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技館”觀后感(精選11篇)
當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國科技館”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中國科技館”觀后感 1
參觀中國科技館的過程是一次難忘的旅行,也是一段美好的記憶。在那里,我感悟到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體驗到了現(xiàn)代的科技的無窮奧秘。我將永遠銘記這次旅行帶給我的歡樂與嘆服、收獲與感悟。
首先我們參觀了“華夏之光”展廳,它展示了中國古代輝煌的科技成就,及其對中華民族繁衍生息、中國社會發(fā)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大作用。農業(yè)、采礦、冶金、紡織、建筑、航海等領域的獨創(chuàng)發(fā)明令人應接不暇,天文學、物理學、數學、生物學、醫(yī)學等方面的矚目成就令人嘆為觀止。更有神奇的古法造紙、木板水印,應縣木塔,記里鼓車,它們上到天文歷法,下到水車織機,無不讓人驚嘆,令人佩服。
從這些中國古代文明代表物品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們的祖先的勤奮和智慧,看出它們的吃苦耐勞精神和扎實肯干的態(tài)度。古代的四大發(fā)明,圓周率及其它在世界范圍內都遙遙領先,是的,只要我們相信,我們可以做到,像曾經一樣的燦爛輝煌。
在“探索與發(fā)現(xiàn)”展廳,各種奇思妙想充盈著我們的視野,展示著科技的美妙與神奇。旋轉的金蛋、旅行的小球、跳舞的磁液、傾斜的街道各有各的奇妙;細胞的工廠、聲音的聚焦也同樣展示了科技的奧秘。
語文、數學,生物、物理,所有看似孤立的學科在這里巧妙地融為一體。正如音樂無國界,科技也不分學科,它們遙相呼應,它們相輔相成。一點點科技的進步總能引發(fā)學術界的“蝴蝶效應”。每個人都可以為科技的發(fā)展做出貢獻,哪怕只是微小的一點,人類的.文明發(fā)展與進步正是由這一點一滴而來。所以,我們應從現(xiàn)在行動起來,學好每一個學科,學好知識,掌握技能,因為我們明白,每一份努力都很重要。
與之不同,“科技與生活”展廳則重在表現(xiàn)他們的關系?萍及l(fā)展在給人類生活帶來深刻變化影響的同時,生活也孕育了科技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信息技術進入尋常百姓家,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交流方式。信息就是橋梁,連接了大洋兩端,連接了宇宙星球,把每個人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我們不再是孤立的個體,使我們不再孤單。
在 “衣食之本”展區(qū),我們以衣食來源為切入點,參觀學習了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種養(yǎng)技術、農業(yè)機械及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對農業(yè)發(fā)展的貢獻。
“居家之道”展區(qū)展示了家用電器、廚房用品、綠色住宅等居家用品的的制造與加工技術,同時滲透了“環(huán)境保護從點滴做起”的理念,宣傳環(huán)保,宣揚低碳。經濟發(fā)展不能以犧牲環(huán)境為代價,在這一點,我們曾經做的不夠好,但現(xiàn)在正在努力,不僅僅是國家,每個人都應從身邊做起,一點一滴,低碳生活很簡單,只要我們愿意,我們都可以為營造一個綠色中國而奉獻一份力。
“交通之便”讓我們驚嘆科技發(fā)展如此神速,從福特T型車到擺式列車,到火車、飛機、磁懸浮列車,一路突飛猛進。
“機械之巧”則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密切相關,流水似光陰流逝,水鐘的發(fā)現(xiàn)生動又形象。仿人機器人更是高智能化,不得不說,它們的太極拳打得比我們還要好。
創(chuàng)新就是這樣一點點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生活也要求我們不斷創(chuàng)新,用我們的雙手創(chuàng)造一個更加美好的明天。
最后我們來到“挑戰(zhàn)與未來”展廳,在這里,我看到了人類對過往的深思和對未來的暢想。在這里,“上可九天攬月,下可五洋捉鱉”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神舟飛船、三維滾環(huán)帶你遨游太空,月球漫步、海底牧場帶你環(huán)游世界,超導磁懸浮列車、雙向記憶合金幫你審視周圍,新材料、新能源,一個新字,是無限的潛力與美好的前景。未來雖美好,但挑戰(zhàn)與機遇共存,人類正在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zhàn):人口增長、環(huán)境污染、能源危機,各種問題已經引起了全人類的高度重視。未來的發(fā)展,需要大家特別是我們青少年的不懈努力。
在國家發(fā)展和歷史前進的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經濟,不是軍事,而是科技?萍际堑谝簧a力,科技的發(fā)展決定了一個國家各方面發(fā)展的速度與加速度,科技不興,國何以興?
中國科技館就是中國五千年科技發(fā)展的一個縮影,有燦爛輝煌的古代文化,有令人驚嘆的現(xiàn)代科技,有回顧,有展望,有總結,有深思,有前進的決心,也有反省的勇氣。它代表了中國文化,也代表了千萬中國人對科技的熱愛和追求。
梁啟超說過: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我們,這個時代的新主人與建設者如何呢視若無睹,如何呢置之不理如何能袖手旁觀,如何能高高掛起?作為21世紀的當代大學生,擔負著科技發(fā)展的重任與父母師長的期望,我們任重而道遠。科技為己任,不亦重乎,終生不已,不亦遠乎?我們一定要為中國的發(fā)展盡一份力,為科技的復興不懈努力。
“中國科技館”觀后感 2
我們熱工所黨支部集體參觀了新建成的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中國科學技術館是國家級科技館,是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人才強國戰(zhàn)略,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的大型科普教育基地,是展示我國科技發(fā)展和科普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窗口,是體現(xiàn)我國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成就的重要標志。這次參觀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豐富了我們的知識,開闊了大家的視野,增強了我們支部的凝聚力。
中國科學技術館新館坐落于國家奧林匹克公園內,緊鄰鳥巢,周圍環(huán)境優(yōu)美,是極佳的科普教育基地。新館占地面積4.8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0.2萬平方米,基建投資達到11.3億元人民幣,無論是建筑規(guī)模,還是建設水平都遠遠超過了于1988年建成的老館,這體現(xiàn)了我國政府對科普事業(yè)的高度重視。從外型上看,新館猶如一個巨型魔方,建筑被劃分為若干個積木般的塊體相互咬合,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和科技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重視整體與部分關系的特點,也象征著科學沒有絕對的界限,學科之間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寓意。
我們參觀了“華夏之光”、“探索與發(fā)現(xiàn)”、“科技與生活”、“挑戰(zhàn)與未來”四大主題展廳。“華夏之光”展廳主要展示了我國古代取得的科學技術成就,之前只在書本上了解到我國古人在科學技術上已有很高的造詣,這次通過各種實物展示,使我們更加直觀而深刻的感受到我國古人的聰明才智。我國古代取得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技術領域,而且是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例如織布機,精妙絕倫的建筑、橋梁,天文歷法等等,這些成就是古人在勞動中積累的經驗和智慧的體現(xiàn),遠遠超過了同時期的西方人。當我們嘖嘖稱嘆我國古人的智慧時,不禁要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近代科學技術革命沒有在中國發(fā)生,而是起源于西方?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參觀了接下來的幾個展廳,并試圖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接下來的三個展廳,“探索與發(fā)現(xiàn)”、“科技與生活”、“挑戰(zhàn)與未來”展示了近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它們以時間為序列,系統(tǒng)展示了西方科學技術的起源和發(fā)展,以及對人類生活帶來的巨大變革,這三個展廳分別代表了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在“探索與發(fā)現(xiàn)”展廳,我們看到了許多具有很強趣味性的實驗裝置,通過這些趣味實驗,用學過的物理知識去解釋隱藏在背后的規(guī)律,其樂無窮。在這里,我們感受到了西方先哲們思想中閃耀的理性光輝。在“科技與生活”展廳,我們感受到了科技力量的強大,現(xiàn)代科學技術幾乎融入到了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在這里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我們還發(fā)現(xiàn)許多展品與計量科學有著密切的關系,這讓我們計量科技工作者倍感親切,這也說明計量科學在實際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挑戰(zhàn)與未來”展廳,我們則體會到了科技的另一面,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它有強大的力量能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同時它也有魔鬼般的力量將我們的地球毀滅。目前,全球變暖等環(huán)境問題日益突出,如何更好的利用科學技術這一難題擺在了人類的面前。好在全世界的科學家已經行動起來,我們每個人都責無旁貸,我們相信只要科學技術掌握在有理性的人類手中,人類的未來就是美好的。
參觀完這三個展廳,我回過頭來想到了先前的那個問題,近代科學技術革命為什么沒有在中國發(fā)生?這個問題其實是著名的“李約瑟難題”,這是一個沒有結論的開放性假設,我們盡可以提出各種可能的解釋。譬如,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偏重于技術和經驗層面,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而西方科學技術的起源是以理性思辨為基礎的。其實我們說的科學技術應該是兩個概念,科學和技術,科學是理論層面,技術是操作層面。在最初,西方的'科學和技術是分開的,但是之后科學促進了技術的進步,技術反過來又推動了科學發(fā)展,這種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到今天,科學與技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越來越一體化了。因此,我們可以認為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缺失了科學這一環(huán),導致它沒能進一步發(fā)展。至于為什么會缺失科學這一環(huán),可能與文化、語言、文字等等都是有關的。歷史是不能假設的,我們只能去重新審視它。
四個展廳的參觀,我們只能說是走馬觀花式的,因為要看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一天的時間是來不及去細看每一件展品的。但是這次參觀帶給了我們很大的收獲,給了我們思考的空間,激發(fā)了我們探索未知的欲望,促使我們在計量科研的崗位上做出更好的工作。不僅如此,這次活動對我們支部的建設也有重要意義,增強了支部的凝聚力,提高了黨員的科學素養(yǎng)。在當今形勢下,我們黨員應該保持繼續(xù)學習、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
“中國科技館”觀后感 3
11月18日,對于我們“春蕾班”來講是一個難忘的好日子。這天下午,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在財會金融系副主任劉樂山、班主任秦珊老師的帶領下參觀了“中國科學技術館”,感受到現(xiàn)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飛速發(fā)展,收獲很大。
我們首先看見了一個外形猶如一個巨型魔方的圓形建筑,老師告訴我們,這就是新落成的中國科技館。它位于北京國家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qū)內。新館是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xiàn)代化綜合性國家級的科技館。展覽面積約4萬平方米,設有“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fā)現(xiàn)”、“科技與生活”、“挑戰(zhàn)與未來”五個主題展廳及公共空間科普展示。主展廳加上特效影視和其他展教活動場地,擁有800多個展項,其中大部分展覽可以讓觀眾動手操作或者親身體驗,真是生動形象,妙趣橫生,并有豐富的科技內涵的展覽。我們感嘆著新科技館的宏偉,一邊邁著輕快的步伐繼續(xù)向前行。
老師帶領我們看了4D特效影片——《海龜歷險記》。我們都是第一次感受4D電影的神奇特效,感覺身臨其境,同小海龜一起歷險,一起成長。這部影片的.主題是通過小海龜的成長,揭示人類生活給環(huán)境帶來的破壞。影片使我們感受到特效的同時,也教育我們要愛護環(huán)境,保護我們的地球!
我們接著開始仔細參觀科技館其他展覽。新館一層是科技館展品最多的地方,“科學樂園”采用以游戲化,探索式互動參與為主的多樣化展教方式,營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情境,鼓勵大家親身體驗,積極思考,在展覽和互動中積累經驗,鍛煉能力,激發(fā)對科學的好奇與興趣!
新館第二層“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主題展廳分為A、B兩廳,共有166個展項200多個展品,分為宇宙之奇、物質之妙、運動之律、聲音之韻等八大展區(qū),展覽機械互動,視屏演示,幻影成像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采用多種展示手動結合的方式,營造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科學實踐情景。中國科技館觀后感
新館三層是“科學與生活”展廳,分為衣食之本、健康之路、居家之道、信息之橋、交通之便、機械之橋六個主題展區(qū)約有300項展品!
新館四層是“挑戰(zhàn)與未來”展廳,分為地球述說、海洋開發(fā)、太空探索等七個展區(qū),共138個展項。展覽圍繞“創(chuàng)新之美,和諧之美”的展示主題,讓觀眾在美的環(huán)境中感受科技的魅力。
身為“春蕾生”我們是幸運的。培黎學院如此愛護我們,幫助我們開眼界,增長知識,幫助我們成長。科技館之旅仿佛使我們被科技之光洗禮了,使我們更加懂得了科技的重要和神奇。我們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科學文化,掌握技能,揚帆遠航!
“中國科技館”觀后感 4
今天,我和媽媽去了位于北京“鳥巢”附近的中國科技館。遠遠望去,新建成的中國科技館氣勢恢弘、非常壯觀。我們走進去,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四層的建筑,有一個主展廳和一個附廳。其中,主展廳按照華夏之光、探索與發(fā)現(xiàn)、科學與生活、挑戰(zhàn)與未來主題分為四個展廳,展品之多、面積之大,真是嘆為觀止。我經常去的天津科技館與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
每個展廳里都有我非常喜歡的展品。在華夏之光展廳,主要展出的是中國古代的發(fā)明,有碾米機、水車、趙州橋的模型和計里古車等。計里古車車上設計有兩個手持鼓棰的小牧人,我們在推動車子時,小木人通過齒輪地運轉,每一公里敲打一下面前的鼓,通過敲打的鼓數來計算這輛車共走了多少公里,體現(xiàn)了古代人的聰明才智。在探索與發(fā)現(xiàn)展廳里,主要展出的是自然科學的展品,有恐龍骨骼、基因遺傳、很多植物的標本和生長了2550年的古樹的年輪等。生長了2550年的古樹是一顆巨杉,原樹高65米,根部直徑5米。在自然環(huán)境中,成活時間如此之長,實屬罕見。在科學與生活展廳中,主要展出的是生活中的科學應用,有擺游列車、電子珠算、星球引力和模擬機艙等。游客可以進入模擬機艙,體驗親自駕駛飛機的樂趣。我乘坐過飛機,但是從來沒有進入過駕駛倉,因此我對能夠駕駛飛機非常的好奇,也充滿了期待。當我駕駛飛機時,面前的顯示屏出現(xiàn)機場跑道、天空的情景,我好像真的翱翔在藍天上一樣。在挑戰(zhàn)與未來展廳中,主要展出的是現(xiàn)在的'最高科技水平和人類對未來的科技想象,有宇航服、神舟一號的返回倉、太空站模型和轉基因利用等。進入太空站模型,我體會航天員的生活,在失重的情況下,航天員的生活有很多的不方便。當然,太空站中也有很多很人性化的設計,比如安裝了跑步機等。
到了閉館的時間,我仍然不愿離開,中國科技館使我留連忘返。我要好好學習,刻苦練習繪畫,長大后,要將繪畫的技巧與現(xiàn)代科技的運用相結合,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中國科技館”觀后感 5
今天我們去了科技館,科技館在北京,老師帶領我們坐了一個多小時的車才到。
下車后我四處張望著,雖然科技館我已來過一次,但那次玩得時間很短,沒全玩到。我們跟著一位阿姨走,雖然我知道下午才能自由活動,但我依然非常興奮。阿姨讓我們參觀了一個展出牌,上面說:“現(xiàn)在地球人口已達到六十七億,地球變暖,資源很少,水也不夠了!蔽铱戳诉@個牌,很擔心人們是否能生存下去。接著阿姨帶我們看了生存的環(huán)境;看了原子分裂;看了幾個沒有膜的鼓,但用手打上去有聲音發(fā)出來;還看到了一個立體的.地圖,非常精致、逼真,我用照相機拍了下來。還有一個用玻璃罩成的大半圓,中間有一個小洞,里面有兩個鐵的小球,在一個橢圓的軌道上轉動,那軌道在不斷的縮小,但那小球就是不掉到洞里去。終于掉進去了,可小球在沿壁飛速旋轉著!慢慢地、緩緩地往下掉,掉下去后,只要按一個按鈕,球就會從另一個管道里滾出來。
看過了這么多,阿姨喊排隊了,但我一時不知道隊伍在那里,眼球又被另一個東西吸引住了:有一個機器,有很多轉輪,有一只鳥兒在不停地用嘴向下啄,還有許多發(fā)動機模型,我立刻拿出相機,把所有的馬達都找了下來。集合后,我們到了三樓,去看了一個模擬火箭發(fā)射的過程,先倒計時:“五、四、三、二、一-------發(fā)射!”只見火箭噴出滾滾濃煙,機尾部發(fā)出紅光,仿佛火焰一樣,逐漸飛出天空,接著投射到一堵墻上,顯示了火箭升空后的狀態(tài)。接著我們下了樓看到了火山噴發(fā)模型和洪水。洪水最好看,只見大壩相接處滲出一些水來,大壩的縫隙處也滲出一些水來,突然大壩一下子傾斜了,水“轟隆隆”的流出來,聲音震耳欲聾,洪水呼嘯而下,洪水所到之處,無處不毀,村莊、電線、大樹全部沖倒了,令人驚心動魄。
該吃午飯了,吃完午飯,是自由活動,我玩了迷宮、虛擬皮劃艇、捉魚等游戲,非常開心。但有一個地方弄不懂:有一個像球的東西,有兩個把手、兩根鐵柱,鐵柱是斜的,上面鐵柱的距離大,下面小。當把鐵柱推上去時,它竟然會滾上去!真是不可思議!我一直沒弄懂。
今天我深刻領會到了“書到用時方恨少”的真正含義。科技真是太神奇了,借助科技的力量,沒有什么不可能完成。
“中國科技館”觀后感 6
我們本校的二、三、四、五年級去瀘定一中參觀科技展覽館。在那里使我開闊眼界,學習了很多知識,我真是開心極了。
一進展覽廳,使我眼睛一亮,桌上擺放著一個個引人注目的展覽品,使好奇心的我們,沖過去看。我們首先觀察到的是一個會跳舞的機器人,是利用磁鐵的吸引力,使小機器人做出一個個可愛的動作,我們仔細的觀察著,小聲的討論著。我們又帶著好奇心來到下一個科學展覽品,這是一款需要我們自己動手去試驗,要團結一心才能把小球從起點安全的送回到終點,我們幾個同學慢慢轉動著轉盤,開動機關使小球一次又一次的通過重重困難,這是一款能考驗人與人之間的團結心的科技品。我們來到下一款展覽品面前,這是一款靠手與球之間的摩擦力來將小球放進管內,先把球放在充氣管上,再將手放在離球10厘米處,將手慢慢抬高,這時小球會跟著你的手向上,想辦法將小球弄進管內。玩完后,老師將我們帶入一個黑色的充氣球里看電影,通過一個投射臺將電視上的情景投射在充氣球的周圍,就像把我們帶入了電影里的情景了一樣,周圍的`景物就像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情景一樣栩栩如生,有時會出現(xiàn)恐龍出來,會恐嚇到我們。其他的展覽品也吸引人,也很好玩。
這次參觀,讓我學到了課本上從未學到過的知識,親眼看到了創(chuàng)新超前的科技作品。這些作品都是愛好科技的人用心觀察生活,用智慧和心靈感受所創(chuàng)造的成果。我想,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也要像他們
一樣用心去體驗生活、觀察生活,在生活中探索科轉,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去創(chuàng)造、去領先?茖W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相信通過鉆研一定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也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科技作品來的。然而這次科技館之旅也讓我領略到了人發(fā)展的奧秘、科學的偉大,我一定好好學習,不斷探索新知識。
“中國科技館”觀后感 7
前幾天,學校組織我們去中國科技館參觀。
剛進去我就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住了,不過最讓我注意的還是“恐龍化石”,它的“個頭”比兩層樓還高,還有它那龐大的身軀,粗壯的尾巴……這些都是運用科技的`手段,把這個古老的動物活靈活現(xiàn)地帶到了我們面前,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記住了億萬年前恐龍的模樣。
在A區(qū),我看見了一個機器人在和一個小男孩下象棋,他的手很靈巧,每走一步都不用考慮,速度非?;我看到這一幕,躍躍欲試,也想跟機器人比一下高低,沒想到他可以左右開弓,一邊和小男孩下象棋,一邊和我下跳棋,結果我們倆都輸了。機器人真是太厲害了!我想再多的對手他也能應付得了。
咦!whats this?——。√肆,這個機器人實在與眾不同,只要摁一下黃色扭,玻璃箱里就會下雨;再摁一下紅色扭就會澆花;摁藍色扭嘩嘩沖馬桶;摁綠色扭滋滋冒噴泉……是不是很有趣兒呢!你們也快來看看吧——這里處處會讓你驚喜不已。
中國科技館一游,真讓我大開眼界,真正地讓我感受到了科技無窮無盡的魅力!他仿佛總有一種很“神奇”的力量無時無刻不在吸引著我……搞科研的叔叔、阿姨真了不起!
我忽然想,我現(xiàn)在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后也要當一名科研人員,努力去了解很多的科技知識,為我們國家做出很多的貢獻才行!大家的想法一定和我一樣吧!——那么,我們未來的祖國也一定會更加強大!
“中國科技館”觀后感 8
新落成的中國科技館,外形就像一個巨型魔方,位于北京的國家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qū)內。館內共分為"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fā)現(xiàn)"、"科技與生活"、"挑戰(zhàn)與未來"五大主題展廳,設有公共空間展示區(qū)和宇宙劇場、巨幕影院、動感影院、4D影院等四個特效影院。
新館一層,是科技館"大型"展品最多的地方。從東門進入,參觀的人們會看到科普長廊,由各種齒輪、連桿、氣缸、活塞等組成的復雜機械裝置"機械旋律";從南門進入,是高47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雕塑"生命螺旋"…位于新館一層的華夏之光展廳給人的`第一印象是"自豪"。華夏之光展廳,是目前國內唯一綜合介紹中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的展廳。整個展覽運用了各種先進的展示手段和信息技術,將古代的科技文物和文獻記載轉變?yōu)榭蓜幽P秃突诱蛊,讓人們在親身體驗與操作中,了解古代發(fā)明的構造及其原理。陶寺古觀象臺、水力紡紗機等特色展品可以讓我們身臨其境地體會到祖先的創(chuàng)造,了解古代發(fā)明的構造及其原理。
新館二層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主題展廳分為A、B兩廳,共有166個展項、220件展品,分為宇宙之奇、物質之妙、運動之律、聲音之韻等八大展區(qū)。與"門捷列夫"對話展現(xiàn)元素周期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
自行設計一個小球運動路線的"小球旅行記";蕩蕩秋千也能學到知識的"共振秋千"…在體驗的幾個展項中,利用綜合性多學科高新生物識別技術連接的展項"尋找自己"給參觀的人們印象最深。展覽以機械互動、視頻演示、幻影成像等多種表現(xiàn)形式,圍繞科學探索的若干重要方向搭建展覽框架,按照 "問題比答案重要,過程比結果重要,方法比知識重要"的原則設計展項,采用多種展示手段相結合的方式,營造探索與發(fā)現(xiàn)的科學實踐情景。
科技與生活展廳位于新館三層,分為衣食之本,健康之路,居家之道,信息之橋,交通之便,機械之橋六個主題展區(qū),約300項展品。展廳以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作為整個主題,配合多樣化、情景化、藝術化的展覽形式,不僅關注科技發(fā)展給社會生活帶來的巨大改善,同時展現(xiàn)人類為應對共同的挑戰(zhàn)做出的探索和努力,讓人們在參觀和體驗中進行思考和領悟,感受科技創(chuàng)新為人類帶來好處。
挑戰(zhàn)與未來展廳位于新館四層,分為地球述說、能源世界、海洋開發(fā)、太空探索等七個展區(qū),共138件展項。展廳依據"挑戰(zhàn)—解決方案—未來"為線索,以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引發(fā)人們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注,并通過從挑戰(zhàn)到未來的整體架構和連貫性的展示,激勵公眾積極應對挑戰(zhàn),共創(chuàng)和諧未來。例如通過大型立體沙盤,讓參觀的人們直觀地看到氣候變化給中國帶來的變遷。
這一次的科技館之行使我明白了很多這世界上的萬千奧秘,真希望還能夠再一次去那兒,了解更多知識。
“中國科技館”觀后感 9
周末去參觀了中國科技館,感受到了現(xiàn)代科技真是日新月異,飛速發(fā)展。新落成的中國科技館,外形猶如一個巨型魔方,位于北京的國家奧林匹克公園中心區(qū)內。這次建成的新館是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現(xiàn)代化綜合性國家級科技館,新館展覽面積約4萬平方米,設有“科學樂園”、“華夏之光”、“探索與發(fā)現(xiàn)”、“科技與生活”、“挑戰(zhàn)與未來”5個主題展廳以及公共空間科普展示。
新館一層,是科技館“大型”展品最多的地方。從東門進入,參觀的人們會看到世界上最大的室內雕塑“生命螺旋”。
新館二層的探索與發(fā)現(xiàn)主題展廳分為A、B兩廳,共有166個展項、220件展品,分為宇宙之奇、物質之妙、運動之律、聲音之韻等八大展區(qū)。與“門捷列夫”對話展現(xiàn)元素周期律的.發(fā)現(xiàn)過程;自行設計一個小球運動路線的“小球旅行記”;蕩蕩秋千也能學到知識的“共振秋千”。多種表現(xiàn)形式相結合的展品充斥著科學的基本原理。
我印象最深是位于新館四層的挑戰(zhàn)與未來展廳,分為地球述說、能源世界、海洋開發(fā)、太空探索等七個展區(qū),共138件展項。展廳依據“挑戰(zhàn)—解決方案—未來”為線索,以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引發(fā)人們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注,并通過從游戲方式參觀的人們更直觀地了解到地球氣候的變遷。
通過這次的參觀,科技館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什么才是科技,知道現(xiàn)代社會的科學技術水平已經發(fā)展到了什么樣的高度。從這次參觀中我體會到要想跟上這個時代的步伐,就要時時刻刻的關注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掌握所學的專業(yè)知識,才能在未來中的社會里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才能更好地回報社會。
“中國科技館”觀后感 10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三、四、五年級去參觀威?萍拣^,在科技館內我們切身體會到了科學技術的巨大魅力。
上午大約8點30分,我們走著去金谷超市門前坐大巴,差不多半個小時的就來到了威海市科技館,一到科技館就感到了科技的力量多么震撼,科技館的外觀骨架就很美,體現(xiàn)了一種力學的魅力。
隨后我們排著大隊走進科技館內,然后我們分成三組每組一個講解員阿姨,給我們講解這里面的科學知識。阿姨講完了我們就開始了自由活動。
參觀中國科技館觀后感600字3篇參觀中國科技館觀后感600字3篇
首先我們進入了“時光隧道”,它長不過三、四米,里面就像一個大萬花筒,拱形的巨大的LED屏幕上閃現(xiàn)著絢麗多彩的點點色塊,中間是一條筆直帶有欄桿的通道。剛走了兩三步,忽然覺得眼花繚亂,LED屏幕上的色彩飛快地向自己撲來,感覺腳下傾斜起來,站立不穩(wěn),必須得扶著欄桿才能前行,待走出“時空隧道”,以旁觀者的身份再回頭看時,才知道其實一切都是自己的錯覺,腳下的路一直都很平穩(wěn),是眼睛欺騙了自己,讓人覺得腳下的路搖晃起來,
才站立不穩(wěn)的',回來后我經常想如果我閉著眼睛走,結果會如何呢?世界或許就是這樣,親眼所見的也不一定是真的,有時候我們會被一些錯覺蒙蔽了心智。
展廳里涉及到生命科學、自然科學等方方面面的知識。
像滾輪機械(一個滾球從一端運動到另一端,中間涉及到各種機械原理)、電磁理論基礎設備(手搖發(fā)電機、人體導電、阻尼現(xiàn)象)、雙曲隧道(一個斜直的長柱子繞中心點旋轉,它怎么就能形成類似蝴蝶形狀的軌跡呢?),立交橋、道路、藝術設計等、漩渦的形成(中間的水流速快,四周慢)等等,這些似乎難懂的理論卻在生活中各種科技應用廣泛,處處存在,服務于人類。
“中國科技館”觀后感 11
今天,我們全家去了中國科技館。
中國科技館是中國科協(xié)的直屬單位,是我國唯一的國家綜合性科技館,是實施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養(yǎng)的基礎科普設施。
首先,我們去了兒童科學樂園。里面有科學城堡、認識自己、智慧大樹等。這些科普設施讓我們在玩中學、學中玩,讓我們通過親身實踐、動手操作感受科學的樂趣,激發(fā)我們對科學的興趣,讓我們在展覽中積累經驗。
接著,我們去了華夏之光展廳。里面為我們展示了華夏祖先智慧的結晶。讓我通過參觀和工作人員的講解了解并切身體會到華夏祖先的智慧,使我們?yōu)槿A夏祖先的智慧而感到驕傲、自豪。
在探索發(fā)現(xiàn)展廳,我感受到了自然中的植物、動物之奇妙。我們探索了人體的奧秘、聆聽了胎兒在母親腹中所聽到的聲音、探索數學的奧秘。
在觀看了3d電影,體驗了3d電影的刺激后,我們去了最后一個展廳:挑戰(zhàn)與未來展廳。在那里,我參觀了未來的`農民住房、體驗了未來生活、看到了未來的地球,讓我體會到了如果我們繼續(xù)破壞環(huán)境,那么我們人類將無家可歸。
通過這次對科技館的參觀,我在親身實踐和動手操作中,感受到科學的樂趣、華夏祖先的智慧、科技的發(fā)達、地球的危險。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我們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應該保護地球、愛護環(huán)境,為自己、為他人創(chuàng)造一個美好未來。
【“中國科技館”觀后感】相關文章:
中國科技館之旅11-10
中國科技館游記03-20
中國科技館作文01-25
中國科技館的作文02-21
中國科技館作文02-24
【優(yōu)選】中國科技館之旅01-15
參觀中國科技館作文02-05
游中國科技館作文01-04
中國科技館觀后感范文12-13
中國科技館的作文5篇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