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評課稿
又一次感受了X老師的認真與精心,再一次領略了她與學生間的默契和風采,所以先感謝X老師為我們上了一堂彰顯她個性、潤澤她人心的語文課。
聆聽下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X老師設計的教學板塊非常清晰簡潔,主要由兩大板塊構建起整堂課:
一、整體感知,理清文脈——她先讓孩子們以自由讀形式初會課文,感知本文寫的是什么內容,再讓他們以默讀形式第二次會課文,思考本人共寫了幾個事例,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與寫作思路。這是符合四年級孩子的年齡特征與閱讀特點的;
二、品讀句詞,體悟生命——她首先通過讓孩子們找出自己認為寫得精彩、含義深刻、最能表達作者感情的語句,進行反復誦讀,然后她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鼓勵學生把自己最真實的感受表達出來,繼而走進那只飛蛾,那粒香瓜子,那個“我”的世界,從中對“生命是什么”有了自主、自我的理解。想必張老師是深諳語文教學之道,以把握重點句、關鍵詞,水到渠成地理解了含義深刻的句子。
此外,我覺得X老師頗具匠心之處是發(fā)揮了多媒體的作用。兩次聲音(初生嬰兒的啼哭聲,人心臟的跳動聲)的適時播放,除了帶給孩子們震撼,也帶他們順其自然地融入文本;兩次對杏林子生平的適度介紹,不僅僅是讓孩子們獲得強烈的情感體驗,而且巧妙地完成了一個由文及人的過程,引發(fā)他們更為深入的思考——杏林子到底是個怎樣的人?這些資源的拓展與補充,使得閱讀開始由親近文字進入親近生命。
我現在低年級“耕耘”,因此對中高年級的教學欠熟絡,最后就提一點自己的思考吧:品讀句詞,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處漫溯,讓他們真正有所觸動、有所思考,從而多種感悟、多元表達是難點,那么如何更有層次、更顯深度,形散神凝聚地展開這個過程,突破這個難點呢?我亟待思考!
【《生命生命》評課稿】相關文章:
《生命,生命》評課稿03-15
《生命 生命》評課稿09-15
《生命 生命》評課稿04-08
《生命,生命》評課稿4篇03-15
《生命,生命》評課稿(4篇)04-18
《生命生命》評課稿5篇04-01
《生命生命》評課稿(5篇)04-01
《生命生命》評課稿(精選5篇)06-19
生命橋評課稿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