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論文
摘 要:微課使信息技術教學擺脫了以往“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 可以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實現知識的傳播與共享, 滿足學習者不同程度的學習需求。教師將微課應用于信息技術教學時, 應創(chuàng)設情境, 引入微課;展示范例, 提出問題;互動交流, 精講點撥;自由創(chuàng)作, 鞏固拓展。
關鍵詞:微課; 信息技術教學; 原則; 實踐過程;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微課在課堂設計中的應用也更加廣泛。本文以信息技術教學為例, 結合微課的特點, 探究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原則、實踐過程以及應用效果, 以期對構建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推動教育信息化改革有所助益。
一、微課的概述
微課教學是以短視頻為主要載體而展開的一種教學方式, 時間較短、主題鮮明、內容精練、針對性強。在教學實踐中, 教師可利用計算機、攝錄機等工具對教學過程進行錄制, 并利用屏幕截圖工具、課件演示工具、音頻處理與編輯軟件、視頻編輯軟件等進行編輯處理, 形成可供學生自主學習的視頻課程, 最后在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應用。這種教學方式契合了移動智能時代時間碎片化的現實, 使得學生能夠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對課程片段進行學習。在信息技術教學中, 微課的應用逐漸受到教師的青睞, 但是從傳統(tǒng)教學課堂模式完成到微課的轉變, 還需要一個不斷探索與改進的過程。在實踐中, 要想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微課的價值, 教師應堅持以下幾點原則:第一, 時間要短, 即讓微課的“微”在時間上得到集中體現, 根據具體的信息技術教學內容, 將時長控制在5分鐘~8分鐘, 以確保學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第二, 內容精練, 即在時間的限制下, 教師應該圍繞著一個主題進行集中講解, 避免過度的拓展, 保證學生對核心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第三, 切入迅速, 即微課引入課堂的過程要快, 避免長篇大論的鋪墊, 利用生動有趣的視頻講解讓學生迅速適應信息化教學過程;第四, 形式多樣, 即無論是微課內容的表現形式, 還是微課的應用形式都應該不斷創(chuàng)新, 同時從傳統(tǒng)課堂的講授、實驗、問答等形式中汲取經驗, 不斷提高學生對微課的接受程度, 體現微課的教學效果。
二、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
1. 創(chuàng)設情境, 引入微課
在當前教育情境下, 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甚至能夠根據生活經驗進行相應的操作;诖, 在教學實踐中, 教師可以利用學生這一認知發(fā)展情況, 構建更加貼近生活的情境, 讓學生能夠將信息技術課程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 從而讓思維在情境中激蕩起來, 將信息技術課程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例如, 在“Excel”的教學過程中, 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常見的成績單、超市商品價格表等資料為學生建構情境, 幫助學生實現從情境到微課教學的過渡。
2. 展示范例, 提出問題
前面已經提到, 微課在運用中呈現出主題集中、內容凝練的特點;谶@一優(yōu)勢, 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 教師應該結合微課中的范例引出學習任務, 并讓學生在任務的分析中明確問題。例如, 在“Excel”的教學中, 教師針對“表格調整”這一主題對學生展示范例, 在出示范例的過程中, 結合合并單元格、添加斜線、單元格對齊、調整列寬和行高等小任務引導學生對操作過程進行分析, 并提出問題, 通過小組合作、獨立思考等方式完成探索。
3. 互動交流, 精講點撥
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對傳統(tǒng)課堂的翻轉上, 即微課突破了學習在時間與空間上的限制, 學生不僅能夠在課堂上接受微課精練的講解, 更能夠在課下實現自主學習。例如, 在“Excel”的教學中, 教師為了實現對傳統(tǒng)課堂的翻轉, 為學生錄制了“插入圖片”這一主體內容, 視頻中對圖片的來源、文字環(huán)繞方式等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學生在課下可以利用計算機進行實踐操作, 完成自主學習。在課堂上, 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提供互動討論的機會, 并針對問題進行精講點撥, 進而體現翻轉課堂中角色以及教學過程的轉變。
4. 自由創(chuàng)作, 鞏固拓展
信息技術對實踐課程的要求較高,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 理論講解通常與實踐講解相分離, 學生缺乏專業(yè)的指導, 常常陷入操作困境。而在微課的應用下, 教師可以將視頻作為指導學生實踐操作的重要方式。例如, 在完成“Excel”的知識講解后, 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創(chuàng)作作品, 并在課堂上加以展示。這樣, 學生一方面可以獲得自由發(fā)揮的空間, 另一方面也能夠在反復學習微課的過程中完成知識鞏固。
三、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第一, 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微課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那種教師引領學生學習的方式, 讓學生能夠在提出問題、參與討論、互相模仿學習、探究答案的過程發(fā)揮更大的作用。第二, 學生對信息技術相關知識的識記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在微課中, 學生能夠對視頻內容進行反復觀看, 對教師的講解過程形成形象記憶, 從而深化對知識的理解。第三,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發(fā)展。在信息技術操作中, 學生更樂于從身邊的素材入手, 利用信息技術的呈現和表達, 提高了對信息化教育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羅冠華.課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基礎教育研究, 2017 (16) .
[2]林永和.研精闡微微課不微——談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 2015 (11) .
【淺析微課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多媒體教學在護理實踐課中的應用07-01
微課在技工院校電子技術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03
淺析多媒體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03
淺析機械制圖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論文07-04
淺析多媒體技術在情感教學中的合理應用論文07-04
信息技術在酒店管理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03
微課對市場營銷教學的應用論文07-03
淺析“項目導學”教學模式在專業(yè)課中的應用研究與實踐論文07-03
微課在中職計算機教學的應用論文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