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批判性思維與中學生物教材教學的探討
批判性思維與中學生物教材教學
我國正在深化的高中課程改革中,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整個高中課程設計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高中生物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也將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為目標。在學生發(fā)展的核心素養(yǎng)體系中,批判性思維(或理性思維)是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中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要素。因此,有必要探討批判性思維與中學生物教材和教學的聯(lián)系。
1.什么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譯自英文中的critical thining。鑒于“批判”一詞在中文中的含義有特指,有學者提出應翻譯為審辯式思維或思辨能力,以顯示批判性思維不等于批判和質疑。20多年前有學者給批判性思維下定義為:對于決定相信什么、決定做什么而進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維[1]。近些年來,關于什么是批判性思維的討論仍在繼續(xù):批判性思維是指做出有目的、自我監(jiān)督的判斷過程;目的是就觀點和行為構建一個合理且公正的判斷;自我監(jiān)督是自我監(jiān)控自己思維過程的能力,以及發(fā)現(xiàn)錯誤和進行更正的能力[2]。簡而言之批判性思維就是理由充分、邏輯嚴密的反思判斷。批判性思維已經(jīng)很難和我們以前常說的理性思維劃出明顯的界線。在我國,當前許多網(wǎng)絡爭論中出現(xiàn)的未審視即接受、無理由卻懷疑、無證據(jù)就批判都不是批判性思維。輕信與盲從,包括輕信權威、盲從大眾,也包括輕信自己的經(jīng)驗,盲從自己的判斷而不會自我反思和校正都不是批判性思維?梢哉f,批判性思維是目前我國公民素養(yǎng)中的一個短板,亟待加強。
2.批判性思維的內涵:能力+愿望
批判性思維,包括如何講道理的一系列技能,也包括愿意講道理的意愿,它實際上包括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的愿望兩個方面。
2.1 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需要哪些核心技能?
批判性思維的核心技能:判斷信息是否恰當;區(qū)分陳述的理性和情感;區(qū)別事實和觀點;辨識證據(jù)的不足;洞察論證的陷阱和漏洞;獨立分析數(shù)據(jù)或信息;識別論證的邏輯錯誤;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和信息與其之間的聯(lián)系;處理矛盾的、不充分的、模糊的信息;基于數(shù)據(jù)而不是觀點建立令人信服的論證;選擇支持力強的數(shù)據(jù);避免言過其實的結論;識別證據(jù)的漏洞并建議收集其他信息;知道問題往往沒有明確答案或唯一解決辦法;提出替代方案并在決策時予以考慮;采取行動時考慮所有利益相關的主體;清楚地表達論證及其語境;精準地運用證據(jù)為論證辯護;符合邏輯且言辭一致地組織論證;展開論證時避免無關因素;有序地呈現(xiàn)增強說服力的證據(jù)[3]。
2.2 論證是批判性思維的核心
論證是用以支持某種觀點或思想的一系列斷言或陳述[4]。呈現(xiàn)出來的論證,包括理由+論斷。
論證的理由有兩種,一種叫證據(jù)(evidence),可以是事實、研究成果、統(tǒng)計數(shù)字、個人經(jīng)驗等;另有一種叫呼吁(tivatinal appeals),它訴諸讀者自己的價值、信仰或觀念[5]!吧鐣沧R”等在關于社會公共事務辯論時可以是論證的理由。在進行科學論證時,理由主要是證據(jù),特別是來自于科學觀察、科學實驗所獲得的科學事實。
論斷是根據(jù)理由得出的結論。
論證的方式上,有歸納和演繹兩大類。歸納是從個別事實概括出一般原理。分完全歸納和不完全歸納兩大類。科學研究中常用不完全歸納法。在生物學教學中,也常用不完全歸納法。演繹是從一般到個別的推理。三段論是演繹推理的主要形式。
科學論證的典型模式
論證時常見一些論證謬誤,典型的有:大家都這么認為、歷來如此、訴諸恐懼、訴諸權威、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混淆相關性與因果、偷換概念、錯誤類比、非此即彼、隱藏不可靠的假定、循環(huán)論證、滑坡謬論等。
2.3 批判性思維的愿望
批判性思維的愿望,主要有好奇心,有求知欲;相信合理調查的過程;相信自己的推理能力;思想開明地對待不同的世界觀;靈活地考慮其他備選方案和觀點;理解別人的觀點;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偏見、思維定勢和自我中心傾向;謹慎地判斷,適時地做出判斷或改變判斷;留心可以運用批判性思維的機會。
3.中學生物教材教學中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愿望,是忘卻知識后還留在頭腦里的素養(yǎng),它的重要性超過很多具體瑣碎的知識。高中生物課程標準中所列出的4方面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中,有一項是理性思維。生物學所研究的生命系統(tǒng),是非常復雜的系統(tǒng),其中的因果關系往往是非線性的,揭示現(xiàn)象背后的本質需要積極調動批判性思維。因此,對于中學生物學科來說,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也是它的重要任務。
雖然在2014年開始的高中課程標準修訂才將批判性思維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近十多年來出版的人教版初中和高中生物教材中,已經(jīng)有不少體現(xiàn)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內容。比如,有顯性化的“批判性思維”旁欄,有以批判性思維技能訓練為主的“技能訓練”;在很多的科學史介紹、探究活動的指導等方面,批判性思維也滲透其中。十多年來的生物課堂教學,體現(xiàn)批判性思維的教學也不鮮見。這些都是面向未來的中學生物教材、教學中,做好批判性思維教學的基礎。面對新的要求,未來的中學生物教材教學在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方面,需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3.1 中學生物教材教學中發(fā)展批判性思維的基礎──必要的生物學知識
批判性思維的形成,需要以基本知識為支撐。當前,社會上很多人對轉基因的非理性恐懼,與對轉基因技術的誤解有關;對進化論的無證據(jù)否定,也和不了解進化論有關。我們也需要注意到,知識的積累不必然帶來素養(yǎng)的發(fā)展,僵死的生物學知識的積累對批判性思維的建立并沒有益處。依托知識但不止于知識,而是以知識為載體發(fā)展素養(yǎng)。
什么知識是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依托?對于學生來說,讓他們形成理解生命世界、理解生物學必需的基本概念,并由此建立生命觀念和生物學基本觀點,是今后遇到有關生命、生物學的問題時可以運用批判性思維的必要基礎。理解生命包括理解生命是什么、生命活動怎么運轉、生命為什么會這樣3個問題;在建立理解生命概念的過程中,學生通過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提高科學探究能力,通過概念網(wǎng)絡化的過程中領悟生物學思想,并由此達成對生物學的理解[7]。在此基礎上,作為自然科學的生物學,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生物學概念與科學通用概念的聯(lián)系,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運轉與規(guī)律。
3.2 批判性思維訓練方式──更加注意情景化、綜合化、系統(tǒng)化
批判性思維難以通過灌輸、死記硬背而建立。在真實的生物學問題情景中,思考、解決問題,是訓練批判性思維的有效途徑。因此,設計合適的問題情景,是教材和教學需要特別重視的。中學生物教材教學中,訓練批判性思維的情景,需要與所學知識內容結合,精選生物學事實、現(xiàn)象。這些事實、現(xiàn)象,或者以科學事實(來自科學史或來自科研報告);或者來自日常生活中與生物學有關的問題。教材個別章節(jié),或者某個學習單元的教學,可以考慮用有內在聯(lián)系的情景串聯(lián),將概念建構、思維訓練融合在一系列的情景之中。
批判性思維難以通過一兩次訓練就形成,因此,需要有綜合、整體的訓練。從教材編寫的角度看,需要在實驗教材的基礎上繼承創(chuàng)新,在探究、實驗、課文敘述等處滲透批判性思維技能的訓練。在科學實驗、探究活動中,更加注意引導學生理解證據(jù)的作用,更加強調合乎規(guī)范地獲取證據(jù),評價證據(jù),并運用證據(jù)和邏輯去質疑、辯論;在概念形成過程中,要更加有意識地滲透歸納、演繹的價值和作用。在介紹科學史時,更加關注科學家基于新證據(jù)提出的新的假設,關注證據(jù)到結論的推理邏輯;在闡述理論、觀點、規(guī)律時,呈現(xiàn)更為完整的論證過程:提供充分的事實證據(jù),呈現(xiàn)由事實到觀點、規(guī)律、理論的邏輯過程。訓練批判性思維的內容,不但繼承原教材以欄目形式顯性化,而且可以考慮在欄目的設置上既有思維技能的訓練,也有必要的對思維技能的提煉總結以固化。不但進行批判性思維訓練,也用練習、檢測來測評思維。不但在教科書中體現(xiàn),也在配套資源中體現(xiàn)。從教學的角度看,則可以用好教材又超越教材。
從思維技能訓練的具體途徑看,不但訓練批判性思維的技能,也訓練批判性思維的具體運用方法(如圖示推理的方法)。既讓學生鍛煉運用思維技能尋找證據(jù)、運用邏輯、得出結論,也設計證據(jù)不足、邏輯不清、論斷片面絕對等錯誤的例子讓學生辨析。正反結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批判性思維的技能。在學習較高級的階段,可以呈現(xiàn)比較復雜的情景,呈現(xiàn)科學史或者當前的科學爭議,讓學生評價觀點、分析證據(jù)、辨析邏輯。
3.3 批判性思維培養(yǎng)的目標──能力與愿望并重
批判性思維不僅有能力因素,還有愿望因素,因此,批判性思維的培養(yǎng),應該是能力提升與愿望增強并重。在訓練批判性思維時,不但重視能力,也要重視引導學生建立尊重實證、尋求論證邏輯的嚴謹以及發(fā)展理性的懷疑精神,形成多元思考、平等討論的意識和寬容的品質。愿意運用性批判性思維、習慣審慎思考、保持頭腦開放、善于自我反思,和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是同等重要的。
教師自己具有批判性思維能力和意愿,是提升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前提。具有批判性思維的教師,有開放的頭腦、平等的態(tài)度,才能營造多元爭論的課堂氣氛。這樣的課堂教學中,予以學生平等、寬容的環(huán)境,才能真正有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精神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