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5篇)
讀完某一作品后,你有什么領(lǐng)悟呢?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你想知道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
魯迅先生以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孩子的視點,描述了百草園里長著碧綠的菜畦,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有在樹葉里長吟鳴蟬,有伏在菜花上的肥胖黃蜂,有忽然從草間直竄云霄里去輕捷的叫天子。
在三味書屋,雖然有壽先生嚴厲的教誨,卻仍耐不過學生們心中的孩子氣,當他讀書讀得入神時,卻沒發(fā)現(xiàn)他的學生正在干著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優(yōu)質(zhì)戲,而魯迅正聚精會神地在畫畫……
魯迅先生用筆給我們描繪出一幅幅令人神往、充滿童趣的鄉(xiāng)村畫。字里行間透露出來的是那份天真爛漫的感情,是對童年生活濃濃的思念。隨著那百草的搖動,金蟬的長鳴,思緒把我也帶回以前只要學校一放假,爸爸就帶我去奶奶家鄉(xiāng)玩的場景。
奶奶的家鄉(xiāng)在古運河畔的一個村莊。踏上彎彎的村道,穿過濃綠的枇杷園,沿著那條用青石板鋪就的小路,繞過一個大大的清水塘,看到三顆高高的棗樹時,小竹林左邊那白墻黛瓦,屋頂爬滿南瓜藤的農(nóng)舍,便是奶奶的家了。
奶奶慈祥地、笑瞇瞇地看著我和小伙伴們在田頭奔跑、在荷塘摘蓮、在樹下打棗、在門前堆雪人。我們頑皮的身影、歡樂的笑聲在奶奶家的房前屋后環(huán)繞。
美好的童年,帶給我們的是:濃濃的思念。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2
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可謂是一部佳作,從中也有好幾個篇章,今天我讀的就是《朝花夕拾》這篇章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本片大體敘述了:魯迅幼時在百草園玩耍,以及到了上私塾的年齡去上三味書屋學習的一系列事,表達了魯迅先生幼時的貪玩,以及對知識的渴求,表達了魯迅先生在玩中學,學中玩的特點。
讀完這篇章,我們必須再反思一下自己了,因為我特別羨慕魯迅先生后花園那充滿綠色的.百草園,更讓我羨慕的是那既有幽香,又有書香的三味書屋,如果我在那時該會多么幸福啊,而生活在當下土地上的植被越來越少,好像我們身邊就不存在植物這種東西一樣。
要說魯迅先生學習好那是一定的,可是為什么魯迅先生就能在學習上這一方面成功呢,我主要總結(jié)了兩大因素:一是對學習含有渴望的態(tài)度,二是對教書育人的老師抱有尊敬的態(tài)度,魯迅先生呢在這一章中,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出來,而對比我們不是缺少這兩點嗎?就好比學習不是自己的一樣。
“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確書中有非常多的知識,等著我們?nèi),發(fā)現(xiàn)去探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3
作者著力去刻劃人物的形象時,概括集中地描繪細節(jié),即使在片斷上也要活龍活現(xiàn)把形象刻劃好。魯迅的巨著,就有異常豐富的可供我們學習的東西。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一個片斷是在書房里讀書。那位高而疲的老先生管著學生讀書之后,“先生自己也念書。后來,我們的聲音便低下去,靜下去了,只有他還大聲朗讀著:‘鐵如意,指揮調(diào)倪,一座皆驚呢,金厄羅,顛倒淋漓唯,千杯未醉嗬。我疑心這是極好的文章,因為讀到這里,他總是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边@個片斷,一下就把冬烘先生的形象勾劃出來。
一部作品,如果抽掉了繪聲繪影的細節(jié),它就不會有藝術(shù)的感染力。離開細節(jié)去刻劃人物,不過是塑出沒有靈魂的偶像。的`確,真實的細節(jié)還是靠生活去提煉的。詩人歌德說過:“我的全部詩都是應(yīng)景即興的詩,來自現(xiàn)實生活,從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堅實的基礎(chǔ)。我一向瞧不起空中樓閣的詩!彼佌伈毟缾劭寺:“我只勸你堅持不懈,牢牢地抓住現(xiàn)實生活!边@些話雖然平常,卻是至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4
我不禁回想起了我的童年生活。還記的那時我在我姥姥家中,鄰居家的小孩找到我對我說:“走,我們一起去樹林里找知了殼吧!有人專門收知了殼,說不定還能換點糖吃!”“什么是知了殼?”這對于我一個城里的孩子完全沒有一點概念!“走吧,我們告訴你!”接著他們帶著我來到了一片林子中,他們拿著長干把知了殼敲了下來,我也第一次見到了知了殼。不一會兒,我們就找到了二十多個,我們帶著戰(zhàn)利品換到了一把糖。我們開心的`分著那些糖,別提有多高興了。
玩累了,我們便躺在了草地上。仰望著藍天,這時一個小伙伴說:“不如我們到河邊洗個澡,說不定還能抓到魚呢!”我便跟著他們來到了河邊,他們就像一個個泥鰍一樣跳進了河里,在水中濺起了一個個小水花,看他們玩的那么開心,我也便跳了下去。這時一個小伙伴大叫“我抓到了一條魚,我們來吃烤魚吧!”“好!”他們找來了一些泥糊在了魚身上,并把放在火堆里。等到泥燒了,我們剝?nèi)ヴ~身上的泥,爭先恐后的吃了起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5
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讓我感受到先生兒時在百草園的自由和快樂,體會到他在三味書屋讀書時的乏味和枯燥。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姹紫的桑椹;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這是魯迅先生對百草園的描述,這樣的百草園無疑是許多人向往的生活,也是兒童的樂園,難怪魯迅先生喜歡這兒了!癆de!我的蟋蟀們!Ade!我的覆盆子和木蓮們!”這句話包含了他對百草園深深的不舍之情。而在描寫他到“三味書屋”里學習時,卻遠遠沒有像在百草園里那么自由,“我就只讀書,正午識字,晚上對課”,這就是魯迅先生每天的功課。魯迅先生和同窗經(jīng)常到園里的屋外去玩,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老師叫回來,繼續(xù)讀書。日復一日,怎么可能不留戀百草園?這句話體現(xiàn)他對大自然和自由生活的向往,表達了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和渴望自由的心情。
讀《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想起自己的點滴,倍感慶幸!過去,摘桑椹,掏麻雀窩……現(xiàn)在,我們課堂上輕松愉快,書聲瑯瑯;操場上我們盡情玩耍;閱覽室我們沉醉書香……也許這就是我們和魯迅先生的不同之處。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6
帶著些許激動,好奇,與些許敬佩細細地讀完了這篇文章。使我了解了魯迅快樂的童年,雖然不是事事如愿,卻阻止不了心的飛揚!
魯迅的樂園,是五彩繽紛的,是生機勃勃的。在這里,他可以無憂無慮地嬉戲,自由自在地奔跑;在這里,他有著成仙的夢想,有著摘到覆盆子的自豪……到了三味書屋,或許老師太嚴厲,規(guī)定太陳舊腐敗,但魯迅還是找到了屬于他自己的快樂,雖然不多,卻異常珍貴。
小時候,我也在充滿著生命氣息的春天草地里拔草,當時的想法很簡單,現(xiàn)在看來卻也不乏些許童真,只記得只想知道草是怎么長在地里的?為什么它不會跑呢?現(xiàn)在雖然已經(jīng)知道了它的原理,卻還是幻想著小草可以像人一樣,有血有肉,有感情,有思想!長大后,進入小學、中學,功課逐漸多了起來,到家的時間也越來越晚,開始的時候,我確實有些不適應(yīng),覺得老師的要求太嚴格。可向在我還是笑口常開,路邊的`芳草,周圍的樹木,身邊的同學都是那么可愛!雖然我與同學之間有時會發(fā)生點小矛盾,但事后我們照樣一起討論學習,討論生活,討論愛好……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也會遇到許多煩惱,我們都應(yīng)該像魯迅一樣,在哪兒都能找到快樂,在哪兒都能讓心無拘無束地飛揚!
生活中的許多事我們都可以放進生命那美麗的寶盒中,等到慢慢老去時在打開看該是多么美好呀!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7
魯迅先生寫的《朝花夕拾》回憶了魯迅以往的事,其中有一篇令我遲遲不能忘懷。這篇講的是魯迅小時候家有一個百草園,那里有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蟬、黃蜂天子(云雀)、泥墻根……
魯迅先生在描寫百草園的時候,用了很多手法,比如擬人等,但是魯迅先生用擬人的手法略多一點,比如把蟋蟀在鳴叫寫成在彈琴。這樣現(xiàn)的'更美啦,令我在讀的時候腦海里不禁浮現(xiàn)出當時蟋蟀在彈琴、油蛉在低唱的美麗情景,讓我們有無限的向往。
魯迅先生在文中寫了長媽媽講的一個故事,文中那個讀書人在納涼的時候被妖蛇所糾纏。后一位和尚救了他,收了妖蛇。在文末魯迅先生還寫了教訓——倘有陌生人叫你的時候,千萬不要回應(yīng),我絕的,雖說這個故事有點迷信,但是這樣子的話,我們也就會乖乖聽話了(就類似于以前媽媽總是說不聽話的小孩子會被狼吃掉)。
讀完全文,我不禁被當時老師覺得學生不應(yīng)該問課外的問題所感到疑問,課外的疑問也是問,為什么就不能問呢?
在他們讀書的時候,雖有不聽話的人,但是在魯迅先生的筆下,還是蠻好的。
Ade是德語再見的意思,我不禁佩服魯迅先生的外文水平,我合適不想也想像他那樣,德文等語言樣樣精通呢?
魯迅先生真不愧是一代偉人文章寫的是那么完美!充滿魅力的百草園!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8
老師講了一篇重點課文《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寫的一篇很有童真的課文。
他筆下的百草園,是那么的生機勃勃。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和高大的皂莢樹,何首烏藤,木蓮藤還有覆盆子是那么的自然;他筆下的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還有蜈蚣。整個泥墻根一帶,都洋溢著歡樂和自由。我更喜歡魯迅寫的關(guān)于美女蛇和赤練蛇的故事,增加了百草園的神秘色彩,更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情趣。還有何首烏藤的傳說,“我”夢想成仙,于是經(jīng)常拔起來,顯出我的天真和那傻乎乎的“幼稚”。
后面則是寫“我”到三味書屋里生活的事情。我想先生詢問“怪哉蟲”一事,但是先生卻有了怒色。我也喜歡那善良、極方正、質(zhì)樸的先生。整篇文章下來,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與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反映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愛自由生活得心理,更抒發(fā)了作者對封建教育強烈的`不滿。但是,魯迅筆下的童年,還是有些樂趣的,至少還有陪伴他的百草園。而我們這些生活在21世紀的小孩子們,陪伴我們的也只是不斷翻新的玩具和令人激動的電子游戲,生長在大都市里的我們,哪里有一片綠色?
天啊,魯迅多少年后卻仍然記得自己的童年并用極其優(yōu)美的語言把他描繪到每一個人的心中。而我們呢,當我們長大是回憶自己的童年會是什么樣的呢?是一堆的補習班還是摞起來高的像塔的作業(yè)?不得否認,現(xiàn)在小孩子的生活,很無聊!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9
今天,學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后,我懂得了很多。
首先,說說在這課我學到的詞語吧,確鑿,菜畦,輕捷,臃腫,鑒賞,人跡罕至,無從,人聲鼎沸等。好句: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英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這句話的寫法很好,運用從低到高寫靜物從高到低寫動物。這種寫法以后在寫作中很有好處。
其次,是本文表達的主旨,雖然在寫三味書屋時,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但主要是想寫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最后,是動詞用的好,如:“掃開一片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這段話運用一系列動詞,準確而細致地寫出了捕鳥的全過程,同時也寫出了兒童的興奮,驚喜之余,我也可以寫一段如:他推開門,徑直走進來,拿起桌子的書,轉(zhuǎn)身走向他自己的座位,坐了下來,翻開書,認真地讀了起來。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寫很好,大家可以去讀一讀哦。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0
我讀了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后,十分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度過的完美時光。文中充分描述了百草園給魯迅先生的童年帶來的無限樂趣!氨叹G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光這些景色,就讓魯迅先生百玩不厭。百草園這個樂園仿佛會讓讀者恨不得立刻去那兒飽飽眼福呢!
文中的長媽媽還給魯迅先生講過一個關(guān)于美女蛇的故事。故事告訴我們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名字,你萬不可答應(yīng)他。然而這個故事給魯迅先生有了些“后遺癥”。魯迅先生從此在夏夜乘涼時,總有些擔心,并且極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樣的飛蜈蚣。這合理的寫出了魯迅先生年幼時害怕的心境。
當魯迅先生要到上學的時候,家里人將他送到三味書屋,也就意味著魯迅先生要和他的蟋蟀、覆盆子、木蓮等……要說拜拜了。
進了三味書屋,魯迅先生開始了乏味的學生生涯,“每一天只讀書,正午習字,晚上對課”,這便是魯迅先生的生活。盡管如此,魯迅先生還是經(jīng)常和同窗們出三味書屋后的一個小園玩。雖然能折梅花、尋蟬蛻、喂螞蟻,但人去多了,時間久了,就會被教師叫回來,繼續(xù)讀書,這遠遠不及在百草園的自由、快活。
這篇文章不僅僅用百草園的自由歡樂同三味書屋的無味作比較,表現(xiàn)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向往自由的心境,并且經(jīng)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達了魯迅先生兒童時代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境。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個簡單的名稱,連地點都說得清清楚楚。那么,看著還有意思嗎?我?guī)е@些疑問走進文章。
我有一個當老師的媽媽,很小的時候便從她的備課書上見到了魯迅先生的照片:少年的魯迅先生,身上透著一絲傲氣;中年的魯迅先生,目光中帶著一絲深遠;晚年的魯迅先生,整個的帶著期望,遠望中國的前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文章中,隱隱看到,魯迅先生幼年時代的影子:無憂無慮的“百草園”生活,輕松而自在,草邊的蟋蟀,橄欖葉的夏蟲,山海經(jīng)的.故事,童年思想中的故事,以及傳奇的幻想。不是刻薄生硬的批評,而是簡潔優(yōu)美的筆調(diào),逼真,形象,栩栩如生。
在文中以后的日子里,魯迅先生把童真與自由帶到了三味書屋,朗朗的讀書聲,教書先生的搖頭晃腦的自得其樂的誦讀聲,魯迅先生攜著這一切的一切,從幼年走到了少年,到中年到老年……文中的主人公形象,如此清晰,是帶著無所顧忌的童真的孩子,文中也處處夾雜著童真的語言。
這篇選自《朝花夕拾》的文章,打開扉頁,一股鄉(xiāng)村泥土的清香氣息便撲面而來,文中并沒有過多的繁瑣字眼,通俗易懂,朗朗上口,魯迅先生向大家展示出自己的“樂園”。段落中,字里行間都透漏出對兒時童真的不舍。
最后,希望大家抽空拜讀一下魯迅先生的這篇大作,真的很精彩!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2
對這篇文章,對于我來講非常有趣。的確,初讀此文,最大的感受就是這個“趣”。
漸漸地,我感受到了文章的氣息,“魯迅式”的寫作手法的確巧妙,我竟有兩種不同的感受!
第一種是:魯迅認為在“百草園”和在“三味書屋”一樣快樂,玩耍有玩耍的樂趣,學習更有學習的樂趣。使人全文感受到了魯迅對童年時光的留戀與愛戀。
但是,當時的教育是封建的,所以,第二種就是:魯迅用在“百草園”的無憂無慮、自由自在,來反襯“三味書屋”的封建,從而批判封建的教育。
對于我個人來講,我更相信第二種,魯迅,這位民主戰(zhàn)士不就是用筆當武器,一直為改善人民的生活和精神,日復一日、鍥而不舍的奮斗嗎?就手法而言,這種反襯、暗諷的手法更符合魯迅。
但是,我更愿意相信第一種,我希望無論何時、無論何地,所有的孩子們都能享受到科學的.教育,都能感受到童年的快樂。
這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也是我認為最值得人們回味的。當然,魯迅先生描寫“百草園”的方法卻讓我獲益頗多。例如:魯迅對百草園的描寫不僅細致入微,但卻不顯得“散”,因為他是按層次描寫,使人理所應(yīng)當?shù)倪M入情境。另外,他用了多種感官,有看到的、聽到的還有問到的。正是這樣,人們不僅感受到了百草園的生機,更贊嘆魯迅先生的高明。
通過讀魯迅的文章,不僅有文學上的收獲,更是一種心靈的洗禮,洗掉現(xiàn)代的虛偽,重新聽聽最真誠、最感人的東西;重新感受人類的智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3
讀完魯迅先生的這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我深深的感受到了:百草園的快樂與三味書屋的枯燥。
百草園是作者童年時代的游樂園,在那里有享不盡的快樂:在那里可以盡情地捉螞蚱,摘桑椹,抓蛐蛐斑斕和蜈蚣,最有趣的是,他可以聽媽媽講故事:“從前,有一條蛇……”冬天的百草園雖然有些乏味,但也是充滿童趣的,可以堆雪人,將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
三味書屋里,老師是嚴厲的,他不希望學生做與學習無關(guān)緊要的事;他還是一個好心腸的人,就算學生在他講課的時候偷偷跑出去玩,他依然不會懲罰他們,只會催促他們趕緊讀書;他是一個癡迷于讀書的人,在讀到的文章時他總會微笑起來,而且將頭仰起,搖著,向后面拗過去,拗過去。從這里看來三味書屋也充滿了童趣。《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不僅語言優(yōu)美,還能時不時地勾起讀者對童年的回憶,真是一篇令人叫絕的好文章。
魯迅先生寫百草園以樂為中心,描繪了一個奇趣無窮的兒童樂園,三味書屋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那里是枯燥的'、無趣的。我從小出生在城市里,沒有像魯迅先生那樣的百草園,只有假期時偶爾才能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雖然現(xiàn)在時代發(fā)展了,但社會競爭也更大了,家家的孩子都比著上興趣班,都比著上哪所好學校,跟過去的孩子來比,我們少了很多樂趣。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4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芙樹,紫紅的桑椹”;鳴蟬長吟,黃蜂伏花,云雀竄云霄,蟋蟀彈琴,油蛉低唱……這是魯迅先生筆下生機盎然的百草園,作為魯迅先生的“樂園”,那里充滿無限趣味。
小魯迅即使是在冬天,也能擁有無限趣味。在雪地捕鳥,掃地,支篩,撒谷,系繩,等鳥兒來到篩中時,拉繩,便可捉住?尚◆斞感募,一天才可捕得三四只。
童年時的小魯迅不知犯了什么錯,被父母送進了最嚴厲的`書塾——三味書屋。而城里人說先生是方正,質(zhì)樸,博學的人。小魯訊有一次按捺不住好奇心問先生“怪哉”是什么,而先生卻嚴聲呵斥。他恍然大悟,認為學生不能問這些事,便枯燥的每天讀書。
三味書屋后面的一個園也可以像百草園那樣有趣,可以折蠟梅,尋蟬蛻,捉蒼蠅喂螞蟻等?扇巳ザ嗔,先生會發(fā)怒,但他不會打“我們”,這里寫出了壽鏡吾老先生也有和藹慈祥的一面。只說一聲“讀書!”我們就不懂意思地背起來了,寫出了讀書是枯燥無味的。而調(diào)皮的小魯迅可以苦中做樂,先生陶醉在讀書中時,畫繡像也是一種樂趣。
三味書屋的生活是枯燥的,也是充滿樂趣的,代表著封建思想的傳統(tǒng)教育;百草園是快樂的,代表著兒童無拘無束的天性。文章寫出了魯迅小時的調(diào)皮、好奇心強、好學的品質(zhì)。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15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魯迅先生的名著。
這篇文章最美的句子是: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多么優(yōu)美的排比句呀!
我從這篇文章中知道了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讀書人住在古廟里用功,突然聽見有人叫他,只見有個美女的臉露在墻頭向他一笑,隱約走開去了,他自然很高興。但竟然給那走來夜談的'老和尚識破了機關(guān),說他臉上有妖氣,一定是碰見了美女蛇了;這人首蛇身的妖物能喚人姓名,倘一答應(yīng),夜間便要來吃人肉的。
魯迅先生說:這個故事使我覺得做人之險。我也是這么認為的。
魯迅先生小時候常在百草園捕鳥、逗蟋蟀、尋蟬、喂螞蟻——長大了還有很多美好的回憶。“我不知道為什么家里的人要將我送到書塾里去。”一句話就從百草園轉(zhuǎn)到了三味書屋,我希望可以學習這種寫作技巧。
魯迅先生小時候上學很會做小動作。有一次,先生說:“人都到哪去了。俊贝蠹冶阋粋個走回去,一同走回去也不行的?梢娤壬嵌嗝吹膰绤!
這篇文章寫的是魯迅先生童年的回憶。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全文概括07-27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感想簡短03-1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04-06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課設(shè)計12-17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心得體會03-20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心得體會02-18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心得體會01-29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15篇01-07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15篇)01-23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書筆記(合集15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