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兩小兒辯日的道理
在古時候有許多的故事放到現在也有著許多的意義,類似于一個古代的故事叫做兩小兒辯日,告訴了我們什么樣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的故事
孔子到東方游歷,途中遇見兩個小孩在爭辯,便問他們爭辯的原因。
有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剛升起時距離人近,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遠。”
另一個小孩則認為太陽剛升起的時候距離人遠,而到中午的時候距離人近。
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大得像一個車蓋,到了正午就小得像一個盤盂,這不是遠處的看著小而近處的看著大的道理嗎?”
另一個小孩說:“太陽剛升起的時候清涼而略帶寒意,到了中午的時候像手伸進熱水里一樣熱,這不是近的`時候感覺熱而遠的時候感覺涼的道理嗎?”
孔子聽了不能判定他們誰對誰錯。兩個孩子笑著說:“誰說你知識淵博呢?”
兩小兒辯日的原文 兩小兒辯日的道理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yú),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cāng)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
兩小兒辯日的道理
《兩小兒辯日》通過兩小兒辨日使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說明了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會有不同的結果,沒有絕對的對錯,所以即使是連孔子也無法判斷。
也說明了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從而體現孔子謙虛謹慎的教育與學習態(tài)度。
文章還表明了就連孔子也有不知道的事,所以我們要學無止境。
兩小兒辯日的道理1.二個小兒可以從日常的現象中仔細觀察,并得出自己的結論本身就是具有一種鉆研的精神。
兩小兒辯日的道理2.他們能夠堅持自己的意見而不輕易的動搖自己的觀點,是一種堅持己見的行為。
兩小兒辯日的道理3.從孔子身上,可以看出,雖然當時的孔子已經是聲名赫赫,
可是依就敢于承認自己對于這個問題的無知,可以說是謙虛的.表現,這是作為大家的風范。
兩小兒辯日的道理4.就問題本身而言,從不同的方面可以得到不同的結論,就是說事物具有二重性,
而要得到真理的話,就必須認知其中的規(guī)律,這也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必要過程。
【兩小兒辯日的道理】相關文章:
兩小兒辯日教案07-03
兩小兒辯日譯文07-03
《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07-04
《兩小兒辯日》的教學實錄07-04
《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06-29
兩小兒辯日的教學實錄07-01
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06-25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07-29
兩小兒辯日教學設計05-27
兩小兒辯日的閱讀答案06-25