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13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fā)后,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于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jié)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那么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nèi)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 篇1
愛,總是一種容易令人動容的情感。我們向往愛,追求愛,呵護愛,也曾經(jīng)或?qū)⒁趷鄣牡缆飞辖?jīng)歷許多不盡為人知的苦楚與困惑,究其原因很可能是我們還沒有真正了解愛,或者說沒有體會到愛是一種藝術(shù)。
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姆在他的著作《愛的藝術(shù)》中就肯定了愛是一門藝術(shù),向我們娓娓闡述了愛的理論,并引導我們進入愛的實踐。我想,當我們透徹了解了愛,我們的思想會到達一個新境界,靈魂也會得到升華,因為愛的過程是一個全面的、凈化人心的過程。
提到愛,我們最先想到的便是愛情。古今中外,多少人沉浸在纏綿的愛情中,或離或聚,或悲或喜。作為渺小的個體,我們大多數(shù)人無法不被這些情感所困擾,每個人對待愛情也都有自己的看法。到了一定年紀,我們會渴望愛情,憧憬愛情,愛的種子在心中的萌芽是那樣的自然,不需要理由。這就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是人類生存的規(guī)律;蛟S像弗洛姆認為的,人內(nèi)心存在一種孤獨感,它使得我們尋求與外界的聯(lián)系,選擇群居甚至縱欲的方式解決由孤獨感引發(fā)的恐懼。
真正的愛情,可以幫助人從精神上削弱孤獨感,愛情的磨合是絕佳的擺脫孤獨恐懼的方法,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愛的藝術(shù)是一種平等與和諧的藝術(shù),我們懂平等,也懂和諧,但是我們還做不到。在有的人心中,愛情是兩個靈魂的邂逅,充滿浪漫氣息,但這遠遠不夠。兩個靈魂兩顆心,相遇相知相戀,愛意令兩個人融為一體卻又保持著各自的.個性,他們撫慰了彼此的心靈,他們用個人的生命完成對另一個人的生命的承諾,他們的愛會給這個世界帶來美好,這是我心目中的愛情。
愛并不只局限于愛情,還包括博愛、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自愛乃至上帝之愛。我特別為書中所講的“博愛”而感動!皩λ械娜硕加幸环N愛意的責任感”,即使無法每個人都做到這樣,但只要有一個人做到了,他便會引導更多人擁有博愛之心。世間萬物,會因為有這樣的博愛而充滿生氣與希望。我想,博愛不是泛濫的愛,它也是建立在道德基礎(chǔ)與社會法則之上的,或許,博愛也可以說成是公正、責任、善意的結(jié)合體吧。
愛的這門藝術(shù),需要人們看清自己,也要看透愛。弗洛姆用了兩句簡單的話來表明不同程度的愛,讓我印象深刻:童稚的愛是“因為我需要你,所以我愛你”,成熟的愛是“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需要你”。細細體會,給我很大感觸。經(jīng)歷了年少無知,看多了世間冷暖,當我們成長到一定階段,我們懂得了愛的付出而不考慮自私的擁有,收獲愛反而會變得次要,重要的是我們通過愛的給予締造了愛的升華,展現(xiàn)了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活力。
讀一本好書,給自己思考感悟的時間,讓自己得到心靈的成長。哪怕現(xiàn)實太現(xiàn)實,也要努力學習愛的藝術(shù),實現(xiàn)生命的價值。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 篇2
或許,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那樣的一份愛,它時而酸澀、時而甜蜜、時而苦楚、時而幸福,然而,就算是心情每天像坐過山車一樣忽上忽下,也還是依舊迷戀著那種感覺,那是初戀。青澀而懵懂的我們在還不懂什么是愛的時候愛上了彼此,在還不懂什么是分離的時候離開了彼此,在期待著永遠的時候永遠卻變成了永遠觸不可及的遙遠。毫無疑問,愛是一門藝術(shù),也許只有掌握了那門藝術(shù),才會獲得持久而永恒的愛吧。
當我拿起艾里希·弗洛姆的《愛的藝術(shù)》,輕輕地翻開帶有濃郁的愛的味道的篇章,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一句句富有哲理和藝術(shù)性的話語。弗洛姆輕輕地告訴我:“愛情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guān),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他還對我說:“如果不努力發(fā)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chuàng)造傾向性,那么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永遠得不到滿足”,如果想要發(fā)展愛的`藝術(shù),便首先要使自己變得成熟起來,因為天真的、孩童般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背墒斓膼鄣脑瓌t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其次我們要有愛他人的能力,愛情是一種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是人內(nèi)心生長的東西,而不是被俘虜?shù)那榫w。即愛情首先是給而不是得,如果我確實愛一個人,那么我也可以愛其他的人,我就會愛世界,愛生活。如果我能對一個人說“我愛你”,我也應(yīng)該可以說:“我在你身上愛所有的人,愛世界,也愛我自己!币苍S這便是愛他人的一種能力吧。如果大多數(shù)人掌握了這種能力,這個世界上,便不會有那么多的愛的錯過。在愛情里,最大的過錯就是錯過,錯過了便是一生。但就是這種遺憾的美,會讓我們一生珍戀,沒有了地久天長,那些美好的記憶會永遠伴著我們?nèi)プ穼は乱徽拘腋!?/p>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發(fā)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來達到一種創(chuàng)造傾向性,愛是人格整體的展現(xiàn),要發(fā)展愛的能力,就要努力發(fā)展自己的人格,并朝著有益的目標邁進......
愛情是以信仰為基礎(chǔ)的,這種脫離自己的過程、誕生和成熟的過程需要另一種品質(zhì)作為必不可少的條件:那就是信仰。正如尼采所說是因為人有能力許諾,那么信仰就是人生存的一個條件。在愛情方面,就是要把相信自己的愛情并相信這種愛情能喚起別人的愛以及相信這種愛的可靠性看作是愛情的基本條件。
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每個人都在找尋屬于自己的那份愛情,也許上天會對你開個玩笑,讓你錯過,讓你悔恨,讓你痛苦,但仔細想想,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禮物呢?慢慢地拆開它丑陋的包裝,仔細地品味它帶給你的傷痛,它給你的哭,給你的笑,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成長,在成熟,有了更多的勇氣去追尋那未知的幸福。
看!遠方那束光,那就是我的幸福。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 篇3
“一無所知的人兒也就一無所愛,什么都不做的人兒也就什么也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兒是沒有價值的。懂得事理的人兒也懂得愛、觀察和發(fā)現(xiàn)……對事物本質(zhì)了解得越多,也就越鐘愛……設(shè)想所有水果與草莓同時成熟的人兒也就對葡萄一無所知”
在本書的開篇,弗洛姆引用了帕拉塞薩斯(德國醫(yī)學家,自然科學家及哲學家)的這句看似與感情無關(guān)的古話,卻在必須程度上證明他的觀點,若想獲得愛,則需了解愛。
弗洛姆是著名的德國(后加入美國籍)精神分析學家、社會學家和哲學家,他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和弗洛伊德主義,試圖保存兩者的真理,用對方的原理修正進行另一方的理論,得出最后的綜合體。他論述最多的是人的存在、人的本質(zhì)、人的愛、人的異化、人的解放問題。這本《愛的藝術(shù)》是一部以精神分析的方法研究和闡述愛的藝術(shù)的理論專著。自1956年問世以來已經(jīng)被譯成20多種文字,至今暢銷不衰,被譽為當代愛的藝術(shù)理論專著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在本書的開始,弗洛姆即指出,愛是一門藝術(shù),就像生活中的其他藝術(shù)一樣,要學習如何愛就像學習其他藝術(shù)一樣,先需了解愛的理論,再探討愛的實踐。弗洛姆所講的愛的實踐,絕非一般暢銷書中的夫妻情侶“相處之道”,而是就個人自身行為進行的探討。
但是長久以來,為什么多數(shù)人認為愛是不需要學習呢弗洛姆在書中闡述道,大部分人認為愛不需要學習的前提主要為以下三點:第一,多數(shù)人寧愿把愛當成被愛的問題,人們不斷付出努力獲得大眾的認可,使自己變的“可愛”,這樣迫使男性取得成就,獲得他自己所處的社會條件最大限度的地位和財富,女性透過修飾儀表健美等來吸引男性;第二,把愛的問題設(shè)想為一個對象的問題,而不是潛力的問題;第三,把最初墜入情網(wǎng)的經(jīng)歷與愛的“久恒”之間的區(qū)別混淆了。這三點真是字字珠璣,就拿第一點來說,此刻的八零九零后都是獨生子女,多少有些“自私”,常更渴望被關(guān)注被愛,而不愿意付出自己的感情去關(guān)心對方,熟不知,“握緊拳頭,里面什么也沒有。張開雙手,你就擁有了整個世界!背钟小氨粣郾葠鄹腋!边@種言論的人,多數(shù)是不成熟的。而提到第二點,強調(diào)愛的對象就像在中國強調(diào)“緣分”。不少書中的“感情警句”不斷地告訴大家,“世界上總有一個人在等著你”,其實不少任性的年輕人不懂得愛,總是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對的人”。
在本書里,弗洛姆也談到,在交易盛行和奉物質(zhì)財富為首要價值的資本主義禮貌中,人類愛的關(guān)系遵循統(tǒng)治商品交換和勞動力市場的相同規(guī)律,以“互利交換”的思想為基礎(chǔ),估計自己和對方在社會中的價值,力圖做一個交易,此交易即稱之為感情。
弗洛姆認為,以上提到的這些都不是真正的愛。馬克思曾強調(diào)過知識和成熟在感情里的重要性,也曾在給朋友的信中談到,“你就應(yīng)思考在結(jié)婚以前成為一個成熟的人”。弗洛姆的觀點類似,成熟的'人格是獲得真正感情的基礎(chǔ),而成熟人格包括有冒險的潛力、有勇氣,甚至準備迎接厄運和挫折。成熟的感情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而不成熟的感情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最重要的是,有成熟人格的人,擁有創(chuàng)造性的愛,具備愛的潛力,愿意為被愛者的成長和幸福做用心的奮斗,愿意為贏得他所愛的東西而勞作,真誠地愛一個人,就是關(guān)心他的生活,尊重他的潛力和他自身。這樣的愛,是一種“給予”,分享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東西,透過他的給,豐富了他人。他給并不是為了得,但是透過他的給,不可避免地會在對方身上喚起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雙方都因此而充滿快樂。弗洛姆認將“給”認為是力量的最高表現(xiàn),恰恰透過“給”,個人才能體驗到自我的力量,自我的“富!,體驗到生命力的升華。
而與之最為相反的是,極端的自私主義。極端的自私主義者,他們不是真誠地愛對方,而是為了愛自我才愛他人,找到愛的對象是為了滿足自我的“幸福”。這種愛,在對象能滿足他們需要時,還能夠維持平靜的生活,而一旦對象無法滿足,或者他們自己產(chǎn)生懷疑、動搖,或是自我空虛,他們的愛就會碎裂,熄滅。所以,如果不努力發(fā)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到達一種創(chuàng)造傾向性,那么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潛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感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
弗洛姆在“愛的實踐”部分,主要強調(diào)了愛需要具備耐心、專心、勇氣、信仰,這些詞看似簡單且在我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提到,只有身體力行,付出行動,才能收獲愛。在實踐部分,弗洛姆特意寫到,在開始愛別人之前,個人應(yīng)具備“獨立的潛力”,學會與自己相處。這倒是跟我們當下的流行的不少心理學觀點相符,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之后,我們才能更好的愛他人。
寫到那里,談?wù)撌裁词钦嬲膼奂叭绾潍@得愛后,那我們?yōu)槭裁葱枰獝蹫槭裁锤星槭侨松肋h的話題因為愛是對人類生存問題的答案。人最深切的需求即克服分離,從孤獨中抽身。而感情是人類克服孤獨的唯一方法,人的感情是一種用心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沖破人與人之間的高墻,分享彼此的秘密,人與人結(jié)合,使人克服孤寂和與世隔絕感。但也切記感情與生活并不是脫離的,感情依附于生活。魯迅曾諄諄告誡:“不要只為了愛而盲目的愛,而將別的人生好處全盤疏忽了。人生的第一好處便是生活,人務(wù)必活著,愛才能有所附麗!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 篇4
《愛的藝術(shù)》讀后感 關(guān)于愛是什么,為何我們需要愛等問題,在《愛的藝術(shù)》這本書中,當代心理分析學家弗洛姆有著不同于一般人對愛的詮釋。愛的藝術(shù)并非是一本教人學會如何愛的情愛圣典,而是關(guān)于指導人生意義的心靈哲學類書籍。 在《愛的藝術(shù)》開始處,弗洛姆就指出愛是一門藝術(shù),而不只是一種偶然產(chǎn)生的令人心蕩神怡的感受。要想學習如何愛,就像要學習其他藝術(shù)一樣分成兩個部分,一是掌握理論,二是掌握實踐。 青春偶像劇和言情小說人們百看不厭,許許多多的少男少女都認為愛情就是一次美妙的邂逅,繼而演變出轟轟烈烈的愛情,在經(jīng)過一番波折之后,最終兩人走在一起,修成正果。無論劇情多么狗血,他們都認為這種瘋狂地愛戀是強烈愛情的表現(xiàn)?墒情L久以來,為什么多數(shù)人決不認為愛情是無關(guān)緊要的,卻沒有人認為愛是可以學會的呢?弗洛姆在書中闡述道,大部分人認為愛不需要學習的前提主要為以下三點:第一,多數(shù)人寧愿把愛當成被愛的問題,人們不斷付出努力獲得大眾的認可,使自己變的更有“魅力”,這樣迫使男性取得成就,獲得他自己所處的社會條件最大限度的地位和財富,女性通過修飾儀表健美等來吸引男性;第二,人們認為愛的問題是一個對象的問題,而不是能力的問題;第三,把最初墜入情網(wǎng)的經(jīng)歷與持久的愛之間的區(qū)別混淆了。
這三點真是字字珠璣,就拿第一點來說,現(xiàn)在的九零后大都是獨生子女,多少有些“自我”,比起去愛別人,他們更渴望被關(guān)注被愛,在他們眼里“給”就意味著放棄,被別人奪走東西或作出犧牲,熟不知,“握緊拳頭,里面什么也沒有。張開雙手,你就擁有了整個世界!背钟小拔覑,因為我被人愛”這種言論的人,多數(shù)是不成熟的,而弗洛姆認為愛情首先不是“得”,而是“給”,一個人應(yīng)該把他內(nèi)心有生命力的東西給予別人。他應(yīng)該同別人分享他的歡樂、興趣、理解力、知識、幽默和悲傷——簡而言之一切在他身上有生命力的東西。通過他的給,他豐富了他人,同時在他提高自己生命感的同時,他也提高了對方的生命感,“給”是一個人力量的最高表現(xiàn)。而第二點,強調(diào)愛的對象就像在中國強調(diào)“緣分”。不少書中的“愛情警句”不斷地告訴大家,“世界上總有一個人在等著你”,其實不少任性的年輕人不懂得愛,總是錯過了一個又一個“對的人”。第三點,人們總把最初墜入情網(wǎng)的如癡如醉的入迷,瘋狂地愛戀看作是強烈愛情的表現(xiàn),而實際上這只是證明了這些男女過去是多么的寂寞,但這種愛情就其本質(zhì)而言不會持久,一旦敵意、失望和無聊把一息尚存的魅力都抹掉為止,愛情就會煙消云散。而持久的愛需要給、關(guān)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需要發(fā)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chuàng)造傾向性,持有這種態(tài)度的人就克服了他的依賴性、自戀性以及剝削別人的要求,并能找到對自己的人性力量的信賴以及達到目的的勇氣。
弗洛姆所講的愛的實踐,絕非一般暢銷書中的夫妻情侶“相處之道”,而是就個人自身行為進行的探討。
弗洛姆在“愛的實踐”部分,主要強調(diào)了愛需要具備耐心、專心、勇氣、信仰,這些詞看似簡單且在我們?nèi)粘I钪薪?jīng)常提到,只有身體力行,付出行動,才能收獲愛。在實踐部分,弗洛姆特意寫到,在開始愛別人之前,個人應(yīng)具備“獨立的能力”,學會與自己相處。這倒是跟我們當下的流行的不少心理學觀點相符,了解自己,認識自己之后,我們才能更好的愛他人。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 篇5
無論是哪一種方式都或多或少存在著消極的因素和不穩(wěn)定的后果,而愛卻可以滿足人類這內(nèi)心最強烈的追求,通過把人類、部落、家庭和社會集合起來,去克服內(nèi)心的恐懼與孤獨,在愛中實現(xiàn)人于人之間的統(tǒng)一;蛟S愛的本質(zhì)便是解決人生存中孤獨境遇的最好的方式吧。
在希臘神話中,人原本有四只手四只腳及兩個頭,但宙斯將人一分為二,因此人終其一生都在找尋遺失的另一半。人們很渴望愛情,悲歡離合的愛情電影可以百看不厭,百般無聊的愛情歌曲可以百聽不煩,但他們卻忽視了愛作為一門藝術(shù)是可以學習的。同時在現(xiàn)實生活當中,這一重要而神圣的愛情被很多事務(wù)所擠壓。人們一方面渴望愛情,另一方面卻把其他的東西:如成就、地位、名利和權(quán)力看得重于愛情。
因為對大多數(shù)人認為,只要獲得了這些便有了被人愛的資本,也恰恰因此,很多人失去了愛人的能力。
那么如何呢獲得愛呢?弗洛姆在這本書中告訴讀者,愛情不僅僅是一種偶然產(chǎn)生的令人心蕩神怡的'感受,只有幸運兒才能獲得,它是一門藝術(shù),就像學習音樂、繪畫、木工或者醫(yī)療藝術(shù)和技術(shù)一樣,這門藝術(shù)的學習也可以分成兩個部分:理論和實踐。愛是一種積極的,在人內(nèi)心生長的東西。
愛主要是給予而不是接受。給予比接受更快樂,因為給并不是放棄,被人奪走東西或者做出犧牲,而是把內(nèi)心有生命力的東西給予別人,在給予的行為中表示了我們生命的存在。正是在給予的行為中,我們體驗到我們的力量、我們的財富、我們的能力。給予自己的生命力,給予自己的愛的能力,亦即以自己的生命力去激發(fā)對方的生命力,以自己的全身心的愛的能力去引發(fā)另一個人的愛的能力。弗洛姆說:"有沒有能力把愛情作為一種給的行為取決于人的性格發(fā)展。取得這一能力的先決條件是人要有一種占主導地位的創(chuàng)造性傾向。"
凡高說過:"會愛的人才會生活,會生活的人才會工作。"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如此,無論是父母之愛、異性之愛還是朋友之愛,如果你想擁有一份成熟的感情首先要做的就是讓自己更加成熟。而關(guān)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是成熟的人態(tài)度上的集中表現(xiàn)。如果沒有尊重和認識,那么關(guān)心和責任心就會變成對愛人的一種控制。在愛情里,尊重和認識非常重要。首先認識自我,自己本身要達到自力更生、獨立自主,而不依附或依賴他人;其次,要客觀地正視對方,認識他的獨特個性,并努力使對方成長,而不是要求他成為我希望的樣子,這才是真正的尊重。
愛是一門很難學習的藝術(shù),只有愛的存在才會讓我們感到幸福,只有學會如何去愛人,才能讓自己得到真正的滿足。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 篇6
愛的藝術(shù)說,愛是建立在博愛的基礎(chǔ)上的`,愛是決心和意愿。
是的,這就是我不承認非爾莫屬,不會為了眼前的愛人而貶低其他人的原因。也是我不輕易說出愛這個字的原因。
愛的藝術(shù)說,愛需要成熟完整的人格,像爸爸一樣批評和要求自己,像媽媽一樣無條件原諒自己;愛是給予。不是需要。
是的,我會內(nèi)疚,會學習改進甚至過程有學的四不像的犯錯,我也不停的告訴自己接納和相信自己。我努力去心疼一個人,但不讓自己陷入貪圖他的什么而不敢或不甘離開。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 篇7
《愛的藝術(shù)》五年前讀過,時至今日又饒有興趣地重讀起來。書本不厚,卻字字珠璣!關(guān)于愛情的理論,我想是這樣的。愛情,首先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是人內(nèi)心生長出來的東西,而不是被俘虜?shù)那榫w。
愛情的第一要素,是給而不是得。
“給”在一個性格還沒超越接受,利用或者貪婪階段的人,對給的理解往往誤解為是放棄,或是被別人奪走東西或是做出的犧牲。一個”重商主義“的人“給”,那一定要通過交換,只給不得對他們來說是欺騙。而有創(chuàng)造性的人對“給”的理解則不同,他們認為給,是力量的最高表現(xiàn),通過給體驗他們的力量。在物質(zhì)范疇,給是財富,但給的最重要的范疇決不是物質(zhì)范疇,而是人與人之間的`范疇。一個人究竟能給予別人什么?
可以是最寶貴的東西,也可以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但這不代表他一定要為別人獻出自己的生命。而是他應(yīng)該把他內(nèi)心有生命力的東西給予別人,比如同別人分享他的歡樂、興趣、理解力、知識等有生命力的東西。他給決不是為了得,而是通過他的給,不可避免地會在對方身上喚醒某種有生命力的東西,從而使雙方都充滿快樂。
愛情就是這樣,有生命力才能創(chuàng)造愛情的能力。反之,如果你愛一個人,無法喚起他人對你的愛,那么這樣的愛情是軟弱無力的,是一種不幸!
愛情的第二要素是關(guān)心:
愛情是對生命以及我們所愛之物生長的積極關(guān)心,如果缺乏這種積極的關(guān)心,則不是愛情,是一種情緒。愛的本質(zhì)其實是創(chuàng)造和培養(yǎng)。
愛情的第三要素是責任心:
責任心不是義務(wù),更不是外部強加的東西。責任心是一件完全自覺的行動,是我們對另一個生命表達出來或尚未表達出來的愿望的答復!坝胸熑巍币馕吨心芰Σ蕚鋵@些愿望給予的回答。
愛情的第四要素是尊重:
愛情如果有責任心而沒有尊重,那責任心就很容易變成控制別人和奴役別人。尊重別人不是懼怕對方,“尊重”一詞,從字面理解是有能力實事求是地正視對方和認識他獨有的個性。尊重對方也就是說努力地使對方能成長和發(fā)展自己,而不是服務(wù)于我。如果愛對方,就應(yīng)該接愛對方本來的面目,而不是要求對方成為我們希望的樣子。當然,只有當我們自己做到獨立,而不是想著去控制和利用對方的情況下,尊重對方才有可能。愛情也只有在自由的基礎(chǔ)上才有真正的愛情。
愛情的第五要素是了解:
人們只有在了解對方之下才能談尊重對方。如果不以了解為基礎(chǔ),關(guān)心和責任心都會是盲目性的,毫無益處。了解的方式多種多樣,作為愛情的要素之一了解是要深入事物的內(nèi)容,而不是滿足于一知半解,只有以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自己的興趣退居二線,才能真正的了解對方。
每個人都是立體的,多面的,包括我們自己,我們對自己是個謎,別人對我們永遠是個謎,我們必須客觀地去認識自己和對方,以使自己看到對方現(xiàn)實的狀況,只有客觀地了解一個人,我們才能在愛中了解對方的真正本質(zhì)。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 篇8
《愛的藝術(shù)》這本書已經(jīng)是六十年前的作品了,但是作為一部六十年年前的經(jīng)典現(xiàn)在看依然不過時,反而帶給我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本書并不是簡簡單單的講述愛情,除了愛情之外還講了很多別的情感。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被別人愛是因為我愛別人,而不是因為我具有被愛的資本”。
作者弗洛姆不認為愛是如此普通常見的東西,他通過自己的著作告訴世人,愛絕非那么簡單易得,相反是一門不易上手的藝術(shù),一份獨立成熟而自足的愛需要經(jīng)過思考和實踐的洗煉。作為一名教師的我,如果想得到孩子們的愛,就是這個道理,一定要自己先去付出,才能得到孩子們的認可。幼兒是最單純的一張白紙,而恰恰是白紙,才最能感覺到這個世界最大的善意和最淡的惡意。
這就好比愛情,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當然也不可能有廉價的愛情。人與人都是不同的個體,兩個人在一起必須通過積累”愛“的經(jīng)驗和磨練,容忍升華彼此的差異,其實愛情本身就是彼此習慣和包容差異的過程,愛情的關(guān)系和政治中的關(guān)系一樣,都是企圖在歧異的現(xiàn)實上建立一致的理想。我們想要得到學生的認可,就是對愛的認知和實踐的一個過程,一種像小孩學走路般的不斷嘗試錯誤的體驗,才能慢慢地經(jīng)由學習,在人生旅程中獲得彌足珍貴的最純粹的孩子們的愛。你的愛只能通過創(chuàng)造性思考和想像力的訓練,經(jīng)由不斷實踐學習與成長。由此可見愛是一門藝術(shù),愛的本質(zhì)是創(chuàng)造和培養(yǎng),愛是一種結(jié)合、責任、尊重、理解等等。
讀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怎樣去理解“愛”,什么才叫“愛”。弗洛姆認為:愛,首先是一種給予,這種給予不是自我犧牲,而是因為你有能力,有力量,通過給予的方式,把這種能力和力量表現(xiàn)出來;其次,愛是關(guān)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舉個例子,一個人說自己愛花,但是他老忘記澆水,這不是真愛!真愛是你有能力也愿意對別人的要求給予答復。尊重不是害怕,尊重是正視對方,使對方成長為他自己,接受完完整整的對方,而不是讓他長成你希望的樣子。學會從他人的角度看問題,這樣你才能真正了解對方。就像母愛。弗洛姆著名的“母親要有能力給予孩子乳汁和蜂蜜”的理論。乳汁是物質(zhì)上的.愛,蜂蜜是精神上的愛。相信大部分父母都給足了“乳汁”,但是“蜂蜜”,只有極少數(shù)母親才能做到。
很多母親都認為孩子是從媽媽的肚子鉆出來的,媽媽在其成長過程傾注了大量心血。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物品,不由得為他擔心,想幫他清除前進路上的一切障礙,為孩子鋪設(shè)一條陽光大道。而這樣的煞費苦心,實質(zhì)上有可能一種控制。
作為老師,我們也要明白,我們所謂的給孩子們愛,為了孩子好,也要講究愛的藝術(shù)。對愛的孩子關(guān)心、負責、尊重和了解,才是真正的愛的藝術(shù)。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 篇9
最近朋友推薦了一本弗洛姆所著的《愛的藝術(shù)》。我不敢以讀懂愛的藝術(shù)自居,在這里僅是帶著一種學習的態(tài)度梳理一下愛的藝術(shù)。
一、愛的知識
在作者弗洛姆的眼中,對愛情的定義是客觀而全面的?陀^是因為他對于愛的理解是符合人性的,而全面則是他將愛放在社會這個大環(huán)境中考量。在書中無論是對愛的定義,還是對各種不同類型愛的闡釋都更側(cè)重于社會這個維度。在他的眼中愛情可以解釋為在特定社會環(huán)境中人們對于給與得的認知。我認為基于社會的角度去分析愛情是必要的。因為每一個人都不可能脫離社會而獨活。愛是維持各種社會關(guān)系的紐帶。從弗洛姆對個人到族群到國家到社會的進化這一過程的客觀描述中,表述了人為什么需要愛。掌握愛的知識,人將更容易擺脫孤獨、恐懼和自身的局限,達到完整和統(tǒng)一。
二、愛的給與得
弗洛姆說:“愛是積極的,而不是消極的情緒!。它是人們內(nèi)心的成長,而不是被捕獲?偟膩碚f,它可以用另一種方式表達,也就是說,愛是先給予而不是獲得的!叭绻阕x這本書,你會發(fā)現(xiàn)給予是充滿了弗洛姆的每一個愛的觀點!。對所給予的關(guān)系的闡述,使我們能夠區(qū)分幼稚愛情和成熟愛情的不同原則。正如弗洛姆所說,天真的愛伴隨著我的愛,因為我被別人愛著,成熟的愛伴隨著我,因為我愛我的妻子。天真的愛來自需求,成熟的愛是建立在貢獻基礎(chǔ)上的。至于不同的愛的對象,弗洛姆向我們展示了不同種類的愛:所有生物的普遍愛,孩子的'母愛,愛人的愛,以及對自己的愛,以服務(wù)于神圣的愛。
三、愛的實踐
如果愛是一門藝術(shù),它要求想要掌握這門藝術(shù)的人有知識和努力。是的,不知道什么是愛的人是蒼白的,不知道如何去愛的人是盲目的。從社會維度解讀愛的動力是人為了達到同一社會或自然而分離、擺脫孤獨和恐懼的統(tǒng)一。這種動機是我們愛情的勇氣,但也是自我認知的局限。弗洛姆說,愛是實踐,是認識目標和認識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經(jīng)歷。他來自你的情感體驗,通過一系列的處理和處理投射到你的腦海中,成為我們認可的愛。經(jīng)驗需要客觀的理解,而投射需要理性的確認。
四、以愛的名義
愛是一門藝術(shù)。它是每個人心中的種子,愛是人類的本能。但令人悲哀的是,這種本能隨著社會的變化和時代的變化而逐漸退化,離我們的生活本質(zhì)越來越遠。如果我們反思我們自己和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就不難發(fā)現(xiàn)幾乎所有的道德和良性的社會關(guān)系都以愛的名義消失了。愛情成了一個標簽,變成了一個與世隔絕的天堂。愛是我們生活的體現(xiàn),也是體驗人生歷程的通途。學習愛的知識,培養(yǎng)愛的藝術(shù),在愛的實踐中,我們可以擺脫人性和社會的局限,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我們愛,不僅因為我們值得,而且因為我們以愛的名義使一切圓滿。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 篇10
弗洛姆在前言中說:如果不努力發(fā)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達到一種創(chuàng)造傾向性,那么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性地愛他人,那么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永遠也得不到滿足。
一、婚姻
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是陌生的,雖然每個人都努力同別人接近,但實際上都是孤獨的。千篇一律和僵化的機械性工作再加上享受,這樣可以減少人的孤獨感。
成年人開始尋找愛情。
大多數(shù)人認為愛情首先是自己能否被人愛?為此,男男女女會竭力提升自己的魅力,或依靠名利地位,或依靠美貌顏值,或讓自己品格高尚……如果你對“緣分未到”、“我還在等對的那個人出現(xiàn)”這樣的話不陌生,那就意味著你身邊有人深信:愛本身十分簡單,困難在于找到愛的對象或被愛的對象。弗洛姆說:人們在選擇對象時,往往以權(quán)衡對方本人的交換價值為前提。決定要不要與一個人發(fā)展戀情,就像做一筆交易,要考慮對方值不值得我追求,也要考慮自己的實力,猜想對方會不會看上自己,如果找到在“市場上所提供的最合適的對象”人們就決定交往。人們認為愛的問題是對象問題,卻不知道“墮入情網(wǎng)”和“持久的愛”這兩者的區(qū)別。最后的結(jié)局往往是,在生活的瑣碎、無聊中,在雙方不可避免的分歧中,原本燦爛奪目的愛情變得黯然失色甚至面目可憎。
怎么擁有一點幸福的婚姻呢?
心理學家研究了1500多對夫妻的樣貌的相似性。這些夫妻有的剛剛結(jié)婚,有的結(jié)婚超過50年。心理學家把不同結(jié)婚年數(shù)的夫妻照片混在一起,讓受試者去挑選最有夫妻臉的人來進行配對:當結(jié)婚數(shù)在5年以內(nèi)的,受試者根據(jù)臉的相似度來匹配夫妻的正確率接近隨機水平,也就是,開始的時候并不像。但是當婚姻超過20xx年,受試者的匹配精確度就會顯著提升,而且結(jié)婚年齡越久,匹配的精確度就會越高,說明結(jié)婚越久,夫妻果然長得很像。
這說明夫妻雙方生活在一起,共同經(jīng)歷生活的點點滴滴,同時的哈哈大笑,同時的憤怒傷心,他們的面部肌肉也在做著同樣的運動。日積月累,他們就會逐漸形成相似的面部曲線、皺紋等,因此長相會越來越相似。更重要的是夫妻之間無意識的模仿,這在心理學上稱為“變色龍”效應(yīng),即我們會不自覺地去模仿別人,越是親密的人,我們越容易,也愿意模仿。
我們注意到“互相”是夫妻生活中的“蕭何”,如果夫妻間的互相信任、互助,他們就可以共同成長;如果夫妻間互相指責、欺瞞,他們的婚姻就面臨危機。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請夫妻倆把所有的家務(wù)事、家庭活動全部列出來,比如做早餐、洗盤子、買菜、拖地、出去旅游等等。然后,心理學家會再請夫妻倆估計一下各自承擔了多少。比如說,做早餐,你承擔了多少,他承擔了多少?顯然,夫妻倆肯定有個人在某一件事情上多干一點,而另一個人在其他的事情上多干一些。這沒有關(guān)系?墒,當這對夫妻把各自的估算的比例加起來,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數(shù)字一定會超過百分之百,可能120%甚至更多,也就是說,一定有人高估了自己的貢獻,但是更大可能是兩個人都高估了。
我經(jīng)常能看到一些家長互相指責對方,或者指責孩子,這樣的情形非常糟糕。因為愛是一種能力。如果我們本身不具備這種能力,便無法駕馭“家庭”這輛大車。在家庭的第一個階段:相愛的人通過婚姻聯(lián)結(jié)形成家庭,如果彼此還沒有愛的能力,它包括:給、關(guān)心、責任心、尊重和認識,那么在家庭的第二個階段:第一個小孩的到來,家庭成員之間的沖突將成為必然。
二、養(yǎng)育
嬰兒出生后要經(jīng)歷自戀、被人愛和愛別人三個階段。
曾經(jīng)有一個實驗:猴子被單獨關(guān)押到冰冷的籠子里,籠子中有一個很像猴子的鐵絲架子,架子上放有牛奶瓶,另一邊放了一個毛茸茸的看上去很像猴子媽媽的玩具。這些猴子平時都圍繞在毛絨玩具媽媽身邊,只有在餓得要死的時候才去喝奶。
可怕的是,這些猴子長大后,都出現(xiàn)了各種社交障礙,無法融入到正常猴子的族群。哪怕他們當了父母后,也沒有改變,而是把自己的孩子推出去,甚至親手殺死自己生的孩子。
心理學家哈洛用猴子告訴我們一個真理:愛是一種能力,他不會因為我們大腦健全而自動產(chǎn)生,它必須來自我們所有人的親子關(guān)系,來自我們親生父母的愛。
八歲以下的兒童還不會愛,他對被愛的反應(yīng)是感謝和高興。但是這一階段會出現(xiàn)一種新的感情——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孩子第一次要送給父母一樣東西,寫一首詩,畫一張畫等。我見到一些家長很珍惜這樣的時刻,他們很激動地表示:孩子長大了!但遺憾的是接下來便束手無策。要怎么做呢?
我們首先要知道,父母的愛對孩子而言意味著什么。
孩子一開始感到母親是“一切存在的基礎(chǔ)”而與之緊緊相連。他感到自己弱小無力,需要包羅萬象的母愛。母親的本質(zhì)意味著關(guān)心孩子的成長,這也就意味著也關(guān)心母親和孩子的分離。弗洛姆說:只有那些真正有能力愛的婦女,那些覺得“給”比“得”更幸福的婦女,那些生命之根底很扎實的婦女才會繼續(xù)是一個疼愛孩子的母親。
阿德勒在《兒童的人格教育》中舉過一個例子:一個小男孩總是試圖支配他的`母親,對他專橫霸道,發(fā)號施令,一句話,他總是以各種討厭的方式隨時隨地尋求引人注目。他的心理完全縈繞著這樣一種算盤:我要控制母親,而且要獨占她。人學校對他的期望則完全相反;他必須獨立學習,整理好自己的課本和作業(yè)。人們形象地稱這種情況類似給一頭烈馬套上一輛馬車。懲罰是沒有意義的,如果被學校開除,他會感到正中下懷。將孩子的生活背景做整體的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原因是這個小男孩自從有了妹妹開始,就開始用自己的惡劣行為吸引大家的目光。
孩子年齡、身體在長大時,“精神”也在長大,母親的引導和逐漸“放手”就顯得格外重要。所以龍應(yīng)臺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zhuǎn)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然后孩子又轉(zhuǎn)向父親,把父親看做是他的偏愛的新的中心,父親成了他的思想和行動的準則。但是父親的愛是有條件的,并且規(guī)定原則和法律,父親對孩子的愛取決于孩子服從他的程度,靠努力換來的愛常常會使人痛苦地感到:我之所以被人愛是因為我使對方快樂,而不是出于我自己的意愿——歸根結(jié)蒂我不是被人愛,而是被需要而已。鑒于這種情況,所有人,都牢牢地保留著對母愛的渴求。
父親代表人類生存的另一個極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人所創(chuàng)造的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在這個階段,孩子的動機是需要得到父親的贊賞和避免父親對他的不悅。
缺少父親教育的孩子很可能成為“嬌寵兒童”(阿德勒《自卑與超越》),他們多會期待別人把他的愿望當法律看待,他不必努力便成為天之驕子,且常認為“與眾不同是他的天賦權(quán)利”。他們生活的意義是獨占鰲頭,并借此獲取心中想要的每件東西。這無疑是危險的。
在我國“教育”這兩個字最早可以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找到。甲骨文中的“育”由左右兩部分組成。左上方代表的是正在用乳汁哺育嬰兒的母親,右下方是在襁褓里的孩子。左右結(jié)合起來是媽媽抱著襁褓里的孩子,給孩子提供食物和愛的依戀,以保證孩子的健康成長!敖逃钡摹敖獭庇扇糠纸M成:左下方是一個離開襁褓四處奔跑的孩子,左上方代表學習材料,右邊是一個拿著棍棒的手。結(jié)合起來表示:一個拿著棍棒的手正在教孩子學習。有趣的是,甲骨文中,這個拿著棍棒的手同時也是“父親”的“父”字,也就是說,是父親拿著棍棒教孩子學知識。所以在東方傳統(tǒng)智慧中,母親的主要職責是“育”,給孩子,特別是在襁褓中的嬰兒,提供食物和愛的依戀,讓孩子能夠心智健全和身體健康。而父親則需要教會孩子各種知識和技能,讓孩子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一個獨立的人,一個對部落或者社會有用的人。
在孩子全面成熟階段,會從母親和父親這兩個保護和發(fā)號施令的權(quán)力形象中解放出來,他在自己身上建立起父親和母親的原則。
弗洛姆說:孩子在他的生活中愛的觀念——第一次從“被人愛”變成“愛別人”,變成“創(chuàng)造愛”。但是從愛的最初階段到愛的成熟階段還會持續(xù)許多年。進入少年時代的兒童最終會克服它的自我中心階段,通過愛他就從他的自由自戀引起的孤獨中解脫出來,他開始體驗關(guān)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統(tǒng)一,另外他還能感覺到愛喚起愛的力量。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 篇11
最近幾天看《愛的藝術(shù)》這本書,感受頗多。書中,作者弗洛姆的主要觀點是愛是一門藝術(shù),需要人們有這方面的知識并付出努力,同時,愛的是給予而不是得到。
當今社會所有人都在渴望愛,許多小說、歌曲都在稱頌愛,但為什么這個世界有這么多為愛煩惱的人!稅鄣乃囆g(shù)》中,弗洛姆就說其實絕多數(shù)人沒有具備愛的能力,又或者說其實多數(shù)人談的是愛的感覺,談的是被愛,通過看這本書知道愛其實是一種能力,可以學習,從哪里學起,主要有三個重要元素,說起來簡單,但想做好并不容易。
首先,第一個需要學習的能力是給予,你要主動的給予,給予很容易嗎?其實不是,很多人會說,哦!我很大方,很慷慨。因為很多人的給予都帶有被動,都是因為某個因素促使他在付出,他的付出其實是有一個更大的目標,希望是要有回報的,這本書里講的付出是不再需求回報,沒有被動、沒有社會壓力或者其他什么方面的壓力促使他主動給予,主動給予是想要分享,我們可以檢查下自己的給予是主動給予,還是被動給予。如果你不能去有主動給予,而是被動給予,說明你的愛的能力是有限的。
第二個能力是關(guān)懷。書中說到真正的關(guān)懷是本身要有勞動力在里面的`,平時當我們說,我們好愛自己的家人,卻從來沒見過你關(guān)懷、照顧過你的家人。說自己好愛自己的學生,也從來沒見過你關(guān)心過你的學生,那只能說明你愛的是家人、學生給你來的感覺,所以,真正的愛中,你要有勞動性的關(guān)懷。
最后一個需要學習并具備的能力是尊重,真正的愛中必然有尊敬,我們大部分人都覺得尊敬只是想由上到下。這本書就說尊敬其實在拉丁文中得意思是如實的注視對方,你是如何的,我就要如何的對待你,很多的父母以為他們愛孩子,其實他們只是希望他的孩子變成一個他渴望形成的樣子,并沒有如實的尊重。只有尊重,你才會獲得真正的對方。
《愛的藝術(shù)》是心理學家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出版至今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在全世界暢銷不衰,被譽為當代愛的藝術(shù)理論專著最著名的作品。這是是一本可以輕松閱讀但又能引起思考的“小書”,很慶幸遇見它,弗洛姆的文筆很流暢,思維很連貫,不是那種嚴肅的說教,也不是牧師般的引導,他不是要教會我們什么,他只是在講述,就好像一個老者在講自己人生中關(guān)于愛的那一章節(jié),每個聽眾各取所需即可。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 篇12
提及此書,我想到的最多的是愛情。本以為這就是一本關(guān)于愛情的藝術(shù)之作,翻開后才發(fā)現(xiàn),不止愛情,有關(guān)于兄弟的愛,母愛,性愛,自愛,對上帝之愛。
長久以來,似乎一直都在戀愛,也一直有來自家人的愛,也有對家人愛的付出。但是突然覺得,愛也是一種能力,需要學習。一直都在愛,但好像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只能把自己或者對方稱之為自私。一直以來的相處模式,所謂愛也只是一時興起,來的快去的也快。甚至覺得根本不懂什么是愛,于是就渴望有這么一本書!稅鄣乃囆g(shù)》來的剛剛好!
"在本書中,弗洛姆認為,愛情不是一種只需投入身心的感情,而是需要努力發(fā)展自己的全部個性。以此形成一種創(chuàng)造傾向,否則,一切愛的嘗試都是會失敗的。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不能謙恭、勇敢、真誠自制的愛他人,就不可能得到滿意的愛。弗洛姆進而提出,愛是一門藝術(shù),想要掌握這門藝術(shù)的人,需要有這方面的知識并付出努力去學習。人即要學習愛的理論,也要在愛的實踐中學習。"
我們都知道,愛一個人就要給他展現(xiàn)自己最好的一面,也要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兩個人共同進步。而往往在其中,漸漸地會發(fā)展成一種惰性,覺得其他的多余要求都是奢侈,更多的只關(guān)心自己的需求,關(guān)心自己有沒有達到滿意?而忽略了對方的需求,這種愛自然持久不了。
"人的最深切的需要就是克服分離,從而使他從孤獨的囚牢中解脫出來。"而這一問題的解決就是尋找另一個人與之結(jié)合,因此我們才總是在自己缺失的另一半。
愛是一種活動,不是一種消極的情緒,它是永恒的,不是墜入情網(wǎng)。愛,主要是給予而不是接受。成熟的愛是在保持自己的尊嚴和個性條件下的結(jié)合,愛是人的一種主動的能力。愛通常包含的基本元素:關(guān)心、責任、尊重和了解。愛是對所愛對象的生命和成長的積極關(guān)心。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 篇13
弗洛姆《愛的藝術(shù)》告訴我們,愛不是對象問題,而是能力問題。長期以來,人們混淆了“墜入情網(wǎng)”的初始體驗同“身在其中”的持久狀態(tài)這兩者的區(qū)別。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使得“現(xiàn)代人對自己、對他人和對自然的異化。他已經(jīng)被弄成一件商品了,將自己的生命力體驗為在既定的市場條件下必須給自己帶來最大利潤的投資!倍浟俗鳛槿祟惖谋举|(zhì)和終極需要。
弗洛姆提醒我們反思,“被弄到社會網(wǎng)羅中的人,如何才能不忘掉他是一個人,一個獨特的個人,一個只能活一次的人,一個帶著失望與希望、悲傷與恐懼,懷著對愛的熱望、對虛無與疏離深深畏懼,只能活一次的人?”這個問題深深觸動了麻木和渾渾噩噩的我!
他告訴我們,“對于人類存在問題的真正全面的回答是要在于人際和諧,在于彼此之間的融合,在于愛!
他告訴我們,“愛從本質(zhì)上是應(yīng)該是一種意志的行為,是對將自己的一生完全托付給對方的決定。愛一個人不僅僅是一種強烈的感情,而且也是一項決定,一樁判斷,一個承諾!边@與《圣經(jīng)》中“愛是恒久忍耐”是一樣的意思。
成熟的愛需要以給予、關(guān)心、負責、尊重和了解為前提。愛是一種個人體驗,只能由個人親自為自己體驗。我知道,我已有幸了解理論,唯有終身實踐,才能接地氣,而心平氣和,體會愛的真諦。
他提醒我們,“我們在傳授知識,但我們正在丟掉對人類發(fā)展來說至關(guān)重要的知識:那種只能通過成熟的人、有愛的人的在場才能言傳身教的知識!边@讓我感嘆,現(xiàn)在物欲橫流的`時代,掛羊頭賣狗肉者有之、披著羊皮的有之、濫竽充數(shù)者有之,劣幣逐良幣,有品、有德者,為人師表者反而稀缺、罕見,甚至被摧殘。
最后弗洛姆再次總結(jié)和強調(diào),“談愛不是說教,實際上是在談每一個人的終極的顯示的需要。這種需要被掩蓋,并不等于說不存在。分析愛的本質(zhì)就是發(fā)現(xiàn)它在當今社會的匱乏,以及批評應(yīng)該為此負責任的社會條件。相信愛可以作為一個社會性現(xiàn)象的可能性而不僅僅是一個例外的個人性的現(xiàn)象,是一個建立在人類本性的洞察之上的理性信念!
路漫漫兮,吾將勉勵為之。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相關(guān)文章: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09-09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03-16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通用10-16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10篇)03-17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8篇11-22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8篇)08-06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14篇10-04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13篇11-01
《愛的藝術(shù)》讀書心得8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