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元宵燈節(jié)的歷史起源簡介
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tǒng)的慶典元宵節(jié),俗稱又叫“燈節(jié)”。舊習元宵之夜,城里鄉(xiāng)間,到處張燈結彩,觀花燈,猜燈謎,盛況空前。屆時,不論皇室貴戚,平民百姓,深閨淑女,均可破常規(guī),順習俗。制燈玩賞,出游嬉鬧。唐詩人崔液作詩道:“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平時足不涉戶的閨閣女子,往往乘此機會與意中人談情相會。宋辛棄疾《元夕》詞云:“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毙蜗笊鷦拥卣宫F(xiàn)了元宵燈會狂歡之夜,情人急于綱會,望眼欲穿,“踏破鐵鞋無覓處”,見時就在眼前的有趣場景。
唐宋明清,元宵燈了成了年節(jié)中重要的民眾娛樂活動。墨客騷人,常常吟詩作畫,作為增添雅興。今天,元宵放燈、觀燈,仍是中國廣大地區(qū)人民喜聞樂見的民俗娛樂活動。特別是近幾年,出現(xiàn)了空前繁榮的景象。人們喜歡元宵燈節(jié),可它究竟是什么時候起源的呢?
一種意見認為元宵燈節(jié)形成了唐代!镀咝揞惛濉吩疲骸霸艧簦鹛崎_元之間,……從十四至十六夜,后增至五夜!绷诌_祖的看法與《七修類稿》稍有不同。他在《唐宋時代元宵看燈的盛況》一文中根據(jù)《舊唐書》有關睿宗的記載:“景龍四年,上元夜帝與皇后微行看燈,因幸中書令蕭至忠之第。至丁卯夜又微行看燈!闭J為“元宵燈節(jié)在明皇的父親睿宗朝代已盛行了”。
另一種意見認為元宵燈節(jié)是漢代傳下來的。唐代徐堅《初學記》云:“《史記·樂書》曰漢家祀太一,以昏時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觀燈是其遺事!薄冻鯇W記》是受命于唐玄宗,為太子們學習文化而編纂的書籍。書中“令人正月望日夜游觀燈”顯然是指玄宗時代!稛艄(jié)小史》作者觀今從《御覽》引《史記·樂書》的說法,又據(jù)《曲洧舊聞》所載“唐沿漢武帝祠太乙自昏至明故事”,認為元宵燈節(jié)“看來是成于漢初的一種特殊事體,并不認為是一種娛樂”。羅啟榮、歐仁煊在1983年9月出版的《中國年節(jié)》中認為:“漢文帝是周勃勘平‘諸呂之亂’以后上臺的。勘平之日是正月十五。每逢這天夜晚,漢文帝都要出宮游玩,‘與民同樂’。‘夜’在古語中又叫‘宵’,于是,漢文帝就把正月十五這一天定為元宵節(jié)。不過,當時還沒有放燈習俗。到了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蔡愔從印度求得了佛法,漢明帝為了提倡佛教,敕令在元宵節(jié)點燈,以表示對佛教的尊敬。這是元宵節(jié)放燈的起源!
還有一種意見認為元宵節(jié)源于釋道的宗教活動!赌P經》曰:“如來 維訖,收舍利罌置金床上,天人散花奏樂,繞城步步燃燈十二里。”又《西域記》曰:摩喝陁國,正月十五日,僧徒俗眾云集,觀佛舍利放光雨花。而《歲時雜記》記載說,這是沿道教的陳規(guī)。道教把正月十五燈節(jié)稱為“上元節(jié)”。最近出現(xiàn)一種新說法據(jù)1985年第1期《民間文學論壇》所載的《燈節(jié)的起源與發(fā)展》一文認為,元宵燈節(jié)“最早起源于對火的崇拜”,“原始人發(fā)明了火之后”,“認為神秘的火能驅趕走一切妖魔鬼怪”。相沿成習,最先形成儀式活動的,便是“儺”,“儺”是一種持火驅鬼的習俗活動,其“原始形態(tài),可追溯至久遠的上古時代”。
【元宵燈節(jié)的歷史起源簡介】相關文章:
版畫的歷史起源簡介04-04
寒食節(jié)日的起源簡介03-31
歷史:楷書的起源06-28
排簫的歷史起源06-27
瑜伽的起源歷史03-31
茶的歷史起源03-27
食醋的歷史起源08-10
中國綠茶的起源與歷史03-24
中藥的歷史起源講解03-21
漢朝歷史的簡介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