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家筆下的元宵節(jié)介紹
元宵主要在觀燈。觀燈成為一種制度,似乎《荊楚歲時記》中就提起過,比較具體的記載,實起始于唐初,發(fā)展于兩宋,來源則出于漢代燃燈祀太乙。接下來小編為你帶來名家筆下的元宵節(jié)介紹,希望對你有幫助。
燈事遲早不一,有的由十四到十六,有的又由十五到十九。“燈市”得名并擴大作用,也就是從宋代起始。論燈景壯麗,過去多以為無過唐宋。筆記小說記載,大都說宮廷中和貴族彩里燈奢侈華美的情況。
觀燈有“燈市”,唐人筆記雖記載過,正式舉行還就是從北宋汴梁起始,南宋臨安續(xù)有發(fā)展,明代則集中在北京東華門大街以東八面槽一帶。從《東京夢華錄》和其他記述,得知宋代燈市計五天,由十五到十九。事先必搭一座高達數(shù)丈的“鰲山燈棚”,上面布置各種燈彩,燃燈數(shù)萬盞。封建皇帝到這一天,照例坐了一頂敞轎,由幾個親信太監(jiān)抬著,倒退行進,名叫“鵓鴿旋”,便于四面看人觀燈。又或叫幾個游人上前,打發(fā)一點酒食,舊戲中常用的“金杯賜酒”即由之而來。說的雖就是“與民同樂”,事實上不過就是這個皇帝久閉深宮,十分寂寞無聊,大臣們出些巧主意,哄著他開心遣悶而已。宋人筆記同時還記下許多燈彩名目,“琉璃燈”可說就是新品種,不僅在富貴人家出現(xiàn),商店中也起始用它來招引主顧,光如滿月!叭f眼羅”則用紅白紗羅拼湊而成。至于燈棚和各種燈球的式樣,有《宋人觀燈圖》和《宋人百子鬧元宵圖》,還為我們留下些形象材料。由此得知,明清以來反映到畫幅上如《金瓶梅》《宣和遺事》和《水滸傳》插圖中種種燈景,和其他工藝品——特別就是保留到明清錦繡圖案中,百十種極其精美好看旁綴珠玉流蘇的多面球燈,基本上大都還就是宋代傳下來的式樣。另外畫幅上許多種魚、龍、鶴、鳳、巧作燈、兒童竹馬燈、在地下旋轉不停的滾燈,也由宋代傳來。宋代“琉璃燈”和“萬眼羅”,明代的“金魚注水燈”,和用千百蛋殼作成的巧作燈,用冰琢成的冰燈,式樣作法雖已難詳悉,至于明代有代表性實用新品種,“明角燈”和“料絲燈”,實物在故宮還有遺存的。歷史博物館又還有個《明憲宗宮中行樂圖》,畫的就是宮中過年情形,留下許多好看成串成組宮燈式樣。這個傳世宮廷畫卷,上面還有個松柏枝扎成上掛八仙慶壽的鰲山燈棚,及燈節(jié)中各種雜劇雜技活動,焰火燃放情況,并且還有一個樂隊,一個“百蠻進寶隊”,幾個騎竹馬燈演《三戰(zhàn)呂布》戲文故事場面,畫出好些明代北京民間燈節(jié)風俗面貌。貨郎擔推的小車,還和宋元人畫的貨郎圖差不多,車上滿掛各種小玩具和燈彩,貨郎作一般小商人裝束。照明人筆記說,這種種卻就是專為宮廷娛樂仿照市面上風光預備的。
我生長家鄉(xiāng)就是湘西邊上一個居民不到一萬戶口的小縣城,但就是獅子龍燈焰火,半世紀前在湘西各縣卻極著名。逢年過節(jié),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燈。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燈”,只就是全城敲鑼打鼓各處玩去。白天多大鑼大鼓在橋頭上表演戲水,或在八九張方桌上盤旋上下。晚上則在燈火下玩蚌殼精,用細樂伴奏。十三到十五叫“燒燈”,主要比賽轉到另一方面,看誰家焰火出眾超群。我照例憑頑童資格,和百十個大小頑童,追隨隊伍城廂內外各處走去,和大伙在炮仗焰火中消磨。玩燈的不僅要氣力,還得要勇敢,為表示英雄無畏,每當場坪中焰火上升時,白光直瀉數(shù)丈,有的還大吼如雷,這些人卻不管就是“震天雷”還就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陣,迎面奮勇而前。我們年紀小,還無資格參預這種劇烈活動,只能趁熱鬧在旁吶喊助威。有時自告奮勇幫忙,許可拿個松明火炬或者背背鼓,已算就是運氣不壞。因為始終能跟隨隊伍走,馬不離群,直到天快發(fā)白,大家都燒得個焦頭爛額,精疲力盡。隊伍中附隨著老漁翁和蚌殼精的,蚌殼精向例多選十二三歲面目俊秀姣好男孩子充當,老漁翁白須白發(fā)也做得儼然,這時節(jié)都現(xiàn)了原形,狼狽可笑。樂隊鼓笛也常有氣無力板眼散亂的隨意敲打著。有時為振作大伙精神,樂隊中忽然又悠悠揚揚吹起“踹八板”來,獅子耳朵只那么搖動幾下,老漁翁和蚌殼精即或得應著鼓笛節(jié)奏,當街隨意兜兩個圈子,不到終曲照例就癱下來,惹得大家好笑!最后集中到個會館前點驗家伙散場時,正街上江西人開的南貨店、布店,福建人開的煙鋪,已經(jīng)放鞭炮燒開門紙迎財神,家住對河的年輕苗族女人,也挑著豆豉蘿卜絲擔子上街叫賣了。
有了這個玩燈燒燈經(jīng)驗底子,長大后讀宋代燈節(jié)事的詩詞,便覺得相當面熟,體會也比較深刻。例如吳文英作的《玉樓春》詞上半闋:
茸茸貍帽遮眉額,金蟬羅剪胡衫窄,乘肩爭看小腰身,倦態(tài)強隨閑鼓拍。
寫的雖就是八百年前元夜所見,一個小小樂舞隊年輕女子,在夜半燈火闌珊興盡歸來時的情形,和半世紀前我的見聞竟相差不太多。因為那八百年雖經(jīng)過元明清三個朝代,只就是政體轉移,社會變化卻不太大。至于解放后雖不過十多年,社會卻已起了根本變化,我那點兒時經(jīng)驗,事實上便完全成了歷史陳跡,一種過去社會的風俗畫。邊遠小地方年輕人,或者還能有些相似而不同經(jīng)驗,可以印證,生長于大都市見多識廣的年輕人,倒反而已不大容易想象種種情形了。
【名家筆下的元宵節(jié)介紹】相關文章:
名家散文詩07-03
尊嚴教學實錄名家07-01
春名家課堂實錄07-02
《濟南的冬天》原文及名家點評07-06
趕海名家教學實錄07-01
韓美林筆下的雞 完美詮釋大師的水準07-12
元宵節(jié)的介紹07-03
人力資源名家經(jīng)典語錄07-13
趕海名家課堂教學實錄07-01
介紹元宵節(jié)的作文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