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機械設計制造及技術論文
1機床導軌和傳動鏈誤差
導軌影響著機床上各種部件的相對位置關系,也是保證機床運動的基本標準。車床在導軌的精度方面主要有以下三個要求:水平面直線度、垂直面直線度、前后導軌平行度。在由導軌引起的誤差中,除了導軌本身會存在一定誤差外,加工時間過久或保養(yǎng)不好導致的導軌的不均勻磨損也是造成導軌誤差的重要原因之一。普通的機械加工機床都是通過傳動鏈來進行主運動、進給運動的變速。如果在傳動的過程中,傳動零件有誤差,就會影響對主運動和進給運動有嚴格要求的零件加工精度,特別是螺紋、齒輪等方面的加工。所以傳動鏈誤差也是加工精度主要誤差來源之一。
2提高加工精度的主要途徑
2.1直接減少誤差法
直接減少原始誤差,是指在搞明白誤差的主要來源之后,查出相關的出現誤差的原因,并直接對這些影響因素采取有效措施的方法。例如:在生產過程中,熱量和力量的改變會使細長軸的車削發(fā)生彎曲或者變形,這時就可采用反向切削法,并在頂尖出安裝彈簧,就能夠減少或消除熱伸長所產生的危害。
2.2原始誤差轉移法
原始誤差轉移法,是把那些能夠影響加工精度的原始誤差因素,通過某種特定的方式,轉移到影響因素相對比較少,或者是基本沒有影響的加工精度方向上面去。例如,在轉塔車床工作的時候,機床需要經常性的旋轉,因此對于保持旋轉精度很難做到精準控制。針對這種情況,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可以采用所謂的“立刀”安裝法,即把會影響加工精度的刀刃的切削基面放在對加工精度影響較小的垂直面內。
2.3誤差補償法
誤差補償法在數控機床上使用較為普遍,其基本原理是:將影響加工精度的有關誤差數據計算并整理好,并將其統(tǒng)一存放于數據表中,這樣當數控系統(tǒng)完成一次操作之后,加工人員就可以根據坐標的位置來查找新的誤差補償值,從而實現對坐標軸附加運動的有效控制,有效地提升加工的精度。在此過程中,當原始誤差表現為負值時,人為的誤差就取正值;當原始誤差表現為正值時,人為的誤差就取負值。
2.4均化誤差法
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本工序的加工精度穩(wěn)定,工序能力也足夠,但毛坯的精度太低,所以導致定位誤差或復映誤差太大,因而使加工精度不能得到保證。這種時候,就可以使用均化誤差法對誤差進行處理。所謂均化原始誤差法,就是指在加工過程中將誤差分成若干均等分,即根據誤差大小將工件分組,這樣每組工件的誤差就可得到有效減少。然后再按這些分組相應地調整刀具和工件之間的相對位置,從而縮小整批工件的尺寸分散范圍,再在加工過程中其不斷對工件進行微量切削,使高點不斷被磨掉,逐步提高工件的精度。
2.5實時補償法
實時補償法,是指在機械加工的過程當中,利用高精度的補償控制裝置定時采集誤差數據,根據誤差的大小及方向補償控制裝置的微量位移。這個裝置具有很好的可靠性,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補償的精度對于校正尺的制作精度具有較大依賴性,補償的精度深受校正尺的制作精度以及較為復雜的調整方式的影響。但其優(yōu)點也是十分明顯的。在操作過程中,操作人員事先將已經測量好的數據歸納到數據表格之中,然后通過坐標的位置精確地從數據表中找到誤差補償值,最后以此為基礎制作坐標軸。整個過程較為簡單,誤差能夠隨時進行修改。
3結語
在機械加工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一些誤差,工作人員只有結合具體的工作情況,對可能造成誤差出現的原因進行詳盡的剖析,才能制定相應計劃,采取相應的對策,減小加工誤差,進而真正提高加工的精度,保證機械產品的性能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