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精選信息技術的教學小故事
故事一
抽象的計算機原理使學生難于理解。
計算機課,會要求學生們了解一些必要的計算機原理,而這些原理一般都較為抽象,并且常常涉及到其它學科的知識。為使高中生也能聽懂,可以采取“類比法”進行講解,通過日常生活中常見實物,找出相似性。比如:
講網(wǎng)絡IP地址概念的時候,與家庭地址或門牌號碼相比較,易于比較,也易于發(fā)現(xiàn)相似性。
在講計算機運算過程時,可以類比為工廠生產(chǎn)運輸流程,學生即使沒見過,也比較容易聯(lián)想,從而消化理解。
故事二
如何增強學生對計算機課的興趣
現(xiàn)在的學生對于計算機的認識,停留在玩游戲、聊天以及上網(wǎng)沖浪等簡單的運用階段,不會使用或操作office軟件等實用工具,更不用提原理等較為深入的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產(chǎn)生了對教學內容沒興趣甚至是厭惡的情緒,如何增強學生對計算機課的興趣就至關重要了。
在教學過程中,簡單的教學可以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在教學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并帶動其他學生,對于較難的內容,采取實際操作動手或是實物觸摸等方式幫助學生直觀感受并理解。
在教學內容完成后,留出適當?shù)臅r間引導學生正確上網(wǎng)瀏覽信息。
故事三
學生們原有的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
在學生當中,有的來自城市,有的來自農村,接觸計算機的時間
和程度不同,面對一群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該如何教學?
學生的水平參差,會導致教學內容的接受程度不同,有基礎的不想學,沒基礎的學不懂或是學的少,因此,在教學中,我采取了分批教學法,對基礎差的,內容講細點;對基礎好的,增加一定的內容,作為課外作業(yè),引導他們多接觸有使用價值的軟件操作。分成幾個小組,讓基礎好的做組長,帶領基礎差的同學,縮短差距。
【信息技術的教學小故事】相關文章:
教學小故事01-15
教學小故事06-03
數(shù)學教學小故事05-19
教學小故事(精選21則)06-20
小學教育教學小故事03-24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05-22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反思05-20
課堂小故事教學啟示07-04
《小木偶的故事》教學設計06-11
小木偶的故事的教學反思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