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上風箏的來歷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無論我們說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fā)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為大家分享歷史上風箏的來歷,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風箏竟然是用在軍事上的!揭秘歷史上風箏的來歷
世界各國都有春夏之際放風箏的習俗,但是你知道嗎,放風箏這一習俗最早起源于我國,而且是用在軍事用途上的哦。
風箏,古稱紙鳶、紙鷂、鷂子。
據(jù)古書記載,風箏的出現(xiàn),最初是由于生產和軍事的需要,相傳春秋時代的公輸般就曾“削竹為鷂,成而飛之”,以偵察宋城。
直到北宋以后風箏也已開始由軍事偵察、通信聯(lián)絡、救生、求援,向體育、娛樂和游戲等方面發(fā)展。然而,風箏大盛于朝野上下,清代高鼎也賦詩曰:“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山東濰坊素有“風箏城”之稱,早在明代風箏就已進入興盛時期。自清代中后期,每到清明節(jié)前后就成為有名的風箏市場。濰坊風箏中一類出自文人之手,彩繪雅致,另一類出自民間藝人,他們吸收楊家木版年畫的特點,構圖飽滿,色彩鮮艷。
如今,濰坊的國際風箏節(jié)每年都吸引著大批國外風箏高手和游人,風箏已成為開展國際經貿交流的媒介。
風箏博物館
天文學家曾把溫度計系在風箏上,測量高空溫度;科學家富蘭克林在雷雨天放風箏,證實云中帶電,進而發(fā)明了避雷針;意大利無線電發(fā)明家馬克尼用風箏引線代替無線電天線,使橫跨大西洋的無線電報實驗成功;美國萊特兄弟用風箏研究飛行,終于制成第一架使用內燃機的飛機等等。難怪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把風箏列為中華民族的一項重大科學發(fā)明。
被列為世界第一流的風箏博物館,坐落在山東濰坊白浪河畔。這座外形像一個巨大的龍頭蜈蚣、占地13000平方米的博物館,設10個展廳、4個分館,收藏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數(shù)以千計的風箏珍品。
風箏的起源是什么 風箏的由來及其傳播故事
風箏的起源:說起風箏的起源,有些民俗學家認為,古人發(fā)明風箏主要是為了懷念故去的親友,所以在清明節(jié)鬼門短暫開放時,將慰問故人的情意寄托在風箏上,傳送給死去的親友。
據(jù)說,唐代晚期,因為有人在風箏上加入了琴弦,風一吹,就發(fā)出像古箏那樣的聲音,于是就有了 “風箏”的叫法。
風箏,古時稱為“鷂”,北方謂“鳶”。大多數(shù)的人認為風箏起源于中國,而后廣傳于全世界,是一種傳統(tǒng)的民間工藝品。實際上,中國最早出現(xiàn)的風箏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戰(zhàn)國時,東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費時三年,以木制木鳶,飛升天空……”。墨子在魯山(今山東淄博境內),“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這是說墨子研究試制了三年,終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制造的這只“木鷂”(或“木鳶”)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風箏。(公元前約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
直至東漢期間,蔡倫發(fā)明造紙術后,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因此可以推斷,中國風箏已有兩千年以上歷史了。
墨子把制風箏的事業(yè)傳給了他的學生公輸班(也稱魯班),《墨子'魯問篇》中說,魯班根據(jù)墨翟的理想和設計,用竹子做風箏。魯班把竹子劈開削光滑,用火烤彎曲,做成了喜鵲的樣子,稱為“木鵲”,在空中飛翔達三天之久。
最初風箏常被利用為軍事工具,用于三角測量信號、天空風向測查和通訊的手段。比如《鴻書》上說:“公輸班制木鳶以窺宋城”。
公元前190年,楚漢相爭,漢將韓信攻打未央宮,利用風箏測量未央宮下面的地道的距離。而垓下之戰(zhàn),項羽的軍隊被劉邦的軍隊圍困,韓信派人用牛皮作風箏,上敷竹笛,迎風作向(一說張良用風箏系人吹簫)漢軍配合笛聲,唱起楚歌,渙散了楚軍士氣,這就是成語“四面楚歌”的故事。
在正史中也有關于風箏的記載,南朝的“侯景之亂”時,梁武帝被侯景圍困,曾放風箏向外求援。據(jù)南史卷八十“侯景傳”中所述,在梁武帝蕭衍大清三年(公元549年)時,侯景作亂,叛軍將武帝圍困于梁都建鄴(即今南京),內外斷絕,有人獻計制作紙鴉,把皇帝詔令系在其中,太子簡文在太極殿外,乘西北風施放向外求援,不幸被叛軍發(fā)覺射落,不久臺城即遭攻陷,梁朝從此也衰微滅亡。
相傳在公元前五世紀時,希臘的阿爾克達斯就發(fā)明了風箏,可惜后來失傳。直到公元十三世紀,意大利人馬可波羅從中國返回歐洲后,風箏才開始在西方傳播開來。
又從其它考據(jù)證實,約第十世紀傳至韓國再至日本,十三、四世紀才傳至歐洲。
關于風箏的作文
今天中午和下午第一節(jié)課,我們舉行了一年一度的風箏大賽。雖然小學已經參加了很多次了,但升入初中后還是第一次,所以我還是很興奮!
中午吃完飯,我們就排著整齊的隊列來到足球場,參加比賽的六名同學先去老師那邊報道,而我們則站成四列橫排,等待著風箏比賽的開始。沒過一會兒,第一組的選手拿著各種各樣的風箏來到足球場上準備,同學們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看看那個,看得眼花繚亂。
一聲哨響,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后拿著風箏跑來跑去,一會兒放線,一會兒收線,忙得不可開交。只有我們班的兩名選手不慌不忙。我們在這邊遠遠地看著他們,不知道在干什么,只能干著急。
選手們的風箏陸陸續(xù)續(xù)飛上了天。有孫悟空,老鷹和還有一個三角形的風箏。忽然,一個風箏越飛越高,漸漸超過了所有風箏,同學們都贊嘆不已,最后才發(fā)現(xiàn)風箏線原來斷了,怪不得飛得那么高,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如果選手們的表現(xiàn)叫做突出,那么校長的表現(xiàn)就可以說成是光彩奪目了。
一開始,張校長就幫助一個同學的風箏飛上了天空。只見校長一會兒跑步,一會兒放線,一會兒收線,動作十分嫻熟,沒一會兒,就讓這個風箏成為了第一名,而且校長還先后幫助了三名同學,把他們的風箏都放飛上了天空。同學們都說校長不僅有知識,還有生活經驗,真是一個全能的校長!
快樂的時間總是短暫的,沒一會兒風箏比賽就結束了。我們回味著這次風箏比賽的樂趣,并且已經開始期待著下一個風箏節(jié)的到來了。
今天我們不但看到了精彩風箏比賽,還讓我有了些許關于學習的感悟:學習成績就像是風箏,你要是一直收線,不去嘗試,就一點兒也不會進步。如果你不剪斷風箏的線讓自己嘗試一下,你就永遠也不知道自己能飛多高。其實我們的學習也是一樣的,如果你不拼搏一次,不沖刺一下,你就永遠也不知道努力后的自己有多么的強大!
【歷史上風箏的來歷】相關文章:
歷史上典故11-17
冬至的來歷10-11
除夕的來歷12-09
歷史上最早的皇帝09-25
歷史上最霸氣的話11-21
關于歷史上名人的事跡02-17
歷史上最荒唐的皇帝09-25
韓信在歷史上是誰09-28
歷史上的羋月是誰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