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超级碰碰碰久久久_精品成年人在线观看_精品国内女人视频免费观_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經濟法基礎稅法公式

時間:2023-01-22 00:53:40 其他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經濟法基礎稅法公式

  稅法指的是國家制定的用以調整國家與納稅人之間在納稅方面的權利及義務關系的法律規(guī)范的總稱。小編收集了經濟法基礎稅法公式,歡迎閱讀。

  增值稅計算方法

  1.直接計稅法

  應納增值稅稅額=增值額×增值稅稅率

  增值額=工資+利息+租金+利潤+其他增值項目-貨物銷售額的全值-法定扣除項目購入貨物金額

  2.間接計稅法

  扣除稅額=扣除項目的扣除金額×扣除稅率

  (1)購進扣稅法

  扣除稅額=本期購入扣除項目金額×扣除稅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繳的稅額

  (2)實耗扣稅法

  扣除稅額=本期實際耗用扣除項目金額×扣除稅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稅額

  一般納稅人應納增值稅稅額

  一般納稅人應納增值稅稅額=當期銷項稅額-當期進項稅額

  1.銷項稅額=銷售額×稅率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成本×(1+成本利潤率)

  甲類卷煙10% 乙類卷煙5% 雪茄煙5% 護膚護發(fā)品5%

  煙絲5% 鞭炮、焰火5% 糧食白酒10% 貴重首飾及珠寶寶石6%

  薯類白酒5% 汽車輪胎5% 其他酒5% 小轎車8%

  酒精5% 越野車6% 化妝品5% 小客車5%

  2.進項稅額

  不得抵扣的進項稅額=當月全部進項稅額×當月免稅項目銷售額、非應稅項目營業(yè)額合計/當月全部銷售額、營業(yè)額合計

  小規(guī)模納稅人應納增值稅稅額

  小規(guī)模納稅人應納增值稅稅額=銷售額×征收率

  銷售額=含稅銷售額/(1+征收率)

  銷售額=含稅收入(1+增值稅征收率)

  進口貨物應納增值稅稅額

  進口貨物應納增值稅稅額=組成計稅價格×稅率

  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免稅價格+關稅+消費稅

  營業(yè)稅額

  應納營業(yè)稅額=營業(yè)額×稅率

  計稅價格=營業(yè)成本或工程成本×[(1+成本利潤率)/(1-營業(yè)稅稅率)]

  消費稅額

  1.從價定率的計算

  實行從價定率辦法計算的應納消費稅額=銷售額×稅率

  (1)應稅消費品的銷售額=含增值稅的銷售額/(1+增值稅稅率或征收率)

  (2)組成計稅價格=(成本+利潤)/(1-消費稅率)

  (3)組成計稅價格=(材料成本+加工費)/(1-消費稅率)

  (4)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應納消費稅稅額

  (5)組成計稅價格=(關稅完稅價格+關稅)/(1-消費稅稅率)

  2.從量定額的計算

  實行從量定額辦法計算的應納消費稅額=銷售數(shù)量×單位數(shù)額

  資源稅額

  應納稅額=課稅數(shù)量×單位稅額

  企業(yè)所得稅額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收入總額-準予扣除項目金額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稅收調整項目金額

  利潤總額=收入總額-成本、費用、損失

  1.工業(yè)企業(yè)應納稅所得額公式

  工業(yè)企業(yè)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稅收調整項目金額

  利潤總額=營業(yè)利潤+投資收益+營業(yè)外收入-營業(yè)外支出

  營業(yè)利潤=產品銷售利潤+其他業(yè)務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收入-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費用-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其他業(yè)務利潤=其他業(yè)務收入-其他業(yè)務成本-其他銷售稅金及附加

  本期完工產品成本=期初在產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額+本期產品成本會計-期末在產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額

  本期產品成本會計=材料+工資+制造費用

  2.商品流通企業(yè)應納稅所得額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稅收調整項目金額

  利潤總額=營業(yè)利潤+投資收益+營業(yè)外收入-營業(yè)外支出

  營業(yè)利潤=主營業(yè)務利潤+其他業(yè)務利潤-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匯兌損失

  主營業(yè)務利潤=商品銷售利潤+代購代銷收入

  商品銷售利潤=商品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成本-經營費用-商品銷售稅金及附加

  商品銷售凈額=商品銷售收入-銷售折扣與折讓

  3.飲服企業(yè)應納稅所得額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稅收調整項目金額

  利潤總額=營業(yè)利潤+投資收益+營業(yè)外收入-營業(yè)外支出

  營業(yè)利潤=經營利潤+附營業(yè)務收入-附營業(yè)務成本

  經營利潤=營業(yè)收入-營業(yè)成本-營業(yè)費用-營業(yè)稅金及附加

  營業(yè)成本=期初庫存材料、半成品產成(商)品盤存余額+本期購進材料、商品金額金額-期末庫存材料、半成品、產成(商)品盤存余額

  4.應納所得稅稅額計算

  (1)分月或分季預繳所得稅額=月、季應納稅所得額×稅率(33%)

  (2)年終匯算清繳時,應退補所得稅

  應退補所得稅額=全年累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33%)-本年累計已繳所得稅額

  預繳所得稅

  ①、按上年應納稅所得額的1/2或1/4

  本期某月或某季應納所得稅稅額=[上一年應納稅所得額/2(或4)]×稅率(33%)

  ②、按本期計劃利潤預繳所得稅

  本期某月或某季應納所得稅稅額=本期某月或某季計劃利潤額×稅率(33%)

  5.對減征所得稅的計算

  減征比例=[(33%-原核定的稅率)/33%]×100%

  減征后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33%)×(1-減征比例)

  =應納所得稅稅額×減征比例

  6.境外所得稅稅額扣除限額=境內外所得按稅法計算的應納稅總額×來源于某外國的所得額/境內外所得總額

  7.對彌補以前年度虧損后應納所得稅額的計算

  彌補虧損后應納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以前年度未彌補虧損)×稅率(33%)

  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國企業(yè)所得稅額

  1.制造業(yè)

  應納稅所得額=產品銷售利潤+其他業(yè)務利潤+營業(yè)外收入-營業(yè)外支出

  產品銷售利潤=產品銷售凈額-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稅金-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產品銷售凈額=產品銷售總額-(銷貨退回+銷貨折讓)

  產品銷售成本=本期產品成本+期初半成品、在產品盤存-期末半成品、在產品盤存

  本期生產成本=本期生產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費用

  2.商業(yè)企業(yè)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銷貨利潤+其他業(yè)務利潤+營業(yè)外收入-營業(yè)外支出

  銷貨利潤=銷貨凈額-銷貨成本-銷貨稅金-(銷貨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銷貨凈額=銷貨總額-(銷貨退回+銷貨折讓)

  銷貨成本=期初商品存盤+[本期進貨-(進貨推出+進貨折讓)+進貨費用]-期末商品盤存

  3.服務業(yè)

  應納稅所得稅=業(yè)務收入凈額+營業(yè)外收入-營業(yè)外支出

  業(yè)務收入凈額=業(yè)務收入總額-(業(yè)務收入稅金+業(yè)務支出+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4.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企業(yè)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已納企業(yè)所得稅額

  應納地方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地方所得稅稅率-已納地方所得稅額

  5.國際運輸業(yè)務

  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應納稅所得額=在中國境內起運所獲客貨收入的總額×5%

  6.預提所得稅

  應納稅所得稅額=在中國境內取得的利潤、利息、租金特許權使用費和其他所得之和×稅率(20%)

  7.境外所得稅稅款扣除限額的計算

  境外所得稅稅款扣除限額=境內外所得按稅法計算的應納稅總額×來源于某境外的所得額/境內外所得總額

  8.外商投資者將從外商投資企業(yè)取得的利潤用于再投資,應退所得額

  應退稅額={再投資額/[1-(原實際適用的企業(yè)所得稅率+地方所得稅稅率)]}×原實際適用的企業(yè)所得稅率×退稅率

  9.年終匯算清繳應補(退)企業(yè)所得稅的計算

  (1)對沒有征減,沒有境外所得的企業(yè)

  應補(退)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企業(yè)所得稅率-1~4季度已預繳所得稅

  (2)對有征減,有境外所得的企業(yè)

  應補(退)企業(yè)所得稅額=境內、外所得按稅法計算的應納稅總額-境外所得稅允許扣除額-應減征的企業(yè)所得稅額-已預繳企業(yè)所得稅總額

  個人所得稅額

  1.工資、薪金所得

  工資、薪金所得應納個人所得稅額=應納水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應納稅所得額=每月收入額-800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所得額-速算扣除數(shù))/(1-稅率)

  2.個體工商戶

  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1)將當月累計應納稅所得額換算成全年應納稅所得額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當月累計應納稅所得額×12/當月累計經營月份數(shù)

  (2)計算全年應納所得稅額

  全年應納所得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3)計算當月累計應納所得稅額

  當月應納所得稅額=全年應納所得稅額×當月累計經營月份數(shù)/12

  (4)計算本月應納所得稅額

  本月應納所得稅額=當月累計應納所得稅額-累計已繳所得稅額

  3.稿酬所得

  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1-30%)

  =應納稅所得額×20%×70%

  4.勞務報酬所得

  (1)一次收入在20000元以下時

  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2)一次收入20000~50000時

  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應納稅所得額×20%×50%

  =應納稅所得額×(20%+10%)

  (3)一次收入超過50000時

  應納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應納稅所得額×20%×100%

  =應納稅所得額×(20%+20%)

  5.財產轉讓

  財產轉讓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應納稅所得額=轉讓財產收入額-財產原值-合理費用

  6.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應納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20%

  7.境外個人所得稅款扣除限額

  境外個人所得稅稅款扣除限額=境內、境外所得按稅法計算的應納稅總額×來源于某外國的所得額/境內、外所得總額

  8.支付給扣繳義務人手續(xù)費的計算

  手續(xù)費金額=扣繳的個人所得稅額×2%

  土地增值稅額

  1.一般計算方法

  應納稅總額=∑各級距土地增值額×適用稅率

  某級距土地增值額×適用稅率

  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額×100%/扣除項目金額

  土地增值額=轉讓房地產收入-扣除項目金額

  2.簡便計稅方法

  (1)土地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金額50%的

  應納稅額=土地增值額×30%

  (2)土地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未超過100%的

  應納稅額=土地增值額×40%-扣除項目金額×0.05

  (3)土地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未超過200%的

  應納稅額=土地增值額×50%-扣除項目金額×0.15

  (4)土地增值額超過項目金額200%

  應納稅額=土地增值額×60%-扣除項目金額×0.35

  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jié)稅

  1.基本建設項目投資額應納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jié)稅額,其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總投資額×適用稅率

  總投資額=建筑工程投資總額+設備購置安裝投資總額

  2.更新改造項目投資額應納固定資產投資方向調節(jié)稅額,其計算公式:

  應納稅額=建筑工程投資總額×適用稅率

  3.超計劃投資項目應補繳固定資產投資方向稅額,其計算公式:

  超計劃應補繳稅額=[(實際完成投資額-省級標準投資額)×適用稅率]×(1+加罰倍數(shù))

  =超計劃投資額應納稅額×(1+加罰倍數(shù))

  超計劃投資額應納稅額=超計劃投資額×適用稅率

  超計劃投資額=實際完成投資額-省級標準投資額

  城鄉(xiāng)維護建設稅

  應納城鄉(xiāng)建設維護稅額=(產品銷售收入額+營業(yè)收入額+其他經營收入額)×地區(qū)適用稅率

  應補交稅額=實際營業(yè)收入額×地區(qū)適用稅率-已納稅額

  應退稅額=已交稅額-核實后的應納稅額

  車船稅

  1.乘人車二輪摩托車三輪摩托車畜力車人力車自行車等車輛的年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年應納稅額=車輛擁有量×適用的年稅額

  2.載貨車年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年應納稅額=載貨汽車凈噸位×適用的年稅額

  3.客貨兩用的車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年應納稅額=載人部分年應納稅額+載貨部分年應納稅額

  載人部分年應納稅額=載人車適用年稅額×50%

  載貨部分年應納稅額=載貨部分的凈噸位數(shù)×適用的年稅額

  4.機動船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

  機動船年應納稅額=機動船的凈噸位×適用的年稅額

  5.非機動船應納稅額=非機動船的載重噸位×適用的年稅額

  6.新購買的車輛按購期年內的余月數(shù)比例征收車船稅,其計算公式為:

  新購買車船應納車船稅額=各種車船的噸位(或輛數(shù))×購進起始月至征期終了的余月數(shù)/征期月數(shù)

  補交本期漏報漏繳稅額=漏報漏繳車船稅的數(shù)量(或凈噸位、載重噸位)×適用稅額/按規(guī)定繳庫的次數(shù)

  補交本期少交的稅款=[應繳車船稅的數(shù)量(或凈噸位、載重噸位)×適用稅額/按規(guī)定繳庫的次數(shù)]-已繳稅款

  退還誤交的稅款=已繳的誤交稅款

  退還應計算錯誤而多交的稅款=已入庫的稅款-重新核實后的應納稅額

  房產稅額年應納房產稅稅額=房產評估值×稅率

  月應納房產稅稅額=年應納房產稅額/12

  季應納房產稅稅額=年應納房產稅額/4

  土地使用稅額

  年應納土地使用稅稅額=使用土地的平方米總數(shù)×每平方米土地年稅額

  月或季應納土地使用稅稅額=年應納土地使用稅額/12(或)4

  納稅人轉讓舊房的,應按(房屋及建筑物的評估價格、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地價款、按國家統(tǒng)一規(guī)定交納的有關費用以及在轉讓環(huán)節(jié)繳納的稅金)作為扣除項目金額;計征土地增值稅。增值額=銷售收入-扣除項目金額,增值率=增值額÷扣除項目金額,應納土地增值稅

  1.土地增值額未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的(增值率〈50%),應納稅額=土地增值額×30%。

  2.土地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50%,未超過100%的(50%〈增值率〈100%),應納稅額=土地增值額×40%-扣除項目×5%。

  3.土地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100%,未超過200%的(100%〈增值率〈200%),應納稅額=土地增值額×50%-扣除項目×15%。

  4.土地增值額超過扣除項目金額200%的(200%〈增值率,應納稅額=土地增值額×60%一扣除項目金額×35%。

  5.房產稅率:1.2%/4%/12%/18%.

  房產稅適用于內資企業(yè)和個人,房產稅的計算依據(jù)采用從價計稅和從租計稅,具體稅率如下:/|-y4{&x6i.M&T8]房產用途計稅依據(jù)稅率經營自用房產原值一次減除30%后的余額1.2%出租房屋房產租金收入12%個人出租住房房產租金收入4%

  【注意】房產稅的計稅公式為:

  1.從價計稅應納稅額=房產原值×(1-30%)×1.2%

  2.從租計稅應納稅額=房產租金收入×12%

  3.個人出租住房應納稅額=房產租金收入×4%

  4.稅法規(guī)定,企業(yè)辦的各類學校、醫(yī)院、托兒所、幼兒園自用的房產,免征房產稅

  5.城市房地產稅適用于外商投資企業(yè)和外籍個人,計算依據(jù)采用從價計稅和從租計稅,具體稅率如下:房產用途計稅依據(jù)稅率經營自用房產原值一次減除30%后的余額1.2%出租房屋房產租金收入18%個人出租住房房產租金收入4%中國會計社區(qū),會計,注冊會計師,會計論壇,會計社區(qū)%_5:E;d)C5`.W;注:城市房地產稅的計稅公式為:

  1.從價計稅應納稅額=房產原值×(1-30%)×1.2%

  2.從租計稅應納稅額=房產租金收入×18%3.個人出租住房應納稅額=房產租金收入×4%

  印花稅額

  1.購銷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購銷金額×3/10000

  2.建設工程勘察設計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收取的費用×5/10000

  3.加工承攬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加工及承攬收入×5/10000

  4.建筑安裝工程承包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承包金額×3/10000

  5.財產租賃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租賃金額×1/1000

  6.倉儲保管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倉儲保管費用×1/1000

  7.借款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借款金額×0.5/10000

  8.財產保險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保險費收入×1/1000

  9.產權轉移書據(jù)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書據(jù)所載金額×6/10000

  10技術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合同所載金額×3/10000

  11貨物運輸合同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應納稅額=運輸費用×5/10000

  12營業(yè)賬簿應納印花稅的計算

  (1)記載資金賬簿應納印花稅的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固定資產原值年初數(shù)-上年已計算繳納印花稅固定資產原值)+(自有流動資金年初數(shù)-上年已計算繳納印花稅自有流動資金總額)]×5/10000

  (2)其他賬簿應納稅額的計算。其公式為:

  應納稅額=證照件數(shù)×5

  關稅

  1.進口關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其公式為:

  應納關稅稅額=完稅價格×進口稅率

  完稅價格=離岸價格+運輸費保險費等

  =國內批發(fā)價/(1+進口稅率+費用和利潤率(20%))

  2.出口關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其公式為:

  出口關稅應納稅額=完稅價格×出口稅率

  完稅價格=離岸價格/(1+出口稅率)


【經濟法基礎稅法公式】相關文章:

2017經濟法基礎公式06-24

經濟法基礎計算公式06-22

經濟法基礎口訣06-22

經濟法基礎總結06-22

《經濟法基礎》試題06-23

經濟法基礎考試06-23

經濟法基礎重點06-22

《經濟法基礎》總結06-24

《經濟法基礎》口訣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