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高中閱讀短文試題分析和答題思路
彩色的荒漠
雷抒雁
從庫爾勒出城不久,車子就離開國道,進入油田公路。新修的油田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鏃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黃沙漫漫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舉世聞名的西氣東送的第一口氣井。車子全速奔馳在戈壁上。在我們的視野里,地平線的遠處,是無遮無攔的穹隆和淡淡升騰著的云朵。開闊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盤,偶爾看見一團兩團圓圓的草棵,像是刻意擺下的一局殘棋。生存與死亡,在這里艱難地進行命運的搏弈。我們來到這里,已是深秋時節(jié),灰色,到處是灰色。
沿著公路,我們向塔中油田進發(fā)。這條路將劈開塔克拉瑪干沙漠直通塔里木盆地的中心。那里,將是另一種風(fēng)景,另一幅圖畫,另一樣色彩。
塔里木河是一條河岸散亂的河流,夏季過去,洶涌的河水已變得平靜和細瘦。河的兩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楊樹林。這些樹,多數(shù)已經(jīng)飄落了黃色的葉子,呈現(xiàn)出一種剛勁和蒼涼。車子向前,茂密的樹林,漸次變得稀疏。樹的腳下,已經(jīng)薄薄厚厚地鋪上一片黃沙。獨立的樹木,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銅雕。雖然,它們也許已經(jīng)死去,年復(fù)一年的風(fēng)沙,折斷了樹枝,剝開了樹皮,可是樹的殘干依然挺立,像是一群強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頑強地傾訴著它們的意志和信念。 我喜歡這些樹,視它們?yōu)樯咸煺资窘o人類的精神榜樣。和我一樣,石油工人們也喜歡胡楊樹,曾經(jīng)為了保護26棵胡楊,他們七次挪動井位,多花費了200萬元人民幣。漸行漸遠,塔里木河水顯然已經(jīng)無力哺育這些植物,塔克拉瑪干高大的沙丘,已愈來愈稠密地擁擠在道路的兩邊。
可是,這一條沙漠公路卻寬闊、平坦,不遜于我在內(nèi)地看到的任何一條公路。筆直的道路隨沙丘的起伏,上上下下。炎夏地表溫度達到60℃~70℃。你盡可以想象炎熱、干燥、漠風(fēng)會怎樣折磨工人們的血肉之軀;但你無法想象,他們以怎樣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實路基,讓這路像與生俱來地生長在沙漠中一樣。
翻過幾座沙山,眼前一亮,只見一片銀灰色的油罐塔高聳著,巨大的彎彎折折的銀灰色管道在塔間穿繞;還有一些雄偉的建筑和這些油塔管道比肩而立。陽光下,銀色、金色、棕色,各種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讓人頓時抖落了長途奔馳的困倦與疲憊。塔中油田到了。仰望那些建筑,那一瞬,腦海中突然閃現(xiàn)出唐僧師徒歷盡波折,看到西天勝景時的那番驚訝和喜悅。明知一切都是真實的,你有時還不得不問自己:這會不會是幻覺?
在這一切色彩中,最鮮艷奪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裝的紅色。那是一種讓人肅然起敬的顏色。紅帽、紅衣、紅褲,有如朝霞,有如春花,更似共和國飄揚的旗幟,照耀著這一片沙漠。在油田,我看到最顯眼、最有氣勢的兩句話:“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边@句話被寫在墻壁上,刻在石頭上,嵌在沙丘上。是心聲,也是寫照;是鼓動,更是諾言。
我們的終點是偉大的西氣東送工程的起點--克拉2號氣井。和沙漠地貌截然不同,這里是犬牙交錯、怪石林立的雅丹地貌。沒有路,鉆井的遷移甚至不得不動用直升機。石油工人硬是在這亂石中,打下了井,鉆出了氣,修成了路,鋪下了管道。當我把耳朵貼近輸氣管道,聽見絲絲的天然氣奔走的急促喘息聲,那一刻,真有點讓人激動。它們翻山越嶺,渡江跨河,要到數(shù)千里之遙的上海、北京。那一刻,我真想讓北京的親友知道,當你們?yōu)樽鑫绮洼p輕轉(zhuǎn)動天然氣灶的開關(guān)旋鈕時,我能聽見那清脆快活的聲音,我的心跳正激蕩在這離你們遙遠而又親近的地方。
雖說是深秋,草木盡枯,但我卻看到了荒漠里最令人難忘的色彩。 (有刪節(jié))
14. 文章第一段描寫了戈壁灘的哪些特點?聯(lián)系全文,談?wù)勛髡哌@樣寫有什么用意。(4分)
答:
15. 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4分)
(1)我喜歡這些樹,視它們?yōu)樯咸煺资窘o人類的精神榜樣。
答:
(2)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答:
16. 作者為什么說,在他所看到的一切色彩中,最鮮艷奪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裝的紅色?
(6分)
答:
17. 在文章最后,作者是采用哪些方法來寫克拉2號氣井的?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分析。(8分)
答:
第一題思路詳解:
解析:同學(xué)先嘗試著答一下第一題,時間2分鐘左右奧,看看你的答案,是不是“黃沙漫漫”“開闊 荒涼”之類的答案?同學(xué),很同情的提醒你:“你掉進陷阱了”。
那是為什么呢?且聽耿老師分析:
請再次閱讀文章,明確文章主旨。倘若同學(xué)你覺得文章是在贊美石油工人,那么一下藍字部分可以跳過,倘若是其他答案,比如“文章在描寫沙漠所見”之類的請繼續(xù)往下看。
我們逐段分析如下:
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那些信息?(先自己動腦筋歸納奧…… )
明確:汽車從庫爾勒城出發(fā),目的地“西氣東送的第一口氣井”,作者描述了沿途看到一系列景色。也就是說第一自然段可以在“車子全速奔馳在戈壁上”后做一分層。
第二自然段又告訴我們那些信息?(先自己動腦筋歸納奧…… )
明確:作者要去“塔中油田”,而且那里是“另一種風(fēng)景,另一幅圖畫,另一樣色彩”。
那么,那里到底是怎樣的“風(fēng)景 圖畫 色彩”呢?是不是作者在下一個自然段該給我們介紹了啊?
第三自然段是在介紹塔中油田嗎? (先自己看文本歸納奧…… )
明確:奇怪了啊,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好像在寫胡楊林啊?(怎么回事? )
那么第四自然段總該介紹了吧?(先自己看文本歸納奧…… )
明確:第四自然段也沒有啊,而是再寫石油公路的一些東西(乖乖,怎么回事呢?自己是不是感覺有點糊涂了?)
那么第五自然段又在寫什么呢?帶著疑惑,我們繼續(xù)往下讀吧
明確:奧,第五自然段才是正式介紹塔中油田啊,那么趕緊看,塔中油田是什么樣的啊,找信息(自己看文本歸納奧…… )
明確:是不是你看到了如下句子“銀灰色的油罐塔高聳”“ 銀灰色管道在塔間穿繞”“陽光下,銀色、金色、棕色”“各種由建筑物放射出的光芒”總結(jié)歸納塔中油田有哪些特點?
明確:是不是顏色豐富,建筑宏偉之類?
那么聯(lián)系題目“彩色的荒漠”再聯(lián)系一二自然段思考一下。
明確:作者從庫爾勒出發(fā),要去“西氣東送的第一口氣井” “塔中油田”,在路上作者看到了以下的景色“在我們的視野里,地平線的遠處,是無遮無攔的穹窿和淡淡升騰著的云朵。開闊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盤,偶爾看見一團兩團圓圓的草棵,像是刻意擺下的一局殘棋。生存與死亡,在這里艱難地進行命運的博弈。我們來到這里時,已是深秋時節(jié),灰色,到處是灰色!倍易髡吒嬖V我們塔中油田和這里不一樣,F(xiàn)在我們看到了塔中油田的介紹,這里“顏色豐富,建筑宏偉”。所以想一下,戈壁灘的特點一定有“顏色單調(diào)”,這樣描述,正是為了給塔中油田的介紹形成對比,從而突出塔中油田的色彩豐富,呼應(yīng)題目啊。
等等,還有一個問題沒解決,那就是文章主旨到底是什么?我們繼續(xù)往下分析啊。
第六自然段“在這一切色彩中,最鮮艷奪目的,是石油工人身上工裝的紅色”有沒有提示你?
第七自然段“石油工人硬是在這亂石中,打下了井,鉆出了氣,修成了路,鋪下了管道”現(xiàn)在終于可以肯定的說文章主旨就是在贊美石油工人了。
那么,問題又來了,作者為何要寫三四段呢?跟贊美石油工人有關(guān)系嗎?請重新審讀這兩段
明確:“和我一樣,石油工人們也喜歡胡楊樹” “他們以怎樣的智慧固定流沙,夯實路基,讓這路像與生俱來地生長在沙漠中一樣” 有沒有提醒你呢?
明確:原來是暗寫石油工人啊!同學(xué)現(xiàn)在你能不能體會到散文的特點呢?“形散神不散”
比如這篇文章,主旨是在贊美石油工人,但是作者在行文時,描述了戈壁灘的景色,介紹了胡楊林,介紹了沙漠公路,還在介紹塔中油田,讓我們眼花繚亂,卻原來都是在記述石油工人啊!
當我們明確了主旨,再看看第一問是不是好答多了,這分明就是寫戈壁灘荒涼,環(huán)境惡劣,為下文寫石油工人為祖國人民所做的巨大貢獻埋下伏筆啊。這樣綜合一下,第一問答案就出來了:①戈壁灘環(huán)境的惡劣; ②戈壁灘色彩的單調(diào)。
明確了主旨,明確了行文思路,第二問答案也就順水推舟了①為表現(xiàn)石油工人為祖國人民所做的巨大貢獻埋下伏筆;②與下文要描寫的彩色荒漠形成鮮明對比; ③先抑后揚,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總結(jié):拿到文本,首先要理解文章寫作主旨,怎樣理解主旨呢?像我們剛才那樣,逐段分析不視為一種好方法。要知道散文雖形散,但神聚!要弄清形和神的關(guān)系,理出作者的寫作思路,這樣,很多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同學(xué)們可以拿其他散文來練習(xí)一下,在這里推薦《岳樺》附在講解后,希望能幫到大家。
附參考答案:
五、(22分)
14、(4分)
第一問
①戈壁灘環(huán)境的惡劣; ②戈壁灘色彩的單調(diào)。
①為表現(xiàn)石油工人為祖國人民所做的巨大貢獻埋下伏筆; ②與下文要描寫的彩色荒漠形成鮮明對比; ③先抑后揚,激發(fā)讀者閱讀興趣。
15、(4分)
(1)惡劣環(huán)境中的胡楊樹,仿佛被上天賦予了頑強的意志和信念,具有吸引人的力量。
(2)盡管沙漠是荒涼和單調(diào)的,但是,人們卻可以通過勞動讓人生變得豐富多彩。
16、(6分)
、傧啾然哪陀吞锝ㄖ纳识裕凸と斯ぱb的紅色顯得更加耀眼奪目;
、诠ぱb的紅色如花如霞,表達了作者對石油工人美好心靈的贊頌和敬仰;
、酃ぱb的紅色如共和國旗幟的顏色,寄托了作者的愛國之情。
17、(8分)
第一問:
作者采用對比、排比、比擬和想象的方法來寫克拉2號氣井。
第二問:
、偻ㄟ^對克拉2號氣井所在的雅丹地貌和荒漠地貌之間的對比,表現(xiàn)了石油工人充滿激情,不畏艱險,克服困難的精神;
、谕ㄟ^對不同勞動情景的排比,表現(xiàn)了石油工人堅定的決心和一往無前的氣勢;
③通過對管道天然氣聲音的比擬,表現(xiàn)了石油工人為西氣東送所做的巨大貢獻;
、芡ㄟ^對遠方親人的召喚和想象,表達了作者對石油工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岳 樺
任林舉
第一次去長白山,是1995年的夏天。也只有從那時起,才知道岳樺是一種樹的名字。那是一種只在長白山上才有的樹。
那時的長白山,還沒有進行大規(guī)模的旅游開發(fā),所以并沒有什么所謂的“景點”,許多人去長白山,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去看天池。我們大概也是那個樣子,所以一爬上汽車,人們的心和飛旋的汽車輪就達成高度的默契,一路盤旋而上,直奔峰頂。盡管一路上的好花、好樹、好景色層出不窮,似乎都與我們無關(guān)。過后,當我重新翻閱那天的記憶時,除太陽未出時的美人松剪影和最后的那泓天池水還算清晰,中間大部分片段都是些紅綠交錯、模模糊糊的虛影,如一張張焦距沒有對準的照片。
只有那些岳樺樹對于我來說,卻是一個意外,也是一個驚奇。
接近山頂時,我無意地將疲憊的目光從嘈雜的人群轉(zhuǎn)向車外,突然,我感覺到,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事情正在發(fā)生或已經(jīng)發(fā)生。那些樹,紛紛地沿著山體將身軀匍伏下去,并在斜上方把樹梢吃力地翹起。在透明的,微微顫抖的空氣里,我仿佛看到一種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這些樹的軀干之上,使這些倔犟的生命在掙扎中發(fā)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這些樹的名字,就叫做岳樺。
本來,樹與樹并立于一處時應(yīng)該叫做林或森林,但許許多多的岳樺樹并存一處時,我們卻無法以“林”這個象形字來定義這個集體。因為它們并不是站立,而是匍伏,象一些藏在掩體下準備沖鋒或被火力壓制于某一高地之下的士兵那樣,集體臥伏于長白山靠近天池的北坡。如果非給它們一個詞匯不可的話,或許叫做“陣”及“陣營”更合適一些。那么,構(gòu)成這個巨大陣營的,到底是怎樣的一支隊伍?它們到底肩負著怎樣的使命?
我不知道白樺和岳樺在血緣上有什么聯(lián)系,不知道他們到底是不是同一種植物,但我堅信,它們彼此是迥然不同的,就算當初它們的生命基因都來自同一課白樺樹上的同一顆種籽。
白樺樹生在山下,與溪水、紅楓相伴,過著養(yǎng)尊處優(yōu)、風(fēng)流浪漫的日子,風(fēng)來起舞,雨來婆娑,春天一頂翠綠的冠,秋日滿頭金色的發(fā),享盡人間的艷羨,占盡色彩的風(fēng)流,如幸運的富家子弟,如萬人追捧的明星。而岳樺卻命里注定地難逃絕境,放眼身前身后的路,回首一生的境遇,卻是道不盡的蒼茫、蒼涼與蒼桑。
有人斷言:“性格決定命運”。暫不說這句話用預(yù)人是否準確,但用到樹上,肯定是不準確的,實在講,應(yīng)該是命運決定了性格。岳樺,之所以看起來倔強而壯烈,正是由于它們所處的環(huán)境的殘酷。
想當初,所有的樺都是長白森林里白衣白馬的少年,峰頂谷底任由馳騁。后來,那場聲勢浩大的火山噴發(fā),將所有的樹逼下峰頂,就在向下奔逃的過程中,命運伸出了它無形的腳,一部分樺便應(yīng)聲跌倒。一個跟頭跌下去,就掉入了時間的陷阱,再爬起來,一切都不似從前。前邊已經(jīng)是郁郁蔥蔥的一片,每一種樹都沿著山坡占據(jù)了自己的有利地形,沒有了空間,沒有了去路;而后面,卻是火山爆發(fā)后留下的遍地瘡痍與廢墟,以及高海拔的寒冷,但那里卻有著絕地求生的巨大空間,盡管那里有風(fēng),有雪,有雷電,有滾燙的巖石和冰冷的水,最后,它們還是選擇了調(diào)頭向上。
一旦選擇了返身向上,樺就變成了岳樺。而今,不管我們把怎樣的情感與心愿給予岳樺,岳樺也不可能變成那些明快而輕松的白樺了,如同山下的白樺永遠也不能夠站到它們這個高度一樣,它們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的平凡與平淡。因為從白樺到岳樺,作為一種樹已經(jīng)完成了對樹本身或者對森林的超越,它們的生命已經(jīng)發(fā)生了某種質(zhì)變。而今,與山中的那些樹相比,它們看起來卻更像一場風(fēng);與那些各種形態(tài)的物質(zhì)存在比,岳樺更像一種抽象的精神。(有刪節(jié))
14.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寫長白上之行時插入了一段事后的回憶,這樣寫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①補充解釋旅行中的印象;②為下文描寫岳樺進行鋪墊。
解析:考查行文思路結(jié)構(gòu),注意,把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上的作用結(jié)合回答,解題提示: 答“用意”可從三方面考慮:內(nèi)容上,為表達某種意思;結(jié)構(gòu)上,為鋪墊照應(yīng)、推動行文發(fā)展;藝術(shù)手法上,為更加強烈突出,富于表現(xiàn)力。
15.解釋下列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6分)
(1)我仿佛看到一種神秘的力量或意志,正加到這些樹的軀干之上,使這些倔犟的生命在掙扎中發(fā)出了粗重的喘息和尖利的叫喊。
答案:①絕地中的樺為了生存而迸發(fā)出巨大的生命能量;②生存掙扎的代價是沉重的;③生命的痛苦與希望同在。(轉(zhuǎn)化深奧含蓄句的意思,注意聯(lián)系段落和全文中心)
(2)命運伸出了它無形的腳,一部分樺便應(yīng)聲跌倒。一個跟頭跌下去,就掉入了時間的陷阱,再爬起來,一切都不似從前。
答案:①不幸的命運常常在毫無準備中降臨;②樺的生命軌跡與生存環(huán)境因災(zāi)難而發(fā)生了根本改變;③它們將面臨新的抉擇。
解析:理解文中重要語句的含義和表現(xiàn)力,這類提問表面看是就詞、句設(shè)問,但考查的大都是詞句在文中的含義,答題時需要結(jié)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
A.語句的含義題:還原修辭句的本義;揭示警策句的哲理;轉(zhuǎn)化深奧含蓄句的意思;揭示句子的雙關(guān)意;
16.作者堅信岳樺與白樺是迥然不同的,他的主要理由是什么?請根據(jù)文意作簡要概括。(6分)
答案:①它們的命運不同:白樺生長在山下,養(yǎng)尊處優(yōu),而岳樺生長在山上,身處絕境;②它們的形態(tài)不同:白樺挺拔明快,而岳樺身軀匍匐;③它們性格不同:白樺風(fēng)流浪漫,而岳樺倔強壯烈。
解析:考查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答題策略:■要有文體特征意識: 論述文,論題、論點(分論點)是主要信息,論據(jù)和論證是次要信息;說明文,說明的對象、說明的內(nèi)容和對象的特征(特點)是主要信息,說明的方法及運用到的材料是次要信息。
■要有切層分層意識: 研究段與段之間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或句與句之間的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同一關(guān)系取其一; 相屬關(guān)系取其“屬”; 相并關(guān)系取其“和”; 主次關(guān)系(偏正關(guān)系)取其“主”。
■要有全文整體意識: 分析歸納時,要從全文出發(fā)、整體把握,才能全面準確。
語言組織方法主要有:
(1) 采用摘句法: 抓各段的中心句(各段的中心句往往都是要點),進行壓縮;
(2) 采用合并法: 在各層意思不可缺時,可將各層內(nèi)容合并起來;
(3) 采用提煉法: 對于沒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分析語句間的關(guān)系,把握其內(nèi)容的重點,選擇主要內(nèi)容;
17.文章最后一段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來表現(xiàn)岳樺?這樣寫有什么好處?(6分)
答案:第一問:擬人、比喻
第二問:
、偻ㄟ^擬人的手法,可以使岳樺由谷底到峰頂、由平凡到卓越的過程更加生動形象;②通過比喻的手法,可以使岳樺的內(nèi)在氣質(zhì)得以揭示和提升。
解析:鑒賞手法及作用和思想情感,解題提示:思路:判斷手法,文中具體語句,表達效果。運用了……手法(技巧),表達了……(內(nèi)容),有……效果。
解題思路:⑴快速讀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記敘、議論了哪些方面的事)→→⑵跳出文章外,整體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會問題?)→→⑶舍末逐本,歸納要點,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圖是什么)→→⑷按照題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1.象征:言在此而意在彼,內(nèi)涵豐富,富有哲理。
2、鋪墊:顯示事物發(fā)生的原因或基礎(chǔ),顯示其發(fā)展的必然。
3、結(jié)構(gòu)上:總領(lǐng)全文、制造懸念,線索分明,前后呼應(yīng),過渡自然,結(jié)構(gòu)嚴謹,先抑后揚,卒章明志等。
4、抒情方式:托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
5、表現(xiàn)手法:烘托、渲染、聯(lián)想、想象、浪漫色彩、寫實手法、正反對比、以小見大等。
6、描寫:
、佟⒄婷鑼
A、渲染:采用濃墨重彩的筆法描繪事物、感染讀者。
B、白描:運用簡筆勾勒事物的輪廓的描寫手法。
、凇(cè)面襯托(烘托、烘云托月):
A、正襯:用與所描繪對象性質(zhì)、特征相似的另一事物作襯托,以突出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的特點。 (一般也可就稱之為襯托)
B、反襯:用與所描繪對象性質(zhì)、特征相反的另一事物作襯托,以突出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的特點
【高中閱讀短文試題分析和答題思路】相關(guān)文章:
經(jīng)典面試試題及答題思路07-02
雅思閱讀考試答題步驟解讀分析07-02
雅思口語考試的答題思路07-02
初中語文答題的思路總結(jié)07-04
散文閱讀答題技巧07-21
語文閱讀答題技巧07-30
測試決策和分析能力的面試題匯總07-13
小學(xué)語文試題特點及試題分析04-18
《日語閱讀》教學(xué)思路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