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教學感悟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教學反思
文章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相結合的手法,將維也納森林的特點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所以在引導學生感悟時,我想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第一段入手,從第一段的句子中發(fā)現(xiàn)維也納森林的特點有:面積廣、景色美、作用大。然后讓學生在下文中找到相應的句子來映照這些特點。出發(fā)點是好的,但在課堂上,由于設計的倉促,把第一自然段中的作用大,漏掉了,學生從文中找到句子后沒能再次將主題扣回到歸納好的特點上。課堂上我的導語不能及時跟進,影響了整體的效果,與自己預想的效果相差較遠。實際回答的過程中,我忽略了學生本身的要求,總感覺是在牽著學生走。同時,這是一篇注重人文關懷的文質(zhì)兼美的散文,所以我比較側重于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學會感悟、能夠感悟。結果只匆匆讀了一遍課文就要求學生用概括各個部分的內(nèi)容。這就造成一種不良的傾向:學生只是匆匆讀過一遍課文,句子還未讀通,就讓學生概括內(nèi)容,這就造成課堂上潛能生的“默默無語”。
我覺得我在語文課上做得最不到位的就是不能真正的放手,《語文課程標準》大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我總是怕學生學得不夠到位,因此在上課時,總是不斷的加以提示、引導,希望讓學生學得更扎實,更充分些。其實這樣的行為,反而束縛了學生的思維,造成學生思維的凝固。在這節(jié)課中我就是不敢大膽地放開手,從頭到尾并沒有把太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從而不能使學生在對課文達到充分理解的基礎上盡情地把自己的想法釋放出來。其實并沒有在真正意義上做到重感悟、抓實效。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教學感悟】相關文章: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教學設計07-13
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課文07-04
六年級語文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練習題07-03
《音樂之都維也納》教學反思08-04
《音樂之都維也納》教學反思02-21
音樂之都維也納教學設計07-30
《音樂之都維也納》教學設計07-15
《音樂之都維也納》教學實錄04-28
《維也納森林》讀后感07-12
《維也納生活圓舞曲》教學實錄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