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教材,在承接三年級上冊教材內(nèi)容和特點的基礎上,將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啟蒙教育作為基本出發(fā)點,以學生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為主線,在教育內(nèi)容上將愛的教育與人際交往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jié)合,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F(xiàn)對三下教材作一基本分析。
教材在對學生的道德教育方面,強調(diào)了讓學生在對社會基本關系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形成學生待人處事基本觀念和與之相對應的道德意識,通過讓兒童對社會三對關系認識的逐步深化和發(fā)展,來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并將兒童道德意識和道德價值觀念的形成作為教科書的著力點,三年級下期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積極有益的探索。
(一)幫助兒童初步學習對人的理解。
對人的理解是人與人之間建立和諧關系的基礎,在兒童時期培養(yǎng)學生對人的理解能力,不但有利于兒童人際關系的和諧發(fā)展,更為他們學會做人打下扎實的基礎。三年級下冊《在愛的陽光下》、《我們共歡樂》、《生活不能沒他們》三個單元,從幫助學生理解父母長輩在培育自己時的良苦用心及其辛勞,到對同伴的理解,學校里和社區(qū)里為自己服務的人的理解。讓他們通過對身邊人的理解產(chǎn)生尊重和愛。在引導學生對家人、同學和其他人理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換位思考,學習從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斷、理解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如第二單元的《換個角度想一想》一課,就是讓學生懂得當自己與別人想法不一致,發(fā)生矛盾和沖突時,換個角度想一想,很多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ǘ⿴椭鷥和J識社會中人與人之間共生共成的關系,促進兒童合作意識的形成。
在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存在著一種相互依賴,共生共存的關系,這種共生共存的關系要求我們認識問題時應具備基本的生態(tài)意識和合作觀念。第三單元《生活不能沒有他們》中的課文,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關系。第二單元中的第三課《我們共歡樂》一課,讓學生通過體會與他人分享的快樂和參與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并形成合作的觀念。
。ㄈ┻M一步突顯教材對活動的引導性。
三年級下冊教材在引導學生的活動方面得到了進一步加強,通過教材提供的范例引導學生活動,促進學生在活動中去進行體驗和感悟。在全書四個單元的13個主題中,設計了16個活動,如在《家人的愛》一課中,通過讓學生開展一個保護生雞蛋的活動,體驗父母培育自己的艱辛!恫灰粯拥哪阄宜纷寣W生通過“我的自畫像”和“在圓上作畫”的活動,讓學生認識人與人之間有著不同,存在著差異!段覀兊纳钚枰l》中的“活動天地”欄目,讓學生開展“社區(qū)里的一天”的模擬活動,體驗社區(qū)里人們之間相互依存和信賴的關系。
。ㄋ模┩ㄟ^典型故事讓學生受到啟迪和感悟。
一個好的故事可以達到啟迪兒童思維,陶冶學生情操的作用。在三年級下冊的部分課文中,適量地配以了相關的故事,以達到促進兒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如在《家人的愛》后面,配以了一個美國經(jīng)典的家庭教育小故事。讓兒童通過讀彼兒和媽媽一個關于賬單的故事,認識到父母的愛是無私的,是不要任何回報的。如《分享的快樂》一課后附了一個“盲人點燈的故事”,讓兒童認識到人的存在不是孤立的,需要彼此間的援助。沒說出的話尤為精彩“既為別人照亮了路,也讓別人看到了我而不會碰撞我了”。
。ㄎ澹┳⒁鈴男√幹謥泶龠M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
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體現(xiàn)在一件件細小的事上,從小事入手對學生進行教育是三年級下期教材的一個特點。如《說聲“謝謝”》、通過謝謝一個簡單的禮貌用語,讓學生學會感謝、學會尊重。如《家人的愛》中“我們就堅持為家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開始”等,這些都是從小處入手,對學生進行教育。
。┲匾曇龑W生的探究性學習,為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能力奠定基礎。
三年級下冊教科書突出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以達到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zhuǎn)變,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教科書中有許多引導學生實地觀察、訪問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調(diào)查訪問的社會研究能力。如《我們的生活需要誰》一課,開課便設計引導學生觀察一天生活的活動,看看都有哪些人在為我們服務!栋⒁淌迨逍量嗔恕,設計了讓學生去看看叔叔阿姨是怎樣工作的,然后讓學生寫出調(diào)查后的感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