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精選15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海上鋼琴師》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
一個人,沒有父母,沒有名字,沒有任何能證明他存在的法律文件。他在嬰兒時期被遺棄在一條叫“維珍尼亞號”的蒸汽船上,然后一生在船上度過,不曾踏上過陸地一步。他的職業(yè)是“維珍尼亞號”上的鋼琴師。當“維珍尼亞號”廢棄的時候,好友前來的勸解未能改變他與船共存亡,同船一起在海面上毀滅的決定。記錄了他曾活在這個世界的唯一痕跡,是一張他彈奏的唱片模版。當然,唱片中的琴聲絕大多
數(shù)人聽不到,即使聽到也不知道琴聲的另一邊是誰。音樂,是一門國際通用的語言,不用解釋,就能打動人們的心弦。與生俱來的天賦,造就了這位海上鋼琴師。他是一位天才,一位在鋼琴領域才華橫溢的天才。而一場震耳欲聾的爆炸場面,不僅僅讓我們震驚和深感遺憾,也使世界失去了一份奇跡。天妒英才,用在這位海上鋼琴師的身上,我不知道合適與否?但人們總說上帝是公平的,他拿走你些什么,
總會還給你些什么,就當關上了一扇門時,他總會為你打開一扇窗。如此看來,上帝也是方圓有度的'。小學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告訴我們“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加百分之一的天賦!爆F(xiàn)在看來,這似乎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偉大的發(fā)明家愛迪生曾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很重要,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還要重要。”至今為止,我們可以十分確定我們都還不是天才!我們沒有如這位海上鋼琴師般的天賦,但很慶幸的是我們有一個健全的身心!版I盤有始有終,你確切知道88個鍵就在
那兒,錯不了。它并不是無限的,而音樂,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xiàn)的音樂是無限的,我喜歡這樣,我能輕松應對!”他喜歡做他能輕松應對的事,他覺得陸地上的太多的未知他無法應對,會使他崩潰。他選擇了怯步,停下的踏向陸地的步伐,為心靈加上了一把枷鎖。
回憶一下,愛迪生為人類開啟電燈時代做了多少次的嘗試!生命因嘗試而勇敢,人生因嘗試而更加富有意義。這位鋼琴師沒有讓音樂離開他的身邊,未能用自己的琴音點亮別人的世界。如果多一點嘗試,多一份勇敢,也許他就會發(fā)現(xiàn)一個不一樣的自己,不一樣的世界。一聲轟響,巨大的火花在海上開放,他帶著他尚未奏完的樂曲飛升至天堂。故事到此完結(jié)了,但我們生活還在繼續(xù)。疲憊的奔波于這個紙醉金迷物欲橫流的世界,拷問自己靈魂的深處,我們?yōu)榱耸裁炊睿覀冊趺椿,又是什么支撐著自己,我們是否能像這位鋼琴師做到忠于自己的價值觀,不被利益所左右呢?雖然很遺憾,但不得不說,這是一位值得尊敬得藝術家,他有著真正藝術家所擁有的高貴的自尊。人生最大的悲劇莫過于堅持了不該堅持的,放棄了不該放棄的。或堅持,或放棄,如當我們?nèi)∩嵊械溃瑒t常足!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2
“偉大的弗吉尼亞號孕育出了這個不可一世的天才鋼琴師,決定下岸的時候,他的心是堅定無比的?烧嬲吹搅四且豢,他卻退縮了。城市中各種各樣的琳瑯滿目,令他畏懼、退縮,只想等待在自己那有限的天地里。船已破敗不堪,只有他仍然堅守著,最終與它一起,走向滅亡。
或許正是這樣,每個人,這一生,都有自己下不了的船。
再見了,我的鋼琴師。
你走了。
而我,此生未完……”
我是想說,你為啥下不了船,你拿的是毛寧老師的舊船票,登不上別的客船啊?哈哈。
《海上鋼琴師》大約是我在初二時候看的電影,它和《天堂電影院》、《密西西比里的美麗傳說》并稱為托納多雷時空三部曲,是每一個影迷必看的電影系列。那時候看這三部曲真的是迷迷糊糊,懂了什么,好像又不懂是個什么,唯一理解的是《密西西比里的美麗傳說》,畢竟處于青春期看青春期視角的電影。
當年看《海上鋼琴師》的時候,這是一部有點點奇幻色彩的故事,一個棄嬰在船上成長為一個鋼琴大師1900,雖然是個神奇的人,但他有他的煩惱,面對心愛的人卻不能和她去新大陸,面對身負名氣卻有未知的贊賞與挑釁,當他可以開始新的生活時,卻選擇回到原來的`那條船,和他共存亡。
屬于1900的歡樂時光。
在狂風暴雨中,搖擺不定的船艙大廳內(nèi),1900淡定的彈著琴,而影片的斗琴橋段也十分經(jīng)典,周杰倫的《不能說的秘密》還有致敬過,一根煙,一個帶假發(fā)的貴婦,整段戲份酣暢淋漓。
大海是藍色的,藍色代表著孤獨,沒錯,1900就是孤獨的,他對于情感的理解只停留在他的養(yǎng)父、朋友、戀人,他的情感是不完整的,所以他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但就是因為這份孤獨和不完整造就了他敏銳的藝術天賦,所以沉浸在鋼琴的世界里時,影片采用了暖色調(diào),那時的1900是快樂的。
大雨嘩啦啦。
對于最后是否下船,我的朋友是希望他有新的生活的,但我卻是相反意見,原因是“不習慣”。1900看慣了大海和一波波帶著希望和歡樂的乘客駛向新的生活,當他比賽之后,再看到城市支起的煙囪,他看到的是一個忙忙碌碌、物欲橫流的世界,他為了保持他的純粹,寧可把自己的天賦綁在船上共存亡,也不愿去尋找他的愛人。有人說這樣的結(jié)局未免太不圓滿,如果1900真的要圓滿他隨時都有機會下船找他的戀人,然后電影結(jié)束,但就是這樣的殘忍才讓我們看到了與眾不同的1900,他的那份瀟灑和純真。
1900準備下船。
我不想進行太多的說教,什么在俗世要潔身自好之類的,我只想說每個人都有追求,為了自己心里的那點東西,你可以不像1900那樣狠心去割舍一切,但你是否有原則的,為自己的內(nèi)心留一片凈土,不妥協(xié)。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3
我知道那是一個我們世界之外的“世界”,闖不進也走不出,他是在云端的舞者,有著對自己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所以他不是孤獨的,他的內(nèi)心比我們?nèi)魏稳硕紡姶蟆M瑫r,他也是矛盾的,他無法脫離于這個社會而獨立存在,所以他選擇了逃避,選擇了湮滅于漫天的火光之中而得到永生的自由。
而我們,眾多的人不都處在這樣的矛盾和孤獨中嗎?但我們?yōu)槭裁床粫?900一樣選擇永生?因為,因為我們一直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卻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那些溫情,那些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我們勤懇、踏實,我們從堅硬和純白開始,學會圓滑,學會世故,最后就是現(xiàn)在這般丟掉了個性,只能在無數(shù)的經(jīng)典中得到共鳴,借助藝術尋找同感。
進而敬畏,理解!
目送他一步一步,輕輕踏上云端……
好的電影里總是會有好的音樂作為背景,收藏了片中的幾支曲子,《playing love》是1900留下的`唯一首曲子,那個時候、那個女孩,還有1900那一刻的陶醉,與一個叫“愛情”的詞語有關。差一點,1900為了這個女孩踏上陸地,可惜的是最后踏上陸地的還是只有那張刻有《playing love》的碟片。
還有片尾1900那段經(jīng)典的臺詞,共享:
偌大的城市,綿延無盡。
并非是我眼見的讓我停住了腳步,
而是我所看不見的。你能明白嗎?
拿鋼琴來說。
鍵盤有始亦有終。
你確切地知道88個鍵就在那兒,錯不了。
它們并不是無限的,而你,才是無限的。你能在鍵盤上表現(xiàn)的音樂是無限的。
我喜歡這樣,我能輕松應付。
而你現(xiàn)在讓我走過跳板,走到城市里,
等著我的是一個沒有盡頭的鍵盤。
我又怎能在這樣的鍵盤上彈奏呢?
那是上帝的鍵盤!
你看到那數(shù)不清的街道嗎?
如何只選擇其中一條去走?
一個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屬于自己的屋子,一種生與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是盡頭。
一想到這個,難道不會害怕、會崩潰嗎?
我在這艘船上出生。
世事千變?nèi)f化,然這艘船每次只載20xx人。
這里有著希望,但僅在船頭和船尾之間。
你可以在有限的鋼琴上奏出你的歡欣快樂。
我習慣了這樣的生活。
陸地?
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
太漂亮的女人,太長的旅程,太濃烈的香水,無從著手的音樂。
我永遠無法走下這艘船,
這樣的話,我寧可舍棄我的生命。
畢竟,我從來沒有為任何人存在過,不是么?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4
我覺得《海上鋼琴師》真的是一部好電影,但是我不太明白為什么這個時候他在電影院放,以前為啥不放呢?被禁?為啥?這樣的片子,又有什么理由被禁呢?
不用糾結(jié)這些,還是多關注影片吧。挺好的故事,當然了,我作為一個外行人,首先看的肯定是劇情。說到劇情,我特別佩服這個片子的編劇、導演。佩服編劇,是他把故事設定的特別完美,從一個官方都不承認的人的歷程,從被人撿到,到取名,到天賦被發(fā)現(xiàn),彈琴,中間還有愛情,這樣的故事。
佩服導演,是這樣的故事,他用了兩個視覺的感覺。一個是從1900這位偉大的鋼琴師的角度來經(jīng)歷這一切;另一個視覺就是尋找鋼琴師的小號手,姑且叫肖恩吧,因為他的`小號是肖恩牌的,他真實的姓名我還真記不住。
看到最后,鋼琴師還是選擇留在即將炸毀的船上,我覺得整個片子就提升了。反正我看到那兒,特別感動。那個船,可以理解為是鋼琴師的故鄉(xiāng)、故國,畢竟從他的時間跨度來說,肯定是經(jīng)歷了一戰(zhàn)二戰(zhàn)的嘛,不管這個故鄉(xiāng)是多么顛沛流離,不管官方是否承認他,他眷戀這個故鄉(xiāng),愿意與之共存亡。他站在下面,肖恩站在臺階上,位置略高,他仰著頭,描述他缺胳膊短腿去見上帝的時候,真的特別感人,有種哀而不傷的惆悵,看得我內(nèi)心唏噓不已……
故事當中可能最有意思是那種含蓄、沒有結(jié)果的愛情。但是我覺得,這段愛情,只是男主角蓬勃的感情世界的一次外露而已。在我看來,他其實一直都有豐富的感情,他總是如同旁觀者一樣,看著船上的人。并且通過對這些人的觀察,來編寫曲子,宣泄他的感情。終于,在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他看到了一個干凈、純潔、單純的姑娘,他心動了。就有了這部電影比較高潮的一件事,他曾經(jīng)想過要離開這艘船——當然我把這艘船理解為主角的故鄉(xiāng)、家國。
我最喜歡的肯定不是主角和爵士樂的大咖茬琴那一段,那肯定是電影最大的高潮,鋼琴演奏最精彩,但是我不懂音樂,沒太在意這些音樂、彈奏這些。在乎的是主角恬淡,無招勝有招的,這個金庸的令狐沖已經(jīng)很極致了,我就不多說了。
我最喜歡的關于彈琴、音樂方面的片段,肯定是主角帶著肖恩在顛簸的船上,鋼琴的滑輪被打開,他們隨著鋼琴的滑動彈琴,就像是一首冰上舞蹈的鋼琴曲,像極了奔放的青春,自由的青春。在撞開了船長的寢室門時,都是那么輕松、自然、又讓人有種青春惡作劇的快樂。
看完了,我都要感嘆:我啥時候能寫出這樣的劇本,能有這么縝密的故事情節(jié),從樸素的情節(jié)里凸顯出不同人看有不同體會、感悟的“故事”呢?也許還是來生吧,今生就好好修煉吧。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5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
古調(diào)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影片看罷,我不知是該悲嘆還是該敬服,那個鋼琴天才的傳奇一生。
一個棄兒于1900年在一艘輪船的頭等艙的鋼琴上被黑人礦工發(fā)現(xiàn)并從此收養(yǎng),他從小就表現(xiàn)出無與倫比的鋼琴天賦。成年之后,他的琴藝登峰造極,但盛名之下的1900厭倦塵世的繁雜紛憂,他放棄了唾手可得的榮譽,畢生都未離開過那艘船,直至船被銷毀。在不為人知的角落,在凄美的音符環(huán)繞中,伴著一道火光與爆炸的聲浪,他平靜地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鋼琴與輪船,仿佛成了他的宿命。
在心靈的極度震撼中,1900這個人物引起了我的深思。
1900作為一個棄兒被黑人礦工收養(yǎng),他的存在幾乎無人知曉。不出意外的話,他長大后也會繼續(xù)成為一個礦工,然后卑微的死去。但音樂的天賦和對鋼琴的熱愛使他不愿意屈服于命運,即使外界一位鋼琴家向他發(fā)起挑戰(zhàn)甚至辱罵,他也不卑不亢,以自己的超強實力贏得了旁人的尊重,令那位鋼琴家自嘆弗如。他敢于追求內(nèi)心向往的執(zhí)著和勇氣值得我們學習。
但真正令我感慨萬千的卻不止于此。縱觀1900的'一生,我們很容易看出,他是一個高潔脫俗的典型,但高處不勝寒,他只能孤芳自賞。這個形象可以看作是每個人心中對隱逸超然的向往,正是因為人很難脫離苦海紅塵,這個悲劇形象才會如此完美。若令陸地是現(xiàn)實,那艘船便是極度理想化的一片凈土,虛與實形成了鮮明對比。人間世,濁與清、美與陋,顛倒眾生,1900雖然看破卻無法被接納,他的悲劇是偶然,似乎也是必然。
在1900的背后,我看到了另一個相似的人——陶淵明。同樣是厭倦了塵世紛擾而憤然隱居,孤清于世,他同樣有滿腹的才華不得施展。還有屈原,“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他們都是人們心中難以超越的典型。我在觀察世界本質(zhì)的同時也深深的體會到,“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我們?nèi)裟艹阶晕遥G斬棘,亦能在紅塵中做到“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其實人性就是如此簡單,我們要有平常心,世界就是自己心靈的映像。固然人生在世不稱意,為何不能放下執(zhí)念,大膽追求屬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呢?
合上雙眼,優(yōu)美的旋律似乎還縈繞在我耳邊。虛與實,這是我們終生都在探究的一個謎,美的不真實。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6
一九零零出生在船上,也從來沒有下過船,雖然它有無數(shù)個時機可以如許做。直到末了這艘服役的老船即將用六噸半的炸藥被炸掉時,他也沒有選擇下船,雖然Max實驗過勸說!罢鞘心敲创,一眼忘不了盡頭。無量無盡,貧苦你告訴我,它的盡頭在哪里?
海上鋼琴師,說明了一個什么道理呢?其實似乎很難用一句話說清楚,可能受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總愛問一篇文章或者一個故事有什么教育意義或者什么道理,而這部影片看完之后的混沌感讓我徹底有點崩潰,崩潰的不僅是我的思想,還有對傳統(tǒng)教育的信任危機。好的作品就是“人人心中皆有,個個筆下全無”那樣的絕筆,電影《海上鋼琴師》就具有這樣的特點。
其實,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需要封閉和退守的天地,就如鋼琴師的世界“船、鋼琴”每一個人都離不開自己的習慣,而且對制度和習慣產(chǎn)生著無限的依賴甚至與之共生死,如鋼琴師一樣與大船同歸于盡。
鋼琴師喜歡船,喜歡搖擺和漂浮的`大陸,喜歡那些匆匆的過客從眼前走過,因為他已經(jīng)徹底的習慣了,已經(jīng)與船和鋼琴融為了一體,一旦離開哪里,他會感覺到陸地在搖晃和顫抖,習慣了動蕩,是不是也就拒絕和厭惡和平和寧靜呢?
喜歡看別人實現(xiàn)夢想的人生匆匆來去,喜歡自己在鋼琴前獨唱主角,這種喜歡是不是也說明了一個人思維定式對人生觀簡直觀的禁錮?一個不能適應環(huán)境變化、不能隨環(huán)境變化而改變自己角色的人注定與那個時代一起消亡,這是社會的也是自然的生存法則,那么鋼琴師的結(jié)局是不是一種歷史時代消亡的寓意?鋼琴師是依賴那個時代還是被那個時代拋棄了?只知道他的故事變成了另一個朋友的傳說!
鋼琴師是喜歡自由的,喜歡自由的彈奏自己的鋼琴,喜歡自己的生活表達方式,喜歡船上那種世外桃源的自由和恬淡,可是世外桃源畢竟是世外桃源,這是不是導演心目中的理想世界?抑或是對戰(zhàn)爭世界的一種逃避心態(tài)?因為片中,小號手離開船之后,像鋼琴師那樣說了“讓戰(zhàn)爭滾蛋!”的臺詞,可惜沒有鋼琴師的氣勢。
鋼琴師代表的是一種童真和純潔?代表的是人類對大同世界的向往?代表的是對人類繁文縟節(jié)的不屑?還是代表人類對自身無窮無盡的欲望的恐懼?當鋼琴師站在舷梯上猶豫不決的時候,面對塵煙四起的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鋼琴師終于下定決心從此不再離開自己漂浮的世界。
1900有著驚世駭俗的才華,但也有著另人難以想像的孤單,仿佛他的世界僅有他一個人。也許每個人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世界,就算被世人遺忘,但只要自己覺得美好就是值得的。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7
我好幾天沒上網(wǎng)了,昨天一到達就看到我的朋友向我推薦了一部1900年的好電影傳奇。老實說,我通常不怎么看電影,外國人也不太容易接觸電影,因為他們總是喜歡在音像上播放災難、暴力和怪異的東西。我沒什么可看的。相比之下,我更可能接受一些柔軟、溫柔、溫暖和浪漫的東西,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活。
因為1900年的傳說是她推薦的,她立即尋找并打開了它。她徑直走進了畫面。二十分鐘后,我心里笑著說,“這個家伙,你怎么知道我會喜歡它?我沒早點告訴你!是的,展示在我們面前的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顯然是一部浪漫而漫長的史詩,它不是看完之后嘆息或大笑,而是直接觸及靈魂......
這部電影的整個情節(jié)在弗吉尼亞的一艘船上展開。主角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角色。嬰兒的'他被船上的鏟煤工人發(fā)現(xiàn)在更高艙的餐廳里,并被賦予了一個長名字。因為這是新世紀的第一天,鏟煤工人自然把1900年加到他的名字里,所以他的名字是1900年。從那以后,1900年他在船上度過了一生,從未離開弗吉尼亞。
八歲時,船上的人無意中聽到了一首美妙的音樂。一位才華橫溢的鋼琴家誕生了。他是1900年。他的音樂從未創(chuàng)作過。就像他的內(nèi)心世界一樣,沒有規(guī)則、標準或類似的東西。他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母親”。除了大海,他對市場一無所知。但他知道音樂。他扮演仙樂。其他人不能進入他的世界,但他能“看到”遙遠的城市,看到霧、松散的海浪,甚至人們在那里行走的表情。他用自己獨特的內(nèi)心世界感知一切,并以音樂的形式傳播和表達。他的音樂像他的靈魂一樣純凈。其他人建議他下船,甚至他心中燃起了愛的火花,但它終究沒有與這些融合在一起。因為他的音樂,他的生活在船上,在海上。
三十多年來,他以自己的方式感受并傳達了內(nèi)心的平靜、清晰和潔凈。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國家,多么向往。那時,無論是低人一等的工人,黑人還是高貴的白人都渴望自由和更好的生活。電影中多次以幻覺形式出現(xiàn)的美國自由女神和1900年代的音樂也符合這種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釋為一種靈魂訴求。
世界上的人們經(jīng)常被共同事務和世俗事務所困,無法擺脫他們編織的各種障礙。然而,與寬廣的胸懷和廣闊的世界相比,這些都算不上什么。我們周圍的許多人,許多普通人,經(jīng)常有特殊的人格魅力。他們用最原始、最原始的心靈書寫自己的生活。他們簡單而平靜,但他們很富有。就像1900年一樣,戰(zhàn)爭或誘惑似乎與他無關。只要他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他的世界就是神奇而浪漫的。他的世界寧靜祥和,這就足夠了。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8
海上鋼琴師在海上出生;也在海上結(jié)束了他的生命;
一天他突然想要去到陸地上;可當他走到鐵梯的中間;他停下了腳步;然后回到了船上;
他說:陸地上的路太多了,我不知道該走哪一條,你看到那數(shù)不清的街道嗎?如何只選擇其中一條去走 ,一個共渡一生的女人,一幢屬于自己的屋子,一種生與死的方式。 你甚至不知道什么時候才是盡頭 ,一想到這個,難道不會害怕、會崩潰嗎 ?那架鋼琴太大;我無法彈奏。
他到底在說什么鬼?
首先,會不會真的有人有這樣的想法,做這樣的決定,甚至是有這樣的經(jīng)歷?
在這地球上存在過的人的.數(shù)量,從古至今可能已經(jīng)比我們能看得到的星星還要多,存在過什么樣的人一定已經(jīng)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力。
但是,也不一定說明像鋼琴師這類人就是極少數(shù),他的人生經(jīng)歷可能罕見,但與他相同的對生死的選擇并不稀少—因為迷茫而選擇結(jié)束生命。這樣的選擇從古至今都不稀少。
鋼琴師說出的迷惑說不定是大多數(shù)在這個星球上生存過的和正在生存的人都迷惑過或正在迷惑中。
曾經(jīng)沒有生活閱歷的我多次對自己說,那只不過是一個故事而已,導演只是為了拍一部戲,講一個故事,再把它拿來賣錢而已。但是隱約中感覺,這并不能說服我自己,其中一定還有什么我不能理解,F(xiàn)在看來,從前是真的太年輕,活得太少。其實鋼琴師說的正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伴侶,房子,怎么活,怎么死,而導演也正是想討論活法和死法。
面對陌生的真實世界,鋼琴師選擇讓生命隨輪船一起消失在海上。
以世俗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來看,鋼琴師的態(tài)度是消極的,所有輕生的人都是消極的,如果我們要把”消極”這個概念解釋給小孩子聽,我們還會說:就是不好的。
我不能肯定地說生活有沒有正確的生活和錯誤的生活;好的和不好的。
但是我們是有相對的自由選擇生活的方式,我認為鋼琴師也只是選擇了自己的方式:如果輪船可以一直存在,那我愿意一直呆在這船上彈鋼琴,在我喜歡的地方,做我喜歡的事情,既然不能了,那么我覺得這輩子也活得差不多了,就這么結(jié)束也挺好。我猜鋼琴師就是這么想的。
導演和小說家的確只是在講故事,但正如美國劇作家羅伯特?麥基所說:故事是生活的比喻。人之所以要用到比喻,是為了讓一件復雜的事物更易于理解而用一種更簡化和更具象的方式來表達。
鋼琴師的故事是一個比喻,鋼琴師人物本身也是一個比喻,比喻的是那些因不能以自己喜歡的方式生活而選擇結(jié)束生命的那些人。
在鋼琴師從舷梯上回到船艙中的鋼琴旁時,觀眾已經(jīng)知道了結(jié)局,但是導演還是讓鏡頭對準鋼琴師久久不離開,他彈鋼琴時的表情,他的手,他的琴鍵。這正是導演在向那些主動選擇自己生命的結(jié)束方式的人表達理解和致敬!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9
兩個鐘頭陪主人公1900度過了一生,又是一部經(jīng)典。
主人公1900從船上一出生便被拋棄成為孤兒,由好心的燒煤工丹尼收養(yǎng)。童年時一次意外丹尼喪生,1900再次成為孤兒。不經(jīng)意的接觸鋼琴,讓人驚訝的發(fā)現(xiàn)原來他竟是無師自通的天才,此后他便開始了一生的鋼琴生涯。
1900一輩子沒下過這艘船,他也曾經(jīng)決定離開,當站在甲板上看見所謂大城市那無窮無盡的房屋街道,他迷惑了,他說:“鋼琴鍵有限,但是創(chuàng)造出的音樂無限,如果鍵無限,那就創(chuàng)造不出音樂。那座大城市一眼望去看不見盡頭,盡頭在哪里?—世界的盡頭?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
整部電影感覺處處是經(jīng)典,每個鏡頭都恰到好處,細節(jié)處理不多不少,剛剛好。
1900和麥克斯在隨狂風暴雨搖擺的船上彈奏鋼琴的那一幕,在腦海深處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在輕快的鋼琴曲下,兩人似乎與鋼琴融為一體,優(yōu)美而流暢在大廳滑行,宛如美妙少女穿著溜冰鞋伴隨著悠揚的歌曲翩翩起舞,浪漫至極!
接受挑戰(zhàn)的那一場也印象深刻,前兩場比賽不知是有意無意發(fā)揮平平,甚至在對手表演時竟然感動的流淚。最后一場開始前,1900向朋友要來一支煙放在鋼琴上,說了一句話:“你自取其辱!”接下來狂風驟雨般彈奏出《群峰亂舞》,震驚在座所有人。一曲完畢,1900將煙的一頭按在琴弦上,不可思議的事發(fā)生了,經(jīng)過1900激情澎湃演奏琴弦因高頻率震動而發(fā)熱,竟將煙點燃了······
影片介紹:“男主角1900的'整個人生都已經(jīng)是一場悲劇了。他是一個被人遺棄在蒸氣船上的孤兒,被船上一位好心的燒爐工收養(yǎng),然而好人不得好報,燒爐工在一次意外中死亡,只有幾歲大的1900又再度成為了孤兒。過人的天賦使他無師自通成了一名鋼琴大師,但宿命也令他天然地對紅塵俗世深懷戒意,他從不敢離船上岸去,只因紐約無際的高樓和川流不息的人群令他沒有安全感?v使后來遇上了一位一見鐘情的少女,他思量再三后,還是放棄了上岸尋找初戀情人的沖動。他永遠地留在船上了,直到唯一的好朋友警告他廢船將要被炸毀,他也不愿離開,于是從出生開始就沒有離開過維吉尼亞號的1900殉船于海底。”
我不知道為什么說他是悲劇,但也許在1900眼中,其他人才在悲劇的生活。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0
這部電影聞名已久,一部非常棒的電影,評分很高,推薦的人也多,只是自己一直沒有觀看的欲望,今天突發(fā)奇想利用午休的時間看一看,到底這部電影好在何處,令那么多人喜愛。
《海上鋼琴師》主要講述了一位從船上出生的小孩,被他母親遺棄,后來被一個火爐工給收養(yǎng),但從小表現(xiàn)出驚人的音樂天賦,對鋼琴能夠自學成才。記得主角那時候才7—8歲,第一次彈鋼琴,便將頭等艙的乘客和船上的船員給震驚了,從此這艘從歐洲到美國來往的豪華游輪上多了一位鋼琴師—稱為海上鋼琴師。因為是被人收養(yǎng)的,而且時間很特別,最后被取名為1900,后面也一直被當做稱呼。主角就這么一直在船上生活中,從出生在船上,一直到他聲明卓著,這期間他從未下過船,唯一的一次,已經(jīng)做好準備下船,最終半途而廢,就差半個船梯,就下去了,但致死也未下船。一直到船被炸毀那一刻,他仍然堅持不下船,認為自己屬于這條船,只有這艘船上,彈奏著鋼琴,自己就有活著的意義。在自己看來,主角確實屬于這艘船,他的音樂也只能那里表達出來,如果上了岸,也許會變成另外一個樣子。如同在最后,他自己所言
在這艘船上,只有船頭到船尾的距離,是有限的,但是下到一半的船梯,他看見了那座城市不斷地向遠處伸延,包含一切,除了盡頭,無數(shù)的街道,每個街道又有多個道路,我看不見盡頭,我知道哪里是盡頭,但是不知道。
鋼琴有有限的.鍵,只要自己可以創(chuàng)作,可以有無限的音樂。
這部電影一個琴技決斗的片段,令自己熱血沸騰。隨著主角一直在這艘豪華游輪上,在一次又一次的演出,琴技被無數(shù)人稱贊和吹捧,名聲斐然。這時候有個爵士樂的創(chuàng)始人,聽到主角的名聲后,當做媒體面前表示很不屑,一個從不下船的鋼琴師,會有多高的彈琴水平,這個仁兄不惜在媒體面前大肆宣傳,口出狂言,要上船挑戰(zhàn)主角,將其按在地上摩擦。他們的琴技切磋,在自己看來,是最震撼的一個片段,20分鐘的鋼琴表演,令自己沉醉其中?赡茏约簩︿撉倭私馓珳\了,在主角第三首曲子彈奏之時,自己同電影中聽眾一樣,被它深深地吸引,音樂的魅力如此之大,此時此刻也希望時間永遠停止,這一幕即將載入史冊。
在我看來上天給了他音樂天賦,也給了他膽怯的心,不愿嘗試下船,也許他再次見到那個女孩,就會大膽地上岸了,最終會過得很好,可惜是假定。有點像《肖申克的救贖》,在監(jiān)獄里是沒有自由,出去了,心飛出去了就是自由,對1900而言,在船上是自由的,上了岸反而會是監(jiān)獄。與好朋友聊完人生最后一次,他樂觀地對待接下來的炸船,感覺很平常,就像一次告別而已,只是換了一個地方繼續(xù)這段人生,唯一犯愁的是能不能繼續(xù)彈鋼琴罷了。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1
有人說美國電影擅長創(chuàng)造奇跡。如果說《阿甘正傳》是一個巧合的奇跡,漫威英雄是一個血腥的奇跡,那么《海上鋼琴家》就是一個詩意的奇跡。
海上鋼琴家的奇跡是什么?這個世界上有成千上萬的天才。難得的是美好逝去時對我們心靈的直擊和觸動:遺憾的味道和遺忘的音符。
當我看到1900的時候,我看到了什么?孩子般的固執(zhí)仍然是一輩子流浪的孤獨。他似乎已經(jīng)越過了古典的戰(zhàn)爭。他是另一個世界。袁小尼請學習這一點,但我的金谷沒有,廣陵散在今天是絕對的!公元263年,嵇康被司馬昭殺害。作為魏晉的一名鋼琴家,嵇康不同意那些流傳已久、名副其實的教條和禮儀。正如1900所說:陸地上的人們喜歡詢問他們的根源,浪費他們的美好時光。冬天擔心夏天遲到,夏天擔心冬天來了。因此,他們繼續(xù)四處游蕩,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不幸的是,季康和1900的卓越才華和無憂無慮的生活方式最終為他們的帷幕埋下了詛咒。
他想要一架鋼琴。在高高的刑桌上,面對成千上萬來為他送行的人,他演奏了最后一首《廣陵散》。鋼琴的鏗鏘聲音遍地開,深入人心。演奏結(jié)束后,季康平靜地領導并在19歲時殺死了他。他以心為琴弦,以琴鍵為琴鍵,坐在塵土飛揚的車間里,像王子一樣高貴,不吃不喝。他承擔的是洶涌與平靜共存的美麗而神秘的大海。面對無法挽回的命運,一個破碎的盤子喚醒了過去,奏響了。在大爆炸中,1900人生來就死去。沒有多少人悲傷,但沒有人會快樂。
我寧愿一輩子孤獨,也不愿隨波逐流;我寧愿塵封,也不愿拋棄純潔。在鮮花和批評中,人們總是嘲笑這部電影的鋼琴藝術只是圍繞著表面上的只有速度不能被打破,而有選擇地忽略了故事中遺忘的.悲傷之美。
你從來沒有漂流過,但你一直在漂流;你可能從來沒有孤獨過,但你總是感到孤獨;你從來沒有停下來,但你從來沒有離開過。1900年的懦弱是真實的。與奔向未知的失落相比,守護舊夢是多么浪漫!
誰能說消失在這個世界上不是一個理想的人。成功也是大海,失敗也是大海。如果我們從世俗的角度來看,為什么我們要把陸地的重量強加給一個海洋之子?他看到的無數(shù)選擇只是一種選擇:回到船上,再次從船頭走到船尾,世界從我身邊經(jīng)過,但只有兩千人一次……這是我生活的陸地。
義無反顧。
也許他已經(jīng)讀完了,最后在人群中找不到一席之地,因為他是一個傳說,一個故事,一串音符,甚至連耶穌都要問他是誰。在過去的30年里,他在船上冷冷地看著這個世界,卻得到了它的精髓。
只要你有一個好的故事和一個可以傾訴的人,你就永遠不會完蛋。
即使一個分離就是永別,一個遺忘就是永遠。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2
我是深夜一口氣看完這部片子的。海上鋼琴師所在的郵輪,就像是一座移動的海上孤島長期漂泊在大海之中,只有靠岸時離大陸才近在咫尺,人們之所以選擇這座孤島之旅,多半是慕名而來親身感受這位鋼琴大師杰出表演,按理說他應該有一大群粉絲和知音的,但命運對他確實不公,他就像貝多芬一樣一生追求他的音樂夢想,卻不為名利所動,當他被迫應戰(zhàn)贏了大陸一位目空一切的所謂鋼琴家,博得了在場所有人目瞪口呆的驚嘆和經(jīng)久不息的掌聲同時,卻沒有遇上一位真正的伯樂和知音,而有的只是為了復制他作品的資本逐利者,其實藝術是無價的,是完全不能用金錢衡量的,他為什么一刻都不離開這艘船,在他眼里大陸就是名利場,只有他的孤島才是塊凈土,才是他施展才華的地方,他不是怕充滿誘惑的城市街道無邊無際,而關鍵是他在這座孤島奮斗的幾十年中居然沒有遇上一位真愛自己的紅顏知己,這就是男人在成功以前的悲哀,但等到自己功成名就之時,更不可能找到一位真心愛自己的愛人,不是嗎?當今這個現(xiàn)實世界像這類例子實在是太多了。
這不禁讓人想起《向日葵》作者大畫家梵高凄美的愛情故事:1853年3月30日,荷蘭鹿特丹市的一對牧師夫婦生下了他們的長子梵高,一位神秘的預言家對尚是嬰兒的梵高說出了可怕的預言:你會到巴黎,英格蘭,當?shù)陠T,當教師;你會戀愛,遭到拒絕,成為傳教士,再戀愛,再遭到拒絕,成為藝術家,你會和x女結(jié)合畫800幅畫,在普羅旺斯變瘋,37歲時自殺,你一生只賣出一幅畫……事實真的如這位預言家說的那樣,從小孤僻寡言的梵高只有小他四歲的弟弟提奧做朋友,長大后做過傳教士,畫商,教師,足跡遍布歐洲的許多地方,感情生活非常不順,連著向三個女人求愛,遭到三次殘酷的拒絕。被拒絕后的他再也不相信還有誰會追求自己這樣窮困潦倒的瘋子,居然拒絕了一位莊園主的女兒的瘋狂追求,最終雙雙變成了真的瘋子,真是讓人扼腕嘆息命運對他的不公,他死時很年輕和徐志摩一樣都是37歲,但他們都給世人留下了許多偉大的經(jīng)典作品。
這同樣不禁讓人想起為了崇高理想而奮斗且多次與愛情擦肩而過的保爾柯察金的`名言: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由于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由于碌碌無為而羞愧,當他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yè)——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人應當趕緊的充分的生活,由于意外的疾病和悲慘的事故隨時都可能結(jié)束他的生命。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3
《海上鋼琴師》是一部頗具爭議的影片。有人厭惡它的矯情,有人喜歡它的夢幻。
在我看來,能打動人的便是一部好作品,可以從1900的故事里找到自己。
我不知道是否找到了生活的真諦,或許只是對生活多了某些感悟。我反復回放1900留給他朋友的最后話語,一遍遍地聽,試圖去尋找他不肯下船的真正原因,到最后,我仍然是似懂非懂。
他出生在海上,被水手收養(yǎng)。他只有水手給予的名字,一個年代,1900。他面對鋼琴,無師自通,是真正的天才,受到無數(shù)人的追捧和掌聲。他在偶然的一次,悄悄愛上一個女孩,靜默且深情,令人曾揣測他是否會為了她而下船面對新的世界……
而他最后選擇的卻仍是他的鋼琴,他的大海。他說,鋼琴只有88個鍵,但是外面的世界,卻是有著無數(shù)黑白鍵的巨大鋼琴。他無法駕馭。
1900或許代表著一種理想,代表著多數(shù)人,他們注定不會付諸行動,卻會始終心懷向往的理想。矗立在那里,自由,決絕,悲傷。
相較于1900,我們是生活在“外面的世界”的。這個世界的意義在于“傳承”。它像一個游戲,每個人都是其中的玩家,而任務,卻是如何使這個游戲永遠存在。學習,工作,結(jié)婚、贍養(yǎng),繁衍……拋不開的責任令前行顯得緩慢而艱難。我們的人生對于整個游戲而言,存在的很短暫。也唯有越短暫,這個游戲的運行時間才會越長,才可能,“永不結(jié)束”。
我們?yōu)槭裁床粫?900一樣,選擇在漫天火光中永沉海底。這樣壯烈,獲得永生,自由。
大多數(shù)的我們,生活在這個“外面的世界”,雖清楚地看見它的混亂,也會因為某一瞬間體驗到的溫情,那無以倫比的美好,而心甘情愿地忍受著它所給予的傷害,努力彈奏出最華美的人生樂章。對我而言,“外面的世界”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相較1900我們從來都不是天才,但我們勤懇、踏實。從單純和執(zhí)拗開始,變得圓滑,世故,但內(nèi)心深處,終究會記得,這種種妥協(xié),是為了在這世界,在這架上帝給予的鋼琴上,創(chuàng)作出獨屬于自己的旋律與琴音。
而天才心靈第一,生死次之。很多人說這是悲劇,我卻認為這是1900的追求,他熱愛船上的生活,那里是他的世界,離開這里,生活就不是他的了。
被炸毀的前一刻,1900為了心愛的女孩所即興演奏出的愛語。鋼琴的聲音,干凈而輕靈,仿佛是1900那顆安定的心一般,平緩的旋律傾瀉著柔情,不僅是對那個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1900生命里的姑娘的柔情,更是1900膜拜著鋼琴、膜拜著音樂時,心里自然而然的散溢出的柔情。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4
好幾天不上線,昨日一來就看到朋友推薦我一部好片子《海上鋼琴師》。實話說,我平時不大看電影,外國的更是不輕易碰觸,因為感覺他們總喜歡把諸如災難,暴力,詭異這些東西在視聽上大肆渲染罷了,沒什么看頭,相較之下,我還是更容易理解一些輕柔和緩,溫情浪漫的東西,無論是藝術還是生活。
只因《海上鋼琴師》是她推薦的,隨即尋找打開,直接進入畫面,二十分鐘后,我在心里笑著說:這家伙,你怎樣明白我會喜歡,居然不早告訴!是啊,展此刻面前的,絕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它分明就是一部浪漫而悠長的史詩,它不是看完之后的唏噓嘆息或捧腹大笑,它是直擊靈魂的……
影片全部的情節(jié)是在一艘弗吉尼亞號的海船上一一展開的,主人公是一個十分異常的主角,嬰兒的他被船上的鏟煤工在高等艙的餐廳里發(fā)現(xiàn),被取了個長長的名字,因為當時是新世紀的第一天,所以1900就被鏟煤工順理成章地加在了他的名字里,于是,他就叫1900了。從此后,1900在船上度過了他的一生,一輩子都沒有下過弗吉尼亞號。
八歲時,船上的人們無意間聽到一段奇妙的音樂,一個天才鋼琴家誕生了,他就是1900。他的曲子從來沒有章法,就如他的內(nèi)心世界一樣,根本不存在什么規(guī)則,標準之類的東西,他甚至不明白什么是“媽媽”,不明白除海上以外的任何市井之事,但他明白音樂,他演奏的`簡直是仙樂。別人無法進入他的世界,而他卻能夠“看”到遙遠的城市,看到那里的大霧,松濤,甚至行走著的人們的表情,他用自我獨有的內(nèi)心世界感知一切,他以音樂的形式傳遞,抒發(fā)。他的樂曲是天籟,一如他的靈魂樣純潔,干凈。別人也曾勸他下船,甚至也有感情的火花在他心中微燃,但終究沒有與這些相融。因為他的音樂他的生命是在船上,在大海上。
三十多年來,他以自我的方式感知和傳遞著他內(nèi)心的安靜,清明和潔凈,這是一個何等的境界,這是一個何等的向往。當時無論是下等的工人,黑人,還是貴族白人都向往自由,向往完美的生活,而影片中多次以幻覺的形式出現(xiàn)的美國自由女神,和1900的音樂也正契合了這樣一種向往和追求,我把它解讀為一種靈魂的訴求。
塵世間的人們,每每被俗務俗事所困所纏,常常逃不出自我編織的種。種藩籬,然而,這些東西與一個博大的胸懷,與天地之寬廣比起來算的了什么。許多的人,許多的我們身邊我們周圍普普通通的人,他們往往有著異常的人格魅力,他們在用最原始最本初的內(nèi)心書寫者人生,他們樸素恬淡,但他們,富有。就像1900一樣,戰(zhàn)爭也好,誘惑也罷,似乎與他都沒有任何關系,他只要活在自我的世界里,他的世界神奇浪漫。他的世界恬淡安寧,這就夠了。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5
“只要你有好故事可以講,有人肯聽,你就還未完蛋。問題是,誰也不相信我這故事!睕]錯,一九九零的人生經(jīng)歷的確令人難以置信。
他是一個被父母遺棄的孩子,在維珍尼亞號輪船內(nèi)的鋼琴上,被一個船員偶然中發(fā)現(xiàn)并收養(yǎng)。船員給他起名叫做丹尼·博德曼·TD·林蒙·一九九零。前面的是船員的名字,一九九零是那一年的年份。在一九九零八歲的時候,船員在工作的時候意外死亡,一九九零又變成了孤兒。八年,船員為一九九零編制了一個純潔,美好的童年。我想,這也賦予了他潔凈的靈魂,造就了他純粹的生命吧!
電影的畫面總會定格在一九九零淡藍色的眼眸上,他透過船艙的玻璃,望著波濤洶涌的海面,從孩童一直到成年。他若有所思,卻不能被猜測出眼神中到底藏著什么,他那么的平靜,那么的悵然……
八歲之后,他的音樂才能逐漸展露出來,凡是聽過他彈奏鋼琴的人,都覺得他是上帝派來的,專門為有幸上船的'人演奏。一九九零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天分,也從一開始就被安排好了一生的宿命。在這片海洋上他彈著鋼琴,直到與維珍尼亞號一起消失。海洋、船、鋼琴、一九九零,冥冥中自有定數(shù)。
“陸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游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我并不羨慕!痹诤门笥邀準縿袼x開維珍尼亞號去大陸發(fā)展的時候,他絲毫不為所動。他的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全部交給維珍尼亞號,和它一起經(jīng)歷四季的變換。然而,當愛情降臨時,他也想勇敢地走出去,為心愛的女孩子登陸?僧斔叩綐翘莸囊话霑r,他忽然停住腳步,望著眼前陌生的城市,眼神里流露出未知的情感,是畏怯,還是恐懼?或許世人永遠不能理解他,就像不能理解上帝的詩篇。最終,他回過頭,眼神堅定,一步一步走上船來。他的眼里,容不得擁擠的城市,他的心里,只有純粹的音樂。
多年后,維珍尼亞號已是一艘即將被炸毀的破船,麥士得知消息后上船去找一九九零,好不容易找到了他,結(jié)果,他仍舊堅持著,不肯離開。如他所言,外面的世界太廣闊了,陌生得讓他害怕,那些城市里的街道無邊無際,就像有無數(shù)個琴鍵的鋼琴一樣,沒有盡頭,讓他感到恐懼。他寧可退出生命的舞臺,給自己一個盡頭,也不愿意茫然無措地面對一個無邊無際、無所適從的生活。
就這樣,他生于船,死于船,從未離開過維珍尼亞號,也從未離開過他的音樂。船爆破前的那一刻,他騰空彈奏著樂曲,仿佛面對的不是死亡,而是一場熟悉的航行。
最終,他與維珍尼亞號一同消失在蒼茫的海上。他最后的希望,便是天堂能有鋼琴。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相關文章:
海上鋼琴師有感04-08
海上鋼琴師有感10篇04-08
海上鋼琴師有感(10篇)04-08
海上鋼琴師有感集合10篇04-08
海上鋼琴師有感(集合10篇)04-08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08-10
《海上鋼琴師》觀后感06-06
經(jīng)典《海上鋼琴師》觀后感11-14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后感06-16
電影海上鋼琴師觀后感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