁苦,如今追悔不及。從今以后,凡傷害百姓之事,全都應(yīng)當(dāng)罷廢。不得再行!”

  大鴻臚寺(朝廷九卿之一,掌管少數(shù)民族事務(wù))田千秋見皇上追悔往事,便乘機進諫說,多年以來,方士們稱神道仙,迄今不僅未見任何成效,反而撕擾亂了了百姓思想,放棄了農(nóng)耕,只是騙取錢財,腐饒蝕人心。應(yīng)該一律罷遣!武帝稱贊田秋說得對,立即詔令把方士們?nèi)口s出宮去。接著,封田千秋為丞相,囑他恢復(fù)曾祖父倡行的“與民休息”的治國方略。革除弊端,重整大漢河山。

  主管財政的搜粟都尉桑弘羊也向武帝出謀,派大批軍士到輪臺(今新疆輪臺縣西)屯田墾荒,以增加財政收入。武帝未予批準(zhǔn),還就此下昭說:

  “以前主管大臣奏增加百姓賦稅,讓每人多繳納三十文錢作軍費。今又奏請屯戌輪臺,輪臺在姑蘇以西一千多里,從前發(fā)兵攻打姑蘇,雖然得勝,但因路途遙遠(yuǎn),沿途死了數(shù)千,何況如今要到姑蘇以西更遠(yuǎn)的地方!當(dāng)年軍士死亡,離散悲痛,朕常常掛念在心頭。今派兵到輪臺筑壘墾田,豈不又要擾亂千家萬戶,苦害百姓嗎?朕實在不忍聞!當(dāng)今最要緊的是,廢止殘酷刑罰,減輕百姓賦稅。鼓勵農(nóng)耕,讓養(yǎng)馬者得免勞役。只要國家開支不缺乏。邊防守備不放松,即可!保ㄕ埐殚喸模

  這道詔書,史稱“輪臺悔詔”。這道“悔詔”下達(dá)之后,武帝對外不再用兵。以前的種種歪門邪道,一律戒絕。雖然健康每況愈下,還是身體力行,用各種手段推行了許多改善百姓生活的政策、措施,民心得到安撫,各地反抗朝廷的活動也有所緩和,使?jié)h朝渡過了危險關(guān)頭,經(jīng)濟開始再度繁榮。

關(guān)于歷史典故6

  1、大約四千多年前,軒轅(即黃帝)聯(lián)合炎帝戰(zhàn)勝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之后黃帝打敗炎帝族,成為中原地區(qū)的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后人將黃帝譽為華夏族的祖先,因為黃帝和炎帝是近親,又融合在一起,所以我們又稱為“炎黃子孫”。

  2、堯是黃帝以后比較著名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堯去世后,舜建議把帝位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諸侯不拜丹朱卻拜舜,推舜為帝。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gun)的兒子禹采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制取代了禪讓制。

  5、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jie)”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犬吠堯”、“桀驁不馴”都出于此人。

  6、“湯”以“網(wǎng)開一面”展示他的仁慈,并取得了黎民百姓的擁戴,后打敗夏桀,滅夏建商;湯又名成湯,是堯舜時期契(qi)的后裔。

  7、“伊尹”是商王朝的開國功臣,也是中國第一位賢臣,歷史上被視為臣道的楷模,后輔佐“外丙、仲壬(ren)、太甲”三王執(zhí)政,親作《伊訓(xùn)》、《肆命》等,有“伊尹囚帝(太甲)”之典故。

  8、我國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是從商朝開始的。

  9、商第三十代大王紂和夏桀一樣是典型的暴君,歷史上有“桀紂”并稱。紂創(chuàng)造了“炮烙”、“蠆(chai)池”等刑罰,造“鹿臺、酒池、肉林”,勞民傷財,草菅人命。

  10、姬昌,后人尊稱周文王,實施仁政,有太顛、辛甲大夫、閎(hong)夭、散宜生等賢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輔佐下奠定了滅商的基礎(chǔ),著有《周易》,將八卦演為64卦,并做卦辭、辭。

  11、殷商“讒言進用,忠良遠(yuǎn)黜(chu)”,比干被挖心、萁(qi)子裝瘋、微子出走,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紂王鹿臺自焚,奸臣惡來、費忠被斬首,殷商滅亡,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后有周公輔成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

  12、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烽火連臺戲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太子即位,為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13、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zhàn)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與后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

  14、“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子牙之交。

  15、“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并將自己的女兒文嬴(ying)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16、鼎是古代國家權(quán)力的象征,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于此。

關(guān)于歷史典故7

千叟宴

  千叟宴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時期,是清宮中規(guī)模最大,與宴者最多的盛大御宴,其影響力比現(xiàn)在的春節(jié)團拜會要大的多。按照清廷慣例,每五十年才舉辦一次千叟宴。1722年康熙帝在陽春園宴請全國七十歲以上老人兩千四百一十七人。后來雍正、乾隆兩朝也舉辦過類似的“千叟宴”

  乾隆五十年(1785),四海承平,天下富足。適逢清朝慶典,乾隆帝為表示其皇恩浩蕩,在乾清宮舉行了千叟宴。宴會場面之大,實為空前。被邀請的老人約有三千名,這些人中有皇親國戚,有前朝老臣,也有的是從民間奉詔進京的老人。在座老人中有不少是飽學(xué)鴻儒,當(dāng)眾吟詩聯(lián)句,即席用柏梁體選百聯(lián)句被史官記錄入史。乾隆皇帝還親自為90歲以上的.壽星一一斟酒。當(dāng)時推為上座的是一位最長壽的老人,據(jù)說已有141歲。當(dāng)時乾隆和紀(jì)曉嵐還為這位老人做了一個對子,“花甲重開,外加三七歲月;古稀雙慶,內(nèi)多一個春秋!备鶕(jù)上聯(lián)的意思,兩個甲子年120歲再加三七二十一,正好141歲。下聯(lián)是古稀雙慶,兩個七十,再加一,正好141歲?胺Q絕對。

  這場酒局體現(xiàn)出來的皇家氣派自與民間大不相同。不但有御廚精心制作的免費滿漢全席,所有皇家貢品酒水也都全免。在這五十年一遇的豪宴上,老人們爭先恐后,一邊說著“多虧了朝廷的政策好”,一邊大快朵頤,狼吞虎飲。據(jù)說暈倒、樂倒、飽倒、醉倒的老人不在少數(shù)。千叟宴這場浩大酒局,被當(dāng)時的文人稱作“恩隆禮洽,為萬古未有之舉”。

關(guān)于歷史典故8

  1、杯酒釋兵權(quán)

  宋太祖即位后不出半年,就有兩個節(jié)度使起兵反對宋朝。

  宋太祖親自出征,費了很大勁兒,才把他們平定。

  為了這件事,宋太祖心里總不大踏實。有一次,他單獨找趙普談話,問他說:“自從唐朝末年以來,換了五個朝代,沒完沒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老百姓。這到底是什么道理?”

  趙普說:“道理很簡單。國家混亂,毛病就出在藩鎮(zhèn)權(quán)力太大。如果把兵權(quán)集中到朝廷,天下自然太平無事了!

  宋太祖連連點頭,贊賞趙普說得好。

  后來,趙普又對宋太祖說:“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兩人,兵權(quán)太大,還是把他們調(diào)離禁軍為好!

  宋太祖說:“你放心,這兩人是我的老朋友,不會反對我。”

  趙普說:“我并不擔(dān)心他們叛變。但是據(jù)我看,這兩個人沒有統(tǒng)帥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將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鬧起事來,只怕他們也身不由主呀!”

  宋太祖敲敲自己的額角說:“虧得你提醒一下!

  過了幾天,宋太祖在宮里舉行宴會,請石守信、王審琦等幾位老將喝酒。

  酒過幾巡,宋太祖命令在旁侍候的太監(jiān)退出。他拿起一杯酒,先請大家干了杯,說:“我要不是有你們幫助,也不會有現(xiàn)在這個地位。但是你們哪兒知道,做皇帝也有很大難處,還不如做個節(jié)度使自在。不瞞各位說,這一年來,我就沒有一夜睡過安穩(wěn)覺!

  石守信等人聽了十分驚奇,連忙問這是什么緣故。宋太祖說:“這還不明白?皇帝這個位子,誰不眼紅呀?”

  石守信等聽出話音來了。大家著了慌,跪在地上說:“陛下為什么說這樣的話?現(xiàn)在天下已經(jīng)安定了,誰還敢對陛下三心二意?”

  宋太祖搖搖頭說:“對你們幾位我還信不過?只怕你們的部下將士當(dāng)中,有人貪圖富貴,把黃袍披在你們身上。你們想不干,能行嗎?”

  石守信等聽到這里,感到大禍臨頭,連連磕頭,含著眼淚說:“我們都是粗人,沒想到這一點,請陛下指引一條出路。”

  宋太祖說:“我替你們著想,你們不如把兵權(quán)交出來,到地方上去做個閑官,買點田產(chǎn)房屋,給子孫留點家業(yè),快快活活度個晚年。我和你們結(jié)為親家,彼此毫無猜疑,不是更好嗎?”

  石守信等齊聲說:“陛下給我們想得太周到啦!”

  酒席一散,大家各自回家。第二天上朝,每人都遞上一份奏章,說自己年老多病,請求辭職。宋太祖馬上照準(zhǔn),收回他們的兵權(quán),賞給他們一大筆財物,打發(fā)他們到各地去做節(jié)度使。

  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杯酒釋兵權(quán)”(“釋”就是“解除”)。

  過了一段時期,又有一些節(jié)度使到京城來朝見。宋太祖在御花園舉行宴會。太祖說:“你們都是國家老臣,現(xiàn)在藩鎮(zhèn)的事務(wù)那么繁忙,還要你們干這種苦差,我真過意不去!”

  有個乖巧的節(jié)度使馬上接口說:“我本來沒什么功勞,留在這個位子上也不合適,希望陛下讓我告老回鄉(xiāng)!

  也有個節(jié)度使不知趣,嘮嘮叼叼地把自己的經(jīng)歷夸說了一番,說自己立過多少多少功勞。宋太祖聽了,直皺眉頭,說:

  “這都是陳年老賬了,盡提它干什么?”

  第二天,宋太祖把這些節(jié)度使的兵權(quán)全部解除了。

  宋太祖收回地方將領(lǐng)的兵權(quán)以后,建立了新的軍事制度,從地方軍隊挑選出精兵,編成禁軍,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長官也由朝廷委派。通過這些措施,新建立的北宋王朝開始穩(wěn)定下來。

  2、以茶代酒

  “以茶代酒”的典故最早出現(xiàn)在晉朝陳壽寫的《三國志。韋曜傳》里,“皓每饗宴,無不竟日,坐席無能否率已七升為限,雖不悉入口,皆澆灌取盡。曜素飲酒不過二升,初見禮異時,常為裁減,或密賜荈以當(dāng)酒!

  公元252年,吳太祖孫權(quán)病死,傳位于子孫亮,后宮廷政變,孫亮之兄孫休上臺。孫休臨終時,遺詔兒子做接班人,任丞相濮陽興和左將軍張布為"顧命大臣",輔佐幼主。

  哪知尸骨未寒,兩位"顧命大臣"嫌孫休兒子太小,廢太子孫和的兒子,改立23歲的"長君"孫皓為帝,他是孫休的侄子。孫皓初立時,撫恤人民、開倉賑貧,后變得專橫殘暴、終日沉浸于酒色從而民心喪盡。孫皓不知感恩戴德,上臺不到3個月就要了這兩個“顧命”的命,因為,他聽說這二位見他性情粗暴又好酒色,流露出了一些后悔立他為君的意思。

  其實一點不錯,這孫皓就是一個好酒之徒,經(jīng)常擺酒設(shè)宴,群臣作陪。他的酒宴,一整就是一天,而且有一個規(guī)矩:每個人以七升為限,不管你會不會喝,不管你能不能喝,甚至不管這酒是不是進了肚子,七升酒是必須見底的。如果按照現(xiàn)在的度量衡,一升酒有二斤,那就是14斤了,白水也會喝爆肚皮的。可是陳壽的《三國志》是這麼記載的,這里照抄無誤。

  群臣中有一個人叫韋曜,酒量只有二升,真難為他了。就算他的嘴是個大漏勺,也漏不掉這麼多啊。孫皓是個暴君,說一不二,動輒殺人,但是對韋曜卻格外照顧,看著他喝不動了,就告訴人悄悄給他換上茶,這韋曜是何人?他原來是孫皓的父親南陽王孫和的老師,也就是太傅!币蝗諡閹,終身為父”,所以地位相當(dāng)特殊。而且當(dāng)時韋曜正奉命寫孫河的回憶錄,孫皓還指望著他在里面美言自己幾句呢,當(dāng)然也不想看他一個人喝不下酒攪了大家的'興,就偷偷使出這”以茶代酒”的一招。

  可惜,耿直磊落的韋曜碰到的是個嗜酒如命,貪圖享受的平庸幼稚糊涂之主。孫皓竟把宴會演變成了"過家家","皓每于會,因酒酣,輒令侍臣嘲虐公卿,以為笑樂。"韋曜認(rèn)為這樣下去,"外相毀傷,內(nèi)長尤恨",徹底墮落的孫皓不聽韋曜的勸阻,最終,孫皓被惹火了,公元273年,孫皓把他打入天牢,不久被處死。

  這樣一個暴虐的君主,當(dāng)然不能治好國。280年,吳國為西晉所滅,孫皓也做了俘虜,被遣送到了洛陽,受封的爵位是“歸命侯”,比早先被俘的蜀王阿斗的爵位”安樂公”還要低!這個殘暴無能的家伙茍延殘喘了四年,病故洛陽,時年42歲。

關(guān)于歷史典故9

  有一次,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到營地附近散步,看到許多小戰(zhàn)士在一棵大樹下休息、打鬧,玩得不亦樂乎。他就主動參加了他們的活動,和年輕的戰(zhàn)士們一起談天說地,非常高興。

  忽然,從頭頂上傳來幾聲鳥叫,劉伯承順著聲音一看,原來不知什么時候,大樹上站著一群烏鴉。他不由心中一動,立刻對周圍的戰(zhàn)士們說:“你們哪個的槍法最準(zhǔn),快打只烏鴉下來,讓大家飽餐一頓吧!”

  戰(zhàn)士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肯開槍打烏鴉。他們有的是怕槍法不準(zhǔn),當(dāng)面丟臉;有的是不愿在總參謀長面前賣弄武藝。

  這時,其中一個年輕、調(diào)皮的警衛(wèi)員,跟劉伯承開玩笑說:“總參謀長,你文武雙全,是全軍出了名的神槍手,今天就請您給我們來個‘神槍打烏鴉’吧!”

  “好藹—”

  “歡迎——”戰(zhàn)士們不約而同地拍起巴掌來。還不停地歡呼著:“參謀長,來一個!”

  劉伯承略一沉思,哈哈大笑,回答說:

  “你們還給我來個‘’?好吧,就讓我來試試看!

  說著,他不慌不忙地從腰里拔出,看也不看,也不用瞄準(zhǔn),手一舉,“啪”的一聲,一只烏鴉“撲棱棱”地落下來,黑光閃閃的翅膀還在不停地抖動。樹上的烏鴉“轟”的一聲,全都嚇得飛走了。

  “好槍法!”

  “好!真是神槍手!”

  戰(zhàn)士們異口同聲地歡呼稱贊。那位警衛(wèi)員卻依然半信半疑地說:“樹上那么多烏鴉,不是撞到一只的吧?”其他戰(zhàn)士聽了,都默不做聲地看著劉伯承,怕他生氣。

  但劉伯承聽了毫不動怒,只是笑了笑說:“也許是吧,不妨再考考,看到底及格不?就麻煩你去給我找個雞蛋來!

  那個警衛(wèi)員不知道他要搞什么名堂,就跑到炊事班要來了一個雞蛋。劉伯承叫他用力朝天上扔,能扔多高就扔多高,他立刻明白了,用最大的力氣把雞蛋朝天上拋去。

  雞蛋飛向天空,越飛越高,看上去就像一粒黃豆。此時,劉伯承把槍一舉,“砰”的一聲,雞蛋隨著槍聲四分五裂,蛋殼、蛋黃、蛋白紛紛灑落下來。

  戰(zhàn)士們都連聲叫好,那個調(diào)皮的警衛(wèi)員連忙伸出大拇指,夸贊劉伯承是神槍手。

  戰(zhàn)士們紛紛要拜劉伯承為師,請他教練槍法。劉伯承謙虛地說:“什么神槍手,業(yè)精于勤嘛!不說什么老師、學(xué)生的,我們互相學(xué)習(xí)好了。槍法準(zhǔn),才能更好地消滅敵人啊!”

  從此,劉伯承就擠時間給戰(zhàn)士們講習(xí)槍法,沒過多久,紅軍隊伍中讓他訓(xùn)練出一大批神槍手。

  紅軍這種官兵平等,其樂融融的軍隊氣氛,不僅得到紅軍戰(zhàn)士們的一致好評,使許多人都愿意來當(dāng)紅軍,連敵人也十分羨慕這種關(guān)系呢。

  長征后期,包座戰(zhàn)役取得勝利時,曾經(jīng)抓了幾百個俘虜。紅軍對待俘虜從來都是很寬松的,講過道理后,愿意留下的就留下,不愿意留下的,發(fā)放路費讓回家。

  當(dāng)時,幾百個俘虜兵中,有三成是想回家的,紅軍領(lǐng)導(dǎo)們就把他們編成了兩個連,準(zhǔn)備依照他們各自家鄉(xiāng)的遠(yuǎn)近,發(fā)放路費。

  趁著等候的時間,幾位紅軍領(lǐng)導(dǎo),到俘虜?shù)年犖槔锶フ勗,了解情況。俘虜們可打開了話匣子。

  一個士兵說,他們原來的十九路軍戰(zhàn)敗時,死傷很嚴(yán)重,許多營、連級的干部都戰(zhàn)死了,只有一個被俘虜?shù)腵。

  團長和副團長見大勢已去,都跳河自盡了。

  紅軍領(lǐng)導(dǎo)接著問:“為什么跳河?”

  士兵說宣傳的紅軍很可怕,動不動就要殺人,俘虜更是不要想著活下來,還要受折磨。

  “那現(xiàn)在怎么樣?受了什么折磨?”

  “沒有啊!給飯吃,還給錢回家!笔勘拖骂^:“我勸團長別跳的……”又一個士兵站出來:“不相信我們十九路軍,在那里,每天都有人監(jiān)視著我們!

  “是啊,紅軍這里挺好的,長官沒有架子!

  這時,有幾個十幾歲的孩子,吃飽了飯,擠在一起聊天打鬧。見紅軍領(lǐng)導(dǎo)來了,都圍了上來。搶著說:

  “我要當(dāng)紅軍!我不回家了!”

  “我給你當(dāng)勤務(wù)兵,我以前就是勤務(wù)兵!

  “你待人真好啊,整天笑笑的。不像我們長官,那么兇!

  ……

  “好,都留下!奔t軍領(lǐng)導(dǎo)微笑著回答。

  這時一個領(lǐng)導(dǎo)拉住一個孩子的手,問他:“紅軍好不好?”

  “好。”

  “為什么好?哪里好呢?”

  “紅軍不打人。”

  “還有什么好?”

  “官兵平等!

  “還有?”

  “官兵都是吃一樣飯,穿一樣衣服,我們長官要吃小灶的!焙⒆酉肓讼,很肯定地說。其他孩子都跟著點頭。

  “還有嗎?”

  “還有教我們讀書。”

  “還有?”

  “好玩兒!焙⒆油嶂^,頑皮地笑了笑。

  領(lǐng)導(dǎo)也笑了笑,這還是一群真正的孩子呀。

  最終,要走的人中,又有一半留下來當(dāng)紅軍了,畢竟這里官兵平等,親如一家,也不用受“長官”的氣了。

  為人親切,替戰(zhàn)士們考慮,平易近人,這是紅軍將領(lǐng)們普遍具有的品質(zhì)。朱德、、陳毅、賀龍、劉伯承、聶榮臻……比比皆是,他們都是這種品質(zhì)的突出代表。

  長征中,正是這種同甘共苦,親如一家的官兵關(guān)系,才讓紅軍戰(zhàn)士互相幫助,最終戰(zhàn)勝了困難,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關(guān)于歷史典故10

  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鐘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鐘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鐘子期嘆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無論是“志在高山”,還是“志在流水”,伯牙在曲中每表現(xiàn)某一主題或意象時,鐘子期必能領(lǐng)會其意。一日,伯牙與鐘子期共游于泰山之陰,逢暴雨,二人止步于巖下。伯牙心情郁悶,于是彈奏了一會琴。

  琴曲起初表現(xiàn)的是雨落山澗的情景,接著模擬山流暴漲和巖土崩塌之音。每段曲彈奏完畢,鐘子期“輒窮其趣”,把曲中意象說的`窮極通透。伯牙于是離開琴而嘆道:“善哉,善哉,閣下能聽出曲中志趣,君所思即是我所思啊,我哪里能隱藏的了我的音聲呢?”于是二人成為人生知己。但《列子》中并無伯牙因鐘子期離世而從此不再鼓琴的內(nèi)容。”后來鐘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關(guān)于歷史典故11

  每年農(nóng)歷四月間,公歷5月6日前后太陽到達(dá)黃經(jīng)45°時開始。民間習(xí)慣把它作為夏季的開始。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qū)氣候溫暖,莊稼生長漸旺,多進行棉花等作物的中耕管理。農(nóng)諺:“立夏三朝遍地鋤!辈⒁粤⑾娜罩幥缯疾芬荒甑呢S歉。河南有“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的農(nóng)諺。 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稱“立夏節(jié)!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jīng)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dá)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那么,關(guān)于立夏的由來有什么呢?

  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dá)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愿望。迎夏儀式宮廷里“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有關(guān)立夏的歷史典故有關(guān)立夏的歷史典故。

  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yuǎn)去,名為餞春。崔S在賦里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眳桥和 读⑾摹吩娨舱f:“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

  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則喝冷飲來消暑。立夏日,江南水鄉(xiāng)有烹食嫩蠶豆的習(xí)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xí)俗。

  立夏吃罷中飯還有秤人的習(xí)俗。人們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說“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背有『t說“立夏“稱人”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shù)打到大數(shù)),不能外打里。

  民間相傳諸葛亮與孟獲和劉阿斗的故事有關(guān)。據(jù)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后,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托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吒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dāng)即去拜阿斗。從此以后,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shù)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丞相囑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斗,每次去則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有關(guān)立夏的歷史典故素材庫。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

  阿斗見豌豆糯米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么本領(lǐng),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

  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關(guān)于歷史典故12

  南柯一夢的傳說

  晉朝時有一位叫王質(zhì)的人,有一天他到信安郡的石室山(今浙江省衢qu縣)去打柴?吹揭煌慧旁谙叴笫险谙聡澹谑前芽巢裼玫母臃旁谙叺厣,住足觀看?戳硕鄷r,童子說“你該回家了”,王質(zhì)起身去拿斧子時,一看斧柄(柯)已經(jīng)腐朽了,磨得鋒利的`斧頭也銹的凸凹不平了。王質(zhì)非常奇怪;氐郊依锖螅l(fā)現(xiàn)家鄉(xiāng)已經(jīng)大變樣。無人認(rèn)得他,提起的事,有幾位老者,都說是幾百年前的事了。原來王質(zhì)石室山打柴誤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間百年。

關(guān)于歷史典故13

  醉劉伶

  像楊貴妃一樣,西晉劉伶在酒后也經(jīng)常失態(tài),但與楊貴妃不同的是,劉伶的酒后失態(tài)不是酒后亂性,似乎是刻意而為,以示其雅致高格,與眾不同。劉伶每次大醉后,喜歡在大道上裸奔,還自稱以天為衣被,以地為床第。他是當(dāng)時的名士,名氣太大了,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時人不但不斥責(zé)他這種有違傳統(tǒng)的做法,反而稱贊他這種行為是名士風(fēng)流,是“率真”,“瀟灑”,“有個性”的表現(xiàn)。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酒量好,詩文更好。他經(jīng)!敖璞兄减,澆胸中之塊壘”,可謂意氣風(fēng)發(fā)。他的《酒德頌》曾說“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太行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酒醉后渾然忘我之情呼之欲出。

  杜康酒是當(dāng)時的名酒。曹操有詩云:“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可見杜康酒在當(dāng)時已是是最好的.美酒。這“杜康美酒醉劉伶”的故事原本就是一個神話傳說,兩人也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在這個故事里,劉伶慕名來到杜康的酒館,喝了三杯杜康的家釀美酒,一醉就是三年。這真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劉伶一醉睡三年。”

  一千多年以后,河南的汝陽杜康與伊川杜康兀自為誰是正宗杜康打個不亦樂乎,官司甚至打到了國務(wù)院周恩來那里,這里且按下不表。

關(guān)于歷史典故14

  王維是哪個朝代的

  王維的出生日期存在爭議,有人說是699年,也有人說是701年,而他的離世時間是761年。所以,王維所處的朝代是可以確定的,他是唐朝的人。

  699年是圣歷二年,而701年是武則天大足元年或長安元年,所以無論他的出生日期是其中的哪一年,他都出生于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而武則天是李治的皇后,我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皇帝。

  761年是唐肅宗李亨執(zhí)政時期,而唐肅宗是唐朝的皇帝,唐玄宗的繼位者。所以,從王維出生,到王維死亡,他所處的'年代都是唐朝時期。

  王維經(jīng)歷了開元盛世的景象,也經(jīng)歷了安史之亂后唐朝的元氣大傷。安史之亂后,唐朝逐漸開始衰落,政局不穩(wěn)。也正是政局的動蕩,使原本壯志凌云的王維漸漸變得心灰意冷了。消沉以后的王維,開始過著半隱的生活,他將名利看得很淡,悠閑自然地過著自己的生活。在隱居期間,他寫下了不少的詩作,其中不少詩句都體現(xiàn)了他淡薄的心態(tài)。

  王維出生于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卒于李亨執(zhí)政時期。所以,王維是唐代的人,而他的詩在唐代的詩壇中有著十分深遠(yuǎn)而廣泛的影響力。

  王維和太平公主

  王維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有傳言他中狀元是走了太平公主的后門。王維與貴族交好。 一天,一位王爺看到王維很煩惱,于是上前詢問以示關(guān)心。在知道他是在擔(dān)心科舉考試的事后,便拍著胸脯告訴王維這件事他可以幫忙。

  這個王爺是太平的侄子 ,他讓王維準(zhǔn)備幾首詩,并帶著他去了公主府。對于這位公主,王維是有所而聞的。王爺把他介紹給了太平,太平表示她很欣賞王維的詩才。王維明白這個公主是看上自己了。可王維畢竟是流傳千古的大詩人,如果沒有點節(jié)操,他也就不會被后世推崇了。王維不想靠色相取得官職 ,便想要告辭了。但好色的公主哪里會放過這樣一塊美玉。她腦子一轉(zhuǎn),要換一種方式拿下他。他不是喜歡做詩嗎,好,就用詩打動你。公主給王維講了個故事, 一個貴族子弟搶了一個美貌的燒餅店老板娘,可她終日不開口說話,那位貴公子就把她的燒餅老公叫來,她一見到她老公,就不說話,開始哭,場面非常動人。公主讓王維以這個故事為主題賦詩一首。王維不慌不忙寫了五言絕句,并對太平講訴了楚國息夫人與這個老板娘同樣的遭遇。聰明的太平聽出了弦外之音,問王維是否有舊情,王維大大方方地承認(rèn)了。公主還是不死心,給王維看畫在名貴紙張上的宮圖,可王維仍然不為所動。公主對于崇高的王維漸漸開始欣賞起來,可恨自己怎么不早點遇到這樣的人物。

  后來,太平見王維意志堅決,實在打動不了他,又不想逼迫這樣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就放他離開了。

關(guān)于歷史典故15

  樊梨花,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涼國(西突厥)寒江關(guān)守將,后投唐,與薛丁山結(jié)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后,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在民間傳說中,她是一個敢愛敢恨、胸懷寬廣的大唐奇女,文武全才的兵馬大元帥。

  樊梨花,美麗無雙,武藝最高,天下無敵;雖受辱含冤,卻申明大義,顧全大局,以德報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麗的,深刻的,她所體現(xiàn)的正是中國婦女偉大的獨立于世的精神。

  與薛丁山的相知相識

  隋末唐初,唐王李淵奪取隋朝政權(quán),建立了唐朝。由于治理有方,國力強盛,聲望很高,西域各地紛紛遣使到中原與大唐修好,伊吾城主石萬年舉七城首先歸附大唐。但自持強大的突劂勢力不甘衰敗,常常出兵侵撓唐王朝控制的西州和伊州,還挾制焉耆王,挑動高昌王和伊州城主與大唐為敵,甚至阻斷交通,劫掠各國使臣。

  當(dāng)時,鎮(zhèn)守河西鎖陽城的大唐名將薜仁貴,智勇雙全,頓食斗米,膂力過人,單臂可以扶起被狂風(fēng)刮倒的營帳旗桿,在唐初是東征西戰(zhàn)中一位勇猛強悍的老將。

  為阻止突厥侵撓,唐王朝遣守邊將軍薜仁貴發(fā)兵西征,當(dāng)大軍開赴東天山腳下,與突厥兵馬對陣準(zhǔn)備廝殺時,只見薜仁貴身披戰(zhàn)袍,手持方天畫戟,英姿勃發(fā),氣度非凡,為了邊陣的安定,為了絲路暢通,大唐的統(tǒng)一,他在短兵相交之刻,向敵陣張弓連發(fā)三箭,射中敵陣大小頭目三人。這在敵軍陣營中立即引起一片驚慌。敵陣首領(lǐng)深感薜仁貴久經(jīng)沙場,武功高強,非等閑之輩,自知絕不是對手,便立即下馬請降議和,使即將血染東天山的一場惡仗才沒有重演。這就是“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凱歌入漢關(guān)”這一美傳的由來。

  當(dāng)薜仁貴回師白虎關(guān)(在今安西與柳園之間)休整時,傳說前來支援薜仁貴之子薜丁山誤以為營帳內(nèi)突然顯現(xiàn)白虎星下凡,慌亂中張弓就射,竟然把薜仁貴當(dāng)白虎星射殺身亡,這個帶有神化色彩的故事雖然不足為信,但薜仁貴三箭定天山的美言卻千百年來廣泛流傳在民間。

  樊梨花是參與唐王朝西征中的一員女將。據(jù)傳樊梨花原本是唐朝蕃邦一個山寨的首領(lǐng),并不依附唐軍,只因為西突厥不斷東侵騷撓,具有愛國熱情的樊梨花在唐將程咬金的勸說和邀請下,才毅然起兵西征。在她轉(zhuǎn)戰(zhàn)天山南北過程中,配合唐軍確實打了不少勝仗,表現(xiàn)非常英勇,不僅為唐軍弘揚了軍威,也為后人留下了不少生動感人的傳說,像在東天山煥彩溝點將換裝的故事,在鳴沙山同敵人遭遇,欲血奮戰(zhàn),最后流傳下來的沙山藏營典故等……如今,你若沿哈巴公路老路前往山北,在走進南山口不遠(yuǎn),便可看到一個叫煥彩溝的地方,這里有一塊巨大的漢碑,就曾是唐代樊梨花行軍途中休整的地方。因為從這里越往山里走,天氣會越?jīng),若回頭往山外走,天氣則會越熱,所以樊梨花才傳令人馬在此停留,進行了點將換裝,并為死難將士在這里準(zhǔn)備了棺木。當(dāng)時人們見此情景,便給此處留名叫棺材溝。延用到清代,一次寧遠(yuǎn)大將軍岳鐘琪路過這里,聽說這條溝叫棺材溝,覺得很不好聽,也不吉祥,便下令更改為今日的名子叫煥彩溝。

  沙山藏營則是說樊犁花在西征中,先派一營女兵探路,在走進草原柳條河邊的沙山子時,沒想到突然同埋伏在沙山附近的突厥鐵騎遭遇,戰(zhàn)斗打得非常激烈,結(jié)果終因援軍未能及時趕到,女營寡不敵眾,傷亡殘重。當(dāng)樊犁花率大軍趕來把敵軍打跑,才將壯烈犧牲的戰(zhàn)士埋葬于沙山之下。另有一說是西征女兵有一營當(dāng)時先扎營于沙山之下,沒想到一夜之間,天氣突變,狂風(fēng)大作,越刮越猛,鋪天蓋地,防不勝防,第二天女兵全被埋在厚重的沙山之下。后來每到風(fēng)天或者有人上山滑沙,沙山就會發(fā)出各種響聲,音量隨著震動大小變化不同,時而像戰(zhàn)鼓雷鳴,時而像戰(zhàn)馬沖鋒,時而似精靈哭泣,時而又如萬眾歡呼,時隱時現(xiàn),若幻若真,人們說這是長眠在沙山下的征戰(zhàn)將士忠魂不散。其實呢,仔細(xì)想想,這不過是人民群眾把古代征戰(zhàn)將士為國捐軀的愛國主義精神總愿同大自然的物理現(xiàn)象相結(jié)合罷了,以表達(dá)后人對傳說中的遠(yuǎn)征將士的一種緬懷之情。

  樊梨花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巾幗英雄。和花木蘭、穆桂英相比,她身上的神話色彩似乎還要濃厚一些!墩f唐》、《薛家將》在講到薛仁貴征西的故事時,無一例外都要講到這樣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膽追求理想愛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說的是在大唐貞觀年間,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寶座之后,以現(xiàn)在甘肅武威為中心的西涼國等一些西北小國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轄,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對抗。為此,唐太宗李世民決定派薛仁貴前去征討。所有關(guān)于樊梨花的傳說便都發(fā)生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上。

  關(guān)于樊梨花的身世,民間的傳說多數(shù)認(rèn)為和她的出生有關(guān)。說她出生之時就因有人預(yù)言她會弒父殺兄,而被自己的父親,也就是西涼國寒江關(guān)守將樊洪扔在了野河灘上。后來,據(jù)說是一位得道的`高人梨山老母途徑此地將她帶到山中。在撫養(yǎng)她長大的同時,教會了她移山倒海的法術(shù)。也許是因為人的天性,18歲的樊梨花在一次游歷中偶然遇見了薛丁山,也就是唐王朝征西元帥薛仁貴的公子,并一見傾心。從此之后,她便開始了對理想愛情的苦苦追求與守候。為了愛情,她將薛丁山抓了三次放了三次;為了愛情,她在勸說自己的父兄歸順唐王朝而沒有結(jié)果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兄?杉词惯@樣,滿腦子正統(tǒng)思想并抱有偏見的薛丁山對她卻依然不冷不熱。就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與她結(jié)了婚,也還要將樊梨花一休再休。只是后來戰(zhàn)事吃緊,所以才又有了“三請樊梨花”的故事。據(jù)說后來還是唐太宗李世民下了圣旨,由程咬金做媒,才最終促成了他們兩人的婚事,也才有了后來因為反唐而被人們記住名字的薛剛。

【歷史典故】相關(guān)文章:

歷史的典故04-12

歷史典故04-12

經(jīng)典歷史典故精選08-26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2-19

經(jīng)典歷史典故04-28

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01-13

歷史典故05-19

歷史的典故05-21

經(jīng)典的歷史典故04-20

曳尾涂中的歷史典故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