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關唐朝歷史的手抄報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肯定對各類手抄報都很熟悉吧,手抄報是傳遞信息,宣傳知識的有效工具。那什么樣的手抄報才是大家都稱贊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有關唐朝歷史的手抄報,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唐朝的斗雞運動
在唐朝,斗雞運動曾風行一時,不僅在民間大受歡迎,在皇室貴族中也有很多人喜歡,唐玄宗就是其中之一,有人還因斗雞加官晉爵呢。
一次唐玄宗出宮閑逛,在大街上看到一個名叫賈昌的小孩兒正在玩木制的機關雞,一人一雞配合得天衣無縫,簡直可以說人就是雞、雞就是人。見此景玄宗大悅,立刻把賈昌召到宮中,負責給他養(yǎng)雞。賈昌也很爭氣,把皇帝的斗雞飼養(yǎng)得健壯無比,統(tǒng)統(tǒng)成了雞中的李逵和施瓦辛格。
玄宗愛好斗雞運動,因此常在長安舉行規(guī)模盛大的斗雞比賽,特別是到了每年的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更是要聚眾斗雞,以示天下太平!稏|城老父傳》中曾有記載說:每當?shù)搅硕冯u的日子,唐玄宗都會讓宮廷樂隊集體出動,后宮的佳麗也紛紛出場。而先前收留的“雞王”賈昌則頭戴雕翠金華冠,身穿錦繡襦褲,手執(zhí)鐸拂,引導群雞氣宇軒昂走到場地中間。在賈昌的指揮下,群雞進退有度,顧盼神飛,勇往直前,不叨得對手雞血長流便決不罷休。戰(zhàn)斗結束之后,賈昌命令手下群雞按勝負關系列隊,接受玄宗的檢閱,然后再整齊劃一地回到雞坊之中。
與皇帝的大規(guī)模斗雞僅為娛樂相比,在民間,斗雞活動則具有賭博的性質,很多人斗雞都是為了發(fā)家致富。由于涉及金錢,由雞而起的爭斗也越來越多。比如詩人之王李白,就曾經(jīng)因為一次斗雞活動搞得情緒激動、最后像注射了雞血一般,拔刀把對手捅死在當場。
除了李白為雞殺人、遠走天涯成了逃犯之外,唐朝的其他詩人們也對斗雞有著濃厚的興趣,很多人都為此寫下詩篇以示紀念,例如張仲素的《春游曲》:“當年重竟氣,先占斗雞場!睆埣摹渡倌晷小罚骸叭杖斩冯u都市里,贏得寶刀重刻字!庇邬]的《公子行》:“馬上抱雞三市斗,袖中攜劍五陵游!痹谶@些人筆下,斗雞活動不光是一種娛樂,甚至與勇氣、俠氣相關聯(lián),實在是讓人覺得彪狂至極。
唐代文學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三元及第,都誕生于唐朝,即公元622年狀元孫伏伽(一說651年的顏康成),和公元781年三元狀元。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算唐詩。自陳子昂和“初唐四杰”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個代表。他們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象,又有對現(xiàn)實生活的細致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郁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文學成就的杰出代表。后世宋、明、清雖仍有杰出詩人出現(xiàn),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詩人,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全唐詩》收錄數(shù)量最多的大城市為長安、洛陽、越州。
唐朝的文化、制度、社會特點幾乎全部承襲隋朝,唐朝的李家皇親和隋朝的楊家皇親更有親戚關系,唐朝在一定程度上是隋朝的伸展,故歷代史學家常把它和隋朝合并成“隋唐”。
安史之亂
唐玄宗改元天寶后,志得意滿,決意放縱享樂,從此不問國事。在納楊玉環(huán)為貴妃后,更加沉溺酒色。唐玄宗任用有“口蜜腹劍”惡名的李林甫為宰相長達十八年,使得朝政敗壞。
李林甫死后又以楊國忠為相,此時期又開始出現(xiàn)了宦官干政的局面,高力士的權勢炙手可熱。唐玄宗好大喜功,為此邊境將領經(jīng)常挑起對異族的戰(zhàn)事,以邀戰(zhàn)功。又由于當時兵制由府兵制改為募兵制,使得節(jié)度使與軍鎮(zhèn)上的士兵結合在一起,就出現(xiàn)了邊將專軍的局面。其中以胡人安祿山最著。安祿山掌握重兵,在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趁唐朝政治、軍事空虛之機和史思明發(fā)動叛亂,很快就攻陷了首都長安,史稱“安史之亂”。唐玄宗嚇得逃到成都,太子李亨在靈武稱帝,是為唐肅宗,唐玄宗為太上皇。安祿山則自稱大燕皇帝,年號圣武。經(jīng)過8年時間這場叛亂才被平定。
安史之亂使得唐朝元氣大傷,從此由盛轉衰。此時均田制已經(jīng)逐步瓦解,土地兼并現(xiàn)象日趨嚴重,租庸調制也無法實行。藩鎮(zhèn)割據(jù)的形勢已經(jīng)形成。
唐代宗時,劉晏改革鹽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唐德宗任用楊炎為宰相,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開始實行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依土地征稅。唐德宗還力圖平藩,但是引起朱滔、李希烈、朱泚叛亂。結果發(fā)生奉天之難。戰(zhàn)爭持續(xù)了5年,最后雖然朱泚和李希烈等敗死,但是唐朝卻與其余藩鎮(zhèn)妥協(xié),條件是取消王號,朝廷承認他們在當?shù)氐慕y(tǒng)治權。從此割據(jù)局面進一步深化。
武周時期
唐高宗中期以后,政權逐漸由皇后武則天掌握。武則天原為太宗時期的才人,唐太宗死后被唐高宗招入宮中。她在權力斗爭中獲勝,被立為皇后,史稱“素多智計,兼涉文史”。660年,唐高宗因身體原因,讓武則天處理朝政,武則天因此與唐高宗并稱“二圣”。唐高宗去世后,太子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因為與唐中宗不合,武則天不久將其廢為廬陵王,改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平定徐敬業(yè)的反叛后,于690年廢唐睿宗,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周,即武周,定都洛陽(號稱神都),降李旦為皇嗣,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武則天掌權與稱帝期間,因其佞佛要求天下各州修建大云寺而侵占小農(nóng)土地,導致府兵制賴以生存的均田制遭受破壞;科舉制度進一步完善,開創(chuàng)出殿試和武舉。武則天打擊自北周以來的關隴集團,大力提拔科舉出身的官員,時稱“北門學士”,很多是來自關東與江南的士人。并且大力提拔人才,如狄仁杰、張柬之、張仁愿、姚崇等名臣將領。文化藝術亦有所進步,當時佛教大興,武周時期的佛寺興建頻繁。
神龍元年(705年),敬琿和宰相張柬之等發(fā)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退位,擁立唐中宗復位,恢復了李唐社稷,李旦被立為相王。唐中宗卻一直受到韋皇后、女兒安樂公主和武后的舊有黨羽武三思等人的影響,張柬之和敬琿等人先后被流放或誅殺。韋皇后有意成為第二個武后,安樂公主則曾要求被立為皇太女。在景龍四年(710年)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殺唐中宗,韋皇后立溫王李重茂為帝,是為少帝(也稱唐殤帝),并欲加害相王李旦。李旦之子,當時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在姑母太平公主協(xié)助下發(fā)動唐隆政變,誅殺韋皇后、安樂公主及武氏殘余勢力,擁立李旦復位。
日落西山
唐宣宗之后,唐懿宗與唐僖宗是著名的無能昏君,使唐朝一直走下坡路。唐朝后期,戰(zhàn)爭不斷,經(jīng)濟政治衰退,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爆發(fā)農(nóng)民起義,唐朝經(jīng)濟命脈的江南地區(qū)經(jīng)過黃巢的打擊,唐朝統(tǒng)治名存實亡。[101]經(jīng)過黃巢起義后,把唐朝的基礎打破。而宦官所管理的禁軍也損失過重,所以宰相與宦官爭權不斷。黃巢起義后,唐僖宗在唐末的動亂中死去,由弟唐昭宗繼位。[101]公元898年,發(fā)生了神策軍中尉劉季述等人的政變,唐昭宗被軟禁,太子李裕開始監(jiān)國,同一天宦官假傳圣旨,說唐昭宗退為太上皇,并令皇太子即位,年號光化。
到了天復元年(901年),宰相崔胤聯(lián)合禁軍將領孫德昭打敗了劉季述,迎唐昭宗復位,李裕復降德王。而朱溫與李克用成為唐末的風云人物,在朝廷各樹黨派,在朱溫的支持下,宰相派勝利,朱溫入宮盡誅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溫挾持唐昭宗遷都洛陽,之后不久將唐昭宗殺害。[102]天祐二年(905年),朱溫大肆貶逐朝官,并將三十余位朝臣殺死于白馬驛,投尸于河,史稱白馬驛之禍。朱全忠本想等統(tǒng)一后再奪取帝位,但因征淮南失利,所以提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禪讓[103]。天祐四年(907年),朱溫逼唐哀帝李柷禪位,改國號梁,是為梁太祖,改元開平,定都于開封。唐朝滅亡,立國共290年。[61]
唐朝滅亡后,五代的李存勖所建的后唐和十國的南唐都自稱是唐朝的承繼者而用“唐”作為國號。事實上他們的皇帝與唐朝的皇帝并無血緣關系。
李淵建立唐朝歷史故事
李淵出身貴族。祖父李虎在西魏官至太尉(與丞相并列的中央高級官員),李淵的妻子是北周武帝的外甥女,他的姨母是隋文帝的獨孤皇后、隋煬帝的母親。所以說,李淵不但是貴族,還是隋朝的皇親呢!他繼承了祖上的爵位,稱為唐國公。
公元617年,李淵出任太原留守,被派去鎮(zhèn)壓農(nóng)民起義。雖然打過幾次勝仗,但農(nóng)民起義隊伍越來越強大,隋王朝眼看快土崩瓦解,他不得不為自己考慮起后路來。
李淵有四個兒子,其中第二個兒子李世民最有才華、膽識。當時太原北面的突厥多次來犯,李淵出兵抵抗,連吃幾個敗仗,正在擔心讓隋煬帝知道了,追究起責任來,那可怎么辦。在封建社會,反抗朝廷被視作大逆不道的首惡,會遭致滅門之災,即使親如父子,彼此也不敢輕易道破。只是隨著形勢的發(fā)展,李淵的處境越來越危險,李世民才抓住機會,勸父親起兵反隋。
李淵聽李世民一說這個建議,嚇得直哆嗦,責怪道:“你怎么說出這種犯上作亂的話來?如果我向上一報告,你就要被砍頭的!”
李世民不慌不忙地說:“父親盡管去邀功請賞告發(fā)我,兒子才不怕呢!”
李淵無可奈何地搖搖手,叮囑兒子以后再也不要說這種話了。
可是第二天,李世民又來和父親談這個話題:“您受命來當太原留守,現(xiàn)在又要討伐造反的人馬,又要抵擋突厥的進攻,實在是力不從心。即使您再有功勞,當今皇上猜忌心重,您的處境就更危險了。兒子覺得您現(xiàn)在只有一條路,就是趕緊起兵反隋!
李淵嘆了一口氣,猶豫地說:“你的話也有道理,我就是拿不定主意。一旦失敗,那可是要家破人亡的啊!”
李世民見父親松了口,便繼續(xù)說道:“現(xiàn)在天下大亂,群雄并起,官軍力量分散,不難對付。我有個朋友叫劉文靜,現(xiàn)在關在晉陽(今山西太原)牢里,他是個人才,還可以幫我們招兵買馬!
李淵聽從李世民的勸告,立刻把劉文靜從牢里放了出來,派他去招集人馬;同時又召回在河東打仗的兩個兒子——李建成和李元吉。
太原的兩個副留守一看形勢不妙,就想要阻止。李淵先下手為強,給他倆加了個“勾結突厥”的罪名,抓起來殺了。
李淵采納李世民的建議,派劉文靜去跟突厥結交,并送去一份厚禮,說服突厥可汗與自己一起反隋。當突厥可汗同意后,李淵沒有了后顧之憂,才正式起兵。他把士兵都稱作“義士”,自稱“大將軍”,分別封李建成和李世民為左右領軍大都督,封劉文靜為司馬。
李淵的策略是先取長安,以關中為根據(jù)地。他依照農(nóng)民起義軍的做法,打開太原官倉,救濟貧民,收取人心,并發(fā)檄文聲討隋煬帝的罪惡。隨后,就帶著三萬人馬朝長安殺來。
攻占關中的第一個硬仗,是拿下了地勢險要的霍邑(今山西霍州),全軍上下士氣大振。一路上繼續(xù)招兵買馬,所到之處都打開糧倉救濟貧民。老百姓對這支隊伍很有好感,加入進來的人越來越多,當攻打長安時,已經(jīng)成了一支有二十多萬人的大軍。
李淵攻下長安后,取得號令關中的地位,立即廢除隋朝的苛法暴政,并宣布約法十二條,受到百姓的歡迎。
李淵見時機沒有完全成熟,暫時還是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讓隋煬帝的孫子楊侑(yu)做個傀儡皇帝,即隋恭帝,自己以唐王、大丞相的身份掌握一切軍國大政。
這時,各地起義軍都發(fā)展起來了,如李密領導的瓦崗起義軍、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杜伏威領導的江淮起義軍等,都給隋軍以沉重的打擊。隋煬帝干脆躲到江都,繼續(xù)過著花天酒地的生活。
第二年夏天,護衛(wèi)隋煬帝的禁衛(wèi)軍將士,眼看著暴君的末日就快到了,不想跟著送死。大將宇文化及乘機發(fā)動兵變,攻進行宮,把隋煬帝軟禁起來。
隋煬帝起初還囂張地問道:“是誰帶頭這樣做的?”
【唐朝歷史的手抄報】相關文章:
唐朝的歷史典故03-05
唐朝的歷史典故08-01
關于唐朝的歷史典故03-03
唐朝的歷史典故7篇04-15
唐朝的歷史典故(3篇)07-06
唐朝的歷史典故[經(jīng)典2篇]10-03
唐朝的歷史典故(8篇)03-06
唐朝的歷史典故精選8篇03-06
關于唐朝的歷史典故(精選10篇)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