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與刀讀后感
讀完一本書以后,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xiàn)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后感吧。可能你現(xiàn)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菊與刀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菊與刀讀后感 篇1
菊花溫文爾雅,恬靜自然,是日本皇室家徽,而刀生硬暴力,是武家文化的象征。作者采用兩個對比如此鮮明的名詞命名,也正說明日本文化的矛盾性。譯者在序中舉例為"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等"。
日本作為中國隔海相望的老鄰居,無論是甲午戰(zhàn)爭到9·18事變,亦或是西安事變到七·七事變,都讓日本同血腥、殘暴等貶義詞一起烙印在中國人的腦海里。
作者在書中列舉了許多日本人矛盾性格的表現(xiàn),可以總結出日本的矛盾性格有這幾個原因:日本人的"等級觀念"、日本人的"情義觀念"和"羞恥觀",以及日本社會是如何訓練、培養(yǎng)和繼承這些民族特性,并在社會生活和國際斗爭中加以運用的。
在日本人的文化中,等級制度可謂是異常重要。并且相比于中國來說,在封建時期日本的等級制度無疑要嚴格得多。在中國,科舉考試成為了從一屆平民到行政官員的橋梁,但在日本,每個人的身份、地位都通過世襲的方式固定了下來。在四個世襲等級之下的賤民大多從事各種污穢職業(yè),不被人們當做人來看待,更可悲的是,他們的后代也將從事這樣的職業(yè)。
日本家庭得很看重輩分,提倡"父權"至上。其他人必須絕對服從長者的主持。對于日本人而言,長子的地位也是相當高的。除此之外,性別也與一個人在等級制中所處的位置有關。日本崇尚"男尊女卑","夫權至上",婦女的社會地位便顯得格外底下。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同日本文化的`等級制度有著分不開的關系,他們不得不無條件的服從比自己權利高的人,心中仍然存在這突破牢籠的野心,而又對制度無可奈何。
作者將日本文化概括為恥感文化。據(jù)說日本人有羞恥心而沒有罪惡感。在二戰(zhàn)中,日本軍隊的殘暴和屠殺,表現(xiàn)出他們沒有罪惡感,他們戰(zhàn)敗不愿投降而寧可自殺,便是因為他們認為當俘虜是一種恥辱。
在日本的文化中,"情義"占很重要的地位。日本人把"知恩圖報"作為自己的人生準則,在他們看來,接受恩情是一種讓人難以承受的情分,因此,必須傾盡全力去償還。但是有兩種恩情卻是他們必須報答而無法回報完畢的:一類是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即"孝";另一類是報答T皇的栽培之恩,即"忠"。
從古至今,日本多次引進中國文化,但日本人沒有改變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忠孝恩情義的文化。日本文化的恥感文化,情義觀念以及近代日本發(fā)展的如此迅速,確實存在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作為中國人,我們應該好好地去了解日本這一國家。
菊與刀讀后感 篇2
在看了《菊與刀》后的感想:從語言來說,我是這樣看這三種語言的:
中文—自在
日語—自律
英語—自由
當然,這同時也內在的反映了三個國家的不同之處。
總體來說,這三個國家中,中國和美國的相似之處是大大多于日本與其它兩國的,中美兩國的最大共同之處在于包容性。這幾乎可以說是所有社會進步的源泉,可日本恰恰在這一點上是個致命傷,日本太缺乏包容性了。在二戰(zhàn)后的一些年里,由于美國和西方的支持,日本的非包容性—即社會的同一性發(fā)揮到了極致,結果給日本帶來了空前的繁榮景象和世界第二的GDP,可日本人忘了一點,這所有的前提是有美國的支持在后面。當日本經(jīng)濟發(fā)展觸犯了美國的利益,美國很容易的通過廣場協(xié)議使日本進入長期的蕭條。所以日本戰(zhàn)后的發(fā)展有其必然性,目前和可以展望的未來的蕭條,也有其必然性,而且這種必然性會更持久深刻的影響日本社會。
菊和刀的作者也提到這一點,即日本社會的非包容性—當然書中的許多觀點,作為在日本生活近20年的人來看是片面的,但這一點我很認同。究其原因,我想還是中國的一句古話,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在日本列島的地理環(huán)境中優(yōu)勝劣汰的結果,導致了日本人性格中,追求同一,做事極端的個性。這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的'時候可以像日本高度發(fā)展時期那樣呼風喚雨,反之則是滅絕人性的軍國主義的橫行。
而中國和美國則更多地反映了大陸環(huán)境下所具有的包容性。只是歷史更長的中國,把包容演變的到了“自在”的境地,有些過猶不及的意味。倒是美國,在既定的法律條條框框之下,給與充分的自由,如中國那樣去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人恐怕不多。
所以我的感想,希望有能力的中國人,如果期望在事業(yè)上有所發(fā)展,盡量避免日本或是日企恐怕是個明智的選擇。在日本企業(yè)里,尤其是在日本國內的日本企業(yè)里,我所看到的極少數(shù)的成功的中國人,無非有兩種情況,技術超強—這個很少,第二就是做和中國有關的工作—需要中文所以沒有可替代性。
這并不是否定日本的一切,事實是,我在日本工作時熬夜3天3夜最終完成工作時的興奮是和日本同事分享的,我剛到日本是由于環(huán)境不適,在電車里突然鼻血直流的時候給我遞過來紙巾的是日本人,我所見到的很多美麗善良的女孩也會是日本人—雖然我從來沒有想和日本女孩陪伴終生。作為朋友,作為同學,甚至是作為公司的上司都是可以的,但是,和日本人作為同事或者是成為其下屬時,最好要慎重考慮了。
菊與刀讀后感 篇3
今天完整讀完了《菊與刀》。加入了讀書群以后的確對我讀書有督促作用。看到這個月沒有倡議每個人交書目和讀書筆記,不過我還是打算完成一下作業(yè)。
書的附錄有關這本書的學界評論說到:“綜觀各種評論,大體可以說:從社會學、文化人類學角度評論者對此書評價很高,從哲學、歷史學角度評論者則有根本性的質疑和困惑。撇開具體問題不說,就根本性質疑而言,在很大程度上是對文化人類學這個新興學科的看法問題。實際情況表明:隨著全球化的進展,民族、文化問題日益突出,文化人類學日益發(fā)展!毒张c刀》這本書也一直暢銷。在日本,有統(tǒng)計說:這本書的日譯本自1948年出版后至1996年,48年間重印超過100次,印數(shù)超過230萬冊,如按日本人口平均,40多人就擁有一冊。在美國,《領袖周刊》有文章把這本書列為領袖必讀的100本名著中的第71本。”一個從未到過日本的美國女學者,為了當時二戰(zhàn)后美國社會研究日本的需要,根據(jù)文化人類學的研究方法,通過文獻資料和訪談戰(zhàn)俘以及在美國的日裔寫成了這樣一本影響深遠的著作,令人贊嘆!
日本和我們有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一直想好好了解和學習日本,小時候最初有關日本比較深刻的印象大概來自《血疑》,后來還有一部當時電視上播的日劇我記不住名字了,好像是說一個女孩沒有聽力但是卻打乒乓球的,而記不清是不是同一部劇,有個女孩練習鋼琴,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經(jīng)常練的一首曲子是肖邦的《革命》,那似乎是對我鋼琴曲的'啟蒙,我第一個喜歡的音樂家也是肖邦。后來看了幾部日本的文學作品,村上春樹——抱歉對他的小說卻印象不深,我印象稍微更深一些的是渡邊淳一的幾本書。這些年工作的原因當然對日本的經(jīng)濟、科技、社會管理,包括文化根基的興趣與日俱增,今年初終于第一次到了日本。說實話,非常喜歡日本,離得也近,準備以后多去。
《菊與刀》以前在幾個書店翻看過幾次,印象最深的是有次出差回來在深圳機場翻看了一些,1月從日本回來買了一本紙質書開始讀。認真讀來發(fā)現(xiàn)這是一本稍微有些枯燥的比較學術的著作,但是作者對日本社會從歷史和當代社會義理習俗的角度對日本社會的等級制、恩、義理、名譽、人情、道德、修養(yǎng)、兒童教育等等方面做了分析闡述,對于了解日本的歷史,社會文化基礎,更好的理解日本非常有啟發(fā)。當然日本學者的評論也說,作者提到的很多都是二戰(zhàn)前那個時代日本社會和家庭的一些習俗和事例,并且采訪的社會層面有限,從二戰(zhàn)到現(xiàn)在,尤其二戰(zhàn)后美國對日本有著深刻的影響,現(xiàn)代日本社會發(fā)生了很多變化。但是《菊與刀》仍然獲得本文開始引用到的那么高的評價,可見讀來對了解和理解日本社會仍然很重要,我也受益匪淺。
菊與刀讀后感 篇4
二戰(zhàn)末期,美國人類學家本尼迪克特奉命研究日本的民族性,以便為選擇占領日本的政策提供理論依據(jù)。作者認為,日本會徹底地投降,因為日本人和歐美是基于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的。后來的軍事實踐證明了作者的正確。
此書可謂西方對日本認識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突破。此書寫得并不是很好,許多后續(xù)者寫得更好一些。此書的時效性也不強,六十年來,日本人的社會關系和審美產(chǎn)生了很大變化,尤其是在軍事相關方面,從這個角度考慮,本書過半內容已經(jīng)過時。另外,國內外的評論大多贊揚此書指出了“罪感文化”和“恥感文化”的差別,但我認為此書的成就主要在于對日本式“情義”、責任和審美的考慮。
對于做漫畫的'人來說這書很有價值,它完全解答了日本式的傳統(tǒng)情節(jié)結構,解答了為什么許多無聊的故事會在日本大受歡迎,并且在中國受到一部分特定人群帶著懷疑的歡迎。
壓在二戰(zhàn)時期日本人肩上的擔子正壓向我們這一代的人:家族責任(獨生子女的事業(yè)成就將決定全家的未來),考試和競爭(考試正急速變得不可理解),社會侮辱的增加(青少年侮辱他人在改革開放前比較少見并時常直接引起暴力沖突,而如今我們的同齡人正在將侮辱他人當作維持生存必須的精神食糧),逼迫性暴力的減弱(要么殺人,要么不動手,“把人打服”的現(xiàn)象正從社會上淡化)、憤怒被同情和默許,輿論的復雜化和不負責任、就業(yè)難、對宗教需求增加卻得不到社會滿足、日本式“情義”正成為中國的義務教育和家教、自殺不會引起社會鄙視反會遭到同情……社會的變遷使我們的環(huán)境更接近二戰(zhàn)時期的日本,所以審美觀也更接近二戰(zhàn)時期的日本(而不是的日本)。
所以我們頹廢和耽美。
從內心深處講,二戰(zhàn)時的鬼子兵,其實就是一群武裝、有組織、有大量雄性激素的同人女。
但是我們畢竟是中國人,對日本式的審美,只有共鳴,不可能全盤接受,但是,我們跟日本產(chǎn)生共鳴的,是菊,還是刀?
新中國的政策決定了我們不會有日本式的男女觀,但是我們可能有日本式的父母觀;我們的復仇觀肯定和歐美是統(tǒng)一的,但我們的報恩觀卻可能去接近日本;菊,我們這一代人貌似沒有接受;刀,已經(jīng)成了許多人性格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無所謂好壞,該發(fā)生的事必然會發(fā)生,我們所要做的也不過是在那些必然發(fā)生的事情發(fā)生后,仍然在這個社會上繼續(xù)生存下去而已。
日式“責任矛盾”情節(jié)也許必然會在中國流行起來,我們的讀者的審美也許必然會與鬼子兵日漸趨同,直到讓我們的父輩和日本的同齡人都以奇怪的眼神看著我們,仿佛我們來自。
如果那樣的話,我們怎么辦?
讓我們作的故事,比從小早川八云以來的所有日本鬼子都更好吧!
菊與刀讀后感 篇5
我們知道,在中國古代,菊象征著文人品格中,清淡高雅,無世無爭的氣節(jié)。在日本,菊是皇室家微,也同時代表了日本民族性格中淡定、儒雅、謙和、自律的一面。刀則讓我想到日本的武士道,在武士的眼中它承載著日本民族的意志和希望,更代表著日本民族精神中嗜血、好戰(zhàn)的一面。
我今天只談日本民族性格中積極的一面:自律。在日本人的意識里叫自我修行,自我克制。它在生活中的積極意義是可以提高個人能力,鍛煉意志,學會做人。在自律的過程中,既有最開始的難以忍受,又有最后的樂趣,進而讓個人的才能與成就更上一層樓。
縱觀中國,我們雖然經(jīng)歷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基礎設施已經(jīng)相當發(fā)達。許多方面可以和西方媲美,但還缺乏文明和鐵序,以及日本式的自律。日本的自律全世界有名,他們遵守規(guī)定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久而久之,就習慣成自然了。
有一個笑話生動地說明了中日駕車者的區(qū)別:在一個有100個車位的停車場中,如果美國人停車只能停80輛,因為他們的車太大;日本人卻能停110輛,因為他們會利用空間;換了中國人只能停兩輛——一輛堵在進口,一輛堵在出口!
就拿排隊這事來說吧,日本人從小到大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地排隊,絕不會有人上前插隊,因為那會令人非常不齒。在公眾場合時,日本人會觀察周圍的環(huán)境,更多地想到別人以及別人的對自己的評價。他們不做妨礙別人只舒適自己的事。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反觀我們似乎從小就學會了插隊,每天都在上演著。經(jīng)常有同學向我抱怨:別人插了我的隊。我只輕輕地告訴他:你能排隊,而且堅持著,說明你很自律,長此以往,你的自律會讓你踏上更寬廣的人生路!
再說垃圾分類,日本人將垃圾分類做到極致了!日本的垃圾分類是母親手把手的教下一代的。從小教育,從小堅持,習慣成自然,養(yǎng)成了一生的自律。由于我國條件及現(xiàn)狀限制,我們做不到那么完美。但至少可以做到:紙、塑料瓶的'回收。也許你不缺賣舊紙的錢,但至少可以讓這件事做得有點溫度:把要丟棄的舊紙放整齊捆好,不要讓它與其它垃圾混在一起,方便他人的回收利用。這學期在我班,我放了一個蛇皮袋,用來回收舊紙,半學期下來也裝有大半袋了。它不值幾個錢,但從中我們收獲了自律。如果這樣的自律能更多的放在學習和紀律上,那么我們將走得更遠!
有人說:“自律的程度,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愿我們都能夠自律,以攀登到人生的高峰。這樣的人生天下無敵!
【菊與刀讀后感】相關文章:
《菊與刀》讀后感03-03
菊與刀讀后感范文02-11
《菊與刀》讀后感5篇06-12
《菊與刀》讀后感4篇(薦)10-18
菊優(yōu)秀作文03-05
關于菊的作文01-01
關于菊的作文(精選)01-25
秋之菊作文02-16
菊之頌作文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